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 增速較高 海關總署是客戶

2020-12-28 中國台州網

12月3日,AI頭部企業雲從科技發布了上市招股書,引發業內熱議圍觀。

如果深入招股書內部,可以發現其中幾項關鍵數據明顯有矛盾之處。比如雲從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6月末累計虧損將近23.82億元。一石激起千層浪,廣大投資者紛紛表示疑惑:AI雖然需要大量研發投入,但這個數據總有一些不真實的感覺。

接下來我們對雲從招股書抽絲剝繭,找到一個最為真實的雲從科技。

投資大忌:警惕被困於信息繭房之中

首先,招股書的字面意思確實如此,但是這個數字卻並不能代表雲從科技的真實經營水平,深藏其中的「罪魁禍首」就是公允價值。

雲從科技的虧損數據乍看有些誇張,但也僅僅是從損益表上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只會影響到財務報表。

考慮到按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雲從科技在2019年度確認股份支付費用達到13億元左右。如果把雲從科技虧損的龐大數字拆解之後再來看的話,雖然帳面虧損近23.82億元,但其中公允價值變動引發的虧損佔55%。

在雲從招股書出現這一「巨虧」數字之後,想必也有不少好事者會由此延伸出許多千奇百怪的推論。畢竟在網際網路上,越是驚世駭俗,越是獵奇,反而越容易引發別人的關注。但是作為「地基」的事實本就不牢固,作為「上層建築」的推論自然也會誤導不少的投資者。

本質上,那些被雲從科技「巨虧」數字所蒙蔽的投資者,其實是被困於了信息繭房之中。

信息繭房是指在人們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主觀思維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思維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象。其原因在於:一方面,對於大量的信息用戶會依照個人喜好選擇性過濾吸收,這就導致用戶被束縛在由興趣和先入之見所引導的狹隘的信息領域;另一方面,算法為用戶所提供的個性化定製以及協同過濾的技術成為了「信息繭房」形成的溫床。

對於投資者來說,信息繭房是一種可怕的夢魘。畢竟最考驗投資者的,就是真實、準確的信息以及富有洞見的思考。

那麼刨開「公允價值」之後,真實的雲從科技長什麼樣子。

招股書是我們了解公司的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渠道。從這裡可以對一家公司估值、盈利能力、發展前景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深入分析雲從科技營收,利潤方面數據,讓我們發現雲從的真實經營水平。

人才是科技公司最大的資產,自成立以來,雲從科技就比較重視技術研發團隊建設,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公司研發技術人員 873 人,佔員工總數比達 50.00%。

在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雲從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6,453.37 萬元、48,411.34萬元和 80,734.72 萬元,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平均增長率達到358.47%。可見在人才的基礎之上,雲從科技的實際業務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正確理解信息,理解信息背後代表的真實含義,分辨哪些是事實,哪些是真相,才能躲避掉投資中出現的各種坑,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被困於信息繭房之中。

「人機協同」下的「雲從範式」

從早期的混沌到如今的逐漸成熟,中國的AI行業進一步演變為了晶片、作業系統、AIOT三個主要的細分賽道。

在1999年美國搞癱了南盟通信系統後,時任國家科技部部長徐冠華曾有一句「缺芯少魂」的感慨。

芯指的是晶片,魂即是作業系統,在AI領域,「芯」與「魂」同樣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想必大家對於AI晶片並不陌生,畢竟在這個細分賽道上有著寒武紀、華為、商湯科技等眾多頭部公司。而作業系統方面,相信大部分人都沒有聽說過,儘管在這個領域的頭部玩家比較少,但是其AI領域地位同樣毋庸置疑。

今天的中國,網信領域的規模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網際網路應用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長板突出,但中國網信領域短板同樣刺眼,首當其衝的就是基礎軟體領域薄弱,比如作業系統。

像如今我們經常使用的Windows、Android、IOS這三款2C領域的作業系統,都是國外系統。而AI領域以To B業務為主,AI行業作業系統擁有更強的專業能力特徵,與2C領域的系統有著本質的區別,而且擁有更廣闊的前景。

一方面,在2C領域,幾乎被Windows、Android、IOS這三款作業系統壟斷了所有的市場,但是AI行業的作業系統競爭格局還沒有形成。更為重要的是行業的標準化尚未完全成型,深耕於行業作業系統的公司擁有持續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2C作業系統具有天然壟斷性,一旦前排優勢形成,後發突破難於上青天。但是AI行業的作業系統以To B業務為主,每個客戶需求千差萬別,由於極強的專業性特徵導致市場很難被壟斷,未來整體AI世界作業系統在可見的維度內(5-10年),會有多個作業系統並行蓬勃發展,發展趨勢更多的可能是互相融合。

雲從科技作為AI作業系統之中少有的頭部之一,從招股書可以看出,其研發費用在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分別為 5,940.65 萬元、14,818.94萬元和 45,415.38 萬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92.06%、30.61%、56.25%和 112.00%。

人工智慧行業技術研發難度大、研發投入高,但是在雲從科技巨額投入下也誕生了眾多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例如剛剛在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亮相的全球首款人機協同作業系統。

雲從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是運行在通用作業系統或雲作業系統之上,提供人機協同相關算力、算法和數據管理能力和應用接口的底層軟體系統。

據了解,該系統具有「滲透到雲、邊、端的人機協同感知API」 「端到端的智能化業務流引擎」 「知識圖譜化、模型化、概念化KaaS服務」三大特色,以AI工程學推動規模化生產,幫助企業實現信息化、數位化到智能化的業務價值閉環,實現業務效率和用戶體驗的革命性提升。

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曾提到,AI企業沒有太多時間讓你茁壯成長,要在「戰鬥中打造航空母艦」。以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為技術底座,雲從科技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四大領域已逐步實現成熟落地應用。

在今年9月份,雲從科技中標海關總署綜合應用項目,成為「海關總署2020年動態人臉識別綜合應用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據云從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的建設將全面助力中國海關推進科技興關及海關科技發展規劃,到2021年實現智慧海關基本建成,到2025年全面實現智慧海關,在關鍵領域領跑全球海關科技發展。

今年10月份,雲從科技中標廣州市南沙區衛生健康局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信息基礎設施與智能化管控平臺建設項目,項目標的額為3.12億元。據了解,該項目是全球第一家從0到1由人工智慧公司主導建設的智能化醫院,自設計、規劃開始,就融入了智能化理念與相應規劃配套,是擁有「智慧基因」的智慧醫院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金額也是目前國內人工智慧企業公開的最大單一來源訂單金額。

人工智慧是新基建以及十四五的重點發展領域,隨著醫療、金融、網際網路、安防、教育等各個領域與人工智慧技術的融合發展,人工智慧成為下一代通用技術,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而人機協同將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必然趨勢。

作為AI四小龍之一的人工智慧企業,雲從科技以感知、認知、決策相結合的AI技術閉環打造人機協同平臺,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本質上雲從科技打造出了自身獨特的「雲從範式」,也成為了新基建等國家發展浪潮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創耀科技衝刺科創板 重磅客戶雲集折射含金量
    摘要 【創耀科技衝刺科創板 重磅客戶雲集折射含金量】科創板新生隊伍有序擴容中,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兩大產業仍然是熱門的「生源地」。
  • 雲從科技的正反面
    到2021年,AI獨角獸公司雲從科技就6歲了。對於這家「獨角獸」公司來說,這是一個微妙的節點。近日,繼寒武紀、雲知聲之後,科創板又迎來這一位人工智慧領域的「報考生」。目前,雲從科技主要布局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業務線,核心客戶包含中國聯通、聯想等企業及數家通信運營商,同時還服務於國家海關總署等政府部門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機構。從業務看,公司收入包括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兩類。
  • 「AI 四小龍」雲從科技衝擊科創板上市
    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開啟衝擊科創板上市。 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在AI 算法產業中,曠視科技、依圖均披露上市文件,曠視科技的港股IPO已經被擱置,商湯科技的上市計劃還未見雛形。
  • 年均增速達358.47% AI獨角獸雲從科技真的在「大步快跑」嗎?
    雲從科技作為四小龍之一,奉行的「務實之道」,增速一直是幾家中最高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雲從科技分別實現營收6453.37萬元、48411.34萬元、80734.72萬元,2017年至2019年三年營收平均增長率達358.47%。那麼快速發展的AI賽道,雲從科技真的在「大步快跑」嗎?
  • ...科創板科創屬性要求提升、關注度較高的果麥文化、愛瑪科技過會
    本周19過16 科創板科創屬性要求提升、關注度較高的果麥文化、愛瑪科技過會
  • 聯想集團衝刺「硬核科技」科創板!融資或達百億元=5年淨利之和
    但科創板有50萬元的投資門檻,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只能購買基金間接投資科創板;而A股投資者開通港股通也是50萬元門檻,不達門檻的同樣可以買基金間接投資港股通標的。即,聯想集團在科創板上市其實並不會增加中小投資者的便利性。若聯想集團科創板上市計劃順利進行,科創板將迎來全球PC出貨量最大的企業。聯想集團宣布回A股時,正值全球個人電腦需求火熱。
  • 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 擬募資37.5億
    來源:經濟觀察報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擬募資37.5億元李華清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開啟衝擊科創板上市
  • 航亞科技科創板上市:業績增長較快 關聯交易佔比偏高
    來源:麵包財經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亞科技」或「公司」)12月16日在科創板上市,上市首日股價上漲355.08%。截止12月17日收盤,航亞科技市值為99億元。從業績上看,航亞科技近幾年的營收穩健上升。2017-2020上半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0.98億元、1.61億元、2.58億元和1.55億元。2018年和2019年的同比增速分別為65.49%和59.56%。同期的歸母淨利潤由虧轉盈,金額分別為-0.07億元、0.14億元、0.42億元和0.29億元。
  • 又一家轉制科研院所要來科創板了 中鋼礦院擬衝刺科創板
    原標題:央企「考生」中鋼礦院擬衝刺科創板成中國電研後又一科研院所轉制案例繼中國電研之後,又一家轉制科研院所要來科創板了。11月24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鋼礦院」)的科創板IPO申請。
  • AI公司雲從科技叩響科創板大門 擬募資37.5億元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吳凡)訊當人工智慧行業步入下半場時,頭部企業開始密集向資本市場衝刺。12月3日晚間,上交所受理了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雲從科技」)的科創板申報材料,其擬募資不超過37.5億元,前述資金將投資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 專利侵權訴訟、客戶集中度較高 微導納米衝刺科創板IPO能否如願?
    6月22日,資本邦獲悉,江蘇微導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微導納米」)衝刺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中信證券擔任保薦機構。發行人結合自身狀況,選擇適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二十二條規定的上市標準中的「(一)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 內資伺服器PCB龍頭廣合科技衝擊科創板 招股書「復現」行業漲價潮
    《科創板日報》(深圳,記者 莫磬箻)訊 ,繼生益電子之後,又一家PCB廠商正向科創板來襲!12月22日,廣州廣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合科技」)的科創板IPO申請獲上交所正式受理。加上已上市的南亞新材、嘉元科技以及正在審核的康代智能,科創板PCB產業鏈的公司隊伍正在壯大。
  • 禾川科技擬衝刺科創板,2019年因戰略發展終止A股上市輔導
    禾川科技擬衝刺科創板,2019年因戰略發展終止A股上市輔導
  • 石頭科技(688169)成功登陸科創板 智能家電研發製造商踏上新徵程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石頭科技開始發力自有品牌,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2017年至2019年1~6月,石頭品牌銷售收入分別為1.08億元、14.78億元和11.71億元,佔公司營收比重分別為9.63%、48.50%和55.08%。隨著自有品牌產品佔營收比例的提升,石頭科技總體毛利率也顯著得到提升。
  • 金智教育衝刺科創板,上半年業績大幅「縮水」,應收帳款風險凸顯
    2020年11月,據上交所官網顯示,從新三板退市的江蘇金智教育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智教育」)正在衝擊科創板上市,目前已進入第一輪問詢階段。據悉,此次IPO,金智教育擬募集資金6.97億元,用於基於混合雲的智慧校園超融合平臺建設項目、一體化智能教學雲平臺建設項目、營銷服務網絡及業務中臺建設項目和產品研發及技術升級基金。
  • 孫玉寧任海關總署副署長
    海關總署官網「總署領導」欄目近日更新顯示,孫玉寧已於今年10月出任海關總署副署長、黨委委員(副部長級),海關副總監關銜。據海關總署官網消息:11月5日至6日,海關總署黨委書記、署長倪嶽峰主持召開海關總署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署領導胡偉、王令浚、鄒志武、陶治國、李國、張際文、孫玉寧、張廣志、黃冠勝出席會議。
  • 夜讀海關|中國海關總署:預計中國繼續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
    中國海關總署:預計中國繼續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海關去年減稅3635億元通關時間縮短海關去年徵稅18701億元 進出口貨物通關時間縮短海關:落實降稅政策 全年減稅3635億元海關總署:2019年我國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壓縮過半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全面展開天津海關將區塊鏈用於跨境貿易全流程凍肉關稅下調滬渝直達快線正式開通黃島海關助推跨境電商成為開放型經濟新引擎山東首票「陸海聯動海鐵直運
  • 威馬汽車或衝刺科創板!造車新勢力紛紛IPO特斯拉效應?
    隨著新能源車行業被資本市場所逐漸認可,造車新勢力紛紛開啟IPO.8月19日,有媒體報導稱,繼蔚來、理想和準備赴美IPO的小鵬汽車之後,威馬汽車也在準備衝刺資本市場。有分析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威馬汽車正在準備登陸科創板,但具體融資金額等還不清楚。不過官方回應則稱:「關於市場傳言,公司不予置評。」
  • 科創板一周年張江版圖:11家企業已上市,28家企業正在衝刺中!
    科創板一周年  之張江版圖  從去年7月22日首批25家企業掛牌以來,科創板即將迎來開市一周年。今天,張江頭條就來給大家梳理一下科創板的張江版圖,看看在一周年之際,已經有哪些張江企業成功上市,以及接下來還有哪些張江企業準備上市。
  • 米家掃地機器人製造商石頭科技在科創板上市
    米家掃地機器人製造企業石頭科技(北京石頭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天正式登陸科創板,股票代碼 688169。該公司成為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小米生態鏈企業,其也是繼華米和雲米之後,第三家小米生態鏈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