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視、商湯、雲從、依圖,人臉識別四大獨角獸的「落地大戰」

2021-01-08 華爾街見聞

作者|楊凡 編輯|安心

近日,AI獨角獸公司曠視科技再次轉換角色,成為一個「戰略投資者」。

11月2日,連鎖便利店「好鄰居」宣布完成新一輪數千萬美元融資,人臉識別獨角獸曠視科技出現在此輪投資方名單之中,成為好鄰居的重要戰略股東之一。

據官方數據,好鄰居在數位化改造後,降本增效顯著。據好鄰居股東、鮮生活創始人肖欣對外表示,好鄰居此次融資將會繼續用於門店AI設備的持續投入和數位化改造等方面。

而好鄰居對數位化門店的布局需求,正對了曠視科技商業化落地的「胃口」。這也是雙方合作的重要前提之一。

作為國內四大人臉識別獨角獸之一,曠視科技選擇戰略入股好鄰居,做的正是「AI+」的商業化布局。曠視通過零售領域加速落地的迫切心情,其實從去年9月就初見端倪,當時曠視為阿里巴巴的無人店「淘咖啡」提供了視覺技術方案。

「未來很難有商業不智能。」曠視科技副總裁敖翔曾表示,線下門店完全數位化,「人—貨—場」的所有信息與互動,被完全結構化傳入雲端,將是未來的趨勢。敖翔稱,曠視科技在2018年關注的就是線下門店的完全數位化。

今年5月,鮮生活和曠視科技達成了戰略合作。據公開數據,雙方的合作使人力成本降低到同等規模的便利店運營平臺的十分之一。

曠視科技此次戰略投資好鄰居,也使其成為了繼商湯科技之後,第二家通過股權投資加速商業化落地的AI獨角獸公司。

曠視科技積極部署商業化落地,也是人臉識別頭部企業商業化落地競爭白熱化的縮影。商業鐵律告訴玩家們,技術落地才是價值的證明。被稱為人臉識別四大獨角獸的商湯、雲從、曠視、依圖創業者們,近些年來紛紛從學術界走向商業世界,在金融、安防、醫療、交通等領域激烈廝殺,搶奪市場,證明價值。

從技術角度來說,人臉識別的頭部玩家們差距細微。人工智慧雖然火熱,但九成企業仍然虧損。如何落地到場景中,如何用技術實現降本增效,才是頭部玩家實現商業價值的道路上真正的挑戰。

此前,四大獨角獸已完成了多倫「融資」競賽。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至今,僅在人臉識別領域,商湯、雲從、曠視、依圖四大獨角獸企業共計發生了12起融資事件,估值均超百億。越來越多的資金與資源開始集中到四大獨角獸手中,頭部效應凸顯。

目前來看,人工智慧在各行業規模化商業落地的時間表並不一樣,金融和安防的商業化進展似乎是最大的,交通、零售等領域緊隨其後,而自動駕駛、AI晶片、醫療等行業的商業落地仍在摸索階段。

商湯、雲從、曠視、依圖均在金融和安防這兩個最容易落地且市場廣闊的領域進行了積極布局。在其它領域的商業落地中,四個獨角獸的偏好和步調不盡相同。

曠視:多領域覆蓋

曠視科技在四大獨角獸中成立時間最早,以「Face++」的名字為外界熟知,核心客戶包含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華為、聯想等行業級頭部企業。同時,據官網信息,曠視還服務於國家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華潤集團等政府部門和央國企集團。

曠視在2017年宣布實現盈利。據網上流傳的一份曠視科技融資材料,目前曠視科技收入的四大板塊來自於智能安防、FaceID(在線刷臉驗證服務)、Face++(人工智慧開放平臺)、智能地產四大板塊。其中,智能安防收入佔比由去年的17%已經增長到44%,未來將超過50%。而安防領域的主要付費客戶便是政府。

曠視在安防領域落地是以智能攝像頭硬體為基礎的,涵蓋了包括人臉識別門禁、天眼監控系統、動態人臉識別監控、人證合一等多個應用方向,目前已應用於反恐、邊檢、公安等多個監管部門。

在金融領域,曠視背靠投資方阿里巴巴,為支付寶客戶端提供人臉識別登錄功能支持。同時也為小米金融、你我貸等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和中信銀行、江蘇銀行、北京銀行等商業銀行提供人臉識別服務。

在移動網際網路方面,曠視為美圖旗下的美圖秀秀App、美顏相機、美顏手機等一系列軟硬體產品提供了人臉識別技術支持,同時,也是今日頭條的在線身份驗證的主要技術提供商。

手機領域,曠視和商湯的競爭相當白熱化。從官網最新的資料來看,曠視科技的客戶包括OPPO、vivo、小米、諾基亞、榮耀、錘子等。其中,OPPO、vivo、小米也在商湯的客戶名單中。

曠視具有差異化的是,在公共出行領域,它為滴滴、e代駕、易到用車、神州租車提供人臉識別技術,對司機身份進行核驗。這是其它三家人臉識別獨角獸涉足甚少的領域。

除此之外,在AI+零售領域,曠視也有自己的節奏,它不僅為多家連鎖便利店、健身房、咖啡廳和品牌專櫃提供智能方案支持,還通過投資的手段加速商業化落地。

商湯:投資+業務合作並舉

與大多數搭建在已有底層系統的AI公司不同,商湯科技最大的特點是原創了底層算法平臺,再將技術賦能於其他行業。成立於2014年的商湯科技對外稱,要將人工智慧技術「賦能百業」,並曾表示在2017年已實現全面盈利。

在行業落地方向上,商湯目前主要在金融、安防監控、手機移動網際網路三大領域落地應用較多。去年,商湯宣布,其收入來源主要有智能視頻(安防)、金融、手機移動互聯。此外,商湯還在商業零售、自動駕駛、晶片、智慧城市、機器人有所布局。

金融是商湯一直在深耕的領域之一,其客戶涵蓋了諸多網際網路金融機構與商業銀行。互金領域的代表案有京東錢包、融360、我來貸、拉卡拉等。在商業銀行領域,與招商銀行、徽商銀行、中國銀聯合作,推動人臉識別與智能語音技術在行動支付領域的結合。

在安防領域,商湯的主要落地場景是通過智能視頻解決反恐、罪犯抓捕和保障公共安全。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與華為聯手推出華為平安城市解決方案;技術應用在河北、重慶、廣東等地區,屢破重大案件;在深圳文博會、夏季達沃斯、博鰲亞洲論壇等發揮人臉識別安防作用。

商湯的第三個發力點在移動網際網路,可以為手機拍照提供人像背景虛化功能,以及智能相冊中的人臉聚類功能。目前,商湯在為OPPO、vivo、小米、魅族、一加等智慧型手機廠商提供技術方案,包括人臉解鎖、智能美顏、智能濾鏡、背景虛化、智能相冊方案等。

商湯技術在娛樂性場景中的典型案例,除了臉萌團隊製作的Face u,還有秒拍、YY、今日頭條、美圖、花椒直播等。商湯稱,其技術在短視頻、相機、直播等軟體的亞太市場佔有率為80%。

在商業和零售領域,蘇寧正與商湯科技展開全面合作,共同研發人臉識別功能在無人購物、會員管理、支付驗證等方面的應用。

去年12月,商湯宣布與日本本田汽車籤訂長期合作協議,共同打造適合乘用車場景的L4級自動駕駛方案,商湯正式進軍自動駕駛領域。此外,本田未來還將與商湯科技在機器人方面展開合作。

在晶片方面,商湯和股東高通展開緊密合作,而之前與華為海思、英偉達的合作也在繼續進行。

另外,商湯也是四大獨角獸中,第一個通過投資其他上下遊企業,間接實現在更多領域的商業化落地的公司。去年11月,與上海市政府籤署戰略投資協議,此外,還設立人工智慧產業基金。

目前,商湯對外公布的投資項目包括51VR、禾連健康、蘇寧體育、影譜科技。但據悉,商湯實際上已投資7個項目,計劃投資標的還包括AI晶片、醫療、物聯網、手機和網際網路、遊戲等。

雲從科技:銀行業人臉識別第一大供應商

雲從科技是四大獨角獸中唯一的人工智慧行業「國家隊」,是孵化於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的高科技企業。雲從科技也是唯一一個沒有阿里系和外資入股的人臉識別獨角獸。

雲從科技也宣布在2017年實現盈利,預計2018年收入達到15億元。未來預期或能保持4到5倍的增長,其中,金融營收佔比30%左右,安防佔比約60%,而金融、安防、零售、教育、交通和社區都是雲從的布局板塊,尤其是在一直深耕銀行和安防領域。

總部地處重慶的雲從科技,雖然在宣傳力量或者地域上不佔優勢,但卻是中國銀行業人臉識別的第一大供應商。「國內有能力自建系統的銀行為148家。截至2018年3月15日,已完成招標的銀行為121家,其中,雲從中標包括四大行之內的88家總行平臺,市場佔有率為72.7%。」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曾介紹。除此之外,雲從的技術還應用在超級櫃檯、刷臉取卡、自動發卡機等非現金業務操作中。

在安防領域,雲從主要基於大庫檢索、動態布控、軌跡追蹤等核心技術與各個業務線的算法項結合,目前已在廣東、重慶、新疆等29個省公安廳內陸續落地應用。同時,雲從參與了博鰲亞洲論壇等大型會議的安防工作。

雲從在交通領域暫時以智慧機場為主要應用場景,除了人臉識別登機外,還包括黑名單布控、分級安檢、人流密度統計、精準找人、VIP客戶自動識別等系統功能。目前,雲從的技術已經陸續在銀川機場、重慶機場、首都機場等五十多個機場應用。

此外,今年2月,雲從推出了旗下基於飛龍II深度學習結構光算法與3D結構光深度攝像頭的「3D結構光人臉識別系統」,期待在巨大的手機市場分一杯羹,但目前還沒有看到公開的落地案例。

依圖:率先發力醫療

與上述三家不同的是,依圖科技是率先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醫學影像的AI獨角獸公司。

依圖自 2016 年下半年開始發力醫療,目前產品已經在浙江深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兒童醫院等數十家三甲醫院部署,並進入醫生實際工作流。

在金融領域,依圖科技擁有完整的實名認證解決方案,依靠人臉比對及活體檢測技術,為金融企業提供全渠道解決方案(櫃面、移動端、自助機具等),並且擁有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京東金融、360金控等各類金融企業客戶。

在安防領域,公司研發的「蜻蜓眼」人像大平臺已服務全國上百個地市公安系統,應用於全國二十餘省份的城市公共安全領域,也為海關總署及中國邊檢等提供人像比對系統。同時在AI賦能安防整體解決方案中,為上海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整體規劃方案,使上海或成為全國第一個AI City樣板城市。

啟明創投一位合伙人對全天候科技表示,「今年很少見到創始人拿數據和算法講故事,取而代之的則是開始強調訂單、客戶、商業化布局。」

對於高估值、低收入的AI獨角獸而言, 努力做營收成為他們現在的重任。但從商湯、雲從、曠視、依圖的落地實踐看,賽道已經非常擁擠,做大營收對他們而言並非易事。

相關焦點

  • 艾德證券期貨:人臉識別進入「超級獨角獸時代」,商湯科技傳赴港IPO
    近期,一份商湯科技融資計劃書中提到,商湯預計在3年內實現A+H股兩地上市。此前,商湯科技IPO傳聞已久,2017年就傳考慮在美國、中國香港或大陸上市。一、國內領先的人工智慧算法服務商成立於2014年的商湯科技是國內領先的人工智慧算法服務商之一,自主研發並建立了全球領先的深度學習平臺和超算中心,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人工智慧技術,如人臉識別、圖像識別、文本識別、醫療影像識別、視頻分析、無人駕駛和遙感等。
  • 四小龍跑步IPO,巨虧23億的雲從科技會成AI第一股嗎?
    另外三隻獨角獸中,曠視科技、依圖都已披露上市文件,不過曠視的港股IPO一再被擱置,依圖科創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問詢」,而商湯科技還未公布確鑿的上市計劃。雲從科技所在的人工智慧梯隊一度是資本熱捧的對象。
  • 「AI 四小龍」雲從科技衝擊科創板上市
    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開啟衝擊科創板上市。 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在AI 算法產業中,曠視科技、依圖均披露上市文件,曠視科技的港股IPO已經被擱置,商湯科技的上市計劃還未見雛形。
  • 依圖上市,AI 四小龍走向三岔路口
    依圖科技迅速成為與曠視、商湯、雲從並列的 AI 初創企業,被外界稱為 AI 四小龍(或者 CV 四小龍)。但計算機視覺領域經過兩年的高歌猛進之後,受限於算法瓶頸、同質化、落地場景難深入等因素,開始後勁不足。2018 年起,外界對 AI 四小龍的盈利能力、邊融資邊投資戰略路線等的猜測不絕於耳。但因 AI 四小龍均為初創企業,沒有公開的財務數據披露,最終不了了之。
  • 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
    雲從、依圖、曠視、商湯四家公司,並稱為國內AI領域計算機視覺「四小龍」,「AI第一股」將花落誰家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熱點之一。其中,曠視科技最早啟動港股IPO但擱淺至今;依圖科技科創板IPO早於雲從啟動,自2020年12月1日顯示「已問詢」狀態後,未有新的進展;商湯科技IPO計劃時有傳出,但至今並未官宣。
  • 曠視科技:摘下獨角獸面具-虎嗅網
    到2021年,AI獨角獸公司曠視科技就10歲了。這是一個微妙的節點。人們通常會把創辦時間在十年內,估值超過10億美元,還未上市的熱門賽道公司稱為「獨角獸」——一個代表榮譽和希望的代號。此時,人工智慧正處在幻覺破滅谷底期,印奇稱之為「死亡谷」,如果不能帶來真實的落地價值,就將被淘汰出局。獨角獸要從備受追捧的AI明星,融入到埋頭苦幹的政企生意中去。AI獨角獸在過去幾年被資本迅速催肥,當成長到一定程度,資本往後退,市場往前走。他們要做的是自我增肌造血,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必須要做。
  • (中國人工智慧產業全貌 都在這張AI勢力範圍圖)
    騰訊深網根據公開資料整理在最為成熟的計算機視覺領域,商湯、雲從、曠視、依圖四家明星獨角獸公司均在金融和安防這兩個最容易落地且市場廣闊的領域廣泛布局。在金融領域,商湯科技的客戶涵蓋了諸多網際網路金融機構與商業銀行;總部地處重慶的雲從科技,雖然宣傳力量和地域上不佔優勢,但卻是中國銀行業人臉識別的第一大供應商;曠視科技背靠投資方阿里巴巴,為支付寶客戶端提供人臉識別登錄功能支持,同時也為多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和商業銀行提供人臉識別服務;依圖科技則擁有完整的實名認證解決方案,依靠人臉比對及活體檢測技術,為金融企業提供從櫃面到自助設備再到移動端的全渠道解決方案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計算機視覺行業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分析 CV四...
    中國是最大的人臉識別系統市場擁有者,2018年佔據市場37.51%的份額,計算機視覺技術作為人臉識別最核心的領域,國內也湧現了許多以雲從科技,曠世科技,依圖科技,和商湯科技為代表的實力派機構。、依圖科技、雲從科技和曠視科技為代表的的計算機視覺行業機構,各家計算機視覺技術產品和服務也廣泛在全國得到應用。
  • 雲從上市,「國家隊」選手的隱憂
    02 雲從的盔甲與軟肋根據IDC的數據,從2017年到2019年上半年,雲從、依圖、商湯、曠視佔據了國內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的60%,這也是「AI四小龍」稱號的由來。隨著AI技術的發展與落地,四家公司的業務領域也逐漸區別開來。
  • 曠視上市再蒙陰影,AI 公司上市怎麼這麼難?
    投資人李楓(化名)則透露,是因為曠視的商業模式存在侵犯隱私的問題,曠視的人臉識別技術所獲得的很多人臉信息未經過用戶授權,很可能涉及侵犯隱私,這個問題在香港比內地更為敏感,香港市場是一個公開市場,對數據安全比較看重。據說曠視申報 IPO 材料後,有很多同行或者競爭對手去聯交所舉報其涉嫌侵犯隱私問題。
  • 「新基建」產業獨角獸榜單公布 Testin雲測、商湯、曠視入榜
    「新基建」如火如荼的背景之下,6月30日,創業家和i黑馬,聯合證券日報、新浪財經、財聯社,與50餘家投資機構一起發布了2020「新基建」產業獨角獸TOP100榜單。Testin雲測、商湯、曠視、雲從等產業獨角獸企業入榜,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牛文文在發布現場表示:新基建將決定未來中國城市、產業的格局,關乎所有城市未來30年的命運。
  • 三年半虧損72億、計劃23億造芯,依圖科技加速逃離「AI四小龍」
    憑藉著同在計算機視覺(CV)方向的探索,依圖與曠視、商湯、雲從被並稱為「AI 四小龍」。但隨著資本趨於理性,AI同質化、落地慢、盈利難的問題開始浮出水面,外界質疑聲不絕於耳。曠視科技去年率先披露招股書,打響上市第一槍,AI企業的生存現狀也得以窺見,和曠視類似,依圖也面臨著高增長、高虧損、高投入的局面。招股書還暴露出,依圖科技正在逃離「AI四小龍」陣營。
  • 招股書披露 雲從科技墜入凡間
    作者丨君平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或許是依圖科技謀求科創板上市刺激了同為「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近日,雲從科技正式啟動IPO程序,與依圖科技爭奪科創板AI第一股。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此次擬募資37.5億元,而早一步衝刺科創板的依圖科技則預計募資75.05億元。估值方面,根據《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商湯科技估值為500億元、曠視科技估值為300億元、雲從科技估值為200億元、依圖科技估值為140億元,雲從科技的估值位列「AI四小龍」第三名。
  • 監管將嚴控AI人臉識別,曠視科技的上市前途如何?
    編者按:本文來自張棟偉(ID:zhangdongwei19750613),作者張棟偉,創業邦經授權轉載,封面圖來自攝圖網。「Face++」,是中國最早專注於人臉識別技術的平臺,其背後運營方就是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Megvii,於2011年由印奇、唐文斌和楊沐三位創始人成立。今年以來,屢次傳出曠視科技的上市傳聞,但是結果都不了了之。如今,更大的不利消息來臨:多地開始立法嚴控人臉識別,甚至拆除人臉識別設備。這給曠視科技的未來投下了更大的陰影。
  • 曠視印奇:人臉識別的佼佼者,因刷臉刷進福布斯
    印奇創業,曠視科技人臉識別現實化,挫折卻重重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遇上三兩知己。唐文斌和楊沐,瘋狂的計算機極客,「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但是一天不編程就難受。」,可以說是印奇創業歷程中的最重要的兩位小夥伴。也正是他們,才在2011年10月,造就了如今人臉識別技術的翹楚——曠視科技。
  • 危險的人臉識別
    劉嘉的項目只是人臉識別浪潮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我們的人臉正在成為別人的一門生意。不久前,人工智慧企業曠視科技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起家於人臉識別,在計算機視覺領域與商湯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並稱CV(計算機視覺)四小龍。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6780萬元、3.13億元和14.2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