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優酷上線微紀錄片《造夢者》,透過鏡頭講述了導演、編劇、策劃、攝影、演員等數十位不同工種從業者的親歷故事。這一支12分鐘時長的微紀錄片,濃縮了當代影視人對行業的熱愛與情懷,其中也不乏內容人對行業的重新思考與展望。
疫情期間的影視人:「得有燈,得有光」
疫情嚴控期間,執導過《大明風華》的張挺,連續四五天足不出戶在家裡寫東西,寫到「心裡變得很失落」。
失落源於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這在鏈條各個環節都十分凸顯。
《德蘭》《不朽的時光》攝影陸一帆是個會說地道北京話的德國人,疫情前,他一年至少能拍兩部作品。疫情發生後,一切都暫停了,「沒法拍戲就沒有收入,只能生等著」。
衝擊很大,但影視人的信心還在。就像《這就是街舞》總導演陸偉所說,做內容的人,如果你熱愛這一行,你就得有信心。
行業停擺期間,編劇高山為緩解焦慮,找到的方法是做菜,這期間高山做了100多道菜。他把拍電影的思維和勁兒都用在了做菜上,拿什麼顏色的盤子盛菜,用什麼手機拍攝比較好……「那種專業的思維又上來了,然後覺得……嗯……還是得有燈,得有光。」
影視人的思考:認真熱愛,初心如始
縱然疫情帶來諸多困擾與不確定,但對內容行業的執著與熱愛依然在,這支撐起了他們的希望和信心,積極為復工復產準備著——影視行業的發展,需要每位從業者認真對待創作、堅守初心。
《鶴唳華亭》總導演楊文軍為了應對後續成倍的積壓工作,瘦身十來斤保持狀態;《秦時明月》總導演沈樂平抓住時機推動團隊集體充電,把以往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煉出來研討培訓;攝影陸一帆寫了一本關於電影從前期到完成片技術流程的白皮書,200多頁……
對於內容層面的挖掘,片中的影視人似乎達成了一個共識——更認真地思考創作,更深度地挖掘生活。
對此,作為平臺的代表,優酷劇集版權中心製片中臺負責人白天石打了個比方:「你看到浪花,說這就是大海,但實際上浪花只是表層幾米高,大海最深處有一萬多米,沒有浪花的部分才是真正的大海。內容也是,內容也可以再深入進去。」
「認真你就酷了」:內容與品牌的一次深度互動
認真,是對內容行業最起碼的尊重,是追求熱愛之前必須要給出的誠意;認真,是用心經營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是面對機會和挑戰時的定心針,是為了更高概率地產出優質內容……
《造夢者》是一次內容創作和品牌強化的主動融合。
上周,優酷會員成立8周年,發布了「認真你就酷了」的品牌宣言,並開啟了「認真」三部曲,展現從代言人到普通年輕人再到影視內容人關於「認真」的故事,《造夢者》是第三部。
影片呈現了這些項目主創面對疫情的思考,也自然帶出了優酷平臺自身的思考和態度。《造夢者》尾聲,影視人喊出的「Yoo,酷」,點題面對困難努力前行的內容從業者的「酷」,直接呼應優酷的品牌宣言「認真你就酷了」。
做「認真」的內容平臺,需要認真建設生態、認真創作、認真服務用戶。
優酷在這方面的探索已頗見成效。一方面與行業上下遊聯動深化,與諸如侯鴻亮、五百、李路等一大批頭部創作團隊以及頭部衛視平臺達成緊密合作關係。另一方面,優酷積極利用阿里數據銀行、北鬥星評估系統等平臺的系統化能力,協助內容定位,持續為行業賦能。
優酷的這支《造夢者》微紀錄片無疑是中國優秀內容人最真實的寫照,同時也重燃了內容人對行業的熱情與信心,引發內容人對行業發展走向的深度思考。認真做內容的態度和決心,是每一位內容人的信仰和擔當,是讓情懷走的更遠的內在底氣,也是讓行業不斷自我更新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