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朗道:娜塔莎》譁眾取寵的辣雞

2020-10-10 西風獨自涼

打著實拍的噱頭獲得柏林銀熊,中外裝逼犯齊聲喝彩。

才華不夠肉來湊,很黃很暴力——

用特呂弗的話來說:蹩腳電影之所以充斥暴力、色情,是因為導演沒有能力藉助樸素而節制的手法表達強烈的情感。

與口味奇重的《棺材200》(2007)相比,《列夫·朗道:娜塔莎》只算小清新,何以前者震撼人心,後人呆滯、瑣碎、令人作嘔?

任何藝術,口味輕重不是重點,重點是:

好看(質感),高端(象徵)!

俄羅斯影史,很少有哪個電影口味重到《棺材200》這種程度,藝術品質又如此之高: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邪典大師巴拉巴諾夫對惡魔警察(體制象徵)用了洪荒之力。

同樣是插酒瓶,惡警沒有性能力,通過性虐、觀淫來發洩,象徵殘暴、變態的體制喪失生命活力,苟延殘喘:

利用職務之便,明目張胆地綁架少女,沿途展示強大的工業體系,堪與美帝爭霸的國防、科技、工業並未給民眾帶來安全和幸福:

我男友是特種部隊……

棺材200剛好運到,萬一呢……

還真是。

棺材裡裝的不僅是入侵阿富汗的炮灰,也是女孩絕境中的精神寄託,以及導演對體制的千重詛咒。

噩夢在女孩聽到惡警朗讀愛人(屍體在她身邊)的來信時達到高潮,條子靠不住,軍隊更靠不住啊,妹妹!

黃金一代過後,俄羅斯電影青黃不接,最擅長的戰爭片江河日下,《棺材200》一類的片子更是後繼無人。

同樣是表現1950年代,看看阿列克謝·日爾曼的《赫魯斯塔廖夫,開車!》(1998)是何水平

黑白光影的張力攝人心魄:寒枝靜雀、黑夜白雪中湧動的特務、陰狠的史達林雕像、坐在雪堆上給火辣菊花降溫,暴力就象自動傘在車禍、偷情現場猛然張開一樣突如其來;高大威武、趾高氣揚的將軍級猶太醫生瞬間淪為被凌虐、強暴的階下囚,轉眼又成最高當局的座上賓,診治纏綿病榻垂死掙扎的史達林:撼動半個地球的巨人,成了一堆令人作嘔的腐肉。

每一個鏡頭都是那麼粗礪、強烈,充分契合詭異、瘋狂的時代,才華橫溢的阿列克謝•日爾曼,與俄羅斯詩電影形成雙峰對峙的暴力美學。

國家不幸詩家幸,反之亦然。

蜜罐裡長大的新新人類,再也體驗不到父輩、祖輩經歷的苦難,只有裝深沉、裝痛苦、裝藝術……

電影藝術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業已進入瓶頸,類型、題材、風格、手法……幾乎被前輩大師一網打盡,想要突破唯有劍走偏鋒,有時候難免會去搞一些華而不實的噱頭博得無聊看客的喝彩。

以前覺得書評人不靠譜,貓了個咪,影評人根本就沒譜,《列夫·朗道:娜塔莎》攝影、剪輯、臺詞、劇情一塌糊塗,怎麼吹得出口!

如果黃暴加點政治就是藝術,AV早已承包坎城、奧斯卡!

相關焦點

  • 《列夫·朗道:娜塔莎》很黃很暴力,但實打實是個辣雞
    《列夫·朗道:娜塔莎》打著實拍的噱頭獲得柏林電影節銀熊獎,中外裝逼犯齊聲喝彩:1950年代,娜塔莎在蘇聯一家秘密的研究所經營食堂,這裡匯集了研究所的員工
  • 話題性直接拉滿——《列夫·朗道:娜塔莎》
    ·朗道:娜塔莎》。》是《列夫·朗道》系列電影中的一部,《列夫·朗道》系列電影也叫做DAU系列。除了正主兒《列夫·朗道》 Дау (2019) / 330分鐘,DAU系列14部作品名單如下,這次在柏林電影節上參展的是《列夫·朗道:娜塔莎》和《列夫·朗道:退變》1.列夫·朗道:勇敢的人 DAU. Brave People (2020) DAU 1: BRAVE PEOPLE / 146分鐘2.列夫·朗道:卡佳與塔尼婭 DAU.
  • 《列夫·朗道:娜塔莎》"神作"還是觸碰底線?
    原標題:《列夫·朗道:娜塔莎》"楚門的世界"式拍攝方式可取嗎?   上萬人長達3年關在一個1:1還原的蘇聯小鎮上,用攝像機拍攝他們的一舉一動,這是模擬遊戲、真人秀、行為藝術,還是紀錄片電影?不久前,《列夫·朗道:娜塔莎》(DAU. Natasha)亮相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引發關於藝術邊界和倫理道德的激烈討論。
  • 《列夫·朗道:娜塔莎》《列夫·朗道:退變》1080P熟肉
    原本只是想拍攝一部關於前蘇聯物理學家列夫·朗道(1962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傳統傳記片,後來一發不可收拾,整個製作逐漸演變成了一個集電影、表演、建築、科學、社會、信仰、藝術研究等功能於一體的龐大綜合項目。單從電影的角度來看,整體故事發生在1938年到1968年之間,其中主要人物有400餘個,全系列共拍攝了700小時的35mm膠片。
  • 《列夫·朗道:娜塔莎》歷史與敘事的悖論
    《列夫·朗道:娜塔莎》的問題在於它有敘事性,這是致命的缺陷。它還原了生活,卻在其中加入導演個人的意志,意志就體現在敘事性上。侯孝賢絕不會這麼做。對侯孝賢來說,電影同樣來自對生活的「還原」,不過他是再造一種現實。面對《列夫·朗道:娜塔莎》的素材,侯孝賢只會這麼做:架起攝像機,拍上兩個小時,作品便有了。
  • 《列夫·朗道:娜塔莎》"楚門的世界"式拍攝方式可取嗎?
    不久前,《列夫·朗道:娜塔莎》(DAU. Natasha)亮相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引發關於藝術邊界和倫理道德的激烈討論。作為籌備製作長達10多年的龐大電影和現代裝置項目系列作品中的一部,該片最具爭議性的焦點在於被稱為「楚門的世界」式的拍攝手法。有人認為它模糊了虛擬與真實,不配稱之為電影,但也有專家指出,這種拍攝方式並不新鮮。如何看待《列夫·朗道:娜塔莎 》對紀錄片形式的拓展?
  • 真實版「楚門的世界」 | 《列夫·朗道:娜塔莎》(附資源)
    一部引爆今年柏林電影節的俄羅斯電影《列夫·朗道:娜塔莎》,無論是影評人還是觀眾都呈現出兩極化評論的態勢。
  • 電影《列夫·朗道:娜塔莎》百度雲資源
    НаташаIMDb連結: tt11697832列夫朗道娜塔莎的劇情簡介 · · · · · ·  1950年代,娜塔莎在蘇聯一家秘密的研究所內經營食堂,這裡匯集了研究所的員工、科學家和外國訪客。 娜塔莎的世界很小,她白天在食堂幹活,晚上和年輕同事奧利亞一起喝酒,傾訴對浪漫的渴求和對未來的幻想。 在一次聚會之夜,娜塔莎與來訪的法國科學家盧克·比格變得親密起來。
  • 影評 | 《列夫·朗道:娜塔莎》 · 莫須有
    最近有一部爭議比較大的電影叫做《列夫·朗道:娜塔莎》,是整個《列夫·朗道》電影其中的一部,爭議點在於電影拍攝的方式,那是很專業的爭議,我插不上嘴,我只談談看了這部電影之後的感受。電影的情節非常簡單,滿篇充斥著大量無意義的瑣碎的畫面和語言,由於不是專業演員,也沒有臺詞和劇本,都是臨場發揮,卻能夠比較精確的反映出現實。
  • 《列夫·朗道:娜塔莎》:電影醜聞一半來自詆毀,一半來自偉大
    ·朗道:娜塔莎》海報《列夫·朗道》的整個製作過程及幕後故事從一開始就飽受了十幾年的爭議,許多文章更是批判這個系列為「史上最有野心卻也最受爭議的製作項目」。對於我個人而言,這樣的想法是在我於柏林電影節上看完《列夫·朗道:娜塔莎》及《列夫·朗道:退變》後產生的。這兩部作品首先震撼我的是他們的龐大敘事,其次是這個項目作為藝術實驗在倫理道德邊界的衝擊。
  • 《列夫·朗道:娜塔莎》平靜水面下暗流湧動
    《古拉格群島》一書的愛好者可能對此片中的審訊段落沒有實感:前半部分兩位女主生活狀態的自由散漫,幾乎讓人相信研究所真是一個與外界相對隔絕的世外桃源;在娜塔莎跟法國科學家盧克發生了一夜情之後,她在第二天回過神來意識到以後的崩潰,更是佐證了我們的預設——娜塔莎是個普通的、渴望愛的女服務員。
  • 《列夫·朗道:娜塔莎》披上極權外衣就是本世紀最偉大的電影?
    前幾天我觀看了放出資源的系列第一部電影《娜塔莎》,個人認為這樣的讚美實在是當之有愧。是我個人的偏見還是每個人關注的焦點不同?我嘗試著站在個人的角度去分析,僅僅出自於《娜塔莎》這一部電影,為什麼不能夠達到媒體和許多自媒體所「營銷」出來的高度。《列夫·朗道》電影系列包含十五部電影,在柏林電影節上放映了其中兩部。《娜塔莎》是在視頻平臺公開播映的系列第一部電影。列夫·朗道是誰?電影為什麼這樣取名?
  • 《列夫·朗道:娜塔莎》:人性經不起挑戰,但並非誰都對此有所警惕
    Natasha》(以下簡稱《娜塔莎》)並不是第一部討論這種話題的作品。《浪潮》、《現代啟示錄》等等,都曾從不同角度去闡釋這類話題。但《娜塔莎》的瘋狂之處在於:跟以往的純電影故事相比,《娜塔莎》更像一場無限逼近真實的社會實驗——一個被精密複製還原的前蘇聯社會,一群整整3年裡真實生活在錯亂語境下的人。
  • 2020年劇情《列夫·朗道:娜塔莎》BD中英雙字
    ◎譯  名 列夫·朗道:娜塔莎◎片  名 DAU. Natasha/Дау.
  • 《列夫·朗道:娜塔莎》本世紀最具爭議電影:是藝術還是不道德的實驗?
    《列夫·朗道:娜塔莎》·朗道:娜塔莎》的主要「演員」Olga就曾在被訪時談到,「過程有時是可怕、壓迫的。
  • 《列夫·朗道:娜塔莎》:史達林主義的楚門秀
    《列夫·朗道:娜塔莎》(2020)是一個無法區分虛構與寫實界限的女人的故事,一幅殘酷、噁心的、赤裸裸的生活寫照。主人公娜塔莎在莫斯科史達林時代的科學研究所的職工食堂工作,該研究所由理論物理學家列夫·蘭道(綽號「道」DAU)領導。影片向我們展示了她與年輕助手奧爾加的爭吵關係和它背後的政治噪音。
  • 《列夫·朗道:娜塔莎》神作還是造作(1)
    一、《娜塔莎》如果是傳統的電影,這個劇情並沒有什麼了不得。故事講的不過就是在一個前蘇聯科學研究所,為科學家們提供三餐服務的小餐廳服務員,其中一個服務員因為和一名外國來訪的科學家發生關係,而接受審問,並被羞辱,進行心理恫嚇,然後遵照審訊人的描述寫下供狀,以及籤下為特務部門服務,獲得科學家相關情報,了解其心理狀態等等的工作,以此來換取自己的自由。
  • 《列夫·朗道:娜塔莎》爛片還是神作?年度最爭議電影尺度大到驚人
    不誇張地說,這應該就是近十年最爭議的作品了——《列夫·朗道:娜塔莎》DAU.完成處女作之後,伊利亞打算拍攝一部蘇聯物理學家列夫·朗道人生經歷的傳記片。·朗道妻子的回憶錄作為藍本,拍攝列夫·朗道人生中最後的三十年生平經歷。
  • 《列夫·朗道:娜塔莎》看完電影,我分裂了……
    剛看完《DUA:列夫·朗道:娜塔莎》,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將電影中富有爭議的性虐待問題推而廣之,作品中出現的暴力/性虐待/殺人/強姦等等犯罪行為到底有沒有合理性。我們應該尊重文學書寫及藝術表現主題的多樣性,無論出現任何主題都是反映現實世界的,無論是醜陋的還是美好的,我們可以予以價值判斷,但不能否認其存在的客觀事實。
  • 這部地下電影《娜塔莎》是什麼妖孽?觀眾看後,竟聯名要求禁映
    討厭它的人,怒斥它譁眾取寵,喪失人性·朗道:娜塔莎》又名《娜塔莎》。列夫·朗道只是個藥引子,伊利亞真正的野心拍攝現實版「楚門的世界」。娜塔莎原本以為找到了苦悶生活中的伴侶,不曾想科學家在一夜風流後視她如空氣,娜塔莎在餐廳痛哭,她的愛之火被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