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鯨書 孔言
@川鄉小妹兒(徐燕)和小二娃(周小龍)要結婚了。兩人的婚禮不是以農村隆重設宴大醉三天來慶賀,而是從白花鎮的山上下到宜賓的城裡,買上幾千元的喜糖拉回家包裝,再從山裡發出520份快遞送給關注「川鄉小妹兒」的粉絲。
原本是400份喜糖,因為徐燕看到評論說結婚的吉利說法都要「圖雙」。
但在最近西瓜PLAY的打榜賽裡,粉絲的助力為他們贏得了船票,小兩口又看到評論裡「520」的說法,就把喜糖增添到了520份,走了幾個村鎮的銀行去換零錢,給每份喜糖都塞上紅包。
徐燕笑嘻嘻地講述這個過程,她的婚禮沒有儀式,但她正在和一百多萬人分享她的婚事。
從進城務工,做過各個行業的「小妹」,直到和「小二娃」在一起拍視頻,她做回了「川鄉小妹兒」,徐燕在她發誓再也不回的農村,開啟了美好清新的田園人生。
回到白花鎮,終結流浪著打工的日子
徐燕是四川遂寧人,就是「川鄉小妹兒」這個帳號裡每天出境的「小妹兒」,視頻記錄著她跟隨周小龍從來到宜賓後的所有生活。
2018年後,徐燕和周小龍確立了戀愛關係,徐燕從周小龍口中第一次聽到「自媒體」三個字,他們倆從城市回到農村,住進了周小龍父親給他留下的房產,位於白花鎮的一座經年無修,雜草叢生的舊房,自此結束了十幾年流浪打工的生活。
很容易讓人以為他們是青梅竹馬。而實際上,這份愛情的生根發芽伴隨著視頻內容的生根發芽,他們的人生和百萬粉絲同在,是真實的「現在進行時」。
和徐燕認識之前,周小龍的姐夫已經是一位西瓜視頻的三農創作人了,名為@型男行走鄉村。徐燕正是在購買他姐夫家臘肉的時候,和做客服的周小龍結緣,那是周小龍立志投身「自媒體」事業的緣由。
他和徐燕相識後才發現兩人的人生經歷驚人的相似。周小龍的母親在他8歲時外出務工就再也沒有回家,16歲開始跟著父親進城做「農民工」,北京工地、浙江的工廠,父親走後他又回到四川。
徐燕從小跟著外婆長大,她的工作經歷像一本當代農村女孩進城務工生存史:14歲開始給親戚家飯店幫工,跟隨外公進城在鍋爐廠給服裝打版,在成都雙流機場邊賣過燒烤,16歲跟著舅舅去廣東油漆廠噴漆。
舅舅返鄉後,徐燕一個人真正開始了長達數年的城市漂泊之旅。
她去深圳學茶藝、跑到珠海學理髮,4年時間從洗頭學徒做到了髮型總監。只在外婆生病的一年回過家鄉,隨後遠到新疆討生活,「我們頂著大太陽摘辣子苗,我一天最多的時候拿過三百塊錢啊,我高興壞了!」
徐燕笑起來,她講起自己的生活滔滔不絕,所有的經歷都在她的尾音裡被笑意稀釋成了一段趣事。
「粉絲是我的娘家人」
她是粉絲眼裡的「小妹兒」,周小龍是他們口中的「小二娃」,這兩個名字算得上是兩個人本來的小名兒。「妹兒」在四川話裡是對女孩的稱謂,而「小妹」幾乎是服務業中所有女孩的一種稱謂,徐燕曾是飯店小妹、工廠小妹、洗頭小妹、農場小妹、保險小妹、服裝店小妹……
她做過以上所有行業的「小妹」,直到和「小二娃」在一起拍視頻,她做回了「川鄉小妹兒」。
「我當時就想,反正他一無所有我也一無所有」,兩個「光腳」走路的人沒有複雜的恐懼,徐燕說後來再遇到什麼難題,也會想到周小龍的話。
他說「只要人沒死,活著就沒有難事」,四川人達觀的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在他們身上在不斷被呈現。
剛回到農村,孤零零山間一座舊房,破敗荒蕪,帶著戀愛喜悅的徐燕也被農村黑夜裡「掉一根針都能聽見回音」的安靜嚇壞了,她怎麼也沒想到立誓要進城過上好日子的自己,兜轉之間跟一個男孩又回到了農村。
瞞著外婆,瞞著所有人。兩個人捏著三百塊錢計劃半個月的生活費,但徐燕饞起來龍蝦,周小龍還是會拿出來一百元來滿足她。
徐燕知足,她說「他能把他掙的錢都交給我,對我好。」
最開始拍視頻是周小龍出境,他賣掉了淘寶店又借錢買了一臺相機,兩個人對著說明書研究機器的用法,在網上學習Pr剪輯,用最原始的方式琢磨最新潮的「自媒體式生活」。
不見成效,周小龍最初定的目標也只是每條500人觀看,直到撐不下去他又回公司上班掙錢,拍剪出境都得徐豔一個人完成,她在鏡頭前試了十幾遍才找到合適的位置,也做得開開心心。
有一天竟然掙了一百多塊,「我們倆都高興慘了,去吃燒烤,那天我都喝醉了哈哈」。
徐燕回憶最慘的時候連拍攝買食材的錢都沒了,是山下的嬢嬢給了1000元。
她開始和這個村子真正發生關聯,跟著他們學習種菜,去給老人理髮,兩個人靠著鄉間「百家飯」的人情傳統生活,也用這樣的方式和村民交流,他們把這些拍成視頻分享給網友,慢慢粉絲漲起來了。
「川鄉小妹兒」的視頻內容,概括地說是兩個年輕人回到一無所有的農村,為全網直播了一場大型「白手起家」的過程。
他們拍攝養雞養狗,種菜摘果,修繕舊屋,一日三餐,他們無意間連接了很多人對於村舍良田,狗吠雞鳴的田園夢想。
戴望舒曾經翻譯過一首玄迷·特·果爾蒙的詩,叫《園子》:
八月的園子,是芬芳、豐滿而溫柔的:它有蕪菁和萊菔,茄子和甜蘿,而在那些慘白的生萊間,還有那些病人吃的萵苣,再遠些,那是一片白菜,我們的園子是豐滿而溫柔的……
周小龍和徐燕不讀詩,但他們在滿足這個時代為數不多的詩意。
徐燕的鏡頭前是周小龍,但她的身後是數百萬的粉絲。
那些現在生活在城裡的人想起了當年農村的生活經歷,他們常常幾千條評論討論狗舍應該如何修繕,徐燕和周小龍會把那些建議拍成下一支視頻,他們通過短視頻和觀看者產生著真實的連接。
所以他們的婚禮,是一場連通了視頻內外的「破壁」之旅。兩顆漂泊的心,在百萬人的注視下安家落戶。那些觀看者像兩個人的「親戚」,為他們建設家園提供著無數的話題。
徐燕說,「粉絲」是她的娘家人。「他們願意看,我願意拍一輩子視頻給他們看。」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