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控一枚,想加入配音圈,求大佬指教……」22歲的劉小溪3月11日發布了這條狀態。有個CV(Character Voice)回復她,可以先加入一些配音社團,找業內的「CV大大」幫忙帶一帶,或者試試在線「pia戲」,「不要面子就對了」。
「配音社團不好考,有點嚴格」,所以劉小溪決定先從「pia戲」入手。沒門檻,下載一個配音類的App就能玩。小試牛刀,APP上的圈中人聽了後,開始對劉小溪「安利」各種玩配音的群組、社團,以及自己喜歡的CV大大。
聲控黨存在已久,配音圈也不是新概念。隨著網際網路時代多元愛好的興起和小眾文化交流互動渠道的日益豐富,配音逐漸從職業範疇衍生出新的枝節,有了龐大的圈子與玩家。日趨龐大的配音圈,究竟怎麼個玩法?
▲網友為電視劇《下一站是幸福》的配音,如下
圈中語
公子音、少女音、高冷女王音……?
有專門的聲鑑師,通常要收費
「我其實之前有聯繫過一個招募CV的配音社團,他們需要『聲鑑』,問我是蘿莉音、女王音、御姐音、大媽音還是玻璃嗓……」劉小溪說,當時看到微信上發來的這串名詞時,自己「緩緩打出了一個問號」。但後來自己接觸了一些CV,知道了有些社團因為配音角色需求的原因,會對音色進行「聲鑑」。常見的類型還包括公子音、霸道總裁音等等。
在聲控黨和CV們最常聚集的根據地之一——荔枝app上,有個專門進行「聲鑑」功能。劉小溪嘗試了一下,自己被鑑定為「清晨少女音」。但在她看來這還不夠專業,「有許多專門的聲鑑師,不過通常要收費」。
大學畢業半年的成都女生劉小溪之所以想要入圈「玩配音」,其實起先是因為愛看小說,進而迷上了「不用看,只用聽」的有聲小說和廣播劇。《全職高手》是她最喜歡的有聲作品,她也連帶著喜歡上了主播刺兒的聲音。
但是,入圈首先得打破語言壁壘。這一點,尚未正式入圈的劉小溪一直在做功課。
比如「pia戲」就是圈裡的常用語,也是圈裡常見的一種玩法。類似「對戲」,幾個CV在線上用一段劇本分角色對臺詞。有時候「pia戲」是純玩,也有時候會被用於做廣播劇的素材。還有「偽音」,也算是圈內用語:許多配音玩家會變換不同聲線,在不同角色中切換,甚至可以男變女,女變男。
但劉小溪最常提及的,還是「興趣」和「喜歡」。
在整個配音圈子裡,有職業的影視配音演員;有廣告、紀錄片等專業配音員,他們通常屬於「商配」。而網絡新興的配音愛好者們則大多活躍在各類配音社團、愛好聯盟等群體中。他們會去為網文小說配廣播劇、有聲書,或為喜歡的動漫、混剪視頻配音,將作品發布在B站、喜馬拉雅、貓耳,或者荔枝等平臺或者個人空間,屬於「網配」或「玩家」。
「沒有專業背景,不以掙錢為目的,純粹是因為喜歡而去做。」
圈中事
配音是愛好,圈友是「同好」
還有整個的創作鏈條
比劉小溪幸運的是,正在成都讀大三的安桶泥已經算是個圈中人,雖然他謙虛地自稱「小菜雞」。
「入圈」對他而言其實並不費事。上大學起開始對配音感興趣,於是加入了學校的配音社團,因而順理成章地跟「同好」們一起玩起了配音。「我們擁有一個一千多人的配音聯盟大群,原本是各地高校的配音社團聯盟,後來演變成『同好』們的大群,在不在高校、社團無所謂了」。
據安桶泥所知,幾乎所有高校都會有自己的配音社團,很多配音愛好者們畢業了之後,會創立在線社團繼續跟「同好」們玩配音,還有些甚至成立了工作室,接一些商配的合作。
許多圈中人會將自己的生活切分成「二次元」的生活和「三次元」的生活。就像很多CV主播會在作品更新前告訴聽友:「我最近三次元的事情非常多,更新進度會比較慢,感謝大家不離不棄啦。」
三次元的世界在線下,二次元的世界在線上。安桶泥的「同好」們,大多來自二次元世界。他們紛紛有各自在二次元的「圈名」,比如千醉、陌離、澤言,再比如尚未入圈的劉小溪已經給自己取好了圈名,「花瑟」。
雖說是「玩」,但「玩法」也不是那麼簡單。就拿安桶泥來說,在平日發聲練氣等專業練習外,他主要用兩種方式「玩配音」。一是跟小夥伴們在線上「pia戲」,還有一種是跟同好們一起合作廣播劇、視頻配音等作品。
圈子裡其實並不全是CV,還包含了導演、策劃、後期、編劇等等「士大夫」,也就是Staff。
安桶泥所在的群裡,經常會有策劃小夥伴丟出劇本張羅團隊,有的劇本是原創,也有些是網文作者授權後的改編,然後感興趣的CV會分飾不同角色,各自進行錄製。
「我配過廣播劇,但大家不是集中錄製,而是在線下配自己的角色。」安桶泥說,這和線上「pia戲」不一樣,「pia戲」是你來我往的,而自己錄製的時候,沒有對手戲演員,只有自己腦補情節和場景,然後完成自己部分的臺詞。
但沒關係,整條鏈條中,還有「萬能」的後期。後期將各角色的「幹音」進行聲音處理,並進行場景搭建,配上合適的音樂和動效配樂等合成完整的劇作,作品就出爐了,被發布在各大音頻平臺或聲控社交平臺了。
▲哪吒的配音演員呂豔婷重新演繹哪吒
圈中帳
音效卡、話筒、耳機……
四位數也可,六位數也可
「其實玩配音的成本不高,我買了一套音效卡、話筒加上監聽耳機,一共大約3000元,但如果只是玩玩,其實還可以更便宜。」安桶泥說。
就像是在唱吧,或者K歌之王App上玩錄歌,有的人會斥巨資買設備在家做一個小型錄音室,也有的人只是在手機上對著話筒唱一唱,並無消費門檻。
但通常,要在圈子裡玩社團,配廣播劇或視頻,還是需要購買儘可能齊全的設備。成都女孩核桃(圈名)也是個聲控黨,但她並不親身配音,而是在學習為廣播劇做後期。即便如此,她還是攢錢購置了音效卡、話筒、耳機、吸音棉等設備,並且今年花了3000元在網上報了個廣播劇後期的培訓班。
「非職業的,就是為了玩」,核桃說,自己正在讀大二,閒暇時間還算多。許多配音愛好者也會去報班學發聲,或者找圈內的大咖收徒帶自己,「主要是發聲方式和感情表達的訓練,學了以後確實聲音聽起來會很不一樣。」
當然,在核桃看來,1千元的設備錄出來的音質和10萬元的設備錄出來的音質會很不一樣。而她的目標,則是未來攢錢買一個六七千元的音效卡、三到五千元的話筒、萬元左右的耳機,以及配合音效卡,最好再買臺萬元以上的桌上型電腦,「這樣就差不多達到我心中的高配了。」
事實上,雖然配音玩家們大多在「為愛發電」,但圈子裡也並不缺乏因聲音圈粉而成為「頭部CV」的網紅。在流量可以變現的年代,許多音頻平臺和聲音社交類平臺也在打造自己的網紅CV。他們會圈粉、直播、會跟粉絲互動、用聲音「發糖」,也會在一些線下的漫展或見面會與粉絲近距離交流。
「會有些玩家走這個路線」,安桶泥說,但自己想走職業配音路線。所以他雖有作品發在B站或貓耳APP,但並未在音頻平臺建立個人主頁,刻意去做粉絲運營。「因為職業配音和網配從專業上和實現路徑上都截然不同。」他說,比如偽音,變換聲線等等,在職業配音領域是不提倡的。他的榜樣是一些專業的配音演員,比如邊江,陳浩。「但愛好者走職業路線,確實是路漫漫。」
【對話大咖】
《哪吒》李靖的配音者陳浩:
愛好者如何能走上專業道路?
成為職業配音演員或配音從業者,是許多配音圈內愛好者、網配玩家的目標。
網際網路時代多元文化興起,配音從極小眾逐漸升級擁有了龐大的玩家群體,也讓這個行業收穫了不小的關注度。其中,不得不提一個業內大咖,他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配音導演、片中李靖的配音者陳浩。最近,熱播綜藝《聲臨其境》第三季火了,陳浩也參加了,又圈了一波粉。
「跟以前不一樣,現在配音除了是一種職業,同時也逐漸成為了具有娛樂社交屬性的一種共同語言。」陳浩說,就像玩K歌,但是若想從玩跨到職業範疇,「一來道路不易,二來許多人存在一些對技巧的盲目以及努力方向上的誤區。」
3月11日,紅星新聞記者就此對話陳浩。
▲配音演員陳浩
紅星新聞:當前「配音圈」同以往有什麼不同?
陳浩:首先第一類是影視劇、動漫動畫等商業作品的配音,主要由職業配音演員來演繹。第二類是紀錄片、廣告片等作品的商業配音。還有一類是網際網路上新興的網絡配音,但我目前跟這個圈子接觸還不多。
紅星新聞:許多配音愛好者也希望走上專業配音演員的道路,應該怎麼走?
陳浩:職業配音演員重點在於「演員」兩個字,更側重於表演、對角色的生動演繹。實際上,配音演員的行業是很飽和的,好的聲音不稀缺。如果想走表演類配音路線,那麼重心就不能放到聲音好聽的訓練上;如果是做廣告專題、紀錄片等配音則必須著重於聲音好聽的訓練。如果是以娛樂為主,那麼追求自己喜歡就好。
紅星新聞:在配音秀app上,《哪吒》的經典片段被數十萬配音愛好者翻配。你是否也明顯感覺到配音不論從愛好者、關注者還是從業者來講,群體都空前龐大了?
陳浩:確實。就我而言,粉絲確實變多了,尤其《哪吒》上映之後。也有小朋友看了《哪吒》直接找到我說想成為配音演員。另一方面,現在網際網路娛樂方式多元,許多人把配音作為娛樂或遊戲的一種,這也是發展的大勢所趨。
紅星新聞:許多配音玩家、愛好者會找大咖學習,也會以跟業內大咖「pia戲」為榮,你會跟他們有互動嗎?
陳浩:其實我一直有在開線上課程,但接下來還會開線下的面對面課程,課程中還會跟學員對戲。
紅星新聞:目前聲控粉群體越來越大,你會跟粉絲或配音愛好者互動嗎?
陳浩:哈哈,會的。所以我也開了抖音,叫「海綿寶寶配音員陳浩」,也會在留言裡跟粉絲互動,之後還會開直播,這也是順應趨勢和潮流。
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 實習生 陳昱曉
編輯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