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書披露 雲從科技墜入凡間

2020-12-28 中國質量萬裡行

作者丨君平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或許是依圖科技謀求科創板上市刺激了同為「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近日,雲從科技正式啟動IPO程序,與依圖科技爭奪科創板AI第一股。

12月6日,上交所官網信息顯示,雲從科技已正式啟動IPO程序,提交了上市招股書,準備全力衝刺科創板。

然而,作為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一位,又有「國家隊」的光環加身,雲從科技卻與其他AI企業存在相同的痛。流血上市、未來長期無法盈利、應收帳款高企等問題似乎成了AI企業的「標配」。

當雲從科技的財務狀況赤裸裸地展現在大眾面前,人們才發現這個看似高高在上的行業並沒有想像中過得好,雲從科技墜入凡間。

又一家「流血上市」的AI獨角獸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有各自的不幸。」對於AI企業來說,列夫託爾斯泰的這句話應該反過來說,AI企業連不幸的原因都是相同的。

前段時間,同為AI四小龍的依圖科技衝擊IPO,在招股書中依圖科技表示「公司無法保持持續盈利」。

同樣的話語也出現在了雲從科技的招股書中,「由於公司業務仍處於快速擴張期,研發費用將會持續增加,公司未來一定期間內存在無法盈利的風險。」

實際上,三年半的時間裡雲從科技已經虧損了23億元。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雲從營業收入分別為6453萬元、4.84億元和8.07億元,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營收僅為2.2億元;在虧損方面,各報告期內其淨利潤分別為-1.06億元、-1.08億元、-17億元和-2.86億元。

鰲頭財經了解到,2019年的巨額虧損源於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確認股份支付費用13億元。

然而即使刨除這13億元,雲從當年的虧損也為4.06億元,其虧損額度逐年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雲從科技的虧損額度較同類企業較小,在同一報告期內,依圖科技淨虧損則分別為11.68億元、11.68億元、36.47億元和13.03億元。但三年半合計虧了72.62億元。

曠視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6780萬元、3.13億元、14.27億元以及9.49億元,三年半的時間裡虧了96.53億元。

但與此同時,無論是募資額度還是估值,雲從科技在同行業中都居於後位。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此次擬募資37.5億元,而早一步衝刺科創板的依圖科技則預計募資75.05億元。

估值方面,根據《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商湯科技估值為500億元、曠視科技估值為300億元、雲從科技估值為200億元、依圖科技估值為140億元,雲從科技的估值位列「AI四小龍」第三名。

AI企業本就投入周期長,盈利回報慢,在外界看來,雲從科技衝刺IPO是「跟風」、「隨大溜」的上市自救行為。

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曾對此公開表示:「上市是一件順勢而為或順水推舟的事情,不會因為任何外部原因改變雲從整體的計劃。」

業務面臨不確定性

雲從真到了順水推舟上市的關頭了嗎?至少在雲從自身看來是這樣的,自2015年獲得天使輪融資至今,雲從科技已經獲得10輪融資,其中包括今年5月18億元的C輪融資,而上市前的一級市場的高額融資則是獲取高估值的常規操作。

但在外界看來,雲從科技仍存在諸多問題,在商業模式上也存在不確定性,虧損上市後能否獲得青睞仍存變數。

首先便是其毛利率問題。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目前主要業務分為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兩部分,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6.12%、21.46%、38.89%和52.87%。

橫向比較之下,同一報告期內依圖科技綜合毛利率分別為57.39%、54.55%、63.89%及 70.99%;曠視2017年到去年上半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52.1%、65.2%、64.6%。同時期比較下雲從毛利率遠低於同行。

毛利率低的原因在於其定製化業務難以形成標準的定價區間。鰲頭財經了解到,雲從科技業務主要分為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但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佔比較高,這一具有非標性的業務也造成了其毛利率較行業內相比較低。

在成本結構上,雲從科技也是能「燒」的錢一分不省。在研發方面,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為 5940萬元、1.5億元、4.5億元和2.5億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2.06%、30.61%、56.25%和112.00%。

實際上,對於研發的巨額投入是行業普遍做法,但是鰲頭財經注意到,雲從科技銷售費用明顯偏高,2017年,銷售費用幾乎和營業收入持平,2020年上半年,銷售費用幾乎佔總營業收入的一半,佔比較大。

「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都非常龐大的情況下,雲從科技一直處於燒錢狀態,未來幾年該如何扭虧為盈仍是其一大難題。」長期觀察AI領域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雲從科技未來業務仍具有不確定性,在招股書中,雲從科技披露了大量與人臉識別有關的產品和服務。

具體來說,其人機協同作業系統中包括人臉識別服務軟體、Facego 人臉識別引擎、集成生物識別系統等等;在人工智慧解決方案裡也包括智能安防一體機、如意刷臉支付PAD、刷臉支付盒子等硬體。

而人臉識別卻在近期遇冷。今年12月1日,天津出臺《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明確禁止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採集自然人生物識別系統;上個月,南京本地部分開發企業陸續接到通知拆除人臉識別系統,各地政府「防刷臉系統甚於防川」。

在這樣的嚴政策監管下,稍有不慎就可能觸及雷區。

AI企業要在通過技術獲取回報和保護公民個人信息之間尋找平衡點,這對於雲從是一個考驗,但云從面臨的考驗不止於此,AI賽道的競爭愈發激烈,除「四小龍」外科大訊飛等企業也早已布局,雲從科技能否脫穎而出仍需要時間來解答。

相關焦點

  • 金融公司還是科技公司?螞蟻集團剛剛披露的招股書給出答案!半年大...
    金融公司還是科技公司?螞蟻集團剛剛披露的招股書給出答案!從7月20日到目前,短短一個月,螞蟻集團便披露了其上市招股書,進展可謂「神速」。儘管每股發行價格和目標估值尚未確定,但市場普遍相信,螞蟻將大概率創下近年來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一。2018年螞蟻集團C輪融資時,根據公開報導其估值已經達到1500億美元。
  • 雲從科技的正反面
    從已披露信息看,雲從科技則聚焦人機協同戰略,主推作業系統,面向行業提供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與解決方案;商湯科技是AI平臺型公司、AI算法提供商;曠視科技則是人工智慧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通過專注物聯網等領域挖掘算法價值。
  • 博碩科技明日上會:多處數據不匹配 招股書或虛假陳述
    截至2020年9月19日招股書籤署日,博碩科技擁有鄭州市博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鄭州博碩)、深圳市磐鋒精密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磐鋒精密)、鄭州市磐鋒精密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鄭州磐鋒)三家子公司。《壹財信》發現,博碩科技招股書披露的社保繳納人數與企信網公示的工商年報社保繳納數據存在出入。
  • 「AI 四小龍」雲從科技衝擊科創板上市
    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開啟衝擊科創板上市。 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在AI 算法產業中,曠視科技、依圖均披露上市文件,曠視科技的港股IPO已經被擱置,商湯科技的上市計劃還未見雛形。
  • 廣東萊爾科技擬上科創板 招股書存多處信披瑕疵
    原標題:廣東萊爾科技擬上科創板 招股書存多處信披瑕疵   廣東萊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
  • 雲從科技IPO上市,AI四小龍同路不同歸
    在雲從科技IPO上市節奏明確、招股書披露後,當初外界因AI視覺而並稱的「AI四小龍」,現在已有3家走向公眾市場。而且果不其然,首先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財務數據,集中於營收、淨利和盈利。對於AI技術公司的營收難、盈利水平不高,喜聞樂見。
  • 博俊科技:產能披露存疑,實控人還曾借款增資
    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至2019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3944.75萬元、47604.72萬元、52187.93萬元,歸屬淨利潤6027.81萬元、6138.98萬元、6370.69萬元,業績持續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博俊科技的收入增長與淨利增長明顯不同步。
  • 中熔電氣招股書披露專利信息,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公示不符
    根據招股書披露,中熔電氣成立於2007年4月,由「西安中電變壓整流器廠有限公司」連同多名自然人組建成立;當時,中熔電氣目前的實控人、董事長方廣文,還是庫柏西安熔斷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直到2009年8月才開始擔任中熔電氣總經理。
  • 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 增速較高 海關總署是客戶
    12月3日,AI頭部企業雲從科技發布了上市招股書,引發業內熱議圍觀。如果深入招股書內部,可以發現其中幾項關鍵數據明顯有矛盾之處。比如雲從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6月末累計虧損將近23.82億元。一石激起千層浪,廣大投資者紛紛表示疑惑:AI雖然需要大量研發投入,但這個數據總有一些不真實的感覺。
  • AI公司雲從科技叩響科創板大門 擬募資37.5億元
    雲從科技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尚處於虧損狀態,且為保證持續核心競爭力,企業需要不斷投入研發資金。毛利率總體上升當前,人工智慧領域正在演化為三個細分賽道——晶片、作業系統、AIOT。就後續公司盈利預測,雲從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人工智慧行業技術研發難度大、研發投入高,為保證持續具有核心競爭力,企業通常需要不斷投入研發資金。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2.06%、30.61%、56.25%和112.00%,「由於公司業務仍處於快速擴張期,研發費用將會持續增加,公司未來一定期間內存在無法盈利的風險」。
  • Airbnb招股書:首次披露過去一年的跌宕業績
    11月17日,Airbnb向納斯達克遞交了IPO申請,首次披露的招股書中,呈現了其疫情前後的收入和虧損情況。在第三季度,Airbnb的業績實現反彈並盈利,實現淨利潤2.1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2.27億美元;今年三季度營收為13.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6.5億美元下降近19%。
  • 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 擬募資37.5億
    來源:經濟觀察報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擬募資37.5億元李華清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開啟衝擊科創板上市
  • 傑理科技IPO遭創始人前東家阻擊!被曝專利披露不實
    而就在今年9月,傑理科技創始人前東家,建榮集成電路開發(珠海)公司向證監會寄送了關於傑理科技招股書涉嫌虛假披露的實名舉報信。建榮方面未獲回應。  隨後的11月底,珠海建榮方面向新京報爆料稱,擬IPO企業珠海市傑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傑理科技)招股書涉嫌虛假披露。
  • 聯科科技披露信息與公開數據不符,深陷多宗擔保訴訟
    針對本案,招股書中披露:,2017年12月,經過工行青州支行確認,此擔保責任由聯科有限轉移至聯科集團,由聯科集團代為清償擔保責任,聯科有限不再承擔連帶責任;聯科有限將預計負債1000萬元轉入資本公積。可見,聯科科技在招股書中披露的這部分信息披露,與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分公司在2020年4月20日關於擔保責任的認定並不一致。
  • 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AI第一股」 其刷臉支付產品卻無人問津?
    除了商湯科技外,均已先後踏上了IPO之路,尋求資本市場的助力。12月6日,據上交所官網信息顯示,雲從科技已正式啟動IPO程序,提交了上市招股書,準備全力衝刺科創板。除了估值排名靠後,在雲從科技470頁的招股書背後,公司應收帳款周轉率越來越慢、較低的毛利率、巨額的研發投入、大筆的應收帳款等問題也逐一顯現;此外,落地難、盈利周期長,投資回報慢一直是AI企業的通病,雲從科技也在招股書中列示了該風險。據云從科技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6453萬元、4.84億元和8.07億元。
  • 年均增速達358.47% AI獨角獸雲從科技真的在「大步快跑」嗎?
    從已披露信息看,商湯科技是AI平臺型公司、AI算法提供商;曠視科技則是人工智慧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通過專注物聯網等領域挖掘算法價值;雲從科技則聚焦人機協同戰略,主推作業系統,面向行業提供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與解決方案。
  • 四小龍跑步IPO,巨虧23億的雲從科技會成AI第一股嗎?
    另外三隻獨角獸中,曠視科技、依圖都已披露上市文件,不過曠視的港股IPO一再被擱置,依圖科創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問詢」,而商湯科技還未公布確鑿的上市計劃。雲從科技所在的人工智慧梯隊一度是資本熱捧的對象。
  • 雲從科技IPO募資「輸血」 預計三年內盈虧平衡
    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這三年半時間裡,累計淨虧損額為23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與雲從科技同樣以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的依圖科技於今年9月提交上市申請,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累計虧損額為72億元。更早之前,另一家人工智慧企業曠視科技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總虧損額達97億元。
  • 穗晶光電研發實力不及同行,招股書數據與公開信息「打架」
    招股書與公開信息"打架"梳理招股書和公開資料發現,穗晶光電多處信息披露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招股書顯示,2017年穗晶光電對第二大客戶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隆利科技")的銷售額為4,363.64萬元。而據隆利科技公告,2017年隆利科技對穗晶光電的採購額為5,009.44萬元,比穗晶光電披露之數多645.8萬元。
  • 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2021年元旦假期前最後一個工作日,雲從科技的科創板IPO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問詢」,標誌著其上市進程進入了實質性審核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