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如今的強盛是無數勞動者辛苦勞作的成果,同時也離不開無數科研人員刻苦鑽研。清華作為我國排名第一的工科學院,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不計其數的科研人才,但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即使是這樣一個為我國的科學技術進步培養了無數人才的學校,依舊也有著賣國求榮之徒。
目前,我國北鬥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即將邁出全球組網的最後一步,屆時幾代北鬥人執著追求的「全球夢」將最終被實現。雖然我們的北鬥衛星定位系統取得了令世界震驚的成就,但是其建設之路也是充滿了荊棘和坎坷。我國早在20世紀末的軍事演習中,發射了3枚飛彈,只有一枚命中目標,其餘兩枚因為中途失去GPS信號而偏離目標區域。知恥而後勇的中國科學家們奮發圖強,下決心要打造出貼有中國標籤的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這就是北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起源因素之一。
然而在我國全心發展衛星系統的時候,清華大學精儀系本科畢業的女學生高杏欣,在斯坦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為解美軍的燃眉之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破解了我國北鬥二代定位導航衛星的信道編碼規則,隨之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論文,並獲得了美國航空無線電委員會的表彰。消息傳到國內,一石引起千層浪,招來罵聲一片。
對此,許多網友紛紛表示擔憂,難道我國研究團隊數年的心血真的被美盡數掌握?在大家擔憂之時,一位女將站出來提出異議,這是中科院的一位女科學家,她表示,此時只能用4字形容:無稽之談。據其表示,為了保密性與安全性,北鬥系統代碼有軍用與民用兩種分類。而民用代碼有部分是公開的,為了更好的使用,因此破解起來相對容易一些,此次被破解的便是民用類。這對於一些網絡大神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因此,民用代碼對我國國防安全並不存在影響。而軍用代碼就不一樣了,這都是經過特殊加密的,嚴格來說,軍用代碼的加密系統都有多種組合,並且會時常變更。數據顯示,267天才有可能重複一次,這樣的代碼幾乎不存在破解可能。當然,軍用部分也更加精準,畢竟在戰場上,飛彈稍有偏差都會引發大事故。
其實中國在最初打造北鬥衛星系統的時候也曾經歷過很多問題,甚至美國用自己的武力和強大來約束中國建造自己的衛星系統,畢竟在此之前,中國需要從美國那裡大資金得購買GPS系統的使用權,倘若中國有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的話,肯定會從美國那裡分極大的一杯羹,不管前路如何,好在我們最終成功了,真的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