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如何「觀賞」一部電影

2021-02-17 開放像素OpenPixels

藝術家John Houck與聯合策展人Pauline Vermare就Houck 2015年的作品「Portrait Landscape」進行了討論,該作品作為ICP舉辦的「Public, Private, Secret」(6/23/2016 - 1/8/2017)展覽的一部分,也在前幾篇文章中被我們多次引用。詳情請拉至底部查看更多「相關像素」。

Public, Private, Secret—

John Houck with Pauline Vermare

Pauline Vermare(以下簡稱「PV」):你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Protrait Landscape」(2015)目前正在ICP展出,你可以更具體、更詳細地給我們闡述一下這幅作品的標題嗎?

John Houck作品Protrait Landscape中的截圖

圈出的部分為人臉識別失敗的地方,人臉識別系統在這裡仿佛成為一個患有「強迫症」的老大哥,不斷將電影片段中某個樹影、某縷衣角都錯誤地識別成人臉,幽靈般閃爍。

John Houck(以下簡稱「JH」):我寫了一個軟體程序去利用計算機視角尋找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電影《Blow-Up》(1996)中的人臉,但這個程序經常發生錯誤識別,例如在一片草地中或是某人衣服的褶皺中識別出人臉。我把這部電影剪輯縮短至10分鐘,而且僅保留那些會出現錯誤識別人臉的畫面,並且我還用剪輯軟體去追拍並放大每一張臉,最終呈現出了一種滑稽有趣、揮之不去的效果。這幅作品的標題引用了兩個不同的名稱來表示圖片的橫構圖或豎構圖,它也可以被就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為「肖像的風景」。無論何時我想起《Blow-Up》這部電影,那片圍繞倫敦繁茂蔥鬱的公園景象就會浮現在我腦海中。

Blow-Up 的主角藏在這個繁茂蔥鬱的公園裡偷拍,沒想到偷拍來的照片最後成為一樁兇殺案的線索。

PV:你一直以來主要是圍繞繪畫與攝影進行創作,是什麼引導你去編寫了定製的電影編輯軟體與面部識別軟體?

JH:在進修研究生之前我其實做了很多年的軟體工程師,現在我也仍在為工作室的一些項目時不時地進行編程。而這個項目是源於我注意到事實上如今所有的圖像和電影都被軟體代理(software agents)所掃描與「觀看」,圖像更多地被機器而非被人類所查看、編制索引。

譯註:agent指能自主活動的軟體或者硬體實體。通常被翻譯為「代理」 。但是,中國科學界已經趨向於把之翻譯為:智能體,艾真體(蔡自興2002年提出),在計算機中指:2.駐留在所有受管設備中並向管理站報告指定變量值的過程。3.在Cisco硬體結構中,提供一或多個介質接口的獨立處理機卡。

PV:「Portrait Landscape」是由《Blow-Up》裡的多個畫面所構成的,並且與Antonioni曾說過的一段話產生了奇異的共鳴:「我真的懷疑到底什麼是現實的本質…我總是不信任我所看到的、圖像展示予我的一切,因為我總會去想像那之外有什麼,而圖像之外有什麼是無從知曉的。」你為什麼選擇這一部電影來實施你的項目,以及你是怎麼選擇場景畫面的?

Portrait Landscape 曾於2015年在Johan Berggren畫廊展出,作為展覽New Weather 的一部分。

JH:這句引用非常好。Antonioni甚至在《Blow-Up》的公園場景中用綠漆將真實的樹葉和草地上色,只為了使電影畫面看上去更生動。當時我想到這部電影是因為男主角與那些不斷在網際網路上搜索、索引圖像的自主軟體代理沒有什麼區別,他就像是個機器人,一直在移動,不停地拍攝照片、匆忙離開、跳躍、奔跑。其實某種意義上,這些畫面它們自己選出了自己。我讓我的軟體剪輯下每一處有人臉被識別出的場景,然後用編輯軟體返回追拍並放大那些被誤識別的臉。所以在我虛擬編輯的鏡頭移動與電影原本編輯之間就出現了一種奇異的對應關係。在電影中,主角在試圖解決一場他無意間拍攝到的謀殺案,但他不斷放大膠捲卻非常沮喪地發現什麼都無法解決,他苦苦尋找的徒勞與我在電影中找尋識別人臉的徒勞不相上下。

PV:你上一次在On Stellar Rays畫廊裡展出的「Playing and Reality」(2016)部分涉及到了「第三主體(analytic third)」的概念,你將其延伸至了一種存在於繪畫與攝影間隙間的第三實體(an interstitial third entity)。在「Portrait Landscape」這個作品中,第三實體又存在於電影與照片之間——一者是我們時代最標誌性的科幻電影之一,另一者是令人不安的人像監控似的圖像流。這種間隙的實體是你創造出來的無形、偏執的老大哥,它最終引導了我們的視線、顛覆了我們的心靈。你是否能告訴我們你創作的心理動機嗎?尤其是創作這部作品的。

A Pointing Device (from A History of Graph Paper series),John Houck在On Stellar Rays畫廊的展覽©️ On Stellar Rays Gallery

JH:在製作這段視頻時,我並沒有過多考慮精神分析或是所謂「第三」的概念,但這些面孔因其情感特質而讓我覺得十分有趣。它們很容易被人類所識別,哪怕是最細微的表情暗示,我們都會把各種感情投射到其中。我本可以輕鬆訓練我的軟體來識別每一幀畫面中的其他物體,但我們並不會像人臉那樣輕易投射感情到一個被錯誤識別出的香蕉上。我也並沒有想讓這段視頻變得這麼搞笑,我第一次放映的時候人們邊看邊放聲大笑。這讓我覺得我終於通過一個作品展現出了我對喜劇的興趣,而且幸運的是我的出發點並不是要創作出一個搞笑的作品,因為一旦我有意想讓作品變得滑稽有趣一些可能就會顯得太過故意。

PV:最終你呈現出了一個驚人、迷人和動人的作品——並且出乎意料地致鬱。你有想過這部作品會給觀眾們帶來如此豐富的情感衝擊嗎?

JH:你永遠無法預料人們將如何接受某件事,但我知道,當我在編輯時一遍又一遍地觀看後,確實產生了一種揮之不去的感覺。它創造出了一種生活在鏡頭下的我們都曾有過的令人難以遏制的感受——我們深陷其中,即使知道自己走在城市中會不斷被拍照、錄像並留下數碼痕跡也依然會不停按下快門。

John Houck (b. 1977) 生活和工作於洛杉磯,他通過系統性的「再攝影」(re-photographing)製造出一種圖形和表面的複雜關係,並挑釁真實和創造之間的清晰理解。更多作品請探索http://www.johnhouck.com/

Pauline Vermare 是常駐在紐約的法國攝影策展人,同時也是馬格南的文化主管。她曾擔任ICP、MoMA和亨利·卡蒂爾·布列松基金會的策展人。

■ 專題策劃:四零四

■ 專題引文:四零四

■ 翻譯&校對:夢喰い,四零四,酸拇指

■ 海報設計:巖己

■ 視覺設計:賽寧,17

■ 排版:酸拇指

一百本關於監控的攝影書

相關焦點

  • 人臉識別中的人臉表情識別技術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如今在識別中應用到對人臉的表情進行識別,可以應用在人機互動、安全、機器人製造、醫療、通信和汽車領域等。那麼,暢視智能來告訴人臉識別技術的人臉表情識別要如何進行?圖像獲取:通過人臉識別攝像頭等圖像捕捉工具獲取靜態人臉圖像或動態圖像序列。
  • 危險的人臉識別
    當不少人驚嘆於其換臉效果的逼真之時,一些人開始擔憂:倘若這一技術被居心叵測的人利用,同樣「僅需一張照片」,你就可能變成色情電影演員、犯罪事件主角或其他你不想成為的人。而這些以假亂真的素材,極有可能成為新型敲詐或詐騙的趁手工具。就像網友擔心的那樣:視頻欺詐很快會成為最流行的犯罪玩法,對騙術識別能力差的老人有極高殺傷力.卸載ZAO(很多人這麼做了),也許能減少一些你的擔憂。
  • 人臉識別技術解析
    一般來說,人臉識別技術的APP識別流程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  利用攝像頭進行人臉檢測步驟二 人臉圖像預處理步驟三 人臉圖像特徵提取步驟四 人臉圖像匹配與識別(特徵學習與特徵選擇)對於人臉識別,我想大家最深刻的應該就是許多電影中常看到的攝像頭追蹤技術,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在目前遍布街頭的監控攝像頭中搜索目標人物,進而實現快速追蹤的目的
  • 如何對人臉識別進行法律規制
    就政府部門使用人臉識別的法律規制,特別許可使用制度既發揮人臉識別技術之利,又防範人臉識別技術之弊,是一種更加理性的制度安排。就非政府部門使用人臉識別的法律規制,對人臉信息作出比一般個人信息更為嚴格的特別保護和特別規制,更有利於保護個人的人臉信息。
  • 人臉識別到底是如何進入小區的?
    但可以明確的是,「人臉識別」作為這些概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廣泛、快速地進入中國城市的社區。人臉識別技術在使用和信息採集過程中,天然地容易引發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擔憂。這也使得這一技術進入社區時,不可避免地引發爭議和拉鋸。另一方面,通過觀察人臉識別進入小區的故事,也可以藉機考察社區——這一中國城市的毛細血管——的治理和決策結構。
  • 教程| 如何構建自定義人臉識別數據集
    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希望識別出的人臉往往不包含在任何現有數據集中,例如:我們自己的、朋友的、家人或者同事的人臉圖像。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我們需要收集我們想要識別的人臉樣本,並且以某種方式量化它們。這個過程通常被稱為「人臉識別註冊」(facial recognition enrollment)。
  • 「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
    最近,隨著「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等事件的發生,讓人臉識別頻上熱搜,技術濫用問題引發廣泛關注。隨之,一些傳言也「悄然出動」: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想裝就能裝?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在手機銀行上設置人臉識別功能,會增加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 人臉識別支付終端如何改變超市、餐飲等支付環境?
    人臉識別支付終端如何改變超市、餐飲等支付環境?人臉識別支付作為一種新型的支付方式,大大降低了用戶對物理媒介的依賴,它開始受到新興消費者的喜愛。據統計,目前,人臉識別技術每天為7.6億多用戶服務。它逐漸應用於超市、餐飲等各種場景,為人們提供更方便、更創新的服務,給不同行業帶來新的動力。
  • 人臉識別考勤機哪個品牌好_人臉識別考勤機排行榜
    人臉識別考勤機哪種品牌好。人臉識別考勤機,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領域,目前在有些企業中已經廣泛得到運用。本文主要介紹了人臉識別考勤機的幾大優秀品牌,一起來看下文。   人臉識別考勤機排行榜——probuck普羅巴克   凱拔(中國)科技有限公司,是KABA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是國內智能鎖領域的領導企業。
  • 浙大網新:公司目前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人臉識別自助實名制核驗閘...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7月10日訊,有投資者向浙大網新提問, 據網上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人臉識別產品市佔率如下:「雲從科技在2017年的市場份額是12.88%,是人臉識別設備行業的領頭羊。,兩年後的今天網新人臉識別產品市佔率如何?能否詳述下2019年網新相關產品銷售情況。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和建議。公司主要是將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與自身行業結合,推進技術與產業的結合落地,公司目前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人臉識別自助實名制核驗閘機、飛思電子社保卡人臉識別取證系統等產品。
  • 人臉識別技術實現方法全解析
    人臉識別,一種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認證的生物特徵識別技術。近年來,隨著歐美發達國家人臉識別技術開始進入實用階段後,人臉識別迅速成為近年來全球的一個市場熱點。雖然人臉識別技術經常聽,但你知道它是如何實現的嗎?
  • 「人臉表情識別」如何做好表情識別任務的圖片預處理工作
    上一篇專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人臉表情識別的相關概念以及研究現狀並了解了目前基於圖片的人臉表情識別領域最常用的幾個數據集。本文將介紹基於圖片的人臉表情識別中最常用的預處理方式和對應的方法。
  • 監管將嚴控AI人臉識別,曠視科技的上市前途如何?
    「Face++」,是中國最早專注於人臉識別技術的平臺,其背後運營方就是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Megvii,於2011年由印奇、唐文斌和楊沐三位創始人成立。今年以來,屢次傳出曠視科技的上市傳聞,但是結果都不了了之。如今,更大的不利消息來臨:多地開始立法嚴控人臉識別,甚至拆除人臉識別設備。這給曠視科技的未來投下了更大的陰影。
  • Facebook開發「去識別」系統,可騙過人臉識別
    該系統在迷惑人臉識別系統的同時,又能讓人們認出這個人的樣貌。人臉識別在廣泛應用的同時,也引發了個人隱私數據洩露的爭議,就在最近,Facebook AI Research(FAIR)研發了一種「去識別(de-identification)」系統,該系統通可以過機器學習實時更改視頻中人臉的面部特徵,以欺騙面部識別系統,讓其不能準確識別。
  • 掌紋識別與人臉識別有啥關聯
    目前,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技術加持下的行動支付耗時處在秒級水平,而亞馬遜的掌紋識別技術則可以在僅僅300毫秒的時間內驗證個人身份並完成支付。 同時,相比於傳統手部生物識別技術——指紋識別,掌紋識別不需要使用者將手放在掃描設備上,只需揮手掃描,無需接觸。 對於識別正確率而言,掌紋識別對比現在流行的人臉識別也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 開源人臉識別seetaface入門教程(一)
    注意:本文章不涉及代碼邏輯和原理,只是教大家如何使用seetaface做人臉識別。 引擎 FaceDetection 人臉識別模塊,用於識別出照片中的人臉,染回每個人臉的坐標和人臉總數。
  • 人臉識別進小區 業主有「不賞臉」的權利
    顯然,後者已建立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小區門禁系統新增人臉識別,孩子們每次都爭著搶著刷刷刷,踮腳,昂頭,挺胸,匹配成功,有如遊戲裡闖過一關。最有喜感的是,大寶刷臉開門,童車裡的二寶倍感冷落,表示不服,哭著嚷著要家長抱起來刷他的小臉……  與孩子們的興奮、好奇形成對比的是:法學專家的惶恐不安。
  • 人臉識別怎麼就進了小區?
    但可以明確的是,「人臉識別」作為這些概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廣泛、快速地進入中國城市的社區。人臉識別技術在使用和信息採集過程中,天然地容易引發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擔憂。這也使得這一技術進入社區時,不可避免地引發爭議和拉鋸。另一方面,通過觀察人臉識別進入小區的故事,也可以藉機考察社區——這一中國城市的毛細血管——的治理和決策結構。
  • 中國人臉識別相關企業突破10000家 2020年人臉識別企業分布格局...
    原標題:中國人臉識別相關企業突破10000家 2020年人臉識別企業分布格局分析(附企業地圖)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
  • 「人臉識別」,我們還能承受多少風險?
    這部電影是根據科幻小說作家菲利普·迪克1956年的著名短篇小說改編的,以2054年已消滅了犯罪的華盛頓特區為背景,由湯姆·克魯斯主演。劇中,湯姆·克魯斯扮演精英警察部門「預防犯罪小組」的一位主管,這個小組的職責是在兇手實施犯罪前逮捕他們。該小組有權根據三位「先知」所看到的意象實施逮捕,因為這三個人擁有洞悉未來的超自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