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嘴炮」救不了臺灣

2020-12-27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據大公報報導 近月臺美勾連導致臺海局勢升溫。臺灣是否恢復徵兵製成為島內社會關注的議題。臺媒對此進行民意調查,結果卻是「自相矛盾」。18、19歲年齡層的民眾有高達96%表示願意「自己或家人上戰場」,是所有年齡層最高,但被問到是否支持恢復徵兵制時,卻只有12.5%支持,高達87.0%不支持。既最願意上戰場,卻又最反對徵兵。這到底是要不要上戰場?如此矛盾的心理狀態還表現在20至29歲的年齡層。其中66.5%的人不願意「自己或家人上戰場」,但57.8%表示同意實行徵兵制。既然同意徵兵,就意味著要上戰場,到底20至29歲的臺灣年輕人願不願意上戰場?

臺灣罕見出現如此自相矛盾的民意調查。這當然是因為上戰場是攸關性命的生死大事。說實話,誰會樂意去打仗?尤其臺海局勢原本平穩安定,只因民進黨當局死抱「臺獨」黨綱,在「臺獨」的死路上狂奔,並與美國政府勾連,把臺灣推向戰爭的險境。而大陸方面一向堅持「和平統一」,除非發生「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大陸才會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因此臺海戰事的導火線是「臺獨」。如果民進黨當局願意放棄「臺獨」路線,則臺海可相安無事。但從現實來看,這顯然不太可能。蔡當局已經孤注一擲,以美國為靠山,兩岸關係將持續緊張。臺海戰事頗有可能一觸即發。

然而,臺海如果發生軍事衝突,臺灣民眾做好準備了嗎?從島內最新民調來看,答案顯然是沒有。尤其是18、19歲的年輕人,嘴上說著「願意自己或家人上戰場」,但到了真的要上戰場、實施徵兵時,大部分人卻表示反對。這根本就是「打嘴炮」。以前臺灣實施徵兵制時軍事訓練要一年,改為募兵制後只需4個月,其間連真槍都沒接觸過,這樣如何上戰場?而且自從發生士兵操練猝死事件後,臺軍規定夏天超過30度不能出操。屆時倘若發生戰爭,天氣酷熱,臺軍是否就躲在室內不出兵?難怪臺灣輿論把服役的年輕人稱為「草莓兵」:體能差、抗壓性差。

無論是從士氣、戰力、軍備,臺軍都比不上解放軍,但島內「臺獨」勢力卻依然囂張,顯然是指望美國到時候會出兵助臺。但可笑的是,華府多年來一直對此拒絕做出承諾。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最近被問及「若解放軍攻臺,美國是否會出兵協防臺灣」時回應:「只要有助緩和區域內的緊張,美國就會想辦法去做」。蓬佩奧講了等於沒講。臺灣還是自求多福吧。(朱穗怡)

相關焦點

  • 臺灣由筆尖變尖兵?陳學聖提醒蔡英文:戰爭要流血不是打嘴炮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提出大陸若攻臺「首戰即終戰」,美軍不可能來,引發熱議。中國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接受訪問時表示,中美兩大強權對抗,臺灣從「筆尖」被推到變成「尖兵」,不知道臺灣要付出什麼樣代價?執政者一定要提醒,雖然馬英九這些話不中聽,可是要人去講。
  • 郭臺銘為什麼突然向大陸「打嘴炮」?
    「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會充分聽取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臺灣同胞利益和感情。民進黨當局罔顧事實,顛倒黑白,蓄意詆毀「一國兩制」,破壞兩岸關係發展,別有用心,也終將失敗。
  • 蔡英文作死,拖臺灣人下水,你救還是不救?
    大家看看:國民黨前「立委」:救臺灣觀光業 大陸不能坐視不管中評社9月9日刊登了對國民黨前「立委」、現任臺灣優質觀光協會理事長朱鳳芝的專訪,文章稱,9月12日,臺灣觀光產業自救會將發起「百萬觀光產業自救大遊行」。
  • 綠媒打嘴炮最厲害?解放軍軍機巡航臺海,綠媒:臺軍加強訓練
    島內各部隊加強練習該報導稱,臺防務部門針對解放軍的軍機頻頻進入到臺灣的西南空域並且越過「海峽中線」的行為,除了已經公布出來的具體措施外。在去年12月初還要求臺空軍必須要制定空中進行戰鬥巡邏,也就是CAP,以及緊急起飛攔截、空機隨時專用等標準作業的程序。
  • 打嘴炮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意指那些愛吹牛的人
    打嘴炮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意指那些愛吹牛的人時間:2020-05-06 15:03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打嘴炮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意指那些愛吹牛的人 網絡流行語,意指那些愛吹牛的人,說到做不到光說不練,以嘴為炮雷聲大雨點   原標題:打嘴炮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意指那些愛吹牛的人     網絡流行語,意指那些愛吹牛的人,說到做不到光說不練,以嘴為炮雷聲大雨點小。
  • 別學康納、喬安娜、羅師傅:打嘴炮死得快,納言敏行人設才能立穩
    看功夫片、諜戰劇,發現一個有趣的規律:凡是愛打嘴炮的話嘮角色,大多死得快。特別是主角和反派展開終極對決時,一度佔上風的反派人物,本來槍啊刀啊都已經架在主角脖子上了,可是只要他一犯話嘮的毛病,必然被主角抓住機會反殺。
  • 李安也救不了!2020年臺灣金馬獎,徹底變得靜悄悄!
    再提臺灣金馬獎,大陸民眾似乎停留在金馬獎以前的光輝歲月裡。曾經的金馬獎,多麼輝煌,特別是大陸和香港的電影人參與,影響力很大!每一年,我們在金馬獎看到大陸藝人和香港明星熟悉的面孔。明星大陸的張藝謀、馮小剛、黃渤、鞏俐、範偉、周冬雨等新老藝人悉數捧場;香港的劉德華、梁朝偉、古天樂、陳可辛、吳彥祖都參加過;臺灣的李安、侯孝賢等電影人也熱情參與。
  • 不打嘴炮,他用行動告訴你什麼叫愛國
    好,沒有大牌,那就用新人。苦心人天不負,軍方給力,為了吳京的夢想,出人出裝備,支持國產軍事動作電影。在開拍之前接受一年半的特訓,成績在特種兵裡都能名列前茅。 這不是終點,他對自己不滿意,他覺得《戰狼》還可以拍得更好。可能是《戰狼1》給了吳京很大的信心,於是,他帶上精心打造的《戰狼2》劇本再次上路。
  • 臺灣經濟陷入「悶常態」,紙上談數據救不了民生
    來源:中國臺灣網【兩岸快評第779期】臺灣經濟陷入「悶常態」,紙上談數據救不了民生。(圖片來源網絡)2020年臺灣大選,國民黨參選人韓國瑜打出「臺灣安全,人民有錢」的口號,表述簡單,重點突出。韓國瑜從「菜販」一躍成為高雄市長,再到掀起「韓流」,衝刺2020大選,除了個人口才犀利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庶民形象,以及振興「庶民經濟」的主張,引發臺灣老百姓深深共鳴。
  • 兌現承諾不打嘴炮,仝卓全面復出後,一口氣告了鄭雲龍十多個粉絲
    不可置否,仝卓確實犯了錯,也違了規,但絕不是犯罪,更不可能淪落到被封殺的地步。可是就有不少黑粉落井下石,唯恐天下不亂,趁機添油加醋,詆毀他的聲譽,抹黑他的清白。士可殺不可辱,仝卓可以忍受大眾對於他的批評指證,但堅決不能容忍黑粉的惡意誣陷。
  • 動輒砸百萬搶書 大陸遊客「救了」臺灣舊書店
    動輒砸百萬搶書 大陸遊客「救了」臺灣舊書店     茉莉二手書店碰過「把蔣介石的書統統包起來」的大陸豪客。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4月10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陸客赴臺不只狂掃精品,二手書近來也成為採購熱門標的,救了不少原本生意清淡的舊書店。
  • 「尤達大師」救不了民進黨
    「不管是尤達大師或黑武士都救不了你。」請不要誤會!
  • 臺灣居民救下兩隻「小貓崽」,經鑑定是臺灣石虎,總數不足500隻
    近日,我國臺灣省苗慄縣的一位男性居民經過山區的一條道路時,發現一隻流浪狗在狂吠,他停了下來,在路邊的排水溝裡發現了兩隻「小貓崽」,於是便將它們救了出來
  • 臺灣和香港還有救嗎?
    倘若有心旁觀,你便會發現,在跑偏的道路上越喊越有撒潑氣質的這群人,除了帶頭的幾個是真壞之外,絕大多數人是真傻,傻得為人所用而不自知。這也不禁讓我們這些看客倍感疑惑:臺灣和香港,真的還有救嗎?2018年春節,以「親日」為內部思想基調的臺灣執政黨民進黨,開啟了令「人神共憤」的一系列操作,其中,臺灣新竹市政府就斥巨資印刷了數萬本年曆,可這些年曆不管從封面,還是其內部印刷的內容來看,都是妥妥的「精日」宣傳,好好的中國文化不宣揚,卻做起了「認賊作父」的勾當。新竹市長主導的年曆圖:
  • 李 志 仁 談 文 化 救 國 (臺灣總統大選 電視直播)
    李  志  仁談   文  化  救 國臺 灣 總 統 大 選    電 視 直 播李 志 仁  談  「文 化 救 國」( 臺灣總統大選 電視直播 )李志仁參選首屆臺灣總統 競選文告 照片的的1996年 勝大莊總裁 李志仁先生代表中小企業及戰後新生代  參選臺灣總統,提出 「 中國要做世界的盟主  臺灣不要缺席 」「 建立文化的中國
  • 臺灣綜藝天王徐乃麟拒參選從政:鬼神也難救臺灣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明年是「七合一」選舉,傳出綜藝大炮徐乃麟、資深媒體人周玉蔻、黃敬平可能「由媒轉政」,而鄭弘儀則是臺北市長參選夢幻人選。徐乃麟昨直言不可能:「臺灣的環境鬼神都救不了!」前「立委」餘天則埋伏筆,家人勸進意願高。
  • 【語言】你可以學會的臺灣用語
  • 狄鶯夫婦賣房請律師救兒子!過氣臺灣藝人居然也家產過億?
    上周,臺灣藝人狄鶯孫鵬之子因為持槍涉嫌恐怖襲擊,在美國被捕。狄鶯夫婦為了營救18歲的兒子孫安佐,不惜砸重金聘請兩名王牌律師。沒有錢,就只能賣房賣樓。狄鶯夫婦請的第一位律師凱勒(Robert C.另外,他們還加聘了一位賓州費城刑事律師科提克(Michael Kotik),價格昂貴,看得出兩人為了救子不手軟。狄鶯孫鵬目前來說算得上過氣臺灣藝人,他們會有那麼多錢來救孩子嗎?孫鵬2005年起主持《國光幫幫忙》,前10年累計進帳2600萬人民幣,這2年每周播3集,仍有300萬人民幣收入;另外,在臺北市有9間套房,每月房租收入約3萬人民幣。
  • 臺教授:臺灣的高校關掉一半才正常 多招陸生還有救
    位於臺灣高雄的「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今年8月起全面停招,成為近四年第三所退場的臺灣高校。長期研究高等教育的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教授翁福元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表示,高美醫專退場,根源於錯誤的政策,當年臺當局廣設大學,根本就是為了選票,其實臺灣不應該有這麼多大學,從160所降到80所,「關一半」才是正常高教發展。但如果臺灣有更多陸生,或許這股倒閉潮還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