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1日,由南方周末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在廣州召開。來自政府機構、企業、公益組織、媒體等各界百餘位代表,圍繞新形勢下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展開深入探討。南方周末企業社會責任榜中,騰訊、中國工商銀行、曠視科技等企業紛紛上榜。其中,曠視明驥Al智能測溫綜合解決方案,憑藉創新性、及時性、普適性,獲得「年度戰疫優秀案例」獎項,成為本次大會中唯一獲獎的人工智慧企業。
曠視科技優秀案例獲獎獎盃
特殊時期,企業社會責任的新內涵
自2003年起,南方周末每年持續開展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研,多年來因專業性及科學性備受業界關注,由此設立的各類CSR獎項,也備受社會關注。
2020的特殊社會時點,讓企業的使命有了更豐富的含義,為更好反映當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現狀,使企業社會責任調研與評估真正發揮「監測器」與「風向標」的作用,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對調研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優化,並於2020年3月正式啟動調研,歷經5個月時間的調研與分析,共計覆蓋523家企業,最終形成了「2019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
疫情之下,一批中國企業發揮各自在人才、產品、技術服務以及網絡協同方面的優勢,積極投入疫情防控戰。當天責任年會現場的多項內容即與疫情背景緊密相關。
曠視行動,AI技術廣泛服務抗疫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如何做到無接觸感應、高效率通行、高溫智能預警,成為了各地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在工信部倡議下,各AI相關單位充分發揮人工智慧賦能效用,組織科研和生產力量,把加快有效支撐疫情防控的相關產品攻關和應用作為優先工作。
除集結物資進行捐贈外,AI企業曠視也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找尋提升社會效率的方法,以期用AI解決方案的力量守護城市的運行。春節期間,曠視便成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應急項目組」,歷時13天,「明驥AI智能測溫系統綜合解決方案」正式上線。自2月4日起,明驥測溫系統迅速在地鐵、車站等人流密集場景進行落地部署,讓防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曠視程式設計師正在對設備進行調試
曠視明驥AI智能測溫系統綜合解決方案採用「人像識別+紅外/可見光雙傳感」的技術方案,將智能測溫帶寬提高到每秒最多15人,且一套系統可以部署16個通道,基本保證一個地鐵口管控,能夠應對火車站、汽車站、地鐵站等公共場所海量人流通行,不僅可以實現準確高效測溫,也避免了工作人員和被測人員的感染風險。
曠視的AI測溫產品由於發布早、測溫準,在多地進行了快速推廣應用,確保了人流密集區域的特殊時期順暢通行。
曠視明驥AI測溫產品在北京地鐵站投入使用
隨著國內防疫形勢好轉,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曠視也逐漸將科技抗疫的經驗復刻到更多有需要的國家與地區。自4月起,明驥AI智能測溫系統Mini 版就成功落地泰國多家醫院,用AI的力量幫助泰國防疫工作有序推進。
曠視的快速響應、優秀技術,獲得了此次企業社會責任調研團隊的高度認可,成為此獲獎的唯一AI企業。
曠視明驥AI測溫案例(右3)獲得2020年度戰疫優秀案例
AI向善 科技企業新責任
中國社會在發生驟變,社會變革的動力企業也承擔起更加重大的責任,不僅對現在負責,也要對世界的未來負責。
作為AI企業,曠視意識到當刷臉技術已經應用到生活方方面面後,除了商業價值,更要關心技術使用面臨的社會、法律和治理層面的問題。在AI應用探索的過程中,既要問輸贏,也要問對錯。
曠視於2019年7月份,在國內率先推出了《人工智慧應用準則》,從正當性、人的監督、技術可靠性和安全性、公平和多樣性、問責和及時修正、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六個維度,對人工智慧正確有序發展作出明確規範。隨後,曠視設立了中國首家企業級「人工智慧道德委員會」,對曠視自身的AI治理制定指導方針和行動意見,確保人工智慧技術能夠在企業可控範圍內持續健康地發展。
今年1月,曠視成立了「AI治理研究院」,與各界研究機構、公益組織、相關企業開展了深入合作,就AI領域的學術研究、社會項目合作、產品技術對接等各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在7月初舉辦的上海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上,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公開分享曠視AI治理的實踐經驗,並提出AI企業在踐行AI治理時要秉持三條原則:第一是不缺席,企業與社會各方都要深度參與其中;第二是不對立,技術的發展、商業的應用、規則的制定應該協同合作,促進AI產業健康發展;第三點,是行勝於言,AI治理的每一步都需要落到實處。關於未來,「負責任的AI才是可持續發展的AI」,印奇表示。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