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是我國華南地區信奉的一位神明,被信眾認為是與海洋有關的女神。很多漁民出海之前都會祭拜媽祖,希望她保佑自己平安歸來。其實臺灣也有大量信仰媽祖的人,而臺灣的媽祖信仰是福建傳過去的。可以說,媽祖成為了連接兩岸民眾情感的一條紐帶。在福建和臺灣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語"官不通民通,民不通媽祖先行"。
這句話反映了媽祖信仰對連接兩岸民眾起著重要作用。因為臺灣很多人重視媽祖,尤其是在1987年,在民間中這一年是媽祖升天一千年的年份。這時候,臺灣和大陸都沒有開放探親,臺灣更是不允許當地人到大陸探親。但是,為了參與這個重要的日子,臺中大甲鎮瀾宮的200多位信眾不直接到福建,而是先到其他地方,然後再到福建湄洲的媽祖祖廟。
當臺灣信眾到達福建湄洲後,先到媽祖祖廟上香,然後再迎接媽祖的神像到臺灣。由此可以看出臺灣媽祖信眾的這次行動,緩解了兩岸民眾的緊張情緒,開啟了兩岸信仰媽祖民眾的溝通曆程。
同時福建湄洲的媽祖祖廟的副董事長吳國春表示,因為媽祖的祖廟在湄洲,所以他們(指臺灣的媽祖信眾)必須回來到祖廟上香,接觸祖廟正殿的靈氣,然後再返回臺灣,這樣香火就能繼續延續下去。
然臺灣信眾的一個代表人表示,他們之所以排除萬難到祖廟進香,是因為他們是中國人,是媽祖的信徒,他們要尋根,要到家鄉看一看、走一走。這位信眾還表示,是媽祖給了他們到福建的勇氣,讓他們敢於克服臺灣的阻攔。其實信眾們都覺得1987年的祭拜行動與媽祖的庇佑,在某種程度上使兩岸開放探親的速度加快。
小編覺得,對祖國的思念和對祭拜媽祖的重視,讓臺灣信眾跨出了接觸大陸的第一步。當然臺灣的媽祖信眾很多,甚至達到了一千多萬,而臺灣島上的媽祖廟就有兩千多座。其中鄭芝龍帶去了"開臺媽",鄭成功帶去了"船仔媽",後來又傳入了"溫陵媽"。所以自從兩岸準許探親後,許多臺灣媽祖的信眾就到福建湄洲的媽祖祖廟上香。
還有一位臺灣信眾表示,在兩岸沒有交流之前,臺灣只能悄悄地通過各種渠道進入福建,到湄洲的媽祖祖廟上香。比如,趁開船捕魚的時候,偷偷靠近湄洲,然後上岸。而現在,臺灣信眾可以光明正大進入福建。尤其是在農曆三月的時候,臺灣媽祖的信眾會舉辦踩街、繞境等活動,這種慶祝活動甚至要持續九天八夜。活動中信眾們會抬著裝著媽祖神像的鸞轎,然後從大甲鎮瀾宮開始,經過上百座媽祖廟。
自從1987年迎回了媽祖像,每年都要參加繞境活動並接受香火。也有諸多信眾表示,他們的祖先來自臺灣,而媽祖也來自臺灣,媽祖就像母親一樣親切。小編認為,福建與臺灣的媽祖是同宗同源的,而臺灣信眾更認為臺灣媽祖是福建媽祖的分支,所以他們才會每年都到福建媽祖的祖廟來祭拜,當然時間和空間永遠都不可能阻礙兩岸民眾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