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兩部有著淵源關係的漫改流媒體劇集——《末日巡邏隊》(The Doom Patrol)和《雨傘學院》(The Umbrella Academy)同時上線。
由於《末日巡邏隊》採取的是周播形式,而《雨傘學院》則採取一季全部上線形式,觀眾對於後者的改編情況有了一番更全面的了解。
《末日巡邏隊》劇照目前對於《末日巡邏隊》評價大致如下:「DC宇宙」劇集的表現一向強於電影,這部新劇可以追下去。而網飛(Netflix)出品的《雨傘學院》就有點一言難盡,因為觀眾很容易發現主創團隊的企圖心,又能明顯意識到他們改編上的不足之處。
《雨傘學院》第一季海報相比漫威和DC,美國黑馬漫畫公司在中國的知曉度並不高,但該公司擁有(或曾經擁有)多個知名漫畫系列,包括《星球大戰》《阿凡達》《異形》等。而於2007年出刊的《雨傘學院》則是該公司21世紀最重要的新漫畫系列,第一卷《雨傘學院:啟示錄》(The Umbrella Academy: Apocalypse Suite)還獲得了2008年美國漫畫最高獎「埃斯內」(Eisner)最佳有限連載系列獎(Best Finite Series/Limited Series)。
第一卷《雨傘學院:啟示錄》相較於2008年出版的第二卷《雨傘學院:達拉斯》以及2018年出版的第三卷《雨傘學院:遺忘旅館》(The Umbrella Academy: Hotel Oblivion),它的宗教意味更為強烈,而根據第一卷進行改編的美劇《雨傘學院》第一季也因此處處透著基督教義。
當然,從漫畫譜系上說,《雨傘學院》無疑受到多部美漫經典作品的影響,其中就包括1963年首次出場的《末日巡邏隊》以及同屬DC公司的《守望者》(Watchmen),《雨傘學院》還明顯存在借鑑漫威公司X戰警(X-Men)的痕跡。
劇集中少年時代的雨傘學院成員合影,其中不包括七號萬尼亞,因為當時她的能力是被故意隱藏的《雨傘學院》與上文提及的前輩作品一樣,都設置了一個類似末日降臨的世界觀,同時也設置了一個變種超人學習成長的環境。但《雨傘學院》與此前的作品不同之處在於,它並未過多著墨在人類面臨滅絕時引發的衝突,以及普通人與變種超人之間的矛盾關係,而是將故事更多引向一種兄弟情、父子情,自然,這些情感線很難說是正常的。
如果你看過《雨傘學院:啟示錄》就會發現,該卷六冊並未講完一個完整的故事,它更像是在架構某種世界觀,裡面每一個人物都埋設了多條隱藏線索,但你直到卷末會發現,沒有一件事情是講清楚的,他們仍然被好好地包裹起來,甚至到了第三卷卷尾,讀者仍然會感覺一頭霧水,但願正在開發中的第四卷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反觀《雨傘學院》第一季劇集,你會發現,許多情節是原創的,但漫畫裡許多部分又被省略了。
《雨傘學院:啟示錄》第一冊介紹了盧瑟因為火星任務失敗而擁有猩猩身體的背景,但在劇集裡,明顯是因為預算不足,盧瑟變成猩猩身體的起因也發生了變化比如漫畫呈現的賽博朋克風格的畫面被大大縮減了,箇中原因,或許出於成本考慮。同樣出於成本考慮被壓縮呈現的地方包括一號太空小子盧瑟從月球返回地球的火箭。哈格利沃思(Hargreeves)莊園裡的科技大樓,以及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等。
但劇集卻又在許多方面進行了擴寫,比如四號通靈者克勞斯的能力獲得過程就進行全面的擴充,而七號白小提琴萬尼亞的人物更是從頭到尾進行了改寫。當然還包括五號。(五號的人物線與其說是改寫,不如說是提前將第二卷的內容提前,下文詳述)
這樣的改編,使得《雨傘學院》第一季與《雨傘學院》第一卷變成了兩部截然不同的作品。儘管漫畫第一卷標題為《啟示錄》,本身就出自《聖經》典故,但其宗教性,很大程度上是隱喻。可是到了劇集裡,卻完完全全成了明喻,從第一集43名「處女生子」的呈現方式就能看出,劇集對於彌賽亞的表現方式,不想一筆帶過,隨後通過五號在劇集裡不停地時空穿梭,劇集裡比漫畫裡更多出現了「約翰的啟示」,而且相比漫畫,劇集裡完全是具象的。
劇集裡的黑澤爾(右)和恰恰《雨傘學院》第一季的故事裡出現了一些《雨傘學院》漫畫第二卷裡的人物,比如殺手搭檔黑澤爾與恰恰,他們來自一個叫做「永恆時間」(Temps Aeternalis)的組織,劇集裡簡化為「委員會」,該組織存在的意義就是確保宇宙運行在正確的時空裡,清除不確定性。
直到漫畫第二卷才出現的部分情節,被搬到了劇集第一季中,這讓五號的戲份明顯增加喜歡跳轉時空,並且試圖阻止世界末日的五號就成為組織追殺的對象。
四號通靈者克勞斯在劇集裡強化了他身上頹廢的狀態,但又弱化了他的能力原本在《雨傘學院:達拉斯》裡,黑澤爾與恰恰是被四號通靈者克勞斯採用精神控制的方式相互射殺而亡,但前文所述,克勞斯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被改寫了(似乎僅僅是為了表現這一人物心智上的不正常),於是解決殺手問題,又成了五號的任務。
不過,《雨傘學院》劇集的改編並非一無是處,比如引入了一個名叫哈羅德·詹金斯的普通人,他跟雨傘學院七人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但卻毫無超能力,因為一些事件,他對於雨傘學院有著刻骨仇恨,於是他尋找機會接近雨傘學院七人中號稱「沒有超能力的」萬尼亞,逐漸開發後者的超能力,進而毀滅世界。
漫畫裡,能力覺醒後的七號白小提琴萬尼亞,完全就被畫成了白小提琴的樣子這樣一個改編比之漫畫裡突兀地出現一個名叫指揮家的反派,從動機到行為來說,都更符合邏輯,也更能把故事講清楚。
可是,《雨傘學院》第一季依舊算不上一部好的漫改劇集,它多少變得有些俗套,有如當年橫空出世的美劇《英雄》,看著世界觀宏大,結果越往下拍就越走樣,最終草草收場。
從《雨傘學院》的走向來看,劇集未來「被砍」是大概率事件,畢竟網飛流媒體平臺的漫改作品大多都難逃這樣的命運——一來,第一季挖的坑實在太大,二來,原著無法支撐太多的故事,三來,預算是有限的。而這在網飛與漫威合作開發的漫改流媒體劇集裡就存在了,初期太過追求在故事線上多點開花,然後又無法做到自圓其說,結果只能靠挖新坑的方式填舊坑。如今迪士尼自己也要開始做流媒體了,網飛與漫威的買賣大概都不會有什麼下文,而黑馬能否甘心與網飛這樣合作下去,也是未知數,畢竟現在美國流媒體平臺競爭也是越演越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