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賽科技衝刺科創板:擬募資20億 要做國內雷射雷達第一股

2021-01-09 雷帝觸網

雷帝網 雷建平 1月8日報導

上海禾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禾賽科技」)昨日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書,要做國內雷射雷達第一股。

禾賽科技計劃募資20億元,其中,12億用於智能製造中心項目,6.5億用於雷射雷達專屬晶片項目,1.5億用於雷射雷達算法研發項目。

以此計算,禾賽科技的估值可能超過100億元。

去年上半年營收2.5億

禾賽科技主營業務為研發、製造、銷售高解析度3D雷射雷達以及雷射氣體傳感器產品。其中,面向廣義機器人應用的雷射雷達為公司核心產品,廣義機器人包括具有無人駕駛功能的汽車,也可稱之為輪式機器人,另外還包括實現無人清掃、無人運送等功能的新型服務機器人。

報告期內,公司雷射雷達主要市場集中於無人駕駛領域,並逐漸向服務機器人領域拓展;公司雷射氣體傳感器產品主要應用於氣體檢測領域,主要包括雷射甲烷遙測儀和雷射氧氣傳感器。

無人駕駛汽車和無人物流機器人技術是人工智慧在機器人領域深度應用的產物,其發展將帶來全球性的技術革命。

該領域已成為各國政府、全球汽車行業、網際網路企業、科技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布局者包括Google、Amazon)、蘋果、百度、華為等科技公司,GM(通用)、Bosch(博世)、BMW(寶馬)等汽車行業公司,Uber(優步)、滴滴等出行服務公司,及眾多的無人駕駛獨角獸公司。

雷射雷達被廣泛用於無人駕駛汽車和機器人領域,被譽為廣義機器人的「眼睛」,是通過發射雷射來測量物體與傳感器之間精確距離的主動測量裝置。

雷射雷達通過雷射器和探測器組成的收發陣列,結合光束掃描,可以對廣義機器人所處環境進行實時感知,獲取周圍物體的精確距離及輪廓信息,以實現避障功能;同時,結合預先採集的高精地圖,機器人在環境中通過雷射雷達的定位精度可達釐米量級,以實現自主導航。

禾賽科技創立至今,專注於雷射雷達、雷射氣體傳感器領域。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9月公司核心技術產品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8.32%、99.95%、99.86%和99.85%。

2015至2016年期間,公司主要產品為雷射氣體傳感器。2016年初,公司進行業務拓展,開展雷射雷達研發,2017年4月推出40線雷射雷達產品Pandar40,被逐步應用於世界範圍內多個無人駕駛項目。

2018年4月公司推出性能升級的Pandar40P,2019年1月推出64線雷射雷達產品Pandar64。Pandar40P、Pandar64至2020年公司客戶已遍布全球23個國家。

禾賽科技稱,美國加州DMV公布的2019年無人駕駛測試裡程數排名前15位的企業中,超過一半選用了公司產品作為無人駕駛車隊的主雷射雷達。

招股書顯示,禾賽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1947.4萬元、1.33億元、3.48億元;禾賽科技2020年前9個月營收為2.5億元。

禾賽科技的營收主要來自雷射雷達產品,其中,2020年前9個月來自雷射雷達的收入為1.9億,佔比為75%,來自氣體檢測的收入為6224萬,佔比為25%。

對於RoboTruck,禾賽科技已與頭部公司開展合作。圖森未來是全球融資額最高的無人駕駛卡車公司之一,其車隊使用的雷射雷達傳感器為公司產品。

2020年7月,圖森未來在美國啟動全球首個無人駕駛貨運網絡,合作夥伴包括UPS、Penske、USPS等。2020年7月國內某知名整車廠宣布其自主研發的5G智能重卡在上海啟動準商業化運營,計劃當年完成2萬個標準貨櫃運輸任務,其智能駕駛系統中所使用的主傳感器為公司雷射雷達產品。

禾賽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淨利潤分別為-2427萬元、1611萬元、-1.5億元;禾賽科技2020年前9個月淨虧損為9380萬元。

禾賽科技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前9個月研發投入佔營收比分別為151.02%、46.54%、48.32%、64.43%。

與Velodyne官司和解

2019年8月,Velodyne分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區聯邦地區法院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指控禾賽科技侵犯其在美國註冊的旋轉式雷射雷達相關專利;同年,禾賽科技在德國法蘭克福/美茵地區法院對Velodyne提起訴訟,指控Velodyne侵犯其在德國註冊的旋轉式雷射雷達相關專利;

次年,禾賽科技在中國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指控Velodyne侵犯其在中國註冊的旋轉式雷射雷達相關專利(合稱「專利糾紛」)。

2020年6月24日,禾賽科技與Velodyne籤署《訴訟和解和專利交叉許可協議》。根據《訴訟和解和專利交叉許可協議》,禾賽科技與Velodyne均在協議中否認對另一方的專利存在侵權行為,並約定在全球範圍內交叉許可雙方現有和未來的專利。

考慮到發起和應對國際訴訟的費用和機會成本,禾賽科技同意向Velodyne支付和解費用,包括一次性的專利許可補償及後續按年支付的專利許可使用費。該協議有效期限至2030年2月26日,在協議有效期內,雙方承諾不在旋轉式雷射雷達領域對對方提出任何專利訴訟。

協議有效期限屆滿時,禾賽科技在美國被Velodyne指控侵權的旋轉式雷射雷達相關專利的保護期限亦將屆滿,Velodyne無法依據該專利繼續指控禾賽科技侵權。

禾賽科技稱,前述所有的專利糾紛的所有法律程序已終止,公司已依據《訴訟和解和專利交叉許可協議》向Velodyne支付專利許可補償和專利許可使用費,該協議正常履行,不存在違約情形。

百度與博世是股東

IPO前,孫愷持股為10.23%,李一帆、向少卿分別持股為9.9%,同時,孫愷、李一帆、向少卿通過員工持股平臺上海樂以控制公司25,675,462股股份,佔公司股本總額的7.13%。

因此,孫愷、李一帆、向少卿合計直接持股30.03%,通過員工持股平臺上海樂以間接控制公司股本總額的7.13%,共同合計控制禾賽科技133,795,628股股份,佔公司股本總額的37.16%。

禾賽科技設置了特別表決權,孫愷持有A類股份36,844,672股,李一帆持有A類股份35,637,747股,向少卿持有A類股份35,637,747股,扣除A類股份後,公司剩餘251,879,834股為普通股份(「B類股份」);

除股東大會特定事項的表決中每份A類股份享有的表決權數量應當與每份B類股份的表決權數量相同以外,每份A類股份擁有的表決權數量為每份B類股份擁有的表決權數量的5倍,每份A類股份的表決權數量相同。

孫愷持有表決權數量為184,223,360股,表決權為23.25%;李一帆持有表決權數量為178,188,735股,表決權為22.48%;向少卿持有表決權數量為178,188,735股,表決權為22.48%;孫愷、李一帆、向少卿通過員工持股平臺上海樂以間接控制的表決權數量為25,675,462股,表決權為3.24%。

經上述特別表決權安排後,孫愷、李一帆、向少卿合計直接持有的表決權比例為68.21%,共同合計控制的表決權比例為71.45%。

孫愷、李一帆、向少卿為公司的創始人,自設立以來一直擔任公司的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

其中,孫愷,1985年6月出生,200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系,獲碩士學位,2013年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博士學位(同時獲得電子系博士輔修學位,PhDMinor)。

孫愷2014年上半年在美國史丹福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2014年10月至今任公司(包括前身上海禾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科學家;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獲聘兼任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現任首席科學家。

李一帆,1986年3月出生,200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獲學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美國伊利諾伊香檳分校機械工程系,獲碩士學位,2013年畢業於美國伊利諾伊香檳分校機械工程系,獲博士學位。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在威騰電子公司(美國)公司擔任PrincipalEngineer,2014年10月至今擔任公司董事、總經理兼執行長。

向少卿,1985年3月出生,200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獲學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系,獲碩士學位,2011年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系,獲碩士學位。2011年6月至2014年11月擔任蘋果公司(美國)iPhoneHardwareSystems IntegrationEngineer,2014年12月至今擔任公司董事、首席技術官。

此外,LightspeedOpportunity持股為7.98%,百度中國持股為7.88%,博世中國持股為7.65%。上海樂以持股為7.13%,LightspeedHS持股為4.86%,遠瞻豐源持股為3.51%;

LightSelect持股為3.43%,高達投資持股為3.02%;德同投資持股為1.18%;啟明融科持股為0.78%,真格基金持股為0.52%,啟明融盈持股為0.42%。

IPO後,孫愷持股8.7%,李一帆、向少卿分別持股8.41%,Lightspeed持股為6.78%,百度中國持股為6.7%,博世中國持股為6.5%。

上海樂以持股6.06%,LightspeedHS持股4.13%,遠瞻豐源持股為2.99%,LightSelect持股為2.92%,高達投資持股為2.57%;德同投資持股為1%;

啟明融科持股為0.66%,真格基金持股為0.45%,啟明融盈持股為0.36%。

多家海外雷射雷達企業登陸美股市場

國外也有很多海外雷射企業,且不少已通過曲線上市的方式登陸美股市場。

其中,2020年10月,Velodyne Lidar, Inc. (「Velodyne」)與Graf Industrial Corp. (「Graf」)共同宣布,雙方已完成其此前宣布的業務合併。

合併後,Velodyne能從新的機構投資者及Graf Industrial現有股東那裡籌集1.5億美元融資。Velodyne正式成為全球雷射雷達第一股。

此次交易後,Velodyne創始人David Hall及支持者福特、百度,現代摩比斯和尼康公司持有合併後公司80%的股份。

Velodyne成立於1983年,是一家位於加州矽谷的技術公司。Velodyne最早以音響業務起家,隨後業務拓展至雷射雷達等領域。

2016年Velodyne將核心業務雷射雷達部門剝離,成立新公司Velodyne LiDAR。該公司開發的LiDAR傳感器一度成為行業標配。

2016年8月,Velodyne獲得福特和百度1.5億美元投資;2018年12月獲得尼康2500萬美元投資;2019年10月獲得現代5000萬美元投資。

Velodyne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雷射雷達系統,利用雷射生成有關周圍環境三維圖像,產品應用除自動駕駛外還包括機器人、無人機、安防等領域。

2020年12月,雷射雷達公司Luminar在納斯達克上市,Luminar生產雷射雷達傳感器,該儀器可以為車輛提供道路的三維視圖。在與Gores Metropoulos的合併交易中,Luminar獲得5.9億美元。

Luminar的上市,使Luminar 25歲創始人成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之一。

Luminar還與吉利旗下的沃爾沃達成協議,為消費類汽車提供雷射雷達裝置,帶有該傳感器的車輛將於2022年投產。

同一個月,以色列雷射雷達初創公司Innoviz 披露,正以14億美元的價格與Collective Growth Corp進行反向收購。

SPAC提供了1.5億美元現金,並從投資者那裡籌集了2億美元,使合併後的公司的股權價值達到14億美元,預計這一交易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

寶馬預計將在2021年秋季上市車型上採用Innoviz生產的第二代雷射雷達產品。該產品於2019年夏季開始交付樣品。

迄今為止,Innoviz已吸引三星、祥峰投資、軟銀亞洲投資、360 Capital Partners、Glory Ventures、Naver、中國招商資本、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聯新資本、Harel Insurance Investments and Financial Services、Phoenix保險公司及其他投資者,迄今已籌集了2.52億美元。

———————————————

雷帝觸網由資深媒體人雷建平創辦,若轉載請寫明來源。

相關焦點

  • 科創板IPO|攜未彌補虧損衝刺科創板,禾賽科技能否成國內「雷射雷達...
    科創板再迎「同股不同權」考生。1月8日,資本邦獲悉,上海禾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賽科技)的科創板IPO申請已於1月7日獲上交所受理,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擔任公司保薦機構。
  • 雷射雷達公司禾賽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地平線宣布C2輪融資4億美元...
    雷射雷達公司禾賽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地平線宣布C2輪融資4億美元 | 一周投融資 綜合報導 發表於 2021-01-10 07:00:00 本周看點:禾賽科技、雷射雷達、地平線、汽車智能晶片、中科銀河芯、
  • 禾賽站上中國雷射雷達第一股
    文丨AutoR智駕  諾一成立六年時間,禾賽科技站上中國雷射雷達第一股。1月7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外公布了雷射雷達公司禾賽科技提交的科創板上市招股書。根據招股書披露,禾賽此次擬融資約 20 億元,擬發行股本不超過 6360 萬股,每股面值1人民幣,該股本佔發行後總股本的不超過 15.01%,按此計算,禾賽的估值約為133 億元。
  • 禾賽科技發布新一代高性能128線雷射雷達
    圖片來源: 禾賽集微網消息(文/Jimmy),36氪消息,9月1日,禾賽科技正式發布新一代旗艦產品Pandar128。據官方介紹,Pandar128是一款全距離範圍內的高性能雷達。今年1月,禾賽科技宣布完成了C輪融資,由光速聯合德國博世集團領投,美國安森美半導體、啟明創投、德同資本、新加坡Axiom等跟投,融資總額1.73億美元。據當時報導,此次融資也刷新了雷射雷達行業的最高單筆融資記錄。公開資料顯示,禾賽科技成立於2014年,憑藉自主研發的微振鏡和波形加密技術,目前已布局400多項專利,客戶遍布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的70座城市。
  • 無人駕駛將迎上市潮:禾賽科技已完成上市輔導,圖森未來最快明年在...
    (原標題:無人駕駛將迎上市潮:禾賽科技已完成上市輔導,圖森未來最快明年在美IPO)據IPO早知道消息,雷射雷達製造商上海禾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賽科技」)的上市輔導工作日前已全部完成,擇日將正式遞交招股說明書,擬科創板掛牌上市,IPO估值或超
  • 「雷射雷達第一股」來了!
    來源:萬象財經GT近日,成立六年的禾賽科技站上了中國雷射雷達的第一股。近兩年國內雷射雷達市場規模持續增長,企查查最新數據顯示,我國雷達相關企業共1.4萬家,2020年新註冊企業2640家,同比增長29.3%,其中四季度新註冊728家。
  • 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 擬募資37.5億
    來源:經濟觀察報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擬募資37.5億元李華清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開啟衝擊科創板上市
  • 今天,海澱又一家企業上市,成為科創板骨科手術機器人「第一股」
    熱烈祝賀今天,海澱企業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天智航,證券代碼:688277.SH)在上交所科創板成功上市,首發新股4190萬股,每股價格12.04元,首發募資5.04億人民幣。作為科創板骨科手術機器人「第一股」,上市首秀成績亮眼。海澱區副區長林劍華出席上市儀式。
  • 雷射雷達成功「破圈」,駛入量產快車道
    據MarketsandMarkets數據,2020年全球雷射雷達市場規模預計將近25億美元,2016-2020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5%。另據國聯證券預測,2020年國內市場規模將達10.2億元。2020年1-11月投融資事件數量,雖未有上升,共10起,但3家明星企業,禾賽、速騰、鐳神均完成新一輪融資,其中,禾賽科技C輪融資額達1.73億美元。
  • 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2021年元旦假期前最後一個工作日,雲從科技的科創板IPO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問詢」,標誌著其上市進程進入了實質性審核階段。
  • 宏微科技衝刺科創板IPO,今年上半年淨利突破千萬
    (原標題:宏微科技衝刺科創板IPO,今年上半年淨利突破千萬)12月23日,江蘇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微科技)科創板發行上市文件獲受理。
  • Velodyne用路演PPT拍了拍禾賽、速騰:你倆慢慢玩
    藉此機會,我們得以一窺雷射雷達領域老大哥目前的發展全貌。1、傳統路徑上市受阻,Velodyne 另闢蹊徑關於 Velodyne 的上市傳聞,最早要追溯到 2017 年 8 月。因而,在行業蓬勃發展和資本的推波助瀾下,這類公司的發展極為迅猛:Velodyne 從一家小型家族企業變成了炙手可熱的超級新創公司——先後拿到福特、百度、尼康、現代 Mobis 共計 2.25 億美金的投資,其估值一度高達 20 億美金。禾賽在 2018 年 5 月完成 2.5 億元 B 輪融資,光速中國和百度領投。
  • 禾賽科技榮登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 斬獲最佳雷射雷達獎
    其中,禾賽科技從諸多參選企業及產品中脫穎而出,榮獲智能駕駛新基建·最佳雷達獎。據悉,禾賽科技於2014年在上海成立,由禾賽科技董事長李一帆擔任執行長,禾賽科技孫愷擔任首席科學家,禾賽科技向少卿擔任首席技術官。
  • 百度(BIDU.US)投的雷射雷達公司Velodyne借殼上市 路演PPT曝光
    美股 百度(BIDU.US)投的雷射雷達公司Velodyne借殼上市 路演PPT曝光 2020年7月3日 20:56:20
  • 創耀科技衝刺科創板 重磅客戶雲集折射含金量
    摘要 【創耀科技衝刺科創板 重磅客戶雲集折射含金量】科創板新生隊伍有序擴容中,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兩大產業仍然是熱門的「生源地」。
  • 華為卡位雷射雷達賽道,ARCFOX極狐HBT或成量產第一車
    12月21日,華為首次面向公眾正式發布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消息人士稱,華為此次官宣的雷射雷達,正是極狐HBT所量產搭載的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產品,ARCFOX極狐HBT有可能成為搭載華為3顆雷射雷達的極狐HBT成為量產第一車。
  • 百度投的無人車雷射雷達公司Velodyne借殼上市 路演PPT曝光
    2016年8月,Velodyne獲得福特和百度1.5億美元投資;2018年12月獲得尼康2500萬美元投資;2019年10月獲得現代5000萬美元投資Velodyne主要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雷射雷達系統,利用雷射生成有關周圍環境三維圖像。其產品應用除自動駕駛外還包括機器人、無人機、安防等領域。
  • 悅安新材衝刺科創板IPO 上市公司精研科技位居前五大客戶
    7月1日,資本邦獲悉,江西悅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東興證券擔任保薦機構。悅安新材本次擬募資2.78億元用於年產6000噸羰基鐵粉等系列產品項目(一期)、高性能超細金屬及合金粉末擴建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 L3自動駕駛量產前夜,雷射雷達成智能汽車標配
    2017 年,全球首款量產 L3 級自動駕駛汽車——全新奧迪 A8 面世,也成就了全球第一款前裝量產的雷射雷達——法雷奧第一代 Scala。在那之後,整個雷射雷達行業的前裝量產大幕緩緩開啟。2018 年 4 月,寶馬宣布成為繼奧迪之後,全球第二家要在量產車上搭載雷射雷達傳感器的車企。而且當時要上車的,還是一款固態雷射雷達產品。彼時,寶馬宣布要在未來推出的自動駕駛汽車上採用以色列雷射雷達初創企業 Innoviz 的第一代產品InnovizOne。他們還拉來了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計劃在 2021 年量產這款 L3 級別自動駕駛汽車。
  • 又一家鋰業公司衝刺科創板IPO 擬募資9.24億擴產氫氧化鋰及碳酸鋰
    本次IPO,容匯鋰業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3,637.8333萬股,募資9.24億元用於「年產6.8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6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工程(一期工程)」項目。 近日,又一家鋰業公司衝刺IPO。12月23日,江蘇容匯通用鋰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容匯鋰業」)的科創板IPO申請正式獲上交所受理。本次IPO,容匯鋰業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3,637.8333萬股,募資9.24億元用於「年產6.8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6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工程(一期工程)」項目。據悉,該項目擬由容匯鋰業全資子公司宜昌容匯實施,分兩期建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