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媽祖 兩岸情緣

2021-01-13 海峽消費報

媽祖是我國華南地區信奉的一位神明,被信眾認為是與海洋有關的女神。很多漁民出海之前都會祭拜媽祖,希望她保佑自己平安歸來。其實臺灣也有大量信仰媽祖的人,而臺灣的媽祖信仰是福建傳過去的。可以說,媽祖成為了連接兩岸民眾情感的一條紐帶。在福建和臺灣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語"官不通民通,民不通媽祖先行"。

這句話反映了媽祖信仰對連接兩岸民眾起著重要作用。因為臺灣很多人重視媽祖,尤其是在1987年,在民間中這一年是媽祖升天一千年的年份。這時候,臺灣和大陸都沒有開放探親,臺灣更是不允許當地人到大陸探親。但是,為了參與這個重要的日子,臺中大甲鎮瀾宮的200多位信眾不直接到福建,而是先到其他地方,然後再到福建湄洲的媽祖祖廟。

當臺灣信眾到達福建湄洲後,先到媽祖祖廟上香,然後再迎接媽祖的神像到臺灣。由此可以看出臺灣媽祖信眾的這次行動,緩解了兩岸民眾的緊張情緒,開啟了兩岸信仰媽祖民眾的溝通曆程。

同時福建湄洲的媽祖祖廟的副董事長吳國春表示,因為媽祖的祖廟在湄洲,所以他們(指臺灣的媽祖信眾)必須回來到祖廟上香,接觸祖廟正殿的靈氣,然後再返回臺灣,這樣香火就能繼續延續下去。

然臺灣信眾的一個代表人表示,他們之所以排除萬難到祖廟進香,是因為他們是中國人,是媽祖的信徒,他們要尋根,要到家鄉看一看、走一走。這位信眾還表示,是媽祖給了他們到福建的勇氣,讓他們敢於克服臺灣的阻攔。其實信眾們都覺得1987年的祭拜行動與媽祖的庇佑,在某種程度上使兩岸開放探親的速度加快。

小編覺得,對祖國的思念和對祭拜媽祖的重視,讓臺灣信眾跨出了接觸大陸的第一步。當然臺灣的媽祖信眾很多,甚至達到了一千多萬,而臺灣島上的媽祖廟就有兩千多座。其中鄭芝龍帶去了"開臺媽",鄭成功帶去了"船仔媽",後來又傳入了"溫陵媽"。所以自從兩岸準許探親後,許多臺灣媽祖的信眾就到福建湄洲的媽祖祖廟上香。

還有一位臺灣信眾表示,在兩岸沒有交流之前,臺灣只能悄悄地通過各種渠道進入福建,到湄洲的媽祖祖廟上香。比如,趁開船捕魚的時候,偷偷靠近湄洲,然後上岸。而現在,臺灣信眾可以光明正大進入福建。尤其是在農曆三月的時候,臺灣媽祖的信眾會舉辦踩街、繞境等活動,這種慶祝活動甚至要持續九天八夜。活動中信眾們會抬著裝著媽祖神像的鸞轎,然後從大甲鎮瀾宮開始,經過上百座媽祖廟。

自從1987年迎回了媽祖像,每年都要參加繞境活動並接受香火。也有諸多信眾表示,他們的祖先來自臺灣,而媽祖也來自臺灣,媽祖就像母親一樣親切。小編認為,福建與臺灣的媽祖是同宗同源的,而臺灣信眾更認為臺灣媽祖是福建媽祖的分支,所以他們才會每年都到福建媽祖的祖廟來祭拜,當然時間和空間永遠都不可能阻礙兩岸民眾的交流。

相關焦點

  • 湄洲媽祖金身巡遊臺灣:跨越臺灣海峽的媽祖情緣
    湄洲媽祖金身巡遊臺灣:跨越臺灣海峽的媽祖情緣 2017年09月27日 16:41   來源:莆田晚報
  • 臺灣棒球手參觀赤灣天后博物館 用媽祖文化締結兩岸情緣
    臺灣棒球手參觀赤灣天后博物館 用媽祖文化締結兩岸情緣 2018年12月07日 16:2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7日深圳訊 (記者 尹賽楠 雍紫薇)7日清晨,迎著濛濛細雨,第二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臺灣參賽選手們在深圳赤灣天后博物館前集結,一同領略這裡倚山傍海的秀麗風光,了解當地民眾祈求合家平安、幸福美滿的民俗風情。
  • 跨越海峽兩岸的媽祖情緣
    自兩岸開放探親以來,臺灣媽祖分靈廟源源不斷地組團來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掀起天下媽祖回娘家的熱潮。  吳宥萱通過微信告訴祖廟工作人員,今年是媽祖誕辰1060周年,在臺灣,逢零的年都是大年。這次來大陸,是想在這個特別的年份到祖廟分靈一尊媽祖回臺灣。本來自己去祖廟恭請,但飛機趕不上,只能請朋友跑一趟。
  • 福建莆田媽祖文化:媽祖信仰是兩岸同胞重要情感紐帶
    福建莆田媽祖文化:媽祖信仰是兩岸同胞重要情感紐帶 2020年09月21日 09:43   來源:光明日報
  • 劉濤的《媽祖》電視劇沒看夠?電影《媽祖回家》安排
    愛追劇的小夥伴們,一定對溫婉女神劉濤主演的《媽祖》不陌生。劇中劉濤飾演的媽祖溫柔大氣,有著東方美的含蓄和韻味。傳說媽祖誕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島,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口坐落著唯美的湄洲島。島上有一座巍峨雄偉的廟宇,供奉著世界聞名的「海神」媽祖。因此沿海人民對媽祖感情也更為深厚,臺灣、東南亞地區等地方媽祖信眾甚多。媽祖作為共通的文化符號,無形之中連接著兩岸的情誼。
  • 媽祖信眾即可免費觀看影片?這部電影詮釋了什麼是媽祖大愛!
    而現在,就有這樣一部優秀故事影片,不僅忠實地展現了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關係和無上虔誠的媽祖信仰,更是講述了一段海神媽祖護佑下的人生傳奇。片中人物趣味橫生、情節跌宕起伏、更有專家級主創團隊為影片品質保駕護航。2018年9月,由福建著名作家王鴻的中篇小說《臺北來信》改編成的電影《媽祖回家》,在莆田江口鎮東大村開機拍攝。
  • 《媽祖回家》今日公映 片尾曲MV訴說兩岸同胞鄉思情
    電影《媽祖回家》「跨越山海版」終極海報11月20日,一部講述特定年代下兩岸小人物家庭際遇的輕喜劇電影《媽祖回家》於今日正式公映。影片自電影節展映以來,就受到各界好評。兩岸同胞數十載堅守 終換來「回家」那天「臺灣信眾帶媽祖回湄洲祖廟祭拜,那種感覺就像多年沒有回家的親人突然回家了」,電影《媽祖回家》借文化的表達,巧妙的將兩岸同胞的鄉情融會貫通,讓不少影迷為之感動。文化是溝通的橋梁與契機,但是心中對於家鄉的思念與信仰的堅守才是根本。
  • 《媽祖回家》講述千年傳承:「鄉思融情」定檔發布會於湄洲島舉行
    作為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活動之一,此次活動邀請到影片導演蒲劍、主演趙亮、葛玟希出席,參加論壇的有關領導、海內外嘉賓出席發布會並觀看了影片。 《媽祖回家》作為第一部登陸銀幕的媽祖文化電影,藉助小人物的故事講述媽祖傳承千年的精神脊柱。此次官方宣布定檔,也給一直關注與傳承媽祖文化的信眾們極大振奮,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非遺文化的傳承精神,這也是作品所勇於表達的。
  • 首部媽祖文化電影 《媽祖回家》亮相大銀幕
    《媽祖回家》海報今日,一部講述兩岸情緣與共同信仰的電影《媽祖回家》將亮相大銀幕。這是今年以來又一部令人關注的閩產電影,不僅電影主題是福建人都熟悉的媽祖文化,電影的出品方也主要是福建文化企業。《媽祖回家》出品方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這部影片改編自福建作家、詩人王鴻的小說《臺北來信》(後改名《媽祖回家》)。
  • 【世界媽祖】《走進平海天后宮》之五
    走進平海天后宮|媽祖情緣促兩岸平海天后宮是2008年被列入全國首批涉臺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清康熙廿三年(1684年),開臺首尊媽祖金身是由平海天后宮分靈宮至臺灣臺南大天后宮的。平海天后宮是研究海峽兩岸關係的重要實物佐證資料。媽祖自然地成為海峽兩岸民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媽祖作為最高海神地位和影響日增,越來越具有凝聚力,吸引數以萬計的信眾祭拜祭祀她;平海天后宮也是信眾心目中的聖地。因此成為海峽兩岸極為重要的或其他媽祖廟無法替代的民間往來和媽祖文化的交流平臺。
  • 郭臺銘在媽祖廟裡長大,一起來聽聽他的媽祖情緣~
    郭臺銘生於長於媽祖廟,一直感恩媽祖庇佑,發自內心崇敬媽祖。今年參與發起湄洲媽祖赴臺巡遊活動,併到祖廟恭迎。他表示將從祖廟分靈一尊媽祖像到他在美國投資的工廠供奉。臺灣不少民眾都說,「郭臺銘是十分虔誠信仰媽祖,他出生在媽祖廟,對媽祖非常有感情」。據悉,他父親是當地的一名警察,當時的宿舍就設在新北市板橋慈惠宮裡,郭臺銘出生在這裡,從小在媽祖廟裡長大。至今他對板橋慈惠宮非常有感情,每年正月初一都會去該宮廟朝拜。這次,湄洲媽祖時隔20年再次赴臺巡遊,作為發起人之一,他極力推動。
  • 媽祖信仰,兩岸傳承,港澳臺大咖及明星參加海上女神湄洲媽祖金身巡遊臺灣!
    接下來將會在橫琴還會有更多的投資……臺灣各家宮廟為媽祖的到來做的各種宣傳冊▼臺灣板橋慈惠宮將在9月24號為媽祖搭建的臨時行宮▼1997—2017時隔20年臺灣是媽祖文化傳播最為濃厚和密集的地區,>全島2300多萬人有75%以上信仰媽祖。
  • 兩岸題材電影《媽祖回家》殺青2019年上映 附相關主演名單
    東南網莆田11月18日訊(本網記者 李妙珠 吳炳端)11月17日下午,兩岸題材故事影片《媽祖回家》殺青儀式在莆田湄洲島媽祖祖廟聖旨門廣場舉行。原中國僑聯主席,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第一屆、第二屆副會長林兆樞,中共莆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吳桂芳等出席了殺青儀式。
  • 福建漳平永福舉行媽祖巡遊 兩岸信眾共慶媽祖誕
    原標題:福建漳平永福舉行媽祖巡遊 兩岸信眾共慶媽祖誕林常青 攝   中新網漳平5月11日電 (鍾旖 林常青)「臺灣人對媽祖非常尊崇,永福也一樣,這讓我們感到無比高興。」11日,在被譽為「大陸阿里山」的福建省漳平市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臺灣茶農謝東慶與100多位臺灣同胞和當地信眾歡聚一堂,一同參加媽祖祭奠儀式。
  • 《媽祖回家》這部電影詮釋了什麼是媽祖大愛!
    在千百年來時光中,媽祖文化逐漸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紐帶,在凝聚華人華僑力量中發揮著強大而積極的作用。而現在,就有這樣一部優秀故事影片,不僅忠實地展現了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關係和無上虔誠的媽祖信仰,更是講述了一段海神媽祖護佑下的人生傳奇。片中人物趣味橫生、情節跌宕起伏、更有專家級主創團隊為影片品質保駕護航。
  • 兩岸媽祖宮廟首度環湄洲島騎行拜媽祖
    中新社福建湄洲島7月13日電 題:兩岸媽祖宮廟首度環湄洲島騎行拜媽祖作者 林群華13日,一場臺灣風情濃鬱的「環島騎行會香拜媽祖」活動之後,來自臺灣雲林縣西螺廣福宮百二莊老大媽會、廈門臺商自行車隊一行35人,在「媽祖故鄉」湄洲島的媽祖祖廟山門認捐見證友誼的「重陽木」。
  • 媽祖文化: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家園
    編排京劇《媽祖》、莆仙戲《林默娘》;創作《媽祖》、《相聚在媽祖故鄉》以及「五個一工程」獎《兩岸一家親》等群眾喜愛的歌曲;與臺灣方面合作拍攝《湄洲島奇緣》、《媽祖在臺灣》、《阿匹婆探親記》、《媽祖》等多部電視專題片和電視劇,特別是兩岸合作拍攝的38集神話電視劇《媽祖》,播出後在海峽兩岸引起強烈反響。 莆田還開展對臺媽祖文化交流,促進媽祖文化成為海峽兩岸交流中的橋梁和紐帶。
  • 「媽祖故鄉」福建莆田深化兩岸醫療合作
    「媽祖故鄉」福建莆田深化兩岸醫療合作 2020年12月03日 08:44: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福州12月2日電(記者 許雪毅)記者從「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招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獲悉,「媽祖故鄉」福建莆田正不斷深化兩岸醫療合作。
  • 臺胞湄洲島拜媽祖:從「瘋狂行為」到成常客
    謝銘洋出生於臺北一個小漁村,村民世代信仰「海上保護神」媽祖。1981年初,村旁宮廟裡媽祖神像不翼而飛,讓村民們驚慌失措。「一天夜裡,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裡媽祖娘娘讓我到大陸湄洲島請回神尊。」  前來福建莆田湄洲島參加「第十四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的謝銘洋2日向記者回憶了這段有些「神奇」的經歷。
  • 《當代電影》|《媽祖回家》:「兩岸題材」的深度詮釋與獨特書寫
    由蒲劍執導的該類題材影片《媽祖回家》因這一特殊語境註定將得到更多的關注。在獲得文化價值認同、促進兩岸文化融通的同時,《媽祖回家》也取得了較高的美學價值。與其他的「兩岸題材」電影相比,該片對兩岸關係有著更深刻的思考與闡釋,在敘事角度與類型選擇方面也顯示出了獨特性。《媽祖回家》改編自王鴻的中篇小說《臺北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