五條人爆紅背後:獨立音樂的重心「南移」了嗎?

2020-12-22 澎湃新聞

「大方live」是中信出版·大方的活動品牌,每月定期推出系列線上主題分享,收聽來自文學藝術界的新聲,激發不受時空限制的交流,建造無形卻熱烈的現場。

《樂隊的夏天》裡,九連真人、五條人以地方性的音樂風格,將大眾的視野帶往南方。畢竟,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搖滾格局是,北京以南都是南方。百分之九十的樂隊都來自北京,或者和北京有著某種聯繫。

2015年前後,隨著一批南方獨立音樂廠牌的出現,更多的南方樂隊開始進入樂迷視野,臥軌的火車、暈蓋、國足、海朋森……不同於北方樂隊所呈現的厚重表達,南方音樂人以一種性感慵懶的詩情,朝向南北音樂版圖的革新。

南方音樂如何突破地域和語言的限制達到普遍的共情?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南方新樂隊?南方的地理空間對於培育這些樂隊的氣質有什麼樣的意義?南方獨立廠牌如何促進這些樂隊發展?

關於「南方音樂新浪潮」,我們都有許多期待和想像。8月的大方live,我們請來了獨立音樂特稿作者林艾舒,和我們聊了聊那些「悄悄登場,野蠻生長的南方獨立樂隊」。

林艾舒

獨立音樂特稿作者,樂評組織「溫帶復調」發起人,知乎搖滾樂話題優秀回答者。

方言音樂如何突破地域和語言的限制達到普遍的共情?

從推廣音樂文化的角度,《樂隊的夏天》(以下簡稱《樂夏》)是一個很好的綜藝節目。雖然圍繞節目剪輯、劇本人設等有一些爭議,但它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個憑作品說話的節目。九連真人的走紅也是因為他們的作品和現場。

九連真人的出圈,我覺得很意外。他們上節目前連正式的錄音室專輯都沒有,只有一首Demo掛在流媒體平臺上。這是一個完全的新人樂隊,很少人知道他們。但他們靠著非常亮眼的舞臺表現贏得了大家的關注,成為一匹黑馬,最終獲得了第六名的成績。這也讓更多人關注到了用方言創作的獨立音樂。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當時我們就覺得,如果五條人登上《樂夏》一定會表現得更好。結果今年《樂夏》節目組真的請到了五條人。然後五條人爆紅。更有意思的是,據說他們的百度搜索指數目前已經比節目本身還要高。儘管五條人當下的熱度很大部分是因為節目上表現出來的「人設」,但他們的作品質量經得起這樣高關注度的審視。大家在看過《樂夏》之後,可以多嘗試從作品的角度去認識五條人。

用方言創作的獨立音樂在國內是一個非常值得大眾關注的領域。在九連真人和五條人走紅之前,國內有不少嘗試方言創作的音樂人,也誕生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例如唱銀川話的蘇陽,唱四川話的白水和衣溼,唱上海話的頂樓的馬戲團,唱西安話的,同樣上了《樂夏》的黑撒等。這些方言讓人產生了地域性的想像。

去年的口碑電影《無名之輩》運用地域特徵,以貴州方言對話,配樂也採用了堯十三的貴州方言作品《瞎子》。所以九連真人的客家話,五條人的海豐話,自然也會讓大家產生關於南方的想像。採用方言創作的歌詞,通常寫作會更注重刻畫現實生活。九連真人與五條人也是這樣,他們的作品生動描繪了南方生活的圖景。他們音樂裡的地域性其實不在音樂本身,而在他們的語言。九連真人的客家話,五條人的海豐話,都有強烈的地域特徵。

至於如何突破地域和語言的限制達到了普遍的共情?其實答案很簡單,音樂本身就具備情緒表達的能力,語言從來不是共情的障礙。我們聽英文歌或外文歌也能共情。而像古典樂這種純器樂作品,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音樂本身來感受它傳達的情感。

華語獨立音樂背後隱藏的「地理生態」

《樂夏》其實也有北京之外的樂隊,比如第一季的黑撒、南無、和平和浪,這一季的法茲、ETA、號外、馬賽克等。但的確大部分樂隊來自北京,尤其是那些有名的樂隊。這種分布不均的形勢和樂隊的文化發展歷史有關。在中國的搖滾樂發展歷史中,北京一直有更好的資源,有更好的媒體、唱片公司,所以以前都說玩樂隊得去北京。

在中國搖滾發展歷史中,從八十年代的崔健,到九十年代的魔巖三傑(竇唯、張楚、何勇)、世紀末的北京新聲(花兒樂隊、新褲子等等)、世紀初的樹村和清河朋克(痛仰、木馬、Joyside),到後來的No Beijing(刺蝟、Carsick Cars、後海大鯊魚),可以看到我們談論的這些著名樂隊都是北京樂隊。所以之前我開玩笑說「北京以南都是南方」。有這樣的歷史土壤,《樂夏》上南北劃分不均衡的局面就很容易解釋了。

有必要給樂隊做南北分界嗎?

答案當然是:有。搖滾樂是一種風格種類非常多樣的音樂流派,而且往往有著較強的地域特徵。廣義上,英國和美國的搖滾樂在氣質上有差異。狹義上,搖滾樂裡出現過誕生披頭四的「摩西之聲」,誕生Nirvana的西雅圖之聲,以及誕生Triphop的布裡斯託之聲等。這些小場景的地域特徵很明顯。而且美國也有一種搖滾流派叫南方搖滾。它融合了鄉村、布魯斯、硬搖滾,使用了一些美國特色的傳統樂器。你一聽就知道,這聲音太南方了。因此關注並熟悉一些地區性的音樂場景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搖滾樂文化。

最近這幾年,國內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與以往中國傳統搖滾不同的南方搖滾風格。最近幾年的盯鞋自賞、城市流行、獨立流行絕大部分都發展在南方城市。這些風格的樂隊在國內出現,和南方的一些獨立廠牌有著密切聯繫,如深圳的無聊製造、廣州的琪琪音像、武漢的野生唱片、上海的生煎唱片等。我個人把他們稱作「南方浪潮」。

這些獨立廠牌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打破了以往北京唱片公司的「壟斷」,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DIY模式。與北方搖滾樂相比,他們的運作模式和作品氣質有著截然不同的特徵。他們專屬「南方」。所以,如果要嚴格討論「南方新浪潮」的話,我更傾向於指的是這些氣質相似的樂隊和他們的作品,而非僅僅用地理上的南方概念來來劃分。

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南方新樂隊?

我們暫用地理意義的南方來回答這個問題。最近這幾年有很多南方樂隊表現優異。廣東有不少新樂隊得到了樂迷的關注,比如惠州的右側合流、東莞的蛙池、廣州的Hoo、肇慶的悶餅。當然,登上《樂夏》的Hyperslash也是廣東的。

廣東之外也有很多新樂隊值得關注,比如昆明的塑料樂隊。我按個人喜好,選出了兩支如今已獨當一面的南方樂隊推薦給大家。他們不是那麼新,但非常有代表性。他們是有能力持續創作、有潛力成為搖滾明星的樂隊。

首先我們來說第一支,來自成都的海朋森。成都位於西南,是一座音樂文化非常豐富的城市。以前選秀節目很紅火的時候,成都賽區每年都會輸送很多優秀的歌手。李宇春、張靚穎、鬱可唯、張杰都來自成都賽區。前幾年民謠流行的時候,趙雷有一首歌就叫《成都》。這兩年嘻哈出圈,謝帝和海爾兄弟所在的CDC說唱會館更是讓四川話說唱成為說唱的一大派系。和流行、嘻哈相比,這幾年搖滾在成都稍弱,但今年《樂夏》也有兩支樂隊來自成都:聲音玩具和馬賽克。

成立於2011年的海朋森,由五位九零後的年輕人組成,科班出身,功底紮實。他們籤約在北京廠牌兵馬司,和Carsick Cars、法茲、Rustic同門。兵馬司是一家非常傳奇的獨立廠牌,Cars樂隊的鼓手李青是兵馬司最早的三位員工之一。海朋森從2015年發行第一張專輯至今,人氣、口碑、作品質量都在穩步提升。海朋森作品風格非常有特色,如今已漸漸成為兵馬司最具代表性的樂隊。

他們前不久剛發行了新專輯《成長小說》,受到了很多關注。我相信這張專輯年底會出現在很多的盤點榜單裡。海朋森的風格偏向後硬核朋克,延續了朋克音樂對社會話題的關注。

除此之外,我還要給大家推薦另外一支樂隊,臥軌的火車,來自杭州。長三角作為國內經濟排名數一數二的區域,在培養流行文化上有著厚實的基礎。國外樂隊來中國巡演,上海是必選的站點。長三角在近幾年誕生了很多年輕的樂隊。臥軌的火車非常有代表性。

臥軌的火車的第一張專輯《餘波》發行於2016年。我個人認為這是國內近十年來最好的一張青年搖滾作品。旋律舒適,青澀稚嫩的歌詞細膩且詩意。這張專輯極具南方氣質,你甚至能聽到蕩漾在音樂裡的水波和繚繞溼潤的江南水氣。

臥軌的火車籤約在北京的赤瞳音樂,而兵馬司最早的員工李青,恰好也是赤瞳音樂的創始人。臥軌的火車是一支非常有潛力的樂隊,三位主創都非常有才氣。其中主唱吉他手沈幟和貝斯手肖強還有一支樂隊叫暈蓋。臥軌的火車前不久剛發行了新專輯《大陸》,風格從流行轉向了實驗。這張專輯當作音樂拓展來試聽,也未嘗不可。

獨立音樂「重心南移」了嗎?

獨立音樂重心南移的趨勢其實在兩年前已經出現了。當我們在北京討論哪裡有不錯的新樂隊時,卻發現大部分潛力股都在南方,唯獨北京近幾年沒有太多亮眼的新樂隊出現(當然也有)。所以儘管很多人依然認為「北京是樂隊文化中心」,但這是滯後的假象。過兩年等這些新樂隊發展起來,南方崛起的形勢會更明顯。

任何一場音樂浪潮的發展都有有跡可循。南方的獨立音樂其實已經在地下發展多年,只是沒有被大眾樂迷看見。例如廣州的獨立廠牌琪琪音像,在之前以富力保的名字活躍在廣州的地下音樂場景已有近十年。那其它沒被大家看見的地下音樂場景應該還有不少。

我認為,2015年到2016年是南方獨立音樂場景形成浪潮的時間點。這兩年一些重要專輯的發行是南方獨立音樂形成浪潮的一個重要事件,比如2015年無聊製造和富力保聯合發行的Our Secret World,慄子蛋糕的首張專輯,武漢樂隊Chinese Football的首張專輯。2016年有Atta Girl的Everyone Loves You When You Were Still A Kid,yourboyfriendsucks!的《第一集》,臥軌的火車的《餘波》。這些專輯都入選了豆瓣阿比鹿音樂獎的名單。

另外一個重要的事件來自臺灣。2016年,草東沒有派對的《醜奴兒》,在大陸爆紅,一票難求。這開啟了臺灣樂團登陸的巡演浪潮。而後Deca Joins,落日飛車等樂隊均贏得極高的人氣,和大陸本土的南方浪潮疊加,很好地助推了國內搖滾樂的普及推廣。這些事件都是在2015到2016年之間破土發端的。

南方獨立音樂有著什麼樣的美學特徵?

分析音樂文化的方法有很多,有時可以僅從音樂本身出發,有時需要結合音樂之外的文本。以City Pop為例,我們分析City Pop的美學特徵並不能只分析音樂,認為City Pop是一種融合了放克、搖滾、R&B等多種音樂風格的日本流行音樂,還應該從它的歌詞文本和視覺設計來分析。City Pop的音樂配合文本與視覺,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有時甚至你還沒聽這張專輯,從封面你就能知道這很可能會是City Pop。我們在分析南方浪潮裡存在的「南方美學」時,也應該採用這種方法。

我把此前中國搖滾的音樂源頭大概分為三類:一個是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流行音樂(包括港臺流行);一個是九十年代的英倫搖滾、垃圾搖滾或者說另類搖滾;另一個就是朋克,包括七十年代末的紐約朋克/新浪潮/英國朋克等。他們影響了2010年之前的大多數中國搖滾樂隊。

然而,南方浪潮裡的很多樂隊,影響他們的音樂起源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是由年輕人接觸搖滾的不同時間和方式引起的。他們的源頭更獨立,很多是八九十年代的英美獨立音樂,如盯鞋自賞,獨立流行等。這些樂隊更追求旋律和自我。一方面他們因為現實條件限制而嘗試DIY,嘗試獨立錄音、發行出版;一方面他們也認同DIY裡自己動手的精神,同時喜歡低保真音色。這樣一來,他們的音樂聽起來就和傳統的中國搖滾不同。

除此之外,南方浪潮的作品,歌詞文本所蘊含的價值觀也與前輩不同。他們更多地在記錄個人生活,通常比較輕鬆愉悅,而不是像以往那樣苦大仇深地關懷社會。比如很多樂隊不約而同地以食物為名(武漢樂隊浪味仙貝、桃子假象、淡色艾爾、麒麟三重奏、波卡利甜)。廠牌生煎唱片也是以食物命名。此外,和City Pop一樣,夏天也是他們文本裡的一個重要意象。這些南方樂隊很喜歡歌唱夏天和城市生活。這些都很符合我們對於南方的印象。

再說他們的視覺,有許多清爽和輕鬆的元素。既然是南方,水的意象必不可少。少女和貓也經常出現。這些視覺都非常青春,具有生活氣息。另外,南方浪潮的視覺裡還有一個風格很重要,就是日式漫畫/手繪風格。這當然也體現了當下的青年文化。所謂的「南方美學」,很多意象來自我們的日常,很輕鬆,很青春,很有生活氣息。

南方獨立音樂廠牌的意義?

上述的「南方美學」大都存在於幾個獨立廠牌之間:無聊製造、琪琪音像、野生唱片、生煎唱片、信唱片、小動物唱片等。雖然他們在不同的城市,但相互之間交流密切,形成了一股合力的浪潮,體現出很多相似的氣質。當然他們每一個廠牌也有屬於自己的審美傾向。野生唱片旗下的樂隊更熱血,比如Chinese Football,浪味仙貝,右側合流;生煎唱片的樂隊更有流行潛質;而琪琪音像的樂隊更具低保真和獨立氣質。

也有一些南方樂隊選擇了北京的唱片公司,像前面提到的海朋森和臥軌的火車。選擇籤約兵馬司的南方樂隊還有上海的髒手指,昆明的塑料,武漢的如夢。他們符合兵馬司傳統的審美氣質。所以南方樂隊和廠牌會根據自己的審美傾向互相選擇。因而南方獨立廠牌的存在為樂隊們提供了更多樣的選擇。

最重要的是,南方獨立廠牌成功地在國內建立了一種獨立音樂的發展模式,打破了傳統音樂公司/廠牌的壟斷。在這之前,大家也會獨立發行作品,但沒有像現在這樣形成規模,可以獨立發行和承辦演出。並且,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形成了辨識度,塑造了自己的獨特審美。要不是這些廠牌,南方浪潮的到來或許還會晚幾年。

對「南方音樂新浪潮」的期待和想像?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些南方的獨立廠牌和樂隊,並不是因為他們的作品有多精良多優秀,而是因為他們除了打破傳統音樂公司/廠牌的壟斷外,還打破了中國搖滾的傳統意識形態。搖滾不一定是反抗叛逆的,我們也可以做一些輕鬆愉快的音樂,可以更自我,更關注自己的生活,更享受音樂的樂趣。南方浪潮是屬於新一代年輕人的聲音。這當然會遭遇批評,但每一個新的音樂潮流都會受到老一輩人的批評。

不過,南方浪潮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作品質量參差不齊,音樂風格同質化嚴重,現場技術不夠等。但是獨立音樂領域的作品質量有時候不是以技術來判定的,而且我覺得這些問題隨著時間和浪潮的發展會得到解決。

南方新浪潮也好,南方浪潮也好,它都是一個很寬泛的詞語。在當下還能用它來概括這個趨勢,但今後幾年說不定得用一些更具體的詞來命名新潮流,比如正在興起的長三角迷幻。這樣更具體的,更區域化的小場景,是我非常期待的。我希望南方的發展會更有特點,更百花齊放。

相關閱讀

《南貨店》

張忌 著

中信出版·大方

2020年7月出版

小說用乾淨素樸的南方方言,以南貨店為背景,勾勒出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極具煙火氣的江南城鎮生活圖景:美食器物與俗世日常、世風升降與人性明暗……是鄉愁般的「古典中國敘事」在當代的迴響。作品以中心人物南貨店店員秋林的生活展開,串聯起供銷社系統中的人物故事。老師傅的生意經,賣豆腐老倌的人情溫暖,男女間的荒唐情事,父子之間的冷漠關係……生生死死和命運沉浮。時代激蕩,人們輕聲慰藉,柔弱卻堅持著價值的底線,堅持不可或缺的愛與尊嚴。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五條人走上爆紅之路
    話題和流量的背後,是所見所聞皆市井煙火,底層人民的故事是五條人的創作底色,也是他們自己的生活。這半年,音樂人過得都不容易,五條人也聲稱"疫情期間把所有錢花光了",讓本就沒車沒房的五條人"雪上加霜",調侃自己是為了"名和利"來到《樂夏2》舞臺,而如今開起淘寶店,也順理成章。
  • 用獨立音樂跨界「打劫」,五條人《樂夏》走紅背後的產業迭變
    參加君說圈粉80後至00後的現象級綜藝《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一經播出,原本鮮有人知的五條人樂隊迅速出圈。數據顯示,節目播出後某電商平臺的手風琴銷量環比上升276%,花襯衫銷量猛增196%,人字拖銷量增長176%……五條人的商業價值水漲船高,連續接下8個代言,受到拉麵說、BOSS直聘、天貓超市等各領域金主的青睞。一時之間,「萬物皆可五條人」成為了這個獨立音樂界帶貨IP的最佳註腳。
  • 星光音樂節陣容官宣,今年爆紅的五條人「撈」來了
    星光音樂節陣容官宣,今年爆紅的五條人「撈」來了!星光音樂節陣容官宣,今年爆紅的五條人「撈」來了!而最讓歌迷期待的則是今年夏天爆火的五條人樂隊。五條人樂隊,成立於2008年,2009年出版了第一張專輯,2015年籤約摩登天空BADHEAD廠牌,今年夏天,五條人樂隊參加愛奇藝原創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因為反覆的淘汰,又被粉絲救回,粉絲們戲稱「樂夏」為「五條人淘汰記」。
  • 《樂隊的夏天》爆紅樂隊五條人作客虎牙98麻將節,來爭冠軍了嗎
    在這個夏天,《樂隊的夏天》爆紅樂隊就數五條人了,二人在節目中播出後迅速破圈。「郭富縣城」、「農村拓哉」已經延伸出了各種段子,人氣飆升,在投票復活榜單上面五條人是高居第一位的。五條人這名字聽起來很有意思,難道是因為兩個人打麻將經常摸五條才改的這個名字?
  • 從縣城海陸豐到省城城中村:五條人背後的南中國草根文化
    莊沐楊今夏播出的網絡綜藝《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在有意無意之間「捧」紅了一支來自廣東海豐的樂隊五條人。兩位樂隊「發言人」仁科和茂濤要麼上臺前獨自小憩,要麼穿著人字拖登場演出,上了臺又不按常理出牌臨場換歌,演出後更在對談環節妙語連珠,一時間這支樂隊靠著音樂之外的許多表現圈粉無數。
  • 五條人爆紅背後,是4次被淘汰的套路和全國巡演只賺80塊的辛酸
    樂夏》還有五條人!但在他們爆紅的背後,卻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心酸和煎熬。今天,影小妹就來給大家講講五條人的故事。2009年,《南方周末》將「年度音樂」獎頒給了五條人的《縣城記》。粗糙、廣東、市井——這是五條人給自己塑料味音樂貼的3個標籤。
  • 專訪丨郭小寒:五條人的爆紅可能代表了一種草根的逆反
    同時,郭小寒也想在兩岸的音樂中找到可供參照與鏡映的對象,她寫林生祥,是為了對照九連真人與五條人,他們都是方言的、搖滾樂基調,同時又帶有社會反抗意識的音樂。關於張懸的書寫,則是因為她的音樂一直在並行——從12年和樸樹一起做演出,後來又被拿來和曹方相對比。
  • 中國糧食生產重心在北移:播種面積北漲南降,黑豫魯糧食產量佔全國3成
    就在中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的同時,中國糧食生產的重心卻在逐漸北移。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0-2020年,15個北方省份糧食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比重,迅速從45.65%攀升至59.22%。北糧南運,已然成了當下糧食產銷格局的典型特徵。
  • 五條人爆紅背後,是詩意與「塑料感」並存的人文主義關懷
    五條人又上熱搜了。截止到8月30日零點的樂隊的夏天最終復活名單中,五條人以第一名的成績成功再次回歸舞臺。這大概是兩季節目以來,最頑強也最獨特的一支樂隊了。幾度被淘汰,又幾度被撈回,更有網友開玩笑說:「這大概是撈五條人的夏天了吧。」沒錯,從第一集播出後,五條人樂隊就憑藉他們的「清奇」幽默的鄉村知識分子畫風登上熱搜。
  • 五條人爆紅背後,是詩意與「塑料感」並存的人文主義關懷
    五條人又上熱搜了。久而久之,這份工作讓他感到失望透頂,更激發了一種「不想成為那樣的人」的衝勁,於是他也辭職來到廣州,追尋自己的音樂之路。就這樣,2004年,想要組樂隊的仁科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阿茂,加上本來與阿茂一起的另外三個樂手,一共就是五條人,這也是樂隊名字的由來。
  • 五條人的士多店為何如此火爆?
    在樂隊與主持人的對話環節,仁科戲稱自己是&34;、&34;,爆梗不停。被淘汰後,還不忘一本正經地安慰工作人員說:&34;除了行為藝術般的反常舉動,他們的&34;音樂和清奇畫風也讓人印象深刻。當導演cue到五條人出場時,他們還躺在沙發上睡眼惺忪,緊接著就是茂濤腳踩人字拖、仁科一身短褲套皮衣出場的清奇畫風。
  • 中國經濟重心整體南移,南方「碾壓」北方,我們該何去何從
    簡單來說就是「南方正在碾壓北方,中國經濟版圖生變,中國經濟的重心正在一邊倒地整體南移」。對於我們普通人,今後一段時間無論是成家還是立業,的確那是南方的機會可能更多一點。那到底發生了啥呀,是我們北方人做錯了嗎?
  • 五條人演出會員搶票,摩登天空終於也要飯圈化?
    9月23日的五條人上海專場,成為了摩登天空首批&34;會員的專屬福利。第一批會員僅開放幾百個名額,成為會員不等於拿到了門票,還必須調好鬧鐘去搶票。畢竟是五條人樂夏爆火後的首個專場,儘管內心存疑,樂迷們還是很快將第一輪會員註冊資格一掃而空。付費會員制在樂隊圈之所以敏感,不僅因為這是一個陌生的變現模式,更因為它本身帶有極大的偶像經濟色彩。
  • 五條人為什麼會爆紅?原因很簡單:他們抓住了「俗不可耐」的精髓
    五條人優秀嗎?當然,他們真的很優秀,不然不會有機會登上樂隊們夢寐以求的舞臺。事實上,在參加節目之前,五條人就是圈內有一定知名度的風格樂隊了。只是那時候的五條人不會被人們這麼無理由地接受。大家還分不太清楚「五條人」和「告五人」哪個是哪個,也對那些聽不懂的分不清是粵語還是閩南語的歌詞沒什麼太多的耐心。
  • 「宣傳港毒藝人」的五條人不是滾圈乖寶寶
    樂隊火了,通過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上傳奇般的表現——雖然更多是因為舞臺上的脫口秀和四進四出的離奇經歷而不是因為音樂本身,五條人火到出了圈。但俗話說「人紅是非多」,這個周末五條人上了一次熱搜,原因也挺莫名其妙的,因為樂隊的官微分享了一首黃秋生的《偶然》,然後就被某些大V扣上了「宣傳港毒藝人」的帽子。
  • 五條人,一本過期的音樂《故事會》
    當你了解五條人的音樂,你會發現他們的人和他們的音樂是如此契合。可以說,五條人完成了一次堪稱偉大的行為藝術,狠狠地抽了這個流量時代一記耳光。>《曹操你別怕》中,五條人將村民打架的場景寫了進去。五條人的家鄉,青年人好鬥,一點小事可以鬧到紅刀子進白刀子出的地步。小時候五條人趴在窗邊,看到好幾個人拿著西瓜刀劈另一個人。拿西瓜刀互劈,在他腦海裡揮之不去。你能從歌裡感覺到強勁十足的華南野風,生猛、血性又壯大。這股赤辣辣的鄉野生猛氣,在專輯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 「樂夏」和「五條人」火了,但中國獨立樂隊的真實生存狀態你知道嗎?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五條人火了。他們的走紅又帶動這檔綜藝出圈,讓更多主流人群對於國內獨立樂隊產生了興趣。 這些出現在《樂夏》的樂隊,其實屬於非主流中的主流,背後多有大廠牌支撐。而在那些廠牌的陽光普照不到的地方,還有無數野生的獨立樂隊,他們把自己稱作地下樂隊。
  • 五條人不正經的背後,是仁科與阿茂辛酸又傳奇的故事
    當五條人憑藉本身的脫線與不正經,在《樂隊的夏天2》徹底火起來後,一時之間成為今年夏天最受關注的樂隊,已從音樂的層面轉至人格魅力。很多人心中似乎五條人只與塑料感、不正經掛鈎,卻不關心曾經的仁科與阿茂經歷過什麼,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透過五條人表面的言行,就會發現他們對人生有著獨到的思考與見解。
  • 《樂隊的夏天》結束時,迎接獨立音樂的會是下一個春天嗎?
    商演——發唱片——錄製電影電視主題曲——廣告代言——周邊售賣,一條完整的商業產業鏈憑藉獨立音樂依託《樂夏》帶來的流量效益就這樣形成了。● 淘寶上販賣五條人周邊產品的線上店鋪「五條人士多店」銷量可觀是哪些人在為樂隊買單,他們的動機又是什麼?
  • 五條人、李雪琴火了,品牌們不「心動」嗎?
    每年夏天都是綜藝的夏天,而今年夏天是五條人、李雪琴們的夏天。原因是五條人樂隊「別樹一幟」的風格,穿著人字拖上場,全場隨意放鬆,說自己的音樂風格是「塑料音樂」,還自稱自己是「農村拓哉」、「郭富縣城」。上場後臨時決定換個導致現場的燈光、舞美、字幕都跟不上,讓導演一度懷疑人生之後還安慰導演說「你會找到更好的工作的」,真誠地讓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