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朗道:娜塔莎》平靜水面下暗流湧動

2020-10-10 Baby Lemonade

《古拉格群島》一書的愛好者可能對此片中的審訊段落沒有實感:前半部分兩位女主生活狀態的自由散漫,幾乎讓人相信研究所真是一個與外界相對隔絕的世外桃源;在娜塔莎跟法國科學家盧克發生了一夜情之後,她在第二天回過神來意識到以後的崩潰,更是佐證了我們的預設——娜塔莎是個普通的、渴望愛的女服務員。後面的審訊段落拍攝過程對娜塔莎扮演者來說無疑是殘忍的,即使影片為了觀眾的觀感而讓步,展現的只是《古拉格群島》一書中最溫和的審訊手段。籤下認罪書後的娜塔莎就像是一個行屍走肉,她能跟剛剛傷害了自己的KGB人員調情、親吻,只是為了不讓自己陷入勞改營或者監獄的糟糕境地。至于娜塔莎是否真的通敵,誰在乎呢?KGB只在意她跟外國人發生一夜情這一事實,在他們看來這無疑是對斯拉夫男人尊嚴的侮辱。最後當娜塔莎被釋放,她走回去的那段路無疑是「恥辱之路」;而在跟同事交待工作任務時,依舊如常地表現,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她同事在清楚發生了什麼的情況下依舊態度冷漠,當然是因為這種無故逮捕和審訊的行為在蘇聯相當普遍。雖然很多人批評《列夫·朗道:娜塔莎》一片的倫理問題,批評拍攝形式跟表達主題之間的割裂,但是在我看來這部電影並不是為了迎合西方人反蘇聯的心態而製作的,那就是蘇聯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在社會實驗中發生過的新的歷史。

相關焦點

  • 話題性直接拉滿——《列夫·朗道:娜塔莎》
    ·朗道:娜塔莎》。閱讀過列夫·朗道妻子的回憶錄後,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想法越來越瘋狂,直接整一個大的。劇組在俄羅斯寡頭大佬的資金資助下,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市專門建造了一個12000平米的巨大「攝影棚」。在這個「真實世界」裡復刻了1938年到1968年蘇聯社會現狀。在這裡一切都必須按照幾十年前的蘇聯樣子進行,所有演職人員都要嚴格遵守這條制度,違者罰款。
  • 《列夫·朗道:娜塔莎》"神作"還是觸碰底線?
    原標題:《列夫·朗道:娜塔莎》"楚門的世界"式拍攝方式可取嗎?   上萬人長達3年關在一個1:1還原的蘇聯小鎮上,用攝像機拍攝他們的一舉一動,這是模擬遊戲、真人秀、行為藝術,還是紀錄片電影?不久前,《列夫·朗道:娜塔莎》(DAU. Natasha)亮相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引發關於藝術邊界和倫理道德的激烈討論。
  • 《列夫·朗道:娜塔莎》很黃很暴力,但實打實是個辣雞
    《列夫·朗道:娜塔莎》打著實拍的噱頭獲得柏林電影節銀熊獎,中外裝逼犯齊聲喝彩:1950年代,娜塔莎在蘇聯一家秘密的研究所經營食堂,這裡匯集了研究所的員工
  • 《列夫·朗道:娜塔莎》《列夫·朗道:退變》1080P熟肉
    原本只是想拍攝一部關於前蘇聯物理學家列夫·朗道(1962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傳統傳記片,後來一發不可收拾,整個製作逐漸演變成了一個集電影、表演、建築、科學、社會、信仰、藝術研究等功能於一體的龐大綜合項目。單從電影的角度來看,整體故事發生在1938年到1968年之間,其中主要人物有400餘個,全系列共拍攝了700小時的35mm膠片。
  • 《列夫·朗道:娜塔莎》譁眾取寵的辣雞
    與口味奇重的《棺材200》(2007)相比,《列夫·朗道:娜塔莎》只算小清新,何以前者震撼人心,後人呆滯、瑣碎、令人作嘔?(1998)是何水平:黑白光影的張力攝人心魄:寒枝靜雀、黑夜白雪中湧動的特務、陰狠的史達林雕像、坐在雪堆上給火辣菊花降溫,暴力就象自動傘在車禍、偷情現場猛然張開一樣突如其來;高大威武、趾高氣揚的將軍級猶太醫生瞬間淪為被凌虐、強暴的階下囚,轉眼又成最高當局的座上賓,診治纏綿病榻垂死掙扎的史達林
  • 《列夫·朗道:娜塔莎》水面之下
    設想一下,如果DAU是一部傳統的傳記片,片中有個橋段,客人們在食堂裡受到了店長娜塔莎和助手奧利亞的熱情招待,離店後客人們開始閒言碎語:「等客人們都走了,奧利亞可就要開始受苦了。」「娜塔莎是個好女人,那次談話讓她變了。」「酗酒的俄國男人未必能給她幸福,但買醉的法國男人一定能帶來不幸。」這些隻言片語的背後便是《DAU娜塔莎》。我們第一次有機會看到藏在電影背後的世界,看到水面以下的冰山。
  • 《列夫·朗道:娜塔莎》"楚門的世界"式拍攝方式可取嗎?
    不久前,《列夫·朗道:娜塔莎》(DAU. Natasha)亮相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引發關於藝術邊界和倫理道德的激烈討論。作為籌備製作長達10多年的龐大電影和現代裝置項目系列作品中的一部,該片最具爭議性的焦點在於被稱為「楚門的世界」式的拍攝手法。有人認為它模糊了虛擬與真實,不配稱之為電影,但也有專家指出,這種拍攝方式並不新鮮。如何看待《列夫·朗道:娜塔莎 》對紀錄片形式的拓展?
  • 《列夫·朗道:娜塔莎》歷史與敘事的悖論
    《列夫·朗道:娜塔莎》的問題在於它有敘事性,這是致命的缺陷。它還原了生活,卻在其中加入導演個人的意志,意志就體現在敘事性上。侯孝賢絕不會這麼做。對侯孝賢來說,電影同樣來自對生活的「還原」,不過他是再造一種現實。面對《列夫·朗道:娜塔莎》的素材,侯孝賢只會這麼做:架起攝像機,拍上兩個小時,作品便有了。
  • 真實版「楚門的世界」 | 《列夫·朗道:娜塔莎》(附資源)
    一部引爆今年柏林電影節的俄羅斯電影《列夫·朗道:娜塔莎》,無論是影評人還是觀眾都呈現出兩極化評論的態勢。
  • 影評 | 《列夫·朗道:娜塔莎》 · 莫須有
    最近有一部爭議比較大的電影叫做《列夫·朗道:娜塔莎》,是整個《列夫·朗道》電影其中的一部,爭議點在於電影拍攝的方式,那是很專業的爭議,我插不上嘴,我只談談看了這部電影之後的感受。電影的情節非常簡單,滿篇充斥著大量無意義的瑣碎的畫面和語言,由於不是專業演員,也沒有臺詞和劇本,都是臨場發揮,卻能夠比較精確的反映出現實。
  • 《列夫·朗道:娜塔莎》:電影醜聞一半來自詆毀,一半來自偉大
    對於我個人而言,這樣的想法是在我於柏林電影節上看完《列夫·朗道:娜塔莎》及《列夫·朗道:退變》後產生的。這兩部作品首先震撼我的是他們的龐大敘事,其次是這個項目作為藝術實驗在倫理道德邊界的衝擊。這個「實驗室」就是導演按照物理學家列夫·朗道在莫斯科的工作及生活環境為模型所建造的一個封閉式小鎮,而列夫·朗道本人在共產主義的專制統治下生活了三十多年。在這樣一個虛擬的世界中,由希臘指揮家TeodorCurrentzis飾演的Dau在一個封閉式的集體與各種學者,物理學家,技術人員甚至是臨時工和家政工人形成各種聯繫。
  • 電影《列夫·朗道:娜塔莎》百度雲資源
    НаташаIMDb連結: tt11697832列夫朗道娜塔莎的劇情簡介 · · · · · ·  1950年代,娜塔莎在蘇聯一家秘密的研究所內經營食堂,這裡匯集了研究所的員工、科學家和外國訪客。 娜塔莎的世界很小,她白天在食堂幹活,晚上和年輕同事奧利亞一起喝酒,傾訴對浪漫的渴求和對未來的幻想。 在一次聚會之夜,娜塔莎與來訪的法國科學家盧克·比格變得親密起來。
  • 《列夫·朗道:娜塔莎》:人性經不起挑戰,但並非誰都對此有所警惕
    Natasha》(以下簡稱《娜塔莎》)並不是第一部討論這種話題的作品。《浪潮》、《現代啟示錄》等等,都曾從不同角度去闡釋這類話題。但《娜塔莎》的瘋狂之處在於:跟以往的純電影故事相比,《娜塔莎》更像一場無限逼近真實的社會實驗——一個被精密複製還原的前蘇聯社會,一群整整3年裡真實生活在錯亂語境下的人。
  • 《列夫·朗道:娜塔莎》披上極權外衣就是本世紀最偉大的電影?
    前幾天我觀看了放出資源的系列第一部電影《娜塔莎》,個人認為這樣的讚美實在是當之有愧。是我個人的偏見還是每個人關注的焦點不同?我嘗試著站在個人的角度去分析,僅僅出自於《娜塔莎》這一部電影,為什麼不能夠達到媒體和許多自媒體所「營銷」出來的高度。《列夫·朗道》電影系列包含十五部電影,在柏林電影節上放映了其中兩部。《娜塔莎》是在視頻平臺公開播映的系列第一部電影。列夫·朗道是誰?電影為什麼這樣取名?
  • 《列夫·朗道:娜塔莎》本世紀最具爭議電影:是藝術還是不道德的實驗?
    《列夫·朗道:娜塔莎》·朗道:娜塔莎》的主要「演員」Olga就曾在被訪時談到,「過程有時是可怕、壓迫的。
  • 《列夫·朗道:娜塔莎》神作還是造作(1)
    一、《娜塔莎》如果是傳統的電影,這個劇情並沒有什麼了不得。故事講的不過就是在一個前蘇聯科學研究所,為科學家們提供三餐服務的小餐廳服務員,其中一個服務員因為和一名外國來訪的科學家發生關係,而接受審問,並被羞辱,進行心理恫嚇,然後遵照審訊人的描述寫下供狀,以及籤下為特務部門服務,獲得科學家相關情報,了解其心理狀態等等的工作,以此來換取自己的自由。
  • 2020年劇情《列夫·朗道:娜塔莎》BD中英雙字
    ◎譯  名 列夫·朗道:娜塔莎◎片  名 DAU. Natasha/Дау.
  • 《列夫·朗道:娜塔莎》:史達林主義的楚門秀
    《列夫·朗道:娜塔莎》(2020)是一個無法區分虛構與寫實界限的女人的故事,一幅殘酷、噁心的、赤裸裸的生活寫照。主人公娜塔莎在莫斯科史達林時代的科學研究所的職工食堂工作,該研究所由理論物理學家列夫·蘭道(綽號「道」DAU)領導。影片向我們展示了她與年輕助手奧爾加的爭吵關係和它背後的政治噪音。
  • 《列夫·朗道:娜塔莎》爛片還是神作?年度最爭議電影尺度大到驚人
    不誇張地說,這應該就是近十年最爭議的作品了——《列夫·朗道:娜塔莎》DAU.·朗道妻子的回憶錄作為藍本,拍攝列夫·朗道人生中最後的三十年生平經歷。雖然娜塔莎不會說英語,但好在有奧利亞充當翻譯,讓她與盧克相談甚歡。在酒精的催化下,娜塔莎和盧克一見鍾情。
  • 《列夫·朗道:娜塔莎》:遭全世界抵制的「邪片」,刪減8分鐘我還是不敢看!
    最初,導演伊利亞打算以列夫·朗道妻子的回憶錄作為藍本,拍攝列夫·朗道人生中最後的三十年生平經歷。然而就在開拍之前,他卻將影片的構想徹底推倒重來——影片從一個簡單的傳記電影,擴大成為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最龐大的藝術實驗項目。這個項目的名字被叫做:「DAU」,取自於列夫·朗道名字的最後三個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