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AI第一股」 其刷臉支付產品卻無人問津?

2020-12-26 中國科技新聞網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0日訊(趙芙瑤)自人工智慧(AI)進入大眾視野以來,很快就因其廣闊的前景和政策的大力支持成了整個投資圈的「寵兒」。

眾所周知,AI領域是一個「研發投入大、回報慢」的燒錢行業,在國內AI領域中,依圖科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以及雲從科技並稱為「AI四小龍」。除了商湯科技外,均已先後踏上了IPO之路,尋求資本市場的助力。

12月6日,據上交所官網信息顯示,雲從科技已正式啟動IPO程序,提交了上市招股書,準備全力衝刺科創板。

然而,仔細研讀雲從科技招股書,就會發現其中有些關鍵數據明顯存在值得探究之處。比如將研發人員薪酬算入總研發費用中、應收帳款佔營收百分比過高、虧損嚴重等。這都讓人心生疑惑:雲從科技目前的發展狀況究竟如何?

雲從科技現狀:盈利難 「燒錢」快

據悉,雲從科技誕生於2015年,孵化於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雖然它是AI頭部企業中成立最晚的,但是以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的雲從科技,其發展速度和業務廣度都不容小覷。業務涵蓋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場景化、行業化的智能服務。

近年來,人工智慧企業一直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隨著近年人工智慧熱,雲從科技自成立以來已獲得多輪融資,據企查查顯示,其最近一次融資發生於2020年5月,雲從科技完成18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目前其融資總額已超過33億元人民幣。

雖然雲從科技在融資之路上步步為營,但其融資規模和估值與其他AI頭部企業相比卻稍顯遜色。據《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商湯科技估值為500億元、曠視科技估值為300億元、雲從科技估值為200億元、依圖科技估值為140億元,雲從科技的估值位列「AI四小龍」第三名。

除了估值排名靠後,在雲從科技470頁的招股書背後,公司應收帳款周轉率越來越慢、較低的毛利率、巨額的研發投入、大筆的應收帳款等問題也逐一顯現;此外,落地難、盈利周期長,投資回報慢一直是AI企業的通病,雲從科技也在招股書中列示了該風險。

據云從科技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6453萬元、4.84億元和8.07億元。但因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營收僅為2.2億元。

虧損方面,報告各期內,雲從科技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1.06億元、-1.08億元、-17億元和-2.86億元。

對於巨額虧損,雲從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2019 年公司虧損擴大的主要原因為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確認股份支付費用13億元。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合併口徑累計未分配利潤為-10.3億元,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大額未彌補虧損。

研發方面,招股書中披露,因為人工智慧行業技術研發難度大、研發投入高,為保證持續具有核心競爭力,企業通常需要不斷投入研發資金。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和 2020 年1-6月,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 5940萬元、1.5億元、4.5億元和2.5億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2.06%、30.61%、56.25%和112.00%,研發投入佔比高。由於公司業務仍處於快速擴張期,研發費用將會持續增加,公司未來一定期間內存在無法盈利的風險。

此外,中國科技新聞網還在招股書中發現,雲從科技在研發投入激增的同時,其很大一部分成本為人員工資開支。招股書中也提到:「報告期內,公司聚焦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相關技術的研發,相關研發人員職工薪酬在發生時已計入研發費用,僅參與定製開發項目的部分人員職工薪酬計入營業成本,因此人工成本佔公司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相對較低。」

對於研發費用較大、人員開支佔研發費用比例較大的問題,雲從科技回覆中國科技新聞網表示,高新科技行業最大的投入通常是人力投入,因為高科技人才普遍薪資較高,人才是科技公司最大的資產,所以雲從比較重視技術研發團隊建設。

雲從科技在回覆中還提到,雲從在巨額投入下也誕生了眾多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例如剛剛在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亮相的全球首款人機協同作業系統,以及取得多次技術突破。中國科技新聞網還注意到,雲從科技招股書顯示,2017年,銷售費用幾乎和營業收入持平,2020年上半年,銷售費用幾乎佔總營業收入的一半,佔比較大。

有關銷售費用過高的問題,雲從科技在招股書中解釋道:「快速擴張階段,採取了較為積極的市場拓展策略,銷售人員逐年大幅增加,銷售費用率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2017 年,由於公司收入規模相對較小,因此銷售費用率較高。2020 年 1-6 月,由於疫情影響,公司交付驗收的項目減少,營業收入有所下降,因此當期銷售費用率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

另外雲從科技向中國科技新聞網表示:「如果對比其它AI企業的話可以發現,雲從的營收情況一直高於公布招股書的同類企業,且較為穩健的財務政策使應收帳款佔比持續降低。此外,雲從在研發費用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方面相比一般AI企業,均相對健康。」

2019年,雲從科技的管理費用高達14.6億。招股書中表示2019年公司管理費用增幅較大,主要是由於當期確認了股份支付費用所致。有業內人士分析道,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都非常龐大的情況下,雲從科技一直處於「燒錢」狀態,未來幾年該如何扭虧為盈仍是其一大難題。

並且,在報告期內,2020年上半年公司應收帳款周轉率較2019年變小,周轉速率變慢,如何保障未來的帳款回款速度也是雲從科技將要面臨的難題。2018年應收帳款為2.2億,2019年應收帳款為2.9億,而僅在2020年上半年,應收帳款就達到了3.7億元,超過2018年、2019年全年。

從預收款項來看,2018年為3979萬元,2019年為1196萬元,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與營業額的增長趨勢也呈現明顯的背離。

對於上述質疑,雲從科技對中國科技新聞網發表回應稱,2020年應收帳款高是因為訂單增加,上半年疫情影響導致回款堆積到下半年。應收帳款周轉率變慢也是受疫情影響。同時,雲從中標項目數及金額顯著提升。

雲從科技「黑科技」:使用過程繁瑣 微信、支付寶無法使用

雲從科技官方AI開放平臺顯示,目前其行業應用主要有智慧商業和刷臉支付兩大板塊。據官方介紹,刷臉支付集成雲從科技人臉識別模塊,完成交易支付前消費者身份信息與帳戶信息的鑑別,減少支付環節中對現金、卡片、二維碼等介質的依賴,提供更安全、更快捷的支付方式,並且擁有刷臉收銀PAD、刷臉收銀機、刷臉購物機以及刷臉自助咖啡機四種產品。

據云從科技官網顯示,北京西單大悅城刷臉支付是其實施案例之一。打開百度搜索框,搜索「西單大悅城刷臉支付」,也可以看到很多有關這項「黑科技」的詳細報導。

2018年8月,一篇名為《西單大悅城:黑科技來襲 解鎖刷臉支付購物新體驗》的報導介紹道,僅靠刷臉便可完成線下支付的黑科技體驗已經於2018年正式在西單大悅城全面開啟,這也是刷臉支付在大型購物中心商業體的首次應用。

「在商場購物,結帳時走到位於收銀臺的攝像頭前,掃描面部圖片並核准手機尾號,30秒內即可輕鬆完成付款。不需要銀行卡、也不需要手機掃碼、只需要顧客的臉就可以完成支付。整個支付過程不僅安全便捷,更自帶玩味樂趣的嘗鮮感。」報導中對西單大悅城的刷臉支付這樣描述道。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為此,中國科技新聞網來到了刷臉收銀機的實施案例所在地——北京西單大悅城,線下體驗雲從科技的刷臉支付產品。中國科技新聞網首先來到了西單大悅城一家名為「JAZCU珍仕菓」的飲品店,並在結帳時要求使用刷臉支付機器。

然而卻發現,該刷臉支付機器既不支持微信也不支持支付寶,需要下載招商銀行APP或者掌上生活APP並綁定銀行卡也可以進行支付。「JAZCU珍仕菓」飲品店店員對中國科技新聞網表示此機器幾乎沒有人使用過。

中國科技新聞網下載好了指定軟體、綁定了銀行卡之後,接著來到了一家名為「爸爸糖手工吐司」的麵包店,在結帳時,要求使用刷臉支付機器。「支付失敗,我收銀機這邊顯示調用銀行系統失敗。」店員這樣告訴中國科技新聞網。

隨後,在西單大悅城的全棉時代專賣店,中國科技新聞網在結帳支付時,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這個機器只要一使用就會卡頓,所以一般不會去使用它。」全棉時代店員說道。中國科技新聞網嘗試使用該機器進行刷臉支付後,該機器的確出現了卡頓。

那麼雲從科技是否得知產品目前的情況?是否有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定時的維護、回訪和售後呢?中國科技新聞網對雲從科技發表了上述疑問。對此,雲從科技回應稱:「使用方是客戶,已買斷。技術提供商無法強制要求客戶。」

中國科技新聞網詢問了幾位正在西單大悅城購物的消費者有關該商場刷臉支付的問題,消費者王女士表示:「大悅城還能刷臉支付?不知道啊。」張先生則表示:「我總覺得刷臉支付會竊取我的面部信息,我覺得不安全所以從來沒有使用過。」而李女士則表示自己在北京其他便利店有通過支付寶進行刷臉支付,不了解西單大悅城刷臉支付的情況。

目前形勢下,行動支付已成主流,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在數字支付市場幾乎平分秋色,然而雲從科技的官網仍顯示其刷臉支付產品僅支持四大行與銀聯支付。

那麼未來雲從科技又是否會與微信、支付寶等行動支付端進行合作?以打破因支付方式的限制進而影響市佔率的弊端?

對此,雲從科技向中國科技新聞網回復道:「系統功能由客戶選擇。雲從科技一直與銀聯、傳統銀行深化合作,幫助客戶擴展金融跨場景應用。」


相關焦點

  • 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2021年元旦假期前最後一個工作日,雲從科技的科創板IPO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問詢」,標誌著其上市進程進入了實質性審核階段。
  • 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 擬募資37.5億
    來源:經濟觀察報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擬募資37.5億元李華清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開啟衝擊科創板上市
  • 招股書披露 雲從科技墜入凡間
    作者丨君平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或許是依圖科技謀求科創板上市刺激了同為「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近日,雲從科技正式啟動IPO程序,與依圖科技爭奪科創板AI第一股。12月6日,上交所官網信息顯示,雲從科技已正式啟動IPO程序,提交了上市招股書,準備全力衝刺科創板。然而,作為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一位,又有「國家隊」的光環加身,雲從科技卻與其他AI企業存在相同的痛。流血上市、未來長期無法盈利、應收帳款高企等問題似乎成了AI企業的「標配」。
  • AI公司雲從科技叩響科創板大門 擬募資37.5億元
    12月3日晚間,上交所受理了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雲從科技」)的科創板申報材料,其擬募資不超過37.5億元,前述資金將投資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 刷臉支付入港記:從馬雲開始的支付寶五年刷臉歷史
    支付寶刷臉支付入「港」,不僅在全球行動支付市場本就漣漪不斷的水面上投下了一枚巨石,比老對手微信快人一步到達戰爭腹地,於支付寶而言,其重要意義不亞於一場諾曼第登陸。拼技術、拼落地、拼推廣,大戰的氣氛瀰漫各處,在這場無聲的戰爭中,技術是彈藥,產品化能力是單兵素質,推廣速度則考驗著集群作戰的綜合能力,而刷臉支付入港,正是這場戰爭中諾曼第登陸的一役。
  • 今天,海澱又一家企業上市,成為科創板骨科手術機器人「第一股」
    熱烈祝賀今天,海澱企業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天智航,證券代碼:688277.SH)在上交所科創板成功上市,首發新股4190萬股,每股價格12.04元,首發募資5.04億人民幣。作為科創板骨科手術機器人「第一股」,上市首秀成績亮眼。海澱區副區長林劍華出席上市儀式。
  • 杏壇企業萊爾科技IPO首發過會 順德或迎「科創板第一股」
    原標題:杏壇企業萊爾科技IPO首發過會順德或迎「科創板第一股」   順德新材料
  • 支付機構密集衝刺A股 上市時機待覓
    來源:第一財經支付機構密集衝刺A股 上市時機待覓作者: 遊淼[ 金融嚴監管態勢繼續,支付行業業務量越來越向成熟機構集中,不論出於市場競爭還是自身發展壯大的考慮,眼下可能是支付機構上市的最好時機。 ]近期,接連幾家支付機構傳出衝刺A股的消息。
  • 科創板公司一季報拆解:醫藥股出現分化 科技龍頭抗壓強
    而在本周,還將有16家科創板公司披露一季報,而心脈醫療(688016,股吧)(688016.SH)等剩餘72家將集中在4月最後一周披露完畢。疫情影響下,創業板公司業績驟降,科創板公司業績成色如何?醫藥股出現分化9家已披露一季報的科創板公司中,5家屬於醫藥生物板塊。
  • 宏微科技衝刺科創板IPO,今年上半年淨利突破千萬
    (原標題:宏微科技衝刺科創板IPO,今年上半年淨利突破千萬)12月23日,江蘇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微科技)科創板發行上市文件獲受理。
  • 四小龍跑步IPO,巨虧23億的雲從科技會成AI第一股嗎?
    另外三隻獨角獸中,曠視科技、依圖都已披露上市文件,不過曠視的港股IPO一再被擱置,依圖科創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問詢」,而商湯科技還未公布確鑿的上市計劃。雲從科技所在的人工智慧梯隊一度是資本熱捧的對象。
  • 去年虧了17億,還會繼續虧下去:最年輕的「AI四小龍」雲從衝刺科創板
    投稿來源:深響繼去年奔赴港交所的曠視和上個月衝刺科創板的依圖後,AI賽道獨角獸雲從也正式踏上了自己的上市之路。12月3日,雲從科技向上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申報稿),「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僅成立五年,是AI頭部企業中最年輕的一家。
  • 2021年創業做什麼最好—— 四川創客雲科技有限公司刷臉支付
    2021年創業做什麼最好—— 四川創客雲科技有限公司刷臉支付2021年創業做什麼好——刷臉支付。刷臉支付自去年開始進入商用,行業巨頭開始大力推廣,各種補貼和扶持不斷,例如四川創客雲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服務商,發展的越來越好。
  • 禾賽科技衝刺科創板:擬募資20億 要做國內雷射雷達第一股
    雷帝網 雷建平 1月8日報導上海禾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禾賽科技」)昨日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書,要做國內雷射雷達第一股。禾賽科技計劃募資20億元,其中,12億用於智能製造中心項目,6.5億用於雷射雷達專屬晶片項目,1.5億用於雷射雷達算法研發項目。以此計算,禾賽科技的估值可能超過100億元。
  • 新三板摘牌公司呈和科技衝刺科創板IPO,擔憂毛利率下滑、核心技術...
    6月9日,資本邦獲悉,呈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呈和科技)的科創板IPO申請近日獲上交所問詢,中信建投擔任其保薦機構。 此次衝刺科創板IPO,呈和科技擬募資4.5億元,將用於投資廣州科呈新建高分子材料助劑建設項目一期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 【刷臉支付】中國即將進入全面刷臉時代【匯刷】
    支付寶剛出現的時候,是現金的生命;支付寶應用不久,就急於改變登錄密碼支付的生活; 然後,支付寶繼續探索各種高科技,打算改變微信指紋支付的生活。2018年11月,世界上第一家適合全場景人臉識別酒店住宿的酒店餐廳——Alibaba.com未來酒店「朱飛布克」宣布開業。
  • 前瞻行動支付產業全球周報第56期:螞蟻集團將與微信支付競爭?回應...
    武漢將建全國首個地鐵線網雲平臺 有望實現刷臉乘地鐵從武漢地鐵集團獲悉,武漢地鐵將建設基於大數據、行動支付、人臉識別等新技術的無感過閘、軌跡追溯的智能安全的乘車管理系統,實現信用乘車、無感過閘、軌跡追溯功能。如乘車過閘時,未來將實現「刷臉乘車」的快捷方式。
  • 科創板IPO|攜未彌補虧損衝刺科創板,禾賽科技能否成國內「雷射雷達...
    科創板再迎「同股不同權」考生。1月8日,資本邦獲悉,上海禾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賽科技)的科創板IPO申請已於1月7日獲上交所受理,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擔任公司保薦機構。
  • 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誕生,經典回顧四大明星產品
    時隔一年,科創板總市值已經達到 1.72 萬億元,而本次寒武紀上市,標誌著科創板迎來 AI 晶片第一股。 眾多晶片中,AI 晶片的難度較大,與此同時它也是 AI 的引擎,在當前中國推進新基建大背景下,AI 晶片第一股的上市,也將間接助推新基建的發展。近年來,AI 晶片行業需求旺盛,且正在高速增長。而寒武紀也是 AI 晶片企業中,少有的實現規模化應用的企業之一。
  • 支付科技公司上市潮來?樂刷母公司登陸港交所
    來源:券商中國支付科技公司上市潮來?繼「港股支付第一股」匯付天下(01806.HK)和「A股支付第一股」拉卡拉(300773.SZ)上市後,支付服務提供商「樂刷」母公司深圳移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移卡」)6月1日登陸港交所,擬發售9872.4萬股、募資15.28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