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AI治理論壇|曠視對話大咖:全球共建可持續發展AI

2020-12-25 GPLP

2020年6月22日,2020北京智源大會正在雲端熱烈展開,其中一場關於《人工智慧倫理、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的專題討論備受關注。該論壇由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聯合曠視人工智慧治理研究院、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共同召開,將新一代人工智慧健康發展,實現發展與治理雙輪驅動作為會議目標,以人工智慧作為加速器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確保人工智慧始終向對人類和生態有益的方向發展作為論壇的討論方向,。

本次論壇由智源研究院倫理與安全中心主任曾毅主持,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許強,聯合國副秘書長 Fabrizio Hochschild,聯合國副秘書長技術顧問 Danit Gal,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慕尼黑工業大學AI倫理中心主任、全球AI倫理協會發起者 Christoph Lütge,劍橋大學未來智能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Seán higeartaigh等人發表演講並參與討論。曠視營運長、AI治理研究院院長徐雲程出席論壇並與全球學者進行了深入對話。

為什麼要將「可持續發展的AI」定立為AI產業接下來的發展目標?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許強表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旨在從2015年到2030年間以綜合方式徹底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三個維度的發展問題。人工智慧是能夠變社會的顛覆性技術,也是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的使能技術。應當通過新一代人工智慧的發展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這既是寫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戰略目標,也是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原則》的明確願景,更是近期聯合國秘書長公布的《數字合作路線圖》中的核心議題之一。

圖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

同時,人工智慧技術因其廣泛性和深刻性,正在成為未來世界發展的重要動能,並將塑造未來世界形態。與會嘉賓均認為,人工智慧產業的健康發展是全球人工智慧產學研各界的共同目標。聯合國副秘書長Fabrizio Hochschild 在會上表示,「更加具有包容性的技術能夠更快更深層地與社會融合,推動社會的發展」。

作為本次論壇的聯合發起方和AI企業代表之一,曠視自創立以來就秉持著「用人工智慧造福大眾」的使命,以構建「可持續發展的AI」為目標,探索用人工智慧技術在各行業的應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安全、便捷、美好的體驗。同時,曠視肩負著促進人工智慧產業健康發展的責任,從自身做起,將AI治理在企業內切實推進,並以開放的心態與社會各界進行聯合研究。

助力可持續發展,關注城市家園

作為此次論壇的重要成果之一,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在智源大會上宣布,成立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人工智慧智庫(AI4SDGs Think Tank),並發布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人工智慧公益研究計劃(AI4SDGs Research Program),旨在通過新一代人工智慧助力中國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推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全面實現。

曠視、滴滴和小米成為首批支持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人工智慧公益研究計劃的AI企業。首批課題將於2020年7月28日正式開放申請。

曠視人工智慧治理研究院在本次論壇上公布了將要在公益研究計劃平臺上發布的課題研究方向——《人工智慧治理與可持續的城市和社區》,以AI產品在城市和社區應用中的痛點問題為研究導向,助力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中第11項目標「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的發展。

為什麼是「城市」?

曠視營運長、AI治理研究院院長徐雲程認為,「城市作為現代人類生活重要的聚集地,既是社會、經濟、文化、科學發展的樞紐,也是各種矛盾、社會問題孕育的溫床。城市是曠視開展人工智慧商業化應用研究和實踐的重要場景。我們十分關心城市居民的生活體驗,正在致力於通過人工智慧技術來解決城市面臨的各種問題,比如交通、城市規劃與管理、樓宇園區等等。我們希望科技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建設城市、建設我們共同的家園。」

城市,也是人類社會與人工智慧技術激烈的碰撞點。人工智慧既為城市居民解決了一些城市問題,也同時帶來了隱私保護、數據安全、工作被替代等一系列新的問題。比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就很關注勞動力就業的變化問題,他認為AI應當在消滅舊有就業機會的同時,應當創造更多的新就業機會,並使人類更加便捷、舒適的就業。

面對如此複雜的城市系統,曠視選擇先從兩個具體的研究課題入手,在公益研究計劃平臺上線後,期待與感興趣的專業研究機構共同攜手,共同開展深入的原創研究:

AI治理+社區方向:關注兒童友好型智慧社區的建設。釐清兒童特殊保護和一般性的AI治理原則之間的關係,並形成一套涵蓋多方利益相關者的高效治理方案建議。AI治理+可信任AI方向:聚焦計算機視覺+推薦算法。關注算法權力對人們的隱私、安全、尊嚴和社會公正產生的影響。對主要應用場景、關鍵技術進行梳理,並結合企業的自治與行業的監管,給出風險評估與治理的建議方案。曠視徐雲程表示,「曠視AI治理研究院在研究中歷來追求原創。我們希望通過此項公益平臺計劃,與有實力的研究機構一起,從底層的信息收集、數據分析做起,真正做出能夠指導實踐的研究,讓成果早日得以應用,讓城市成為人們美好的棲息家園。」

圖示:曠視營運長、AI治理研究院院長徐雲程在進行發言

規範塑造AI未來,構建可持續發展的AI

發展可持續的AI,核心任務就是確保人工智慧始終向對人類和生態有益的方向發展,這需要由學界、政府、監管機構、企業、法律界等各個方面共同參與,如有任何一環缺位,AI治理都不能很好的推進。

聯合國秘書長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前執行主任Amandeep S Gill 表示,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公眾對於數據安全、所有權、隱私和知情權的擔憂」,使民眾渴望對新興的AI產業進行監督。

同時,慕尼黑工業大學AI倫理中心主任,全球AI倫理協會發起者 Christoph Lütge 認為,需要外界監督保持一定的決策權,「在我們為自己保留的決策權和我們委託給人工智慧的決策權之間取得平衡。」

所有AI治理相關的研究、建議、監管規定,都需要AI企業的落地參與,才能得到切實的推進。企業的AI治理,不僅要靠社會各方的監督,更要靠企業本身的自律。儘管現在並沒有成熟的企業AI治理模式可循,但是探索本身就很有意義。正如曠視徐雲程表示:「AI企業擔負著推動AI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任。雖然AI治理是一件「摸著石頭過河」的事業,但我們正在秉持一貫的長期主義精神,用大膽向前,小心求證的方式探索企業AI治理的道路。」

「原創」,成為了曠視AI治理行動的一個重要關鍵詞,不僅體現在研究上,還體現在機制建設上。曠視的AI治理實踐始於2019年7月對外發布了《人工智慧應用準則》,為企業的AI治理指明了行動方向。隨後曠視成立了「人工智慧道德委員會」、向董事會匯報,開啟了企業AI治理的機制建設。2020年1月,曠視成立了「AI治理研究院」,向社會發布2019年《全球十大AI治理事件》,與社會各界探討AI治理的方向與界限,並開始與各界機構探討聯合研究課題。日前,曠視完成了與北大光華案例中心的合作,以曠視的案例為樣本,進行企業AI治理的有益探索。

企業的AI治理,行勝於言。曠視的實踐也讓參會的專家們多了一個從企業研究的視角。

倡導東西方協作創新,AI產業應由世界共建

在「可持續發展的AI」這個宏大命題下,東西方交流、全球協作創新在今天顯得愈發重要。

圖示:與會部分嘉賓在進行討論

受制於東西方歷史上的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在AI治理這個領域裡,東西方仍然沒有做到很好的融合。聯合國副秘書長技術顧問 Danit Gal 對此十分擔憂,對於AI的接受度和適應度的不同將導致各國的AI發展走向「不同的發展和使用軌跡」。

劍橋大學未來智能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Seán higeartaigh 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這種擔心。他曾經多次與中國各界進行交流,作為東西方溝通的樞紐,他經常會看到因為語言表述、翻譯的不同,造成不同國家的人對語義的理解大相逕庭,由此造成不必要的誤解,「我看到,東西方這種誤解正在加深雙方之間的鴻溝」。

與會專家同時看到,如果沒有充分的交流和溝通,隨著誤解的加深,各國會將AI發展成技術競賽,並將其貨幣化和政治化,最終導致人類無法有效解決分歧。因此,聯合國副秘書長技術顧問 Danit Gal倡議,應當在全球範圍內創建非競爭領域的合作獎勵機制,並鼓勵全球各國共同參與國際協作、進行協同創新。

曠視徐雲程對此表示十分贊同,她認為東西方各國之間應當多有一些透明的信任對話,「雖然東西方文化有差異,但我不認為在人工智慧發展的目標上,東西方有什麼區別。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構建『可持續發展的AI』終極目的都是為了人類社會的美好明天。」

聯合國設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就在那裡,曠視願意與世界一道,用人工智慧助力實現。

相關焦點

  • 全球AI大咖齊聚清華暢談AI治理 曠視:多元共治與企業自律缺一不可
    聚焦AI治理,2020年12月18日至19日,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I-AIIG)主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作為國際支持機構的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拉開帷幕。論壇匯聚了AI領域近70位領軍人物和60多家機構,共同探討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交流國際治理智慧。
  • 全球共話AI治理 曠視出席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
    聚焦AI治理,2020年12月18日至19日,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I-AIIG)主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作為國際支持機構的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拉開帷幕。論壇匯聚了AI領域近70位領軍人物和60多家機構,共同探討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交流國際治理智慧。
  • AI、數據治理等需建立共識 清華大學首屆AI治理國際論壇成功舉辦
    來源:新浪證券2020年12月18日至19日,為期兩天的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成功舉辦。各國嘉賓就AI治理、AI可持續發展、國際協作、數據安全與數據治理等多個重要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以期在達成更多國際共識的前提下,共同探索AI向善之路。
  • 全球AI專家齊聚清華 暢談後疫情時代的AI國際合作與治理
    此次論壇以「後疫情時代的人工智慧國際合作與治理」為主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工智慧頂級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聚焦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分享國際智慧,共同探討人工智慧的研究議題與可持續發展之道。在新形勢下,如何保障人工智慧良性發展,有效解決技術引發的新型歧視、偏見、社會分割等諸多問題,成為關鍵所在。推動和促進人工智慧的可持續發展是大勢所趨,亦是本次論壇的主要課題。在開幕致辭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重點強調了大學、人才對於AI治理的關鍵作用:大學要引領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要不斷創新人工智慧的理論與技術;要積極推進人工智慧全球合作。
  • 後疫情時代AI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專家有話說
    此次論壇以「後疫情時代的人工智慧國際合作與治理」為主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工智慧頂級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聚焦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分享國際智慧,共同探討人工智慧的研究議題與可持續發展之道。
  • 科技部強調人工智慧倫理治理工作 曠視以能動性推進AI治理進程
    在引發巨大變革的同時,人工智慧如何健康發展也成為了全世界的關注焦點。近日,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就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我國在人工智慧倫理治理方面的部署。他表示,科技部正通過成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專業委員會、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八項原則等措施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慧,推進我國人工智慧健康發展。
  • 清華大學AI治理國際論壇召開 後疫情時代的數據治理受重視
    2020年12月18日至19日,為期兩天的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成功舉辦。各國嘉賓就AI治理、AI可持續發展、國際協作、數據安全與數據治理等多個重要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以期在達成更多國際共識的前提下,共同探索AI向善之路。
  • 全球AI抗疫後的一場大討論 清華AI國際合作與治理論壇落幕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020年18日至19日,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I-AIIG)主辦、聯合國開發計劃部署(UNDP)作為國際支持機構的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與治理國際論壇》拉開帷幕。
  • 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公布
    機器之心根據研究實力、技術與產品、市場與行業潛力、運營能力、資本與財務狀況、創新性與實用性等多項標準,評選出四項大獎: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中國十大最強 AI 研究實力企業、中國十大最具潛力早期 AI 公司、三十大最佳 AI 應用案例。Drive.ai、流利說、追一科技等GGV紀源資本被投企業入選榜單。
  • 曠視付英波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展望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
    11月11日,一年一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正式開幕。作為中國政府高層與全球企業界之間重要的對話平臺,本屆論壇以「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與國際合作」為主題,旨在促進各方更好地了解中國經濟復甦和相關政策遠景目標,傳遞支持多邊主義、共同推進世界經濟復甦的理性聲音。
  • 曠視受邀出席中韓科技創新合作論壇 以科技創新引領AI產業化
    12月27日,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和韓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院(STEPI)共同舉辦的第七屆中韓科技創新合作論壇成功在韓國首爾召開。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韓國科技部長崔起榮出席論壇。王志剛部長在致辭中指出,自中韓建交以來,在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召開中韓科技創新論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曠視作為唯一中方企業代表受邀出席,副總裁蔣燕在論壇上發表了《Power Humanity with AI》的主題演講,分享了曠視以AIoT解決方案推動人工智慧產業化的成功實踐。
  • 泰利能源於2018世界可持續發展論壇(WSF)北京峰會獲殊榮
    泰利能源於2018世界可持續發展論壇(WSF)北京峰會獲殊榮 時間:2020-09-01 12:22:23 來源:大眾新聞網 2018年9月19-21號,由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國際綠色經濟協會
  • 2020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創新智庫論壇明日啟幕
    論壇由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和千龍智庫主辦,北京科技戰略決策諮詢中心(北科智庫)和北京對外科學技術交流中心承辦。
  • 大咖訪談:從中關村論壇對話世界
    2020中關村論壇開幕大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中關村論壇絕不僅僅是一個全國範圍的、科技領域的大會,科技、產業、金融等領域通過中關村論壇與世界對話,是中關村論壇的重要意義。」在昨天舉行的中關村論壇期間,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南開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龔克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在個別國家提出科技脫鉤、貿易保護抬頭的國際形勢變化之下,中關村論壇明確地舉起了合作創新的旗幟,這比某個具體領域技術的討論更具意義。」龔克說。
  • 商湯AI論壇閃耀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闡釋AI四大發展趨勢
    7月10日,在WAIC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第二天,商湯科技和騰訊是此次大會僅設的兩家以線下活動+線上直播相結合方式舉辦行業論壇的企業。商湯科技「大愛無疆·致遠」人工智慧企業論壇在上海世博中心主會場金廳成功舉辦,為廣大觀眾帶來全新體驗,國內外諸多學者、行業專家、研究者、科創先鋒等各界大咖匯聚於此,奉上一場信息量豐富而精彩紛呈的雲端觀點盛宴。
  • 「2020•學術前沿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
    中國網北京10月26日訊由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北京師範大學聯合主辦,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承辦的「2020•學術前沿論壇——美好生活:全面小康實現與社會治理創新」,於10月24日在北京師範大學成功舉行。
  • 透視全球AI治理十大事件:站在創新十字路口的AI會失控嗎?
    新年伊始,回顧近兩年全球較有代表性的十大 AI 倫理事件,我們認為,在允許技術適度向前發展的同時,也要在隱私、安全和便捷三者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特別是近一兩年,伴隨著 AI 技術大規模產業化應用,一些並無先例可循的人與人工智慧矛盾逐漸浮出水面。擔憂和質疑之聲愈演愈烈,儘快探討出一種可預期的、可被約束的、行為向善的人工智慧治理機制,成為了近人工智慧時代的首要命題。
  • 2020年可持續發展與國際青年創新論壇在深舉行,以創新科技推動可...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23日訊(記者 黃琳 通訊員 蔡淑娟)12月22日—23日,「2020年可持續發展與國際青年創新論壇」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等機構的大力支持下,由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深圳市青年聯合會、深圳市青年創業促進會、深圳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在深圳青年廣場舉行。
  • 2020全球城市論壇在滬舉辦,數字治理與應急聯動實驗室揭牌
    11月1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為主承辦的2020全球城市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本次活動系「世界城市日」主題活動之一,論壇主題為「提升社區和城市品質」。論壇舉行了首屆「上海城市治理最佳實踐案例」評選活動的頒獎儀式。
  • 「表演藝術的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暨全球音樂教育聯盟2020年...
    N.Institute for Training and Research—UNITAR)執行,全球表演藝術基金會、全球音樂教育聯盟共同承辦的「表演藝術的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暨全球音樂教育聯盟2020年年會在線上成功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