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科技,來到「功名十字路」!

2020-12-24 環球老虎財經

以人臉識別起家的曠視科技,因為李開復無意中的一句話,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輿論裹挾的背後,是曠視輾轉兩年未能上市的IPO之路。行業和市場的不成熟,讓曠視未來的盈利空間和市場前景都充滿了諸多不確定性。而曠視目前所處的安防領域,又有海康威視等行業龍頭壓制其上升的空間。時下,距曠視科技的創立也來到了第十個年頭,這隻「AI獨角獸」,在行業「退燒」的下半場,會交出怎樣的答卷?

9月12日上午,在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上,李開復無意中的一段話,把曠視、螞蟻集團和創新工場都帶入侵犯用戶人臉隱私的輿論旋渦之中。雖然目前為止,涉事三方都已經緊急闢謠或道歉,但三者之間曾經緊密的合作關係,卻讓它增加了少許可信度。

據媒體報導,曠視科技在2013年和2014年曾分別接受來自創新工場的兩筆融資,並在2017年,和創新工場等機構共同成立了一家國際人工智慧技術研究院。同時,由螞蟻金服和曠視合作開發的人像識別技術,也很快落地並實施。但兩者都在2019年的上半年退出了曠視的股東名單,目前的公司股東由三位創始人擔任。

現在,曠視科技雖然成立已逾十年,但AI行業,目前仍舊是襁褓中的嬰兒,行業前景尚不明朗。一級市場能給予曠視的融資已經到達臨界值,為了衝擊IPO,曠視也必須要向外界證明其業務的盈利能力。因而曠視選擇了進軍安防領域,這是AI面部識別目前最適合落地的領域。

但在安防賽道,海康威視已經牢牢佔據行業的頭把交椅,進入壁壘高企。並且安防領域以政企業務為主,較長的應收帳期和較低的毛利也會讓曠視來到了「功名十字路」。如何抉擇並破局,決定了這家「AI獨角獸」最終的發展上限。

一波三折的IPO之路

2011年成立的曠視科技,在最初只是無數個創業公司中並不起眼的一員。但在2018年,當印奇位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8全球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之一的時候,曠視才算為更多人所知。彼時,中國也正巧進入了AI產業化最熱鬧的一年。

在2019年8月,曠視科技提交港交所招股書,業界眼中的AI第一股,已經呼之欲出。但時隔一年的現在,曠視的IPO仍然懸而未決。媒體也各執一詞,眾說紛紜——去年7月,路透社曾報導曠視未能通過港交所聆訊,但隨即被否認,取而代之的是IPO延後;近日,《金融時報》則報導稱,曠視考慮選擇註冊制改革之後的科創板。

久久未能上市的原因,據外界猜測,一是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二是自身的業務結構無法滿足二級市場的預期。

但曠視作為以算法為壁壘的公司,被美國卡脖子的可能很低。而且據港交所總裁所言,實體清單與港交所沒有任何關係,港交所只會按自己的規則來審批上市。只要是通過了,就可以來港上市,即使有人反對,也依舊會上市。

所以被劃入實體清單,並不會成為曠視IPO被拒的理由。

而隨著時間線不斷後移,留給AI創業公司的時間其實並不多。究其原因,根據曠視創始人印奇所言,AI產業走到下半場,就會越來越硬體化,技術的可落地性也會逐漸增加,這兩項是AI公司前進路上不得不背負的「兩座大山」。

從國際諮詢公司Gartner發布的2019年人工智慧技術成熟曲線來看,人工智慧分為五個關鍵階段:技術觸發期、期望膨脹期、幻覺破滅谷底期、啟蒙爬升期和高原期。而目前的人工智慧,印奇則認為是處在幻覺破滅谷底期,即「死亡谷」。

如果浮在天上的技術不能帶來真正的落地價值,就算是再「獨角獸」的AI創業公司,也只能埋頭苦幹政企生意和安防領域,最終泯然眾人。曾經的「AI」概念,倒不如說更像是一個噱頭。

從AI概念興起至今的4年裡,產業歷經從熱捧到「退燒」之後的正常商業邏輯。而AI產業自帶的高研發投入和回報周期較長的特點,也讓其盈利能力存疑。但出於對團隊和賽道的肯定,投資人們還是通過各種渠道擠進AI公司,有些公司的融資總額早已超過了一些上市公司的市值。

而在如今這個時點,歷經數輪大額融資,一級市場已經很難承擔這個體量的公司,投資人亟待退出,曠視的IPO也變得迫在眉睫。

AI的下半場,機會在安防?

在此背景下,曠視一頭扎進了安防領域——這是從2017年就被AI公司關注的賽道。不過,曠視不同於安防領域的AI公司虹軟科技專注於算法,而是選擇攝像頭為起點。

通過用AI來輔助硬體這種差異化的打法,曠視成為了手機廠商的合作方。再以此為始,將技術成果轉化到其他領域,譬如安防領域和物流領域。

從提交給港交所的招股書來看,曠視科技的收入主要來自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個解決方案。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收入,主要來自Face ID及Face++平臺客戶,一般按用量計費收取特許費。在2018年的手機市場中,曠視的市場份額達到了70%。

城市物聯網即安防領域。曠視在這個領域主要提供算法、軟體和AI傳感器。曠視經過數年發展,已經開拓了攝像頭、邊緣伺服器、雲端伺服器三大硬體體系以及三十餘款適用於不同場景的攝像頭產品。這也是政企服務比重最大,曠視營收佔比最大的領域,在2019年上半年營收6.9億元,佔比73.2%。

但與海康、大華等相比,曠視顯然在渠道和品牌上都不及傳統勢力,這也導致其議價地位較低,反映在財務報表中,就是應收帳款高企。

2017年,曠視的應收帳款為1.5億、2018年漲至10.9億,2019年則上漲到了13.8億。除此之外,半年到一年期的應收款項從1.2億元上漲至19年上半年的6.8億。雖然競爭對手的被佔款問題也比較突出,但還遠未達到如此程度。

比如,虹軟科技2018年的營收為4.58億元,應收款4144萬元;安防龍頭公司海康威視2018年營收498億元,應收款191.8億元。而大額的被佔款,使得曠視科技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向一直為負,2017年-1.5億元,2018年達到-7.2億元,2019年上半年上升到-6.8億元。

正是因為龐大的資金需求,使得曠視科技等AI企業,積極謀求IPO,以擴寬融資渠道,滿足研發投入、市場開拓等需求。但大額營收帳款、盈利能力卻成了曠視科技IPO路上的「硬傷」。切入安防領域與海康、大華這些傳統勢力硬剛,對於曠視科技來說,並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

過去幾年超過10億美元的融資,再到多次傳出上市,可以說都是為了漫漫變現路。然而作為一家企業,當技術優勢遲遲無法轉化為收益,就很難將其視為公司價值所在。

其AI產業自帶的高研發投入屬性,拖低了盈利。而一味依靠安防業務,對曠視來說無異於飲鴆止渴。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成立十周年的關口,曠視亟待突圍。

相關焦點

  • 【日本奇遇記】逐夢功名十字路
    據說曾經因為政治言論犀利,遭人刺殺,負傷後大呼「板垣雖死,自由不死」的名言,成就了一番功名。另外說一句,他也是日本第一個擁有LV的人,相傳是和同藩的後藤象二郎在歐洲考察時購入。正如司馬先生在《功名十字路》中借別人口說出的:她如果是男性,那現在至少是一個坐擁50萬石的大名。
  • 李開復「口誤」背後 曠視科技是家什麼公司?
    來源:成都商報原標題:李開復「口誤」背後 曠視科技是家什麼公司?2019年9月,曠視科技對外展示了其開發的「智慧教學」系統,可以在屏幕上準確的捕捉到學生的面部細節,不過在「課堂監控」實踐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後,曠視科技稱該圖片只是概念演示。
  • 曠視科技:摘下獨角獸面具-虎嗅網
    有投資人評估,曠視科技的估值已經達到60億美元,但這家公司從去年8月開始的IPO之旅並不順利。「從我們自身的發展曲線來說,那可能是最好的時機。」今年7月,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對《財經》記者說。
  • 曠視受邀出席中韓科技創新合作論壇 以科技創新引領AI產業化
    王志剛部長在致辭中指出,自中韓建交以來,在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召開中韓科技創新論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曠視作為唯一中方企業代表受邀出席,副總裁蔣燕在論壇上發表了《Power Humanity with AI》的主題演講,分享了曠視以AIoT解決方案推動人工智慧產業化的成功實踐。
  • 監管將嚴控AI人臉識別,曠視科技的上市前途如何?
    「Face++」,是中國最早專注於人臉識別技術的平臺,其背後運營方就是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Megvii,於2011年由印奇、唐文斌和楊沐三位創始人成立。今年以來,屢次傳出曠視科技的上市傳聞,但是結果都不了了之。如今,更大的不利消息來臨:多地開始立法嚴控人臉識別,甚至拆除人臉識別設備。這給曠視科技的未來投下了更大的陰影。
  • CB Insights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榜單發布 曠視憑藉FaceID上榜
    6月29日,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CB Insights首次在國內發布「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榜單」,這是曠視連續兩年入選全球AI100榜單後,第三次入選CB insights的重量級榜單。
  • 李開復回應:我的口誤給曠視科技等三家公司帶來困擾,深感歉意;牛津...
    每經編輯:周宇翔 1丨李開復回應:我的口誤給曠視科技等三家公司帶來困擾,深感歉意 9月12日晚間,李開復在微博發文就關於今早演講內容提及曠視科技早期和美圖、螞蟻金服的合作,做出說明:初期我曾經建議並幫助曠視團隊尋找更多應用合作夥伴
  • 「拍攝」成消費者最關注的手機要素 曠視科技提出以AI重新定義光感知
    經過在計算攝影領域的持續投入與技術創新,人工智慧企業曠視科技也正將AI能力融入影像算法,助力提升手機拍攝能力、拍攝功能與使用體驗。針對消費者的拍攝需求,曠視科技基於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能力打造了「AI+CV」超畫質技術,通過AI對高畫質數位相機的成像特性進行學習,還原景物原有的細節紋理,使畫面品質得到整體提升。
  • 曠視科技3D人體姿態識別技術亮相CES 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
    潮流的5G、自動駕駛、3D列印、人工智慧、無人機、機器人、智能家居……一一亮相,世界各地的科技人士匯聚到這座世界聞名的城市,參加這場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其中,中國造機器人成了展會的一大亮點,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展臺邊人頭攢動,獲得了不少掌聲!
  • AI技術助力體質健康教育,詠威亞太攜手清華大學、曠視科技引領體質...
    (原標題:AI技術助力體質健康教育,詠威亞太攜手清華大學、曠視科技引領體質健康行業變革)
  • 曠視科技轉衝科創板 AI上市潮助推行業發展邁入深水區
    圖片來源:攝圖網繼依圖、雲從後,「AI四小龍」之一曠視科技也確定向科創板發起衝擊。1月12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信息披露顯示,曠視科技已於2020年9月籤署《曠視科技與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之輔導協議》。根據輔導協議,曠視將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
  • 華為河圖與曠視之爭
    華為河圖聲勢越來越大,這讓筆者突然想到,早在一年多以前,國內人工智慧(AI)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在北京也高調發布了河圖!2019年1月16日,曠視科技在北京舉行機器人戰略發布會。曠視科技在會上宣布了在產業領域的全新戰略布局,同時發布了智慧機器人作業系統:曠視河圖。
  • 曠視上市再蒙陰影,AI 公司上市怎麼這麼難?
    就在中止上市的消息傳出後不久,曠視發布了一則回應稱:" 中止港股上市消息不屬實 ",並表示:科創板支持和鼓勵 " 硬科技 " 企業上市,是中國科技企業發展的好機遇,曠視正在積極考慮。曠視艱難上市路此前一年多時間裡,曠視上市的傳聞一直不斷。
  • 《HOLLOW KNIGHT》空洞騎士-遺忘十字路-攻略
    大概熟悉之後,就來到了新手村——德特茅斯。有位長者會叫住你跟你嘮嘮嗑,暗示你長椅是個好東西【長椅回血、存檔、佩戴更換護符、更新已走地圖】,並明示你前面有口井,井裡啥都有,別做夢了,去井裡追逐夢想吧騷年蟲。
  • 曠視科技回應李開復口誤:不掌握也不會主動收集終端用戶的任何個人...
    (來源:財聯社) 02 曠視科技回應李開復口誤:不掌握也不會主動收集終端用戶的任何個人信息 曠視科技官微回應李開復口誤稱,我們關注到網上報導李開復先生提及曠視的言論,我們需要聲明的是:1、在客戶合作的過程中,曠視始終尊重並致力於協助客戶確保數據安全
  • 傳百度網盤分拆上市,曠視科技CEO回應IPO進展,歐瑞博進入上市輔導期
    (證監會) 【證監會同意4家企業創業板IPO註冊】 近日,我會按法定程序同意以下企業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成都大宏立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安克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卡倍億電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聖元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 曠視、商湯、雲從、依圖,人臉識別四大獨角獸的「落地大戰」
    作者|楊凡 編輯|安心近日,AI獨角獸公司曠視科技再次轉換角色,成為一個「戰略投資者」。11月2日,連鎖便利店「好鄰居」宣布完成新一輪數千萬美元融資,人臉識別獨角獸曠視科技出現在此輪投資方名單之中,成為好鄰居的重要戰略股東之一。據官方數據,好鄰居在數位化改造後,降本增效顯著。
  • 曠視的機器人兵團
    ,曠視聯合創始人、CTO唐文斌娓娓道來。身在其中的曠視,從產品、技術、人才、行業資源都已經開始屯兵屯糧。10月15日,曠視在北京召開「曠視智慧物流戰略暨「AI+物流產業聯盟」發布會」,硬體新品更新是此次發布會上焦點之一。
  • 曠視明驥AI測溫 入選南方周末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
    南方周末企業社會責任榜中,騰訊、中國工商銀行、曠視科技等企業紛紛上榜。其中,曠視明驥Al智能測溫綜合解決方案,憑藉創新性、及時性、普適性,獲得「年度戰疫優秀案例」獎項,成為本次大會中唯一獲獎的人工智慧企業。
  • 曠視高管這起維權案,暫時告一段落,二審判賠232018元!
    近日,據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顯示,上訴人張xx與上訴人成都曠視金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曠視公司)勞動爭議一案,不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頭屯河區人民法院(2020) 新0106民初448號民事判決,向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本案現已審理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