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位於河南省北部,曾是建國初期平原省省會,和河南省會鄭州隔黃河相望。這座城市在平常人眼裡沒什麼特殊之處,面積8249平方公裡,人口610萬(數據來源:新鄉市政府網站),GDP 在河南排第六。(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可在搖滾樂迷眼裡,新鄉可是搖滾之城,並為之取了綽號 New(新)York(鄉)。
二十年來,中國搖滾樂隊大都活躍於超大型城市裡,可小城新鄉卻一直孕育著一代又一代音樂人,前僕後繼,從來沒有停止中斷,目前依然活躍著十餘支成熟的樂隊。小城新鄉聚集了十幾所大學,這為校園年輕樂隊的持續誕生提供了一定條件。這座小城甚至有一條完整的搖滾生態鏈——從 Livehouse、專業錄音棚、排練室直到音樂教育機構……
街聲編輯部從2017年7月推出「中國搖滾小城」系列報導,曾經到河北雄安體驗了那裡蓬勃活躍卻不為人知的搖滾生態。
這一次,街聲編輯在河南新鄉住了一個星期,試圖解開這座「搖滾之鄉」的音樂密碼。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試聽新鄉原創音樂歌單。
陣容空前的搖滾盛會,怎麼就落戶新鄉了?而且還辦了兩次!
當年,新鄉的繁華街市有人打出了「崔健,您好」的橫幅。
新鄉體育中心在夜裡顯得比白天更加龐大,除了路燈,邊上沒什麼光源,也沒什麼人。當地人說,如果足球隊在訓練,你就可以進去逛逛,而平時門都是鎖著的。
我去新鄉的那天是2017年末的一個冬日夜晚,體育中心看上去黑漆漆一片,大門緊鎖著。
二十年前,1998年4月11日晚,新鄉體育中心卻是燈火輝煌,第一屆「中國新音樂演唱會」在這裡舉行。那是一個有點小風兒的豔陽天,快入夏,七點來鍾天還亮著,在太陽最後一點光下,三萬多人的體育中心沒多會兒就填滿了。搖滾樂迷穿著皮衣,長發飄飄騎著摩託車遠道而來,坐在座位上或躍躍欲試、或若有所思,有家長還在一邊兒哄著孩子……那個年代,娛樂貧瘠,聽說來了大陣仗,大家都覺得不去看看就會錯過什麼。觀眾們熙熙攘攘,就像是夏夜乘涼一樣。
燈光亮起,一人多高的線陣音箱造成山呼海嘯的氣勢,看臺上幾萬觀眾的目光一齊射向看臺。
汪峰把《晚安,北京》改成了「晚安,新鄉」,高旗和超載樂隊唱起《讓每一個夜晚充滿愛的火焰》,全場觀眾點燃打火機,有觀眾脫下 T恤點燃,衝下看臺,繞著內場揮舞著燃燒的 T恤,直到被安保制服……那場面讓很多搖滾樂迷至今記憶猶新,更讓演出策劃者黃燎原「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成為他決定這一輩子都要幹搖滾樂的誘因之一。
一年後的6月,第二屆「中國新音樂演唱會」在新鄉體育中心繼續上演,瘦人樂隊突發奇想,高喊「背面的觀眾也是買了票的」,一個箭步衝下舞臺,對著舞臺背面的觀眾迎風而立,長發在風中飄起來。那天的演出是崔健壓軸,很多觀眾是為他來的,當天的新鄉街道上有人打出了「崔健,您好」的橫幅。
「吃了嗎?」,崔健一上臺,就來了一句京腔京韻的問候,讓當天的新鄉體育中心爆發出震天動地的歡呼。
「碰見熟人打招呼『怎麼樣?』」,「咳湊合」,幾萬人一齊回應。
《混子》迴蕩在新鄉上空,京味的鑼鼓點兒,挑起了每一個人心裡野性的呼喚。整個夜晚洋溢著一種無法言說的集體狂熱,有歌迷踩過其他人的肩膀,奔向搖滾明星,只是為了要一張籤名或者就為了合個影。那天,新鄉體育中心周邊區域的礦泉水全部脫銷。
這就是奠定新鄉「搖滾之鄉」名號的1998、1999兩屆「中國新音樂演唱會」。1998年,臧天朔、「零點」、「唐朝」、高旗和超載樂隊、「眼鏡蛇」、AGAIN輪迴樂隊、「清醒」、「指南針」、「鮑家街43號」等九支樂隊在這裡和三萬多人一起狂熱了一把。1999年崔健、「唐朝」、「黑豹」、「瘦人」、花兒樂隊再次來到新鄉。
1998、1999年第一、二屆「中國新音樂演唱會」的門票、宣傳冊
那麼,此等規模的搖滾盛會怎麼來到新鄉的?
1997年,京城搖滾樂推手黃燎原接到鄭州一個迪廳的邀請,說想辦一場三個樂隊的拼盤演出。那時候黃燎原已經在北京展覽館做過幾場搖滾演出了,覺得小打小鬧沒意思,表示「要做就做九個樂隊的」……
雪球越滾越大,鄭州的迪廳顯然容納不下了,就此轉戰三萬人規模的新鄉體育中心。聲勢浩大的「中國新音樂演唱會」就這麼落在了新鄉,這座小城也因此逐漸被冠以「搖滾之鄉」的名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連續兩屆「中國新音樂演唱會」也啟蒙了那時的新鄉青年。
在此之前,新鄉本地僅有一支叫「瞳孔」的樂隊,成軍於1993年。「中國新音樂演唱會」之後,新鄉先後冒出了許多新樂隊:「倖存者」、「頻率」、「美杜莎」、「自由動機」、「未遂」……
新鄉搖滾地圖
製圖:孫大猴
從皮衣、金屬鏈子、大皮靴到下雨會發麻的排練室
那幾年,新鄉燴麵館開張,門口有樂隊演出,唱的都是 Nirvana 的歌。
新鄉是貫通河南的樞紐,人來人往,各種文化交雜,當地中州大鼓、開明大鼓、西河懷梆戲、祥符調等戲曲一直盛行。
新鄉體育中心在1998年到2001年是河南建業足球隊的主場,位於新鄉的河南師範大學培養了很多運動員、教練。桌球運動員劉國梁、籃球運動員周琦都來自新鄉。街上的樂器教室、琴行比其他城市多一些。當地人對「搖滾之鄉」的名字倒是坦然接受,用一句「文體不分家」輕易帶過,很多中年人在成家立業之後會去琴行學吉他、打鼓,圓一個兒時的夢,說起新鄉樂壇的風雲人物,也如數家珍,侃侃而談。
1990年代初,河南作為戲曲大省,豫劇和當地戲曲在新鄉境內同樣流行,流行歌曲也頗有市場,與此同時,新鄉也同樣受到當時風起雲湧的中國搖滾的啟蒙。崔健石破天驚的《一無所有》,「唐朝」、「黑豹」,「魔巖三傑」的何勇、張楚、竇唯,都曾讓新鄉的年輕人為之一振。電視上偶有播放的搖滾 MV 也對新鄉青年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摩託車、長頭髮、皮衣、海軍帽成為新鄉的時尚潮流。
1992年,新鄉人張豔紅、魏軍在家鄉的小學裡開設了吉他班,引來好幾百名學員。
1994年,在新鄉城中心,出現了一家「老崔搖滾服飾合作社」,瞳孔樂隊的貝斯手花向陽是股東之一。裡面玲琅滿目都是皮衣、金屬鏈子、大皮靴……新鄉的搖滾青年往往會在那裡結識。當時沒有微信,沒有手機,甚至電話家裡也沒有普及。大家只能口耳相傳,聽說城北有一個彈吉他的,就有城南的吉他手去敲他家門。如果在大街上碰見穿皮衣、留長頭髮的,往往都會問對方一句:「聽搖滾嗎?」
就這樣,「老崔搖滾服飾合作社」成了當時新鄉搖滾青年的據點之一,楊寶斌就是在那裡認識了倖存者樂隊。楊寶斌出生於1977年,1999年他曾經北漂擔任 P.K.14樂隊的鼓手,也先後擔任過「瞳孔」、「倖存者」、「未遂」、瘋醫樂隊的鼓手。
「倖存者」原本是地處新鄉的第五十四軍文工團樂隊的名字。當年一把木吉他已經算十分貴重,想要電吉他,根本無從下手。而文工團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設備都是現成的。團員也能聽到更多西方音樂,因此,最早一批中國搖滾樂手有一部分就出身文工團。新鄉的「倖存者」也不例外。
在老公園倉庫排練的倖存者樂隊
圖片提供:劉勇
1998年,主唱朱清傑、賈宏亮等人和原來的文工團員商量,把「倖存者」這個名字繼承下來,為了演出、排練方便,他們在解放大道和中原路交口,衛河邊上的地下室開了一家酒吧,名字叫「雕刻時光」。
正是這家酒吧,成為2000年前後新鄉搖滾的重要地標,很多新鄉樂隊在這裡經歷了他們的首次登臺。
雕刻時光酒吧在衛河邊的一座地下室,酒吧一直開到2003年
2001年「地下四米」的現場視頻截圖,「倖存者」、「未遂」的作品可以在一張合輯《逐鹿中原2》中聽到
1999年,在幾支樂隊齊心協力的籌劃下,「雕刻時光」第一次舉辦了名為「地下四米」的演出。當時的搖滾演出往往冠以「地下」兩個字,至於為什麼是「四米」,大家則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酒吧所處地下室的深度,也有人說就是酒後隨口說的一個數字。
那也是美杜莎樂隊主唱劉威第一次參加公開演出,而且是和新鄉很多老樂隊一起演。那時,新鄉一年也就一兩場這樣的演出,對於喜歡搖滾樂的人,這就是一年裡的節日,三、五塊錢的門票,近百人聚在狹小的空間裡。夏天,樂手光著膀子演,觀眾也光著膀子看,大家都玩命甩,樂隊和觀眾也混在一起,要不是樂手背著琴,根本分不出誰是觀眾、誰是樂手。昏黃的燈泡照亮整個酒吧,樂隊在這樣的條件下,照樣演得像模像樣。
「地下四米」一共舉辦了四屆,「未遂」、「自由動機」等樂隊都是在這裡第一次登臺。
瞳孔樂隊貝斯手花向陽主辦的,在商場門前的一場「超級大牌」演出
樂隊往往也是演出的主辦、組織者,宣傳就靠口耳相傳。瞳孔樂隊貝斯手花向陽、鼓手楊寶斌、倖存者樂隊主唱朱清傑、未遂樂隊主唱程鵬……他們都曾經組織過。
這樣的演出也往往因地制宜,並沒有固定的場次和頻率。那幾年正值新鄉私人經濟蓬勃發展,各種超市、飯館開門都會請樂隊表演。有人回憶當時甚至有燴麵館開業,門口樂隊演的都是 Nirvana 的歌。組織者想一個名字,有商家贊助,也演了起來,瞳孔樂隊的貝斯手花向陽曾經在怡園商場前的廣場上辦了「超級大牌新鄉新音樂之夜」。為了避免「搖滾」兩個字的反叛意味,新鄉的搖滾演出多半被命名為「新音樂」。
機緣巧合,也有時候能做一些大型演出。2001年,程鵬曾經在新鄉體育中心邊廣場辦了一場露天演出,不售票,拉來了一家公司贊助,負擔樂隊、設備、場地的錢。「未遂」、「美杜莎」、「倖存者」、「第二大腦」、「頻率」、「自由動機」……新鄉樂隊幾乎全部出動。擔任調音的是新鄉資深吉他老師衛海東。新鄉周邊的樂隊,由倖存者樂隊的朱清傑聯繫,2017年奪得《中國好歌曲》總冠軍的山人樂隊也參加了當年這場演出,還有來自安陽的低空飛行樂隊。
沒有網吧、沒有智慧型手機,大家娛樂活動有限。除了海報宣傳,這場演出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演出當天廣場上居然聚集了近一萬人,很多新鄉樂手對當年這場演出記憶特別深刻。
新鄉樂隊普遍「玩兒得好」,這也成為外界對新鄉搖滾的一種評價,可那個年代,他們去哪排練呢?所有玩樂隊的人都遇到過排練擾民的情況。新鄉的樂隊卻不擔心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有一個秘密的排練基地。
新鄉城區西北角有一座衛河公園,是1924年為了紀念辛亥革命中兩位烈士修建的。當地人習慣叫衛河公園老公園。
公園裡老年人聚在一起唱戲、唱老歌。2000年前後,這裡開始傳出吉他、貝斯、鼓的轟鳴,「未遂」、「倖存者」、「美杜莎」等新鄉樂隊開始在這裡排練,老公園裡,戲曲和搖滾樂互不幹擾,相得益彰,一度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未遂樂隊最早陣容,從左至右:吉他趙錚、主唱程鵬、鼓手古良、貝斯手張旭
圖片提供:未遂樂隊
這道獨特的風景與未遂樂隊有關,他們本來在樂隊成員程鵬家排練,引來鄰居無數次報警,警察先後多次出面叫停。進退兩難之際,有熟人是老公園文工團成員,提到老公園裡有一個閒置的倉庫,可以去那裡排練。幾個人即刻扛起設備器材,一股腦扔進了老公園的倉庫,據說這間排練室有點漏電,下雨的時候一進去就會渾身發麻,但它卻成為整個新鄉當年最像樣的排練室。
直到2003年,老公園拆遷,這間排練室才退出了歷史舞臺。
2017年,新修的衛河公園裡演奏的老人
新鄉搖滾根據地:從「旭東音像」、「星期八」到 SUBARK
他們做過的唯一一次賺錢的演出,是三家聯辦的,每家淨利潤40元。
這間「海哩咖啡」坐落於當年新鄉搖滾根據地「旭東音像」的原址,2009年,股東之一的旭小東離開後,改為新鄉並不多見的手衝咖啡館
時間進入21世紀初期,新鄉搖滾演出場地依然呈現不穩定狀態,除了「雕刻時光」,還有「邊境線」酒吧,以及類似迪廳的場地「男孩女孩」,一個叫「21世紀」的迪廳還承辦過瘦人樂隊的演出。2010年一家名為 SUBARK 的 Livehouse 開張後,新鄉的搖滾演出開始固定起來。
說到 SUBARK 不能不提旭小東,他是頭一撥80後,小時候耳濡目染,愛上搖滾樂。1999年,為了買新鄉第二屆「中國新音樂演唱會」的門票,他把收集了多年的郵票、古錢幣全賣了。2000年大學畢業後,旭小東成為鄭州某銀行的職員,陸續攢了一些積蓄。2004年,他把多少人羨慕的這個銀行鐵飯碗砸碎了,辭職回到新鄉。呆了幾個月,正好得知「旭東音像」開不下去了,要轉手,那是旭小東從小買唱片的地方,他有點不捨得,就和侯景輝、李獻軍把店鋪盤了下來,自己接著做。
旭小東本名程濤,之前在鄭州的銀行上班,新鄉許多人都不認識他,自打他盤下「旭東音像」,人們一進門,就能看見這個瘦瘦的戴眼鏡的年輕人,在店裡看著歐美樂隊的現場 DVD,大家不知道怎麼稱呼他,就叫他「旭東」,慢慢這名字就這麼叫開了,他也由此自稱旭小東。
小南瓜樂隊的吉他手趙森上高中時就經常去「旭東音像」買唱片,進去都不敢大聲說話,生怕漏了怯。剛開店那年,音像店裡除了老闆旭小東,最常見的是河南師範大學油畫專業的王旭博。那時候,他還沒有組建瘋醫樂隊,幾乎天天耗在「旭東音像」。每天打烊之後,他和旭小東就一邊喝酒一邊聊天,喝大了直接躺在店裡睡覺。第二天中午買一碗一塊五的滷麵,一瓶啤酒,下午看個電影或者現場,晚上繼續喝。
那段日子旭小東看著店裡的木地板不順眼,想弄成復古的,買又太貴,他就和王旭博想了個辦法:給地板打上鞋油。於是,那陣子,只要一進「旭東音像」,就能看見旭小東和王旭博兩個人趴在地板上,用鞋油打磨地板,顧客要繞開他們挑唱片。要結帳的時候,旭小東才會錘錘腰站起來。
新鄉早期演出海報牆
圖片提供:獨眼巨人樂隊
和當年的搖滾服飾社一樣,「旭東音像」裡的音樂也吸引了當年的青少年們,在網絡還不怎麼發達的年代,紙箱子裡的那些光碟讓很多青少年看見了一片未知的世界。
也正是那幾年,新鄉搖滾開始有些青黃不接,老一輩樂隊活動不頻繁了,而新一代樂隊大多還沒有組建起來,舊日的場地也慢慢不做了。鼓手楊寶斌開始組織新鄉的搖滾演出,尋找新樂隊。2007年,他建立的「0373」廠牌發行了一張同名唱片,收錄了新鄉搖滾樂隊的作品,除了「倖存者」、「未遂」、「自由動機」、「美杜莎」等樂隊,還有雷鳥樂隊、「陽光碎片」、李晨、付浩等新鄉音樂人參與。
新鄉本地廠牌「0373」曾發行了一張同名唱片,收錄了新鄉眾多搖滾樂隊的作品
那時旭小東也是充滿幹勁兒,有演出大家都一起幫忙,在音像店、電影放映會之餘,還組織樂隊演出。
「星期八」休閒店是旭小東舉辦演出的重要地點。「星期八」是河南大學附近的水吧,老闆是「旭東音像」的合伙人侯景輝,人稱「八哥」。它的定位類似現在的桌遊吧。大家把設備運過去,桌子收起來,門口加一個售票處,「星期八」的演出就辦起來了。
2006年,一支外國樂隊在他們的中國巡演中加了新鄉一站,成為新鄉第一次外國搖滾樂隊演出。楊寶斌等樂手曾經北漂,巡演途中也會遇見其他城市、乃至外國的音樂人。2006年初,武漢生命之餅樂隊主唱吳維找到楊寶斌,問他們想不想接一個美國樂隊的演出,老外們自然是客隨主便。
於是,2006年7月14日,北京的 The Believers 樂隊和美國硬核樂隊8mm Overdose 的聯合巡演,來到了新鄉,那天不僅是這兩支樂隊的樂迷,很多人聽說洋樂隊來演出了,也都去湊熱鬧,人們在「星期八」一個個高舉搖滾手勢,群情激昂。
「那是這麼多年在『星期八』做的唯一一場賺錢的演出,是三個朋友掏錢一起辦的,刨去成本、路費一共掙了120塊錢,三家主辦方每家40塊。」 旭小東對這次演出記憶猶新。
北京的 The Believers 樂隊和美國硬核樂隊8mm Overdose 聯合巡演新鄉現場
演出這麼做下去,成本高,收入也不穩定。幾番考慮之下,旭小東開始準備做一家真正意義上的 Livehouse。2010年5月,他騎著自行車在新鄉轉悠了好些天,左思右想,終於選定了位置,取名為 ARK ,中文「諾亞方舟」之意,有「為搖滾樂愛好者提供一艘船」的意思。2013年改名 SUBARK,不過當地人還是習慣用濃重的 Chinglish 口音叫它「ARK」。
顧客求老闆:「你就漲漲價吧!」
大家在劇場裡開起了火車,一路開到臺上,真是有點烏託邦的色彩。
平原路上的新星劇場
圖:孫大猴
每一座中國的小城,在1990年代以前,都有一家老式電影院,有的也叫俱樂部或禮堂,新鄉的新星劇場正是這樣一個地點。不遠處有一家當地老字號「牛忠喜燒餅」;南邊是老牌商場平原商場。即使夜裡十一、二點,街邊的人也不少,路邊栽著梧桐樹。這就是新鄉的主幹道平原路。
從新星劇場的正門進去,左手有一個不起眼的小鋁合金柵欄,鐵樓梯通向樓下,樓梯兩邊是這幾年的樂隊演出海報,左手邊推門進去,就是 SUBARK 了。
進入 SUBARK 的必經之路
圖:孫大猴
一進 SUBARK 就能看到舞臺。舞臺前有一片舞池,後面是卡座、桌椅。布局和一般酒吧相差不多。舞池左手邊的牆上,黑影裡畫著幾張臉,頂上一盞黃燈照在他們臉上,分別是 Kurt Cobain、John Lennon、Jim Morrison、Ian Curtis,下面還有這些搖滾大師的一句話,或者一句歌詞。
牆上的人像是瘋醫樂隊的王旭博畫的
圖:孫大猴
舞臺左側往前是樂隊休息室,再往樓上走就是廁所,樓梯邊的牆被畫得五彩繽紛。沒有演出的時候,來 SUBARK 喝酒的往往也不多,不時有人掀開門帘,好奇地往裡張望。
通往廁所的階梯牆上全都是各種各樣的塗鴉,妖魔鬼怪、色彩堆積、或者是各種酒後狂言,不一而足
圖:孫大猴
旭小東年輕時候的「大尺度照片」也被貼在 SUBARK 牆上
圖:孫大猴
2010年開始,新鄉的房價、物價也不斷翻番。不過,旭小東的這家 Livehouse 一瓶哈爾濱啤酒一直是五塊錢。這些年,發生過幾次顧客勸店家漲價的事情,說起來像相聲裡段子一樣,有來這裡喝酒的,一個勁兒勸旭小東:「你就漲漲價吧!這一瓶賣10塊也是便宜啊!」而旭小東則咬緊牙關:「就賣五塊,想喝貴的到別家喝去!」雖然旭小東說自己這幾年辦的活動幾乎敗了家底,但他還是堅持不漲價,原因很簡單,他覺得來喝酒的也不富裕。
2013年12月,痛仰樂隊「願愛無憂」巡演到了新鄉,地點就在 SUBARK,演出即將開始,突然被消防部門叫停。SUBARK 賣了兩、三百張票,旭小東堅持要演,消防部門放下話「演就拘留」。雙方劍拔弩張,僵持不下,轉眼已經七點半了。
新星劇場的負責人一直把情況看在眼裡,一咬牙:「要不來我這辦吧!」
SUBARK 工作人員和樂迷、樂手一起把設備搬到劇場,晚上九點半,演出終於開始了。唱到最後一首歌,大家在劇場裡開起了火車,一路開到臺上。
現在許多親歷那次現場的人至今都還覺得那個時候真是有點烏託邦的色彩。
如果新鄉有五支樂隊演出,可能一共也就是六個人
擔任多個樂隊樂手的同時,下了臺可能是班主任、牙醫、報社編輯、飯館大廚、導演、編曲人、錄音師……
「大紮好,我系軲天樂,我四渣渣輝……」在人來人往的新鄉西大街上,「小南瓜」的吉他手趙森和「Seven Joys」的吉他手大魚兩個人一邊走一邊聲情並茂模仿一款網遊的廣告,笑成一團,完全不顧路人眼光。
在新鄉年輕樂手之間,存在著一種奇特的交流方式,融合當地方言和漢語拼音首字母,經常會在朋友圈裡留下一串字母,你來我往,似乎就達成了什麼共識。
在「小南瓜」的牽頭之下,他們還在樂手圈裡評選起了「新鄉風雲人物」,配上視頻、故作正經的韻文,和樂手們的事跡,讓人忍俊不禁。這裡面「小南瓜」成員佔據三席,吉他手趙森酒後給大家表演電動車翹頭,卻直接連車帶人仰過去,主唱杜航號稱「杜家三太子」,貝斯手張毓昊經常喝到斷片兒。
新鄉風雲人物宣傳片
可是天一亮,「小南瓜」的樂手們就收起了「放歌縱酒」的豪情,各自回到崗位,好好工作。小南瓜樂隊一定程度上是新鄉90後樂手生活的代表和濃縮。
主唱杜航在一家公司上班,朝九晚五,大會小會不斷。貝斯手是新鄉衛生學校的一名班主任,經常要和十五、六歲的孩子們鬥智鬥勇,識破學生們假裝家長替自己請假等等計謀。趙森則是一家祖傳餐飲老店的少東家兼大廚。
SUBARK 下午不營業,「小南瓜」就會抽時間來排練。
SUBARK 臺上排練中的「小南瓜」從左到右:貝斯手張毓昊、主唱杜航、鼓手詹立凱、吉他手趙森
圖:孫大猴
「小南瓜」現在有四個人,主唱杜航、吉他趙森、貝斯張毓昊、鼓手詹立凱。前主唱李林在2013年因車禍不幸逝世,每年新鄉都會有紀念他的活動,樂隊介紹裡也一直有他的名字。現在的主唱杜航是「小南瓜」最早的鼓手,在李林離去之後回到樂隊。
排練後張毓昊給趙森的 Telecaster 進行進一步的改裝
圖:孫大猴
「小南瓜」的啤酒兌清酒喝法,下酒的是新鄉著名品牌「牛忠喜燒餅」
圖:孫大猴
現任鼓手詹立凱北漂過一陣子,2012年從北京回到新鄉,想看一場「瘋醫」的演出,卻被嘉賓「小南瓜」吸引了眼球,之後成為了樂隊鼓手。「小南瓜」2015年參加「匡威橡膠製造計劃」,去德國錄音,歌曲製作人是 Ramones 樂隊的鼓手 Marky。
排練時他們過了一遍還沒錄音的新歌,中間有幾個段落不順,重新來了幾遍。完事坐到卡座裡,從冰箱裡拿出幾瓶麒麟啤酒,又拿了幾瓶初飲初樂,兌著喝,這麼一兌,本來的麒麟變得柔順了不少,「這酒上勁兒快」他們說。
鼓手詹立凱的鼓教室正在裝修,聊了一會,就趕著回去盯裝修了。等到四、五點,趙森家的飯館又要開始工作,作為大廚的他也要趕回去。算了算在 SUBARK 喝了多少酒,把酒錢留在吧檯。
趙森家的飯店裡貼著他小時候的大幅照片
圖:孫大猴
獨眼巨人樂隊和「小南瓜」的樂手們大體是同齡人,主唱小粉在一家電商公司上班,工作很忙,一周基本只休息一天。小粉曾經客串過一陣「小南瓜」的貝斯手,第一次排練,排著排著,「小南瓜」因為一件小事就打起來了,小粉都看傻了。不過大家脾氣來得快,消得也快,一會兒說說笑笑就沒事人似的。玩歸玩,鬧歸鬧,到了樂隊上,大家都很上心,每一個段落,編配都一遍遍斟酌推敲。
中國的許多小城樂手,往往會因為考大學而去了一線城市,畢業後留在大城市繼續打拼。可新鄉總能把遊子抓回來。獨眼巨人樂隊和「小南瓜」情況類似:幾位成員是高中同學,考上大學後四散東西,各自玩樂隊,大學畢業後又陸續回到新鄉。
「獨眼巨人」第二張專輯《捍衛西西里》
同樣在「新鄉風雲人物」入圍的還有瘋醫樂隊主唱王旭博,新鄉樂隊圈都親切地稱他「狗哥」。「瘋醫」在「小南瓜」嘴裡是一支火了的樂隊。不過就像一部搖滾電影裡說的:「在中國,搖滾樂隊火了也就是能買輛捷達了。」光靠玩搖滾能買輛捷達的樂隊,其實鳳毛麟角。
王旭博從河南師範大學油畫系畢業,現在在《新鄉日報》當編輯。《新鄉日報》院子裡人不多,不過生人進去,保衛大爺會操著一口河南話問你:「找誰?」報社大廳裡的櫥窗掛著優秀員工、先進標兵的照片,宣傳著他們的事跡。
瘋醫樂隊主唱王旭博工作的《新鄉日報》門口
圖:孫大猴
「瘋醫」的貝斯手張楠則是新鄉知名的錄音師,他把自家的地下車庫改成了錄音室,花了很大功夫去做隔音、買設備。「瘋醫」、「小南瓜」、「MuzzyMum」、HELLO FRANKY 樂隊……很多新鄉樂隊的專輯都出自他手。
瘋醫樂隊貝斯手張楠的工作室是他家地下車庫改建而成,作為錄音師和混音師,新鄉大部分樂隊的作品都出自他手
圖片提供:張楠
真正說得上是自由職業者的,也就是 Seven Joys 樂隊了。
主唱楊驍經常會接到各種拍攝的工作,有時候直接就奔鄭州,或者其他城市。
大魚平時做的工作更多是編曲、製作人。他們倆還擔任 SUBARK 的酒保。SUBARK 客人不多,兩個人放自己的歌單,痛仰樂隊的吉他手宋捷回來,也會跟他們一起呆著。來喝酒的主要也是新鄉玩樂隊的,兩個人坐下聊兩句,大魚不喝酒,楊驍卻自稱「酒鬼」。不過楊驍的喝法比較講究,Cocktail 的兌法、比例還是很看重的。他的父親是畫家,SUBARK 裡也掛著幾幅楊驍父親的習作。
除了這些職業,新鄉很大一部分樂手都在經營音樂教室。
從新鄉最資深的鼓手楊寶斌到倖存者樂隊的朱清傑,瘋醫樂隊鼓手李新,HELLO FRANKY 樂隊鼓手宮關、主唱凌志龍到 Seven Joys 樂隊的大魚……有的人作為股東開了連鎖企業,有的人自給自足,也有的人在公司打工,或者閒來沒事就教一節課。走在新鄉大街上,你會發現這裡的樂器店、音樂教室要比其它地方多。
和很多城市一樣,很多樂手不僅身兼工作與樂隊,還在多個樂隊裡。
楊寶斌加入過新鄉大部分樂隊,有些樂隊鼓手臨時有事,他就頂上。因為他經驗豐富,排練兩次就能演。除了教學,楊寶斌現在還有一支叫 MuzzyMum 的樂隊,吉他手則是瘋醫樂隊的王旭博。MuzzyMum 的主唱夏天在2008年組建了槍殺糖豆樂隊,解散後在2012年又組建了這支MuzzyMum樂隊,夏天現在正在策劃一個原創帆布鞋品牌。
2010年 MuzzyMum 樂隊在「星期八」的演出
圖片提供:IN BLACK PUPPET
這樣的事情不僅在 MuzzyMum 身上,獨眼巨人樂隊的鼓手宮關也是 HELLO FRANKY 樂隊的鼓手……大家開玩笑,如果新鄉有五支樂隊演出,可能一共也就是六個人。
「現在玩樂隊就是一個愛好,不像當年似的那麼拼、那麼死磕了。」 楊寶斌告訴街聲。
楊寶斌曾在1998年北漂,他在北京的第一場演出是在駱駝樂隊當鼓手,跟「舌頭」、「蒼蠅」等樂隊一起在五道口的嚎叫俱樂部演。在迷笛學校邊看見了一張手寫的招聘鼓手的通知,上面寫著「非朋克非金屬非 XX 樂隊招募鼓手」,下面留了一個電話。楊寶斌的住處沒有電話,在小飯館裡吃飯時用人家的公共電話約著見面,定好在木馬樂隊貝斯手曹操哥哥的排練室匯合,現場看了看楊寶斌打鼓,他們商量了一下,給楊寶斌幾張小樣,這才知道這些人就是 P.K.14樂隊。
「那個樂隊,我們學校的!」
新鄉盤踞著十幾所高校,一走到學校附近,立即就會感覺氣氛變了。
新鄉盛產樂隊,跟高校眾多不無關係,這些院校輸送了不少樂手,更是大量觀眾的來源。在不大的新鄉市裡藏著河南師範大學、新鄉醫學院、河南科技學院、河南工學院、新鄉學院、新鄉廣播電視大學、新鄉職業技術學院、河南經貿學院、河南海事學院……高校學生近十五萬。不過大家有一個共識,一場演出的觀眾裡,最好看的女孩往往是河南師範大學的。
坐落新鄉的十幾所高校是搖滾樂持續興盛的因素之一,這是河南師範大學的南校門
圖:孫大猴
新鄉城區人口密度不大,官方數字是一百萬,相當於鄭州一千萬人口的十分之一。甚至有當地人說真正的城區人口不過五十萬。即便是熱鬧的平原路、胖東來超市,基本還是處在一個慢生活的節奏中。
但是走到容納五萬多學生的河南師範大學周邊,就能感到氣氛變了:路的兩邊都是烤冷麵、冰淇淋、奶茶那些便宜又管飽的小吃,剩下的多半是小飾品、服裝、手機店。東邊的牧野大道上,不到三百米有三、四家琴行,門口坐著幾個十來歲的少年一遍一遍彈著 C 和弦。
自由動機樂隊就來自河南師範大學。現在的河南師範大學裡有吉他協會、原創音樂協會。2018年,上大四的音樂人柏滿在入學時候又創辦了流行音樂協會。河南師範大學音樂愛好者提起自由動機樂隊,多半會高興的表示:「我們學校的!」
自由動機樂隊成立於1999年,是新鄉最早的原創樂隊之一。第一任主唱和吉他手宋捷現在擔任「痛仰」的吉他手。2002年宋捷開始北漂後,貝斯手大牛擔任主唱。宋捷在北京除了做樂隊,為了生計也賣 DVD,有他覺得不錯的就給大牛寄回來。
2010年4月,自由動機樂隊在「星期八」休閒吧的演出現場
圖片提供:IN BLACK PUPPET
2003年大牛考上河南師範大學足球系,找到了同系的鼓手王波,散打專業的貝斯手王洋,繼續用「自由動機」的名義演出。學校裡只有音樂學院有排練室,他們用不上,只好在師大邊上租了一間房子。為了不擾民,他們用當年初級排練室最流行的隔音方式:在牆上掛棉被。月租金60塊,不過真正讓他們有壓力的是設備,吉他貝斯套鼓、還有吉他音箱、調音臺、話筒,幾個人就蹭飯、吃方便麵,省吃儉用攢出了一套設備。
「自由動機」直到現在還活躍在新鄉的舞臺上,二十年過去了,校園樂隊面臨的問題依舊相似。
玩樂隊費時間、費錢,對找工作、出國、考公務員沒有任何幫助。甚至還不如以前——觀眾也沒了。
新鄉學院在地廣人稀的新鄉東部大學城中,局部麻痺樂隊是新鄉學院吉他協會成員組建起來的一支樂隊,成立於2015年,樂隊成員大多是1996、1997年出生。樂隊成員郭偉是新鄉學院吉他協會會長,新鄉學院學生也達到兩萬多人。
在他入學的2014年開始,每屆吉協差不多都會組成樂隊,除了在 SUBARK 辦的校園樂隊拼盤「逃學威龍」,局部麻痺樂隊主要在學校的晚會演出。2016年,樂隊開始創作原創歌曲,本來他們準備今年把幾首成型的作品錄出來,但是忙著畢業,也沒來得及錄音。2017年他們參加了 WUO 校園樂隊大賽。這是一個面向全國校園樂隊的比賽,發起於2017年,覆蓋全國12個城市。
「逃學威龍」是在 SUBARK 舉辦的校園樂隊拼盤,最初由「小南瓜」貝斯手張毓昊發起,後來由 SUBARK 接管
一起參加 WUO 校園樂隊大賽的,還有新鄉醫學院的 HELLO FRANKY 樂隊。如果你仔細看「逃學威龍」的海報,就會發現,從2013年開始,HELLO FRANKY 樂隊就在海報上,這麼多年,幾乎每一屆都有。
「HELLO FRANKY」人員經過幾次變動,原來的主唱凌志龍後來成了主唱、貝斯手,三大件,更典型 New School、熱血。幾個人還曾經和 DiLAN 樂隊一起做過一次河南省內小巡演,剛演完一場,鼓手騎電動車被汽車撞到,腿骨折了。沒辦法,只能取消。還好恢復得不錯,能繼續用雙踩。
HELLO FRANKY 樂隊的舊照,從左到右,鼓手宮關、吉他手魏源、貝斯手/主唱凌志龍
2017年,在 WUO 校園樂隊大賽上,樂隊獲得了第二名,獎金有五千元。樂隊很高興,用五千塊能錄一張 EP,雖然錢遲遲沒有下來,樂隊還是找到瘋醫樂隊貝斯手張楠錄了一張專輯。錢是幾個人先湊起來的,但是獎金一直沒有來,主唱凌志龍後來發現這個公司已經找不著了,錢也就無處尋找了。
凌志龍目前在一家音樂教育機構上班,他隔壁的辦公桌就是「美杜莎」主唱劉威的。旁邊是一間有五、六套架子鼓的鼓房。工作日下午沒有學生,凌志龍正在扒一首許巍的歌。有時候教學機構做一些路演,幾名員工都要頂上。身邊琴架子上放著一把貝斯,Fender Jazz 貝斯誕生50周年紀念款,凌志龍說:「這把比我自己那把 Squire 好太多了。」他在工作之中學樂理,練貝斯。吉他手魏源去日本留學兩年,他們決定等他兩年。
HELLO FRANKY 樂隊主唱凌志龍身邊放著一把貝斯,貝斯原來的主人是北漂過的新鄉樂手梁國棟,現在被凌志龍所在的教育機構買下
圖:孫大猴
「一定要在校園裡做音樂節」
他們得到了校方的空前支持,學校號召所有學生都來看演出……
河南科技大學操場上,同學們坐著小板凳,按照系別形成方陣。前面一塊地是站著看演出的區域,本來很多同學都是不得已從自己心愛的劇、手遊裡拔出來看演出的,可漸漸地在音樂之中,在前排人群的熱情之中,他們也從座位上站起來衝到前面,和大家一起跳一起玩兒,即使第二天起來還是一樣的課,一樣的作業,一樣玩手機。這是2017年的大星高校音樂節現場。
大星高校音樂節上,工作中的旭小東
大星高校音樂節的點子出自2012年旭小東和皮蛋的一次長聊。皮蛋是廈門廠牌八閩錘子的負責人之一,做過很多音樂節的執行策劃,雖然工作在廈門,皮蛋也是新鄉人。那次皮蛋過節回家,和老朋友們一起見面聊聊天,和旭小東從晚飯開始一直聊到凌晨四點,一起吃飯的人都困得不行了,他們倆卻興致勃勃,兩個人一再說在校園裡推廣青年文化非常重要,一定要在校園裡做音樂節。這次長談奠定了大星高校音樂節的底子。
大星高校音樂節這些年以公益為主題:關注孤殘兒童。2013年,大家準備先試試水,做好了虧錢的打算,在河南師範大學打響第一屆。唯一一筆贊助來自澳大利亞大使館,旭小東的一個朋友認識澳大利亞使館的工作人員,於是把這個公益音樂節的項目提交過去申請贊助,很快就談成了。
靠著澳大利亞大使館贊助的一萬塊錢,雖然宣傳並不大,現場還是來了近兩千大學生。第一屆虧了不少,大家還是湊了幾千塊錢,給當地的孤兒院買了文具和書,每隔幾個月去看望他們。2017年大星音樂節用盈利的錢給孤兒院購置了七、八把吉他,Seven Joys 樂隊的吉他手大魚還會給孩子們上吉他課,並計劃2018年的大星音樂節上讓孩子們上臺演出。
跟民間組織合作搞大型露天演出,校方總難免會不放心,由於河南師範大學場地批不下來,2014年第二屆大星高校音樂節改到了新鄉學院。此後連續三屆都是在新鄉學院辦的。2016年那屆,舉辦當天下了大雨,由於資金問題,遮雨棚不夠。情急之下,他們直接租了幾輛大巴,把想看的同學們拉到 SUBARK,一場露天音樂節臨時改成了室內音樂節。
2017大星音樂節,得到了校方支持,來了近萬名觀眾
2017年,大星高校音樂節又換到了河南科技學院,這一次,他們得到了校方的空前支持——學校號召所有學生都來看演出,於是,臺下聚集了近萬名觀眾,來演出的樂隊特別高興,面對這麼多人,感覺就像是在體育場開演唱會一樣,就好像是又回到了1998年新鄉體育中心萬人空巷的搖滾演出一樣。
大星高校音樂節也在新鄉引起了不少的轟動,大學生是各路商家都強力爭取的人群,但是學校無法售票,只能依靠其他方式負擔成本,幾年下來,在新鄉的各個圈子裡都有了不小的名氣。但是對於慘澹經營的 SUBARK 員工來說,每次的準備,無處不在的阻礙,也讓他們在自豪裡感到疲憊不堪。Seven Joys 樂隊在音樂節裡也擔任著重要的角色,楊驍負責整體燈光、音響,大魚是舞臺導演,從找學校商談、定場地,到找贊助,旭小東和他們兩人一路披荊斬棘。
為了把大星音樂節繼續下去,爭取到學校的信任,SUBARK 今年註冊了公司。新鄉這些年獲得了不少諸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的榮譽,這些年也加大了對文化產業的投資。他們在新修建的文化步行街二樓租下了一間辦公室,旭小東的葡萄酒生意,以及咖啡館也在周邊租下了商鋪,以註冊公司的方式繼續進行下去。
新鄉官方這幾年也越來越重視城市名片的打造,一出新鄉高鐵站,就會看到這樣的宣傳燈箱
圖:孫大猴
很多人會拿新鄉跟鄭州比:身為省會,鄭州人口眾多,商業也更發達,為什麼鄭州音樂人卻不如新鄉多。新鄉這些年聚集了風格各異的樂隊,除了前文提到的,還有2005年成立的重型樂隊「焚葬」;曾經的 Why Lazy 樂隊,前吉他手燻燻現在在 SUBARK 調音;民謠風格的語樂隊;現在北京的波比衛星樂隊前身也是新鄉的「迷岸」……
新鄉人相對要更熱愛藝術,很多中年人在成家立業後也會回頭學打鼓、學吉他。比起鄭州,新鄉生活壓力小,人們有更多閒暇時間,樂手們也有足夠的時間去做自己的音樂。而在大城市裡,做樂隊掙不到錢,樂手往往忙於跑場子、或者做翻唱類的商演(新鄉叫「髒疙瘩」)來養家餬口。楊寶斌說,在新鄉很少有用音樂去招搖撞騙的,或是覺得做音樂就高人一等的。一代一代樂隊、組織者接力,很多樂隊耐得住寂寞,堅持近二十年。雖然心態不同,但大家一起玩,一起演。
整個河南省都經歷過搖滾樂繁盛的時代,很多比新鄉大的城市,樂隊也沒有那麼多,甚至也沒有一家專業持久的 Livehouse,從這來看,新鄉不愧「搖滾之鄉」的名號。
SUBARK 更偏向清吧的分店「棉花店」
圖:孫大猴
而藏在「搖滾之鄉」下面的是市場的無力。1990年代娛樂少,「地下四米」、「超級大牌」出現的時候 KTV、網吧都還沒有,更別提現在網上無所不包的娛樂項目了。當時搖滾能吸引很大一部分觀眾。
1990年代初「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的當地支柱產業——新飛電器也關門了,本來國營的、規格頗高的新鄉賓館現在也有很大部分租給私人賓館。
市場的無力也藏在 SUBARK 的經營裡。2017年,SUBARK 開了更偏向清吧的 SUBARK「棉花店」,各種雞尾酒,賣相漂亮可人,也沒有了五塊一瓶的哈爾濱啤酒。裝修甜美,天花板上有一朵一朵棉花做成的雲彩,不變的是背景音樂還是 Lou Reed、The Doors。
當年跟著搖滾樂甩的年輕人現在忙著考研、忙著找工作,在遊戲、電視劇的海洋裡暢遊,有人問去看搖滾樂的朋友:「為什麼去看搖滾樂,是劇不好看,還是遊戲不好玩?」
附錄1
新鄉搖滾地標
衛河公園:被當地人稱為「老公園」,曾經新鄉的樂隊都在其中倉庫排練,2003年公園拆遷後建成衛河公園。
雕刻時光:倖存者樂隊開辦的酒吧,早期新鄉搖滾場地。曾舉辦幾屆「地下四米」演出,2002年左右停業。
邊境線、男孩女孩、21世紀:21世紀初新鄉的幾家演出場地。
老崔搖滾服飾合作社:瞳孔樂隊貝斯手花向陽開辦的服裝店,1990年代中期搖滾青年的聚集地。
星期八:本來是河南師範大學附近的一家水吧,卻陰差陽錯成為2003-2010年間新鄉演出的主要場所。
旭東音像:成立於1990年代初的一家音像店,在2003年侯景輝、旭小東、李獻軍接手後成為新鄉電影、音樂文藝生活的地標建築,2009年原址上修建「海哩咖啡」。
新鄉日報社:1982年7月1日,《新鄉晚報》試刊,1993年1月1日,原《新鄉晚報》改為《新鄉日報》。瘋醫樂隊王旭博工作的地方。
新鄉體育中心:一度是河南建業足球隊主場,1998、1999年舉辦兩屆「中國新音樂演唱會」,奠定新鄉「搖滾之鄉」的名號。
黑鍋底大骨頭館:「小南瓜」吉他手趙森的家庭餐館,很多當地樂手聚會的首選。
平原路:新鄉一條東西向主幹道,SUBARK就在平原路上。
SUBARK:新星劇場地下一層,2010開業後幾乎包攬新鄉所有演出。
河南師範大學:新鄉人數最多的大學,培養眾多體育運動員、教練,比如桌球運動員劉國梁,籃球運動員周琦。
附錄2
新鄉搖滾大事記
1992年:新鄉人張豔紅、魏軍在家鄉的小學裡開設吉他班,引來數百名學員。
1993年:新鄉的第一支樂隊,瞳孔樂隊組建。
1994年:「老崔搖滾服飾合作社」在新鄉城中心開業,成為新鄉搖滾青年聚集地。
1998年:
第一屆「中國新音樂演唱會」在新鄉體育中心舉辦,臧天朔、「零點」、「唐朝」、高旗和超載樂隊、「眼鏡蛇」、AGAIN輪迴樂隊、「清醒」、「指南針」、「鮑家街43號」等九支樂隊參演。
倖存者樂隊成立,並在衛河邊做雕刻時光酒吧。
楊寶斌開始北漂,前後擔任駱駝樂隊、P.K.14樂隊鼓手。
1999年:
第二屆「中國新音樂演唱會」在新鄉體育中心舉辦,崔健、「唐朝」、「黑豹」、「瘦人」、花兒樂隊等樂隊參演。
第一屆「地下四米」在「雕刻時光」舉辦。
自由動機樂隊成立。
美杜莎樂隊成立。
2000年:
未遂樂隊成立,老公園排練室開始投入使用。
「超級大牌」新鄉新音樂之夜在怡園商場門口舉辦。
第二屆「地下四米」在「雕刻時光」舉辦。
2001年:
新鄉體育中心邊廣場辦了一場露天演出,新鄉樂隊幾乎全部到場,現場近一萬人。
第三屆「地下四米」在「雕刻時光」舉辦。
2002年:
自由動機樂隊主唱宋捷與頻率樂隊開始北漂,宋捷後擔任「痛仰」吉他手。自由動機樂隊主唱變為原貝斯手大牛。
2003年:
自由動機樂隊主唱大牛考入河南師範大學,重組自由動機樂隊。
新鄉一部分樂手開始去外地發展。
2004年:
侯景輝、旭小東、李獻軍接手「旭東音像」。
2005年:
「星期八」休閒店開始作為新鄉主要演出場所之一。
「倖存者「、「美杜莎」、未遂樂隊作品收錄在《逐鹿中原》合輯中。
焚葬樂隊成立。
2006年:
「星期八」舉辦 The Believers 樂隊和美國硬核樂隊8mm Overdose 聯合巡演。
2007年:
楊寶斌組建「0373」廠牌發行第一張合輯,作品囊括「倖存者」、「未遂」、「自由動機」、「美杜莎」、雷鳥樂隊、「陽光碎片」、李晨、付浩的作品。
2008年:
瘋醫樂隊成立。
槍殺糖豆樂隊成立。
2009年:
7月小南瓜樂隊成立。
10月旭小東離開「旭東音像」,「旭東音像」改為「海哩咖啡」。
2010年:
7月 ARK 酒吧在新星劇場樓下投入使用。
2011年:
8月 Seven Joys 樂隊成員大魚和喉嚨在 ARK 舉辦專場。
大魚組建 Seven Joys 樂隊。
瘋醫樂隊籤約摩登天空,11月發行第一張專輯《The Terrible Silence》。
2012年:
6月獨眼巨人樂隊組建。
語樂隊成立。
「槍殺糖豆」解散,主唱夏天成立 MuzzyMum 樂隊。
2013年:
4月第一屆大星高校音樂節在河南師範大學舉辦。
8月 HELLO FRANKY 樂隊成立。
9月「小南瓜」主唱李林不幸車禍逝世。
11月「逃學威龍」系列演出在 SUBARK 舉辦第一屆。
12月痛仰樂隊巡演在 SUBARK 遇到場地問題,臨時改在新星劇場演出。
2014年:
4月獨眼巨人樂隊發行第一張 EP《CRAZY PARTY》,並進行全國二十四場巡演。
4月瘋醫樂隊發行第二張專輯《Debris》。
4月第二屆大星高校音樂節在新鄉學院舉辦。
2015年:
4月第三屆大星高校音樂節在新鄉學院舉辦。
12月小南瓜樂隊參加「匡威橡膠製造計劃」,獲得和 Ramones 鼓手 Marky 一起完成單曲製作的機會。
Seven Joys 樂隊前任主唱離隊,樂隊重組。
局部麻痺樂隊成立。
2016年:
美杜莎樂隊主唱劉威成立新樂隊「潛流」。
Seven Joys 樂隊推出第一張網絡數字 EP《Love Never Fulls》。
5月第三屆大星高校音樂節在新鄉學院舉辦,因下雨場地改為 SUBARK。
HELLO FRANKY 獲得 WUO 校園樂隊大賽第二名,發行第一張專輯,7月樂隊吉他手赴日留學。
2017年:
SUBARK 開設棉花店。
5月第四屆大星高校音樂節在河南科技大學舉辦。
附錄3
新鄉搖滾樂隊名錄
瞳孔樂隊:成立於1993年,樂隊以翻唱為主,新鄉第一支樂隊。1996年左右停止活動。
倖存者樂隊:成立於1998年,名稱來自當地駐軍文工團樂隊,樂隊風格民謠、搖滾為主。
美杜莎樂隊:成立於1999年,風格以流行、放客等為主,主唱劉威2016年組建新樂隊「潛流」。
自由動機樂隊:成立於1999年,樂隊第一任主唱為現任痛仰樂隊吉他手宋捷,2003年後樂隊成員考入河南師範大學。
未遂樂隊:成立於2000年,樂隊風格以說唱金屬為主,樂隊在衛河公園邊的排練室是新鄉樂隊當時的共用排練室。
焚葬樂隊:成立於2005年,樂隊以死亡金屬、敲擊金屬為主。
瘋醫樂隊:成立於2008年,發行三張專輯,籤約摩登天空。
槍殺糖豆樂隊:成立於2008年,風格以另類搖滾為主,主唱夏天2012年解散樂隊成立「MuzzyMum」。
塬樂隊:成立於2008年,樂隊後改名為「波比衛星」,在北京活動。
小南瓜樂隊:2009年成立,風格為朋克,樂隊曾赴德國錄製單曲,Ramones 樂隊鼓手 Marky 為製作人。
Seven Joys 樂隊:吉他手大魚2011年成立,2015年改組,發行 EP《Love Never Fulls》。
獨眼巨人樂隊:2012年成立,風格為流行朋克,多次全國巡演,發行多張專輯、EP、單曲。
語樂隊:2012年成立,風格以民謠為主。
HELLO FRANKY 樂隊:2013年成立,風格為流行朋克,新鄉高校樂隊之一,由於樂隊成員出國留學,處於修整狀態。
局部麻痺樂隊:2015年成立,新鄉學院樂隊,樂隊成員臨近畢業,去向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