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將嚴控AI人臉識別,曠視科技的上市前途如何?

2020-12-23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來自張棟偉(ID:zhangdongwei19750613),作者張棟偉,創業邦經授權轉載,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Face++」,是中國最早專注於人臉識別技術的平臺,其背後運營方就是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Megvii,於2011年由印奇、唐文斌和楊沐三位創始人成立。

今年以來,屢次傳出曠視科技的上市傳聞,但是結果都不了了之。

如今,更大的不利消息來臨:多地開始立法嚴控人臉識別,甚至拆除人臉識別設備。這給曠視科技的未來投下了更大的陰影。

一、「人臉識別」政策遇冷

2020年12月1日,天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其中明確禁止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採集自然人生物識別信息。該《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更早之前的10月26日,《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提請杭州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其中明確規定,禁止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進入小區。

11月27日南京已啟動對全市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的售樓處進行檢查,南京本地的部分開發企業在過去兩天陸續接到相關部門的通知,要求拆除人臉識別系統。

之所以地方政府大張旗鼓開始整頓個人生物信息,這是因為在新時代,數據已經成為生產要素之一。

而通過人臉識別來收集個人數據,已經成為用戶隱私數據洩露的雷點。

曠世科技,則剛好是這個雷點的最大技術供應商。

在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上,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表示,「我們早期幫助他們(曠視科技)尋找了合作夥伴,包括美圖、螞蟻金服,讓他們拿到了大量的人臉數據,然後再幫助他們分析各個行業怎麼切入。」

這句講話成為炸雷,儘管涉事三方都在事後做出了各種解釋,撇清自己的責任關係,但是對於曠視科技來說AI隱私問題的困擾已經不是第一回。2019年9月份,曠視科技也曾因為數據隱私問題遭到大眾的質疑,「如何看待曠視科技新產品監視學生上課」等話題在知乎熱榜上出現。

曾經被熱烈追捧的「人臉識別」技術,突然成為嚴控的管制技術之一,曠視科技的市場空間必將受到壓制。

二、「人臉識別」數據濫用

2011年10月,曠視科技成立。

2012年10月,曠視推出基於雲端的視覺開放平臺Face++。

曠視科技以自研的新一代AI生產力平臺Brain++為核心,深耕三大垂直領域: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在三個物聯網場景中,曠視又分別聚焦其中的核心行業,包括智慧城市、樓宇園區、AI雲服務、消費電子、智慧物流及工業自動化六大領域。

換句簡單的話,曠視科技就是在不同環境場景下,通過人臉識別技術來獲取用戶個人信息,再進行深度處理。

在曠視科技的宣傳稿中,有「曠視助力3000餘座樓宇的智能升級,包括中國尊、華潤春筍大廈、重慶來福士等地標級建築,每天服務通行人數1000餘萬」的語句,而這些樓宇物業到底有沒有對這1000餘萬人的生物信息收集權力?

同樣,「在安卓平臺的智慧型手機中,曠視提供的刷臉解鎖方案市佔率約70%,曠視賦能的典型產品包括中國首款2D人臉解鎖智慧型手機(Xiaomi Note3)、首款2D紅外人臉解鎖智慧型手機(vivo X21)、首款3D結構光人臉解鎖智慧型手機(OPPO FindX)。」

「曠視是目前中國市場上所有支付級刷臉解鎖方案的供應商。」

銀保監會官網12月8日消息,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中國政府已明確將數據列為與勞動、資本、技術並列的生產要素,數據確權是數據市場化配置及報酬定價的基礎性問題。目前,各國法律似乎還沒有準確界定數據財產權益的歸屬,大型科技公司實際上擁有數據的控制權。需要儘快明確各方數據權益,推動完善數據流轉和價格形成機制,充分並公平合理地利用數據價值,依法保護各交易主體利益。

當下,不僅僅是房地產商,包括商場、餐館、美容院、動物園等許多商業機構及學校、養老院、車站等公共服務場所都在探索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

▲某商場用於智能營銷的人臉識別系統頁面

以商場營銷為例,以人臉為特徵的識別已經貫穿到註冊、到店、跟蹤、管理的會員運營全流程。

曠視科技作為行業第一技術平臺,擁有巨量的人臉識別信息,如何在收集之後進行脫敏和運用,這是一個巨大的值得關注的問題。

畢竟,僅僅從這些企業官方報導就可以看出,曠視科技已經在人臉識別技術和實際運營領域,具備了「平臺」地位特徵。

三、「人臉識別」安全堪憂

人臉只有一張,不像手機號、密碼那樣可以修改,也不像指紋那樣需要主動操作,而是本身公開外露,在無感的情況下就能被採集;另外,照片、視頻、偽造3D頭套等有時都能被識別,也增加了人臉識別應用的不可控性。人臉信息一旦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像人臉識別這樣涉及到公眾核心安全的技術,最好應該由特殊機構進行持牌管理,比如我們都知道,對涉密企業做供應商,要有涉密資質。涉及軍用或軍民兩用的產品,同樣需要持牌管理。

而像曠視科技這樣的核心安全企業,卻在同時從事面向市場化客戶的技術提供,甚至還要謀求大陸之外上市,安全合規性就很堪憂了。

更令人擔憂的是萬一企業管理出現了紕漏,全國如此多的數據都集中在少數企業的手裡,可能更是災難。

例如,2020年2月27日,美國擁有超30億人臉數據的創企Clearview AI被黑。(搜索:《毛骨悚然!擁有超30億人臉數據的美國AI公司被黑,600多家客戶名單被盜》)

因此,像曠視科技這樣一家企業就在人臉識別的各個領域裡掌握了絕對市場地位,恐怕不是值得驕傲的技術領先,而是社會安全管理的巨大隱患。

展望:

2021年是曠視科技成立十周年,如果完成了IPO上市進程,相信會是一波大慶祝。

2020年10月19號,我國首部《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已經完成了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流程。新規表明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採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應當為維護公共安全所需,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並設置顯著的提示標識。收集的個人圖像、身份特徵信息只能用於維護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公開或者向他人提供。

在各方的不斷努力下,中國老百姓關心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將會逐步得到妥善解決。如何在提供技術便利的同時,也獲得豐厚的市場回報,這個平衡點的把握將考驗包括曠視科技在內的所有AI企業。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曠視上市再蒙陰影,AI 公司上市怎麼這麼難?
    報導稱,因為此前曠視遭遇了國際貿易和採購方面的一些變數,曠視 11 月 21 日尋求港交所上市委員會的上市許可時,被監管機構要求回答更多問題,才能繼續推進 IPO。知情人士稱,曠視科技正在努力回答有關問題,並決定 2019 年不繼續進行上市計劃。另外也因為很多公司通常避免在聖誕節假期進行交易,要說服投資者參與年終交易是很困難的,因為沒有人願意用其投資組合的收益冒險。
  • 曠視、商湯、雲從、依圖,人臉識別四大獨角獸的「落地大戰」
    曠視科技副總裁敖翔曾表示,線下門店完全數位化,「人—貨—場」的所有信息與互動,被完全結構化傳入雲端,將是未來的趨勢。敖翔稱,曠視科技在2018年關注的就是線下門店的完全數位化。今年5月,鮮生活和曠視科技達成了戰略合作。據公開數據,雙方的合作使人力成本降低到同等規模的便利店運營平臺的十分之一。
  • 危險的人臉識別
    劉嘉的項目只是人臉識別浪潮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我們的人臉正在成為別人的一門生意。不久前,人工智慧企業曠視科技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起家於人臉識別,在計算機視覺領域與商湯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並稱CV(計算機視覺)四小龍。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6780萬元、3.13億元和14.27億元。
  • 晚點獨家|曠視中止港股上市計劃,在回A與赴港之間搖擺
    經過9個月,曠視成為第一家制裁背景下中斷赴港上市的公司。文 | 餘洋洋編輯 | 黃俊傑《晚點LatePost》從多個接近曠視高層的人士處了解到,曠視中止了港股上市進程,接下來公司將進一步討論在港股或者A股上市的可能性。曠視已經通過港交所聆訊,是主動放棄上市。
  • 曠視科技,來到「功名十字路」!
    以人臉識別起家的曠視科技,因為李開復無意中的一句話,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輿論裹挾的背後,是曠視輾轉兩年未能上市的IPO之路。行業和市場的不成熟,讓曠視未來的盈利空間和市場前景都充滿了諸多不確定性。而曠視目前所處的安防領域,又有海康威視等行業龍頭壓制其上升的空間。
  • 曠視印奇:人臉識別的佼佼者,因刷臉刷進福布斯
    印奇創業,曠視科技人臉識別現實化,挫折卻重重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遇上三兩知己。唐文斌和楊沐,瘋狂的計算機極客,「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但是一天不編程就難受。」,可以說是印奇創業歷程中的最重要的兩位小夥伴。也正是他們,才在2011年10月,造就了如今人臉識別技術的翹楚——曠視科技。
  • 曠視科技3D人體姿態識別技術亮相CES 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
    圖:曠視科技3D人體姿態識別技術亮相CES展會原來,曠視科技展示的是一種叫3D實時人體姿態識別技術,模特站在指定區域,做出各種各樣的人體動作後,屏幕上的虛擬人物居然迅速也跟著做出了一模一樣的動作,而且動作靈活
  • 「AI 四小龍」雲從科技衝擊科創板上市
    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開啟衝擊科創板上市。 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在AI 算法產業中,曠視科技、依圖均披露上市文件,曠視科技的港股IPO已經被擱置,商湯科技的上市計劃還未見雛形。
  • 李開復「口誤」背後 曠視科技是家什麼公司?
    攝像頭產生的數據屬於曠視還是客戶?如果沒有得到螞蟻集團等公司的人臉數據,曠視科技最初的算法是如何實現和優化的?9月13日,紅星資本局致電曠視科技,至截稿時暫無回應。此外,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曠視曾在去年中旬披露港股IPO的招股書,不過,種種「水逆」事件發生,目前已失效。此前,有消息稱,曠視有搶灘科創板的打算。
  • 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
    雲從、依圖、曠視、商湯四家公司,並稱為國內AI領域計算機視覺「四小龍」,「AI第一股」將花落誰家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熱點之一。其中,曠視科技最早啟動港股IPO但擱淺至今;依圖科技科創板IPO早於雲從啟動,自2020年12月1日顯示「已問詢」狀態後,未有新的進展;商湯科技IPO計劃時有傳出,但至今並未官宣。
  • 曠視科技:摘下獨角獸面具-虎嗅網
    與曠視並稱「AI四小龍」的四家AI公司都走到這一關鍵節點,依圖科技與雲從科技正在計劃登陸科創板,今年8月18日雲從科技已經提交了上市輔導登記,依圖還未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此前,這一領域的主導者是虹軟科技。虹軟成立於2003年,2019年7月登陸科創板,主營業務是智慧型手機的視覺解決方案,主要客戶包括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LG、索尼、傳音等手機廠商。但業內很少有人將虹軟當做一家AI公司,上市前,虹軟完成了4輪融資,大多來自產業基金和企業。
  • 李開復回應:我的口誤給曠視科技等三家公司帶來困擾,深感歉意;牛津...
    每經編輯:周宇翔 1丨李開復回應:我的口誤給曠視科技等三家公司帶來困擾,深感歉意 9月12日晚間,李開復在微博發文就關於今早演講內容提及曠視科技早期和美圖、螞蟻金服的合作,做出說明:初期我曾經建議並幫助曠視團隊尋找更多應用合作夥伴
  • AI加速「走出去」:曠視Koala走進阿聯、巴西、泰國等地
    作為人工智慧行業的領導者,曠視也正加緊推進先進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的布局。目前,包含自研Koala人臉通行平臺在內的曠視AI解決方案已經在阿聯、巴西、泰國等國家和地區落地,讓世界共享中國科技的力量。據了解,曠視Koala人臉通行平臺依託計算機視覺算法打造,具備多種規格的產品形態,軟體功能可開發,能夠滿足不同企業用戶在門禁、考勤等輕應用場景的個性化需求。
  • 曠視科技轉衝科創板 AI上市潮助推行業發展邁入深水區
    圖片來源:攝圖網繼依圖、雲從後,「AI四小龍」之一曠視科技也確定向科創板發起衝擊。1月12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信息披露顯示,曠視科技已於2020年9月籤署《曠視科技與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之輔導協議》。根據輔導協議,曠視將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
  • CB Insights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榜單發布 曠視憑藉FaceID上榜
    6月29日,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CB Insights首次在國內發布「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榜單」,這是曠視連續兩年入選全球AI100榜單後,第三次入選CB insights的重量級榜單。
  • 全球AI大咖齊聚清華暢談AI治理 曠視:多元共治與企業自律缺一不可
    聯合國副秘書長法布裡齊奧·霍克希爾德指出,在數字經濟發展中,要為人工智慧從業者創造一套AI版的『希波克拉底誓言』(Hippocratic oath),永遠將人類福祉放在首位。科技部戰略計劃司司長許倞結合人工智慧多學科綜合、高度複雜和高度不確定性的特徵,為全球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治理提出了四點建議,即:以科技進步為引領、以增進人類福祉為目標、以安全可控為底線、以全球開放共治為理念。
  • 曠視發布3D感知全棧解決方案!現在,AI+3D只差殺手級應用了
    曠視會集中於識別和重建2個大類。識別即機器感知、理解世界的能力,這是曠視的強項,基於曠視自研的MegBrain深度學習引擎,之前曠視在人臉識別、人體識別、活體檢測、注意力檢測追蹤及其他圖像識別的算法層面,已有業界公認的技術基礎。重建是把識別出的物體進行三維重建,是開發針對人、針對物的3D視覺應用核心所在。
  • 依圖上市,AI 四小龍走向三岔路口
    與九號有限公司一樣,依圖科技採用 CDR(中國存託憑證)方式發行,預計發行 2.91 億份 CDR,擬募資 75.05 億元,募得資金主要用於新一代人工智慧 IP 及高性能 SoC 晶片的項目。如問詢、審議順利,依圖科技有望成為 AI 四小龍中第一個上市的 AI 企業,也將成為繼寒武紀之後,又一家上市的 AI 晶片創業企業。
  • 四小龍跑步IPO,巨虧23億的雲從科技會成AI第一股嗎?
    另外三隻獨角獸中,曠視科技、依圖都已披露上市文件,不過曠視的港股IPO一再被擱置,依圖科創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問詢」,而商湯科技還未公布確鑿的上市計劃。雲從科技所在的人工智慧梯隊一度是資本熱捧的對象。
  • 艾德證券期貨:人臉識別進入「超級獨角獸時代」,商湯科技傳赴港IPO
    近期,一份商湯科技融資計劃書中提到,商湯預計在3年內實現A+H股兩地上市。此前,商湯科技IPO傳聞已久,2017年就傳考慮在美國、中國香港或大陸上市。一、國內領先的人工智慧算法服務商成立於2014年的商湯科技是國內領先的人工智慧算法服務商之一,自主研發並建立了全球領先的深度學習平臺和超算中心,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人工智慧技術,如人臉識別、圖像識別、文本識別、醫療影像識別、視頻分析、無人駕駛和遙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