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口誤」背後 曠視科技是家什麼公司?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成都商報

原標題:李開復「口誤」背後 曠視科技是家什麼公司?

2019年9月,曠視科技對外展示了其開發的「智慧教學」系統,可以在屏幕上準確的捕捉到學生的面部細節,不過在「課堂監控」實踐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後,曠視科技稱該圖片只是概念演示。

李開復一句「口誤」,涉及3家公司,其中2家都已經緊急回應:我不是,我沒有,不關我事。

9月12日,在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上,谷歌全球前副總裁、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發言期間表示,創新工場曾幫助曠視科技從美圖、螞蟻金服(現改為「螞蟻集團」)拿到大量人臉數據。

演講結束後,螞蟻集團、曠視科技官微都做出緊急回應,否認了李開復的說法。李開復也在期間致歉,「我的口誤,深感抱歉」。

紅星資本局發現,這家被稱為「AI四小龍」之一的公司,比起智能攝影、設備解鎖這些令人耳熟能詳的業務,「人工賦能的攝像頭」才是其營收佔比最大的業務。

攝像頭產生的數據屬於曠視還是客戶?如果沒有得到螞蟻集團等公司的人臉數據,曠視科技最初的算法是如何實現和優化的?9月13日,紅星資本局致電曠視科技,至截稿時暫無回應。

此外,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曠視曾在去年中旬披露港股IPO的招股書,不過,種種「水逆」事件發生,目前已失效。此前,有消息稱,曠視有搶灘科創板的打算。

李開復「口誤」下的數據交易傳聞,或許將為曠視的IPO再蒙上一層陰影。

李開復「口誤」?

螞蟻、曠視科技連連否認

在當下的網際網路領域,數據隱私是一個頗為敏感的話題。這些隱私的數據屬於誰?企業能否將其進行買賣?沒有任何一個企業敢於公開跨越用戶「隱私保護」的紅線。隨著科技的發展、AI技術的進步,尤其是在人臉數據方面,尤其受到關注。李開復捅的「馬蜂窩」就在這個話題上。

9月12日,李開復在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上表示,曾在早期幫助曠視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圖和螞蟻金服等合作夥伴,讓他們拿到了大量的人臉數據,並在隨後的摸索過程中找到了幾個有價值的商業化方向。視頻資料顯示,李開復的原話是:「曠視科技是我們在8年前投資的一個企業,今天是一個很快就有希望IPO的巨頭了,它的發展路徑很獨特的,是一群技術人,沒有任何產品和行業經驗,靠著自己獨特的技術能力來創業。我們早期幫助他們尋找了合作夥伴,包括美圖、螞蟻金服,讓他們拿到了大量人臉數據,幫助他們分析各個行業怎麼切入。」

這段在李開復整段演講中並不算重要的發言,李開復表揚了曠視科技,也暗自地表揚了自己的眼光,卻引來了網友對數據隱私的討論。

「我們的人臉數據,可以被隨便買賣嗎?」「我們的隱私,還好嗎?」

當晚20:08,螞蟻集團率先發聲。螞蟻集團通過微博稱:在與曠視科技合作事宜上從未與李開復先生有過接觸,從未提供任何人臉數據給曠視科技。一個小時後的21:09,李開復也在微博稱發言「口誤」,並對此致歉。「合作中,曠視提供AI技術給到合作方,我理解數據一直存在合作方客戶伺服器中,不涉及任何數據的共享與傳輸。」李開復解釋,初期確實曾建議並幫助曠視團隊尋找更多應用合作夥伴。又過了十幾分鐘,21:23,曠視在微博回應稱,「我們不掌握,也不會主動收集終端用戶的任何個人信息。」

至截稿,美圖還未對此時發表看法。

\起底曠視科技\

賣攝像頭才是「主業」

螞蟻是最大機構股東

2013年,剛成立2年的曠視科技就拿到李開復創新工場的A輪融資;2014年,螞蟻金服也出現在曠視投資人的名單上。隨後的幾年裡,創新工場和螞蟻金服仍有參與曠視的融資……

1

AI界「四小龍」之一 「刷臉支付」的鼻祖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曠視科技與螞蟻集團、以及李開復的交集,開始得很早。

天眼查APP顯示,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以AI技術為核心的行業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創始人是三位畢業於清華大學姚期智班的「天才少年」印奇、唐文斌和楊沐。

在AI視覺領域,商湯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和曠視科技被稱為國內「AI四小龍」。

2013年,剛成立2年的曠視科技就拿到李開復創新工場的A輪融資;2014年,螞蟻金服也出現在曠視投資人的名單上。隨後的幾年裡,創新工場和螞蟻金服仍有參與曠視的融資。

2015年,「刷臉支付」概念首次被提出。馬雲在德國電子展開幕式上刷臉買郵票,這套系統即是由螞蟻金服和曠視科技Face++合作研發。

實際上,螞蟻集團也是曠視科技的第一大機構股東。

根據曠視科技去年提交的招股書顯示,螞蟻金服是曠視科技第一大機構股東,持股比例15.08%;其次是阿里巴巴(通過淘寶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4.33%。

根據螞蟻集團的說法,螞蟻與曠視科技的過往合作,僅限於曠視科技授權其圖像識別算法能力給螞蟻單獨部署和使用,不涉及任何數據的共享和傳輸。

紅星資本局從「AI四小龍」另外一家公司獲悉,該公司也與阿里系有相應合作,阿里能夠使用其技術和算法。從天眼查APP來看,商湯科技、依圖科技也都得到了阿里的融資。

2

賣攝像頭 才是曠視科技的「主業」

2019年8月25日,曠視科技在港交所提交了IPO招股書。根據招股書,曠視科技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收入分別為6700萬元、3.132億元、14.269億元、9.49億元。但虧損的數字更大。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曠視分別虧損3.428億元、7.59億元、33.51億元及52億元。

從業務構成來看,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是其3大業務體系。其中,近3年來,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在三項收入中佔比最大。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該項收入為1.68億元、10.57億元、6.95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53.6%、74.1%、73.2%。

城市物聯網的客戶,就是政府。也就是說,政府機構是曠視的主要買單者。在城市物聯網方面,曠視科技提供的是啥?紅星資本局在招股書中發現,構成曠視科技最大收入的「城市網際網路」解決方案中,比起「算法」這種技術類的收入,「攝像頭及其他傳感器」被列為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中的一項重點。

招股書中曠視科技稱,傳統的城市及社區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提供的是欠缺計算處理能力的硬體設備。例如網絡攝像頭,僅能錄製及傳輸視頻。而曠視科技則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後續的分析。

所以,「人工賦能的硬體」,即「人工賦能的攝像頭」才是曠視科技最主要的業務。

根據產業鏈劃分,可以分為上遊供應商,提供算法、軟體、硬體等軟硬體產品;中遊則是系統集成商,集上遊產品為一體,然後出售給下遊客戶。曠視科技通常是提供軟硬體組合,包括軟體授權及銷售傳感器(視情況而定)。本質上,曠視也是一個系統集成商。

至於,攝像頭產生的數據屬於曠視科技還是客戶?早期,脫離了數據的算法是如何實現和優化的?

9月13日,紅星資本局致電曠視科技,至截稿時暫無回應。

3

「水逆」的曠視科技 曾陷「買數據」傳聞

正是在曠視科技IPO前後,曠視科技和阿里的關係似乎變得微妙起來。

當年5月8日,曠視科技宣布完成D輪第二階段股權融資。該輪投資方包括麥格理資本、阿里巴巴、工銀資管(全球)有限公司、阿布達比投資局和中銀投資,總融資額約7.5億美元。

不過,天眼查APP顯示,8天後的5月16日,曠視科技公司信息變更。聯想、創新工場、螞蟻金服這三家公司旗下公司北京納遠明志信息技術諮詢有限公司、天津聯想之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貝眉鴻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雲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退出投資人名單。韓歆毅、李開復、唐文斌、王明耀、楊沐退出公司董事席位,林鶯退出公司監事席位。變更後,該公司投資人僅剩曠視科技的三位創始人印奇、唐文斌、楊沐,三人分別持股75%、12.5%、12.5%。

彼時,雖然有猜測稱曠視科技在搭建VIE結構,為海外IPO做準備。但有自媒體@財視傳媒稱,據其得到的爆料,公司涉嫌採購營收數據,被投資方們識破,才招致幾家公司紛紛退出。隨後,曠視科技發表聲明稱「個別媒體針對曠視工商變更做惡意炒作」,「工商信息變動為正常調整,集團層面沒有股東退出」。

3個月後在港交所披露的招股書上,螞蟻金服仍是曠視第一大機構股東。招股書的披露似乎打破了「買數據」這一傳聞,不過曠視科技的「水逆」,卻剛剛開始。

2019年9月,曠視科技對外展示了其開發的「智慧教學」系統,可以在屏幕上準確的捕捉到學生的面部細節,「聽講6次、閱讀8次、舉手6次、玩手機0次」都被系統詳細記錄。在「課堂監控」實踐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後,曠視科技在官微回應「專注於保護孩子的安全」,稱該圖片只是概念演示。不過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曠視科技此後顯然加強了對技術倫理的重視。2019年,曠視推出了《人工智慧應用準則》,並成立了人工智慧道德委員會。

2019年11月,曠視並未獲得港交所上市委員會關於通過聆訊的信函,而且被要求繼續補充相關材料。目前,曠視在港交所的IPO進程已失效。

今年4月,有媒體稱曠視科技正在籌備A股科創板上市,將以「H+A」股的方式登陸資本市場。而李開復「口誤」下的數據交易傳聞,或許也將為曠視的IPO再蒙上一層陰影。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相關焦點

  • 李開復回應:我的口誤給曠視科技等三家公司帶來困擾,深感歉意;牛津...
    每經編輯:周宇翔 1丨李開復回應:我的口誤給曠視科技等三家公司帶來困擾,深感歉意 9月12日晚間,李開復在微博發文就關於今早演講內容提及曠視科技早期和美圖、螞蟻金服的合作,做出說明:初期我曾經建議並幫助曠視團隊尋找更多應用合作夥伴
  • 曠視科技回應李開復口誤:不掌握也不會主動收集終端用戶的任何個人...
    (來源:財聯社) 02 曠視科技回應李開復口誤:不掌握也不會主動收集終端用戶的任何個人信息 曠視科技官微回應李開復口誤稱,我們關注到網上報導李開復先生提及曠視的言論,我們需要聲明的是:1、在客戶合作的過程中,曠視始終尊重並致力於協助客戶確保數據安全
  • 曠視科技,來到「功名十字路」!
    以人臉識別起家的曠視科技,因為李開復無意中的一句話,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輿論裹挾的背後,是曠視輾轉兩年未能上市的IPO之路。行業和市場的不成熟,讓曠視未來的盈利空間和市場前景都充滿了諸多不確定性。而曠視目前所處的安防領域,又有海康威視等行業龍頭壓制其上升的空間。
  • 監管將嚴控AI人臉識別,曠視科技的上市前途如何?
    「Face++」,是中國最早專注於人臉識別技術的平臺,其背後運營方就是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Megvii,於2011年由印奇、唐文斌和楊沐三位創始人成立。今年以來,屢次傳出曠視科技的上市傳聞,但是結果都不了了之。如今,更大的不利消息來臨:多地開始立法嚴控人臉識別,甚至拆除人臉識別設備。這給曠視科技的未來投下了更大的陰影。
  • 青島需要好好回答李開復之問
    請李開復講人工智慧,青島這次請對了。12月23日下午,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人工智慧工程院院長李開復博士以「人工智慧時代背景下的創新創業」為題,為青島幹部和企業家上了一堂課。他同時也被聘請擔任青島市科技創新決策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
  • 曠視科技:摘下獨角獸面具-虎嗅網
    整個科技行業和創投圈都在等著AI第一股的出現,他們認為這將影響到所有AI公司的發展。直到今天,IPO仍然懸而未決。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截至目前,曠視科技已經完成了9輪融資,總計融資金額達到13.5億美元。過往數年,印奇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最有壓力的事情是什麼?7月底,他對《財經》記者說,IPO的不可控,確實感受到了壓力。
  • 曠視上市再蒙陰影,AI 公司上市怎麼這麼難?
    2020 年 1 月 6 日,據路透社消息,曠視科技赴港 IPO 已獲港交所批准,預計融資 5 億美元,上市進程回到正軌,但上市時間表尚未最終確定。在獲得批准後,曠視將很快向香港交易所提交最新的招股文件;1 月 14 日,有多家媒體報導稱,曠視科技已經通過港交所的上市聆訊,計劃農曆春節後假期結束後第一周開始招股。
  • CB Insights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榜單發布 曠視憑藉FaceID上榜
    6月29日,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CB Insights首次在國內發布「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榜單」,這是曠視連續兩年入選全球AI100榜單後,第三次入選CB insights的重量級榜單。
  • 李開復郭臺銘巴曙松論道中國創投新機遇 人工智慧技術唱主角
    此外,本次峰會還要請到首位華人AAAI院士楊強以及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等重量級嘉賓,而曠視(Face++)作為創新工場被投企業同時也作為人工智慧企業新銳代表被邀參會,與行業大佬共話人工智慧等當前最為前沿的科技產業趨勢。
  • 李開復:拒絕綠卡將864家公司帶回中國,公開抵制《非你莫屬》
    李開復也是這樣一個人,各種誘惑和利好條件並沒有使他放棄心中的那份堅持,硬是帶著864家公司回國進行發展。臺灣出生美國長大的高材生李開復於1961年的12月3日出生於臺灣省的臺北縣,他的父親是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會的委員,曾擔任過黃埔軍校的歷史系老師,到臺灣之後成為政治大學的歷史系教授。他的父親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培養,李開復從五歲起他便在臺灣開始讀小學。
  • 晚點獨家|曠視中止港股上市計劃,在回A與赴港之間搖擺
    經過9個月,曠視成為第一家制裁背景下中斷赴港上市的公司。文 | 餘洋洋編輯 | 黃俊傑《晚點LatePost》從多個接近曠視高層的人士處了解到,曠視中止了港股上市進程,接下來公司將進一步討論在港股或者A股上市的可能性。曠視已經通過港交所聆訊,是主動放棄上市。
  • 曠視受邀出席中韓科技創新合作論壇 以科技創新引領AI產業化
    王志剛部長在致辭中指出,自中韓建交以來,在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召開中韓科技創新論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曠視作為唯一中方企業代表受邀出席,副總裁蔣燕在論壇上發表了《Power Humanity with AI》的主題演講,分享了曠視以AIoT解決方案推動人工智慧產業化的成功實踐。
  • 「拍攝」成消費者最關注的手機要素 曠視科技提出以AI重新定義光感知
    各大手機廠商正發力手機影像性能,通過自研或與外部算法公司合作,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拍攝體驗。經過在計算攝影領域的持續投入與技術創新,人工智慧企業曠視科技也正將AI能力融入影像算法,助力提升手機拍攝能力、拍攝功能與使用體驗。
  • 曠視科技轉衝科創板 AI上市潮助推行業發展邁入深水區
    事實上,曠視科技是「AI四小龍」中第一個打響上市之槍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9年8月25日,曠視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當時也被業內認為將有望成為「AI第一股」。只不過,在內部外部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之下,曠視科技的港股上市之路一直未有所進展。此次接受科創板上市輔導,也意味著曠視科技在港股上市未果後,轉衝擊A股上市,此前一系列傳聞也終於塵埃落定。
  • 傳百度網盤分拆上市,曠視科技CEO回應IPO進展,歐瑞博進入上市輔導期
    (證監會) 【證監會同意4家企業創業板IPO註冊】 近日,我會按法定程序同意以下企業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成都大宏立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安克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卡倍億電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聖元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 百度網訊科技全資入股小魚在家 李開復等退出
    來源:新京報百度網訊科技全資入股小魚在家 李開復等退出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企查查顯示,北京小魚在家科技有限公司日前發生工商變更,高欣欣、馬瑛在內的5位投資人全部退出,新增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為投資人。
  • 曠視、商湯、雲從、依圖,人臉識別四大獨角獸的「落地大戰」
    作者|楊凡 編輯|安心近日,AI獨角獸公司曠視科技再次轉換角色,成為一個「戰略投資者」。11月2日,連鎖便利店「好鄰居」宣布完成新一輪數千萬美元融資,人臉識別獨角獸曠視科技出現在此輪投資方名單之中,成為好鄰居的重要戰略股東之一。據官方數據,好鄰居在數位化改造後,降本增效顯著。
  • 華為河圖與曠視之爭
    2019年1月16日,曠視科技在北京舉行機器人戰略發布會。曠視科技在會上宣布了在產業領域的全新戰略布局,同時發布了智慧機器人作業系統:曠視河圖。雖然曠視不及華為,但他們都是國內厲害的科技公司,因此筆者馬上跑到電腦跟前,打開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官網進行了一番查詢:註冊河圖商標的有很多,我們只查詢了曠視與華為的註冊情況。
  • 曠視科技3D人體姿態識別技術亮相CES 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
    潮流的5G、自動駕駛、3D列印、人工智慧、無人機、機器人、智能家居……一一亮相,世界各地的科技人士匯聚到這座世界聞名的城市,參加這場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其中,中國造機器人成了展會的一大亮點,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展臺邊人頭攢動,獲得了不少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