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遼太郎先生的作品,總是充滿著人性和時代的光輝,即便殺氣籠罩的戰國和維新年代,依然讀來滌蕩起伏,記憶猶新。
今日所訪的高知城,成就了歷史愛情劇的表演舞臺。
一幕幕上演的悲歡離合,步步驚心,都來自於大師下的妙筆生花。
高知城在四國屬於比較完備的遺址,建於城市的制高點。
由於前身土佐藩是參與倒幕的主力藩,所以也避免了戰火的塗炭,得以比較完整的保存下來。
和大多數日本中小藩一樣,初始24萬石的財力限制,總體佔地面積和天守高度依然有限,只能說在當時處於主流的規模,和大阪城這些名城還是有較大區別。
陰霾飄雨,別有風範。
藍天白雲,心已遠馳。
四國之旅的最後一站,得以在此,唯有竊喜。
山內一豐與司馬遼太郎。
相差400年的兩人,如今反而有緣同框。
前者是用鐵血奠定德川幕府土佐藩的百年繁華,後者是通過紙筆讓世人熟悉那段燃情歲月。
如果沒有司馬先生的小說,可能我也不會對日本歷史如此痴迷。
而恰逢此地正在舉辦的司馬先生文學展,向世人展示其博大精深的歷史觀和俯視派文學技巧。
文藝也許真是跨國界的,這些來自於五湖四海的參觀遊客可以為證。
板垣退助立像。
作為高知出身的明治維新功臣之一,創立了日本第一個政黨——自由黨。
其實我對他並不熟悉,只是在各類維新大河劇中了解到這個名字。
據說曾經因為政治言論犀利,遭人刺殺,負傷後大呼「板垣雖死,自由不死」的名言,成就了一番功名。
另外說一句,他也是日本第一個擁有LV的人,相傳是和同藩的後藤象二郎在歐洲考察時購入。
每個成功的男士,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
山內一豐的背後,就有這樣一位可能比其還要出名的女人——山內千代。
她靠「嫁妝購買良駒」使一豐受信長賞識,後來又用「笠之緒之文」讓家康對一豐心懷感激,最終促成了一豐的政治霸業。
甚至在失去自己僅有的孩子之後,依然強忍傷痛,拼死扶持丈夫。
賢內助這個詞,可能已經無法去形容這位生於戰火,死於辛勞的女性。
正如司馬先生在《功名十字路》中借別人口說出的:她如果是男性,那現在至少是一個坐擁50萬石的大名。
愛妻之碑,記錄著千代用嫁妝購買良駒的故事。
一豐的政治發家史,其實更像是一部兩個人的愛情故事。
有苦有甜,一起經過的路,總是充滿著回憶。
就如最早千代作為名門之後下嫁一豐這個底層武夫時所說,看重的是他言出必行的品行和那份單純淳樸的孩子氣。
我們很多時候都不明白愛情是什麼,所以才簡單的用物質,用相貌來衡量。
結果,反而忘記了愛情本來的面目。
遙望天守,即使陰霾密布,也散發著壯觀之氣。
針葉林植被屬於這裡的特色,圍繞著常見的大阪松,疏密有致,張弛有道。
有時候在想,這些日式城堡,這些天守,究竟有多少差別?
也許不理解的人看來,無非是高度和顏色區別吧,就像埃及眾多金字塔間的比較。
我也說不清楚,只是有時候覺得這是一種沉澱了歷史的美。
融匯了血與淚,燃燒了一個男人,畢生的功與名。
一個人,一座城。
本丸天守的入口,登頂日期紀念碑清晰的記錄著昔日的時間。
特意選的櫻花季,可是太遺憾了,又一次錯過。
也許我真是和櫻花無緣吧,放棄追求,不如等待冥冥之中的意外驚喜。
話說回來,日本景點比較好的是大多數都免費參觀,包括陳列的遺蹟真品的密室。
高知城也不例外,除了千篇一律的脫鞋和禁止拍攝的要求(雨天需要將雨傘放置在外),其他的還真是隨意的只能用平易近人來形容。
這點上,我國真的需要學習下,相對歷史遺蹟的保養,他們可不比我們做的差。
象徵著一豐和千代形象的功名之路畫卷。
默默凝視,心中卻感慨萬分。
前方如何,已經不重要了,為了身後的家人,就算粉身碎骨,又如何?
錦繡編織的戰馬絨毛,金色綢緞裝點鎧甲,卻不知道何時才能榮歸故裡。
而那位一直等待我們歸期的家人,是否每日以淚洗面。
風雨無阻的前進,是為了更好的呵護所愛的人。
如同現代的我們,不也是義無反顧的追求著嘛?
《功名十字路》是少有以女性作為主角的作品,另兩部類似的女性向大河劇應該就是《江·公主們的戰國》和《八重之櫻》。
劇中女主角千代是我比較喜歡的仲間由紀惠作為主演,雖然沒有機會欣賞這部劇,但是相信擁有如此演員的陣容應該屬於上品。
這件是她戲中所穿著的和服。
時光,似乎還停留在劇中歲月。
淡淡的櫻粉,就如這本應開滿城郭的櫻花林般,散發著幽幽的清香。
忘記說了,仲間由紀惠最早讓我驚豔的作品是《午夜兇鈴4 貞相大白》。
收藏著漢書的內室,應該掛著的是複製品吧。
區別於國內一貫武夫的形象,日本的武士階級,其實是屬於高知階級,琴棋書畫無一不會。
得益於京都的文卿們的風雅波及,諸大名們在和平年代紛紛揮毫潑墨,吟詩作對。
茶會,詩會,歌舞昇平,好不熱鬧。
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其實是密不可分的。
一群戰時可以衝鋒陷陣,和平時期又充滿風雅情趣的武士,真是極大的反差。
建城場景還原圖。
純人力的勞作場面,粗看之下還是蠻有意思的,其實充滿著痛苦與悲傷。
這裡存放著當年諸多建築材料的仿製品,講述著這段無言的過往。
高知城的天守閣除了一系列的當年建築模型,還有幾乎羅列了全國各個城堡的展示圖。
歷史名城的海報匯聚一堂,突然有了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尤其是我想去的若松鶴城。
白虎隊、八重之櫻、松平容保、戊辰戰爭。
數百年前的捕鯨場面。
原始、血腥,卻又震撼,刺激。
激浪拍案,血漫清海。
就和《海豚灣》一樣吧。
鯨魚的肉到底好不好吃,我至今無法給出解釋。
為了獵奇,吃了一罐鯨魚肉罐頭,但是如果不事先說明,其實和一般的牛肉無異。
所以是因為營養價值高嗎?還是只是滿足人性的優越感?
椅坐在天守窗臺,放眼望去,高知市可以盡收眼底。
君臨臣下,不過是當年的黃粱一夢。
而窮其一生誓死拼搏的夢想,百年之後也不過凡人的過眼雲煙。
每個人選擇怎樣過一生,便創造了這世間的五彩斑斕。
奮鬥過,也彷徨過,至於有沒有成功,誰知道呢。
就像這幽閉灰暗的內室,反差出外景的明亮燦爛。
其實,歷史不就是這樣一個樣子嘛。
你真的知道藏在時光之後的歷史真相嗎?
自上而下,發現路途漫漫。
遠處的婦人帶著一隻可愛的小犬拾階而去。
日本前幾年上映了尾崎豐的紀念電影,《風之少年~尾崎豐 永遠的傳說》。
可我今天才知道。
那個到死都沒有妥協的孩子,永遠長不大的傳奇。
如果我們都甘於平凡,也許就沒有那麼多痛苦,沒有那麼多彷徨。
但是,你知道的,我們都做不到。
下山的道路,溼滑而危險。
一對可愛的情侶,在高知三大維新志士像前合影。
溫馨而浪漫。
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做大家喜歡的事情,真的是幸福至極。
終於,2017年四國篇的故事要到此結束了。
其實應該還有最後一天回高松的故事,無奈不知道怎麼回事,記錄的照片都找不到了。
這就是天意吧,讓我們的記憶停留在這條功名十字路上。
於是乎,人生不易,切忌浮躁。
愛情與功名,原來我們都已經擁有。
不是嗎?
喜歡的請幫忙轉發和關注哦,微信公眾號「AKING的裡視界」,更多精彩內容每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