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第一周,伴著春節檔院線的熱潮,黃渤成為了內地首位達到百億票房的男演員。
提到這位「無美貌、無肌肉、無身高」的當紅男演員,我不禁想起了「沒有公司、沒有股票、沒有學位的三無偽海歸」秦奮(葛優)先生。
兩人還真的被媒體比較過,當被問是否能取代葛優時,黃渤曾回答道:
「這個時代不會阻止你自己閃耀,但你也覆蓋不了任何人的光輝。
因為人家曾是開天闢地,在中國電影那樣的時候,人是創時代的電影人。
我們只是繼續前行的一些晚輩,對這個不敢造次」。
暫且先不作演技、票房、影響力的比較,我們發現兩位「醜」到讓人滿心歡喜的影帝有一個共同點:在諸多作品中我們記住的只有「葛優」或者「黃渤」,不太能想得起角色的名稱。
黃渤人品好,情商高,為人熱情,也喜歡熱鬧。媒體讚譽無數,甚至「女神」志玲姐姐都表示黃渤是他最想嫁的男人。
葛優則「靜」得多,是為數不多不開通微博,也不願上綜藝的明星。
曾有人說世間有10001個葛優,10000個是他的飾演的角色,還有1個是他自我。
我覺得這不準確,世間應有三種葛優——
在擅長的戲路中張弛有度的影帝,
不斷尋求突破的電影人『』
以及大眾視線外的「普羅大眾」
他們不是獨自孤立存在,而是「量子理論」裡那樣可以同時調和的存在。
「本色出演」
1979年,葛優憑藉小品《餵豬》,成功被全國總工會文工團錄取。
十年龍套之後,憑在1989年的《頑主》中扮演無業青年嶄露頭角,獲當年「金雞獎」最佳男主提名。這算是終於在圈內立住了足,這一年葛優32歲。
進入90年代,葛優事業迎來了「黃金時代」。
1992年在《編輯部的故事》中扮演一名想法前衛的年輕編輯。該劇開國內電視連續喜劇之先河,葛優也憑藉傳神的表演獲得「金鷹獎」最佳男主。
同年的《大撒把》,可以說是90年代版本的《北京愛情故事》。
葛優被遠去加拿大的妻子留在了北京,又在機場機緣巧合結識另一可憐女子。痴男怨女純真又浪漫的愛情故事徵服了觀眾,也讓葛優獲得了「金雞獎」最佳男主。
到了93年,《活著》中福貴失去所有後的一笑,流露出多少人世間的辛酸無奈。
次年,坎城斬獲最佳男主,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演員。
打小身體瘦弱,樣貌不俊美,葛優說自己最大的特點是蔫和縮。加上趕上了城市青年下鄉的年代,即使出生在北影廠大院的葛優,也是特別的「接地氣」。
所以,他早期作品中的角色大都是這種,沒什麼大本事,有點小狡猾,骨子裡特善良還略帶悲情的平頭小老百姓形象。
「本色出演」的葛優,成功刻畫人物形象攬獲大把榮譽的同時,觀眾也不自覺的將葛優的形象與這種小人物建立了聯繫。
「尋求突破」
坎城獲獎後,葛優便迎來了挫折。
主演的電視劇《寇老西兒》飽受差評,葛優甚至還被評為了當年的最差男主角兒。
父親葛存壯直言:
「你怎麼能演寇老西?寇老西就是寇準,是當朝宰相,他就是回家也有自己的身份風度,你演得水不啦嘰,和你演的那些小人物一樣,當然不行!」
葛優飾演的宰相確實少了那分「貴氣」,這種不盡如人意並非偶然。
同期葛優還嘗試了古裝戲,《秦頌》中扮演高漸離的效果也是不夠自然。
葛優非但沒有止步,還開啟了影視生涯中新的黃金時代。
1997年,與馮小剛合作的《甲方乙方》宣告了屬於二人的賀歲片時代開啟。
此後的《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再到《非誠勿擾》,票房口碑都有保障,博得了觀眾年復一年的歡笑。
這一階段的作品,臺詞考究,誕生了不少的金句。
「地主家也沒餘糧啊。」
「錯,沒有房子的婚姻才是不幸福的。」
——《甲方乙方》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鼻孔迎接光明。」
——《不見不散》
「你要站一噴水池邊上不動,肩膀上臉上再落點鴿子糞,就特像一希臘雕像。」
「人間事了尤未了,更何妨不了了之。」
——《沒玩沒了》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21世紀什麼最寶貴?人才!」
——《天下無賊》
「奔馳的零件配不上,寶馬又不管修。」
「婚姻怎麼選都是錯的,長久的婚姻就是將錯就錯。」
「七年之癢咱不試了,把中年危機也省了,直接就試相依為命。」
——《非誠勿擾/非誠勿擾2》
葛大爺不緊不慢的吐字發音,也活脫脫地演繹了什麼叫「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馮小剛也曾說:
「他可以一本正經的演一個非常不著調的人,說著不著四六的話,但是他的態度是誠懇的」
在扮演一個個奇奇怪怪角色的過程中,葛優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好演員,自己名副其實地成了角兒,但扮演起角兒來始終還不是那麼回事。
於是,沿著《寇老西兒》《秦頌》一路向後,不難看到葛優自我突破之路。
2006年,《夜宴》中飾演了一個有些神經質,還有些脆弱的帝王。也許是人物自身設定的緣故,表演上仍然不夠自然,但貴氣是有了。
2010年,《趙氏孤兒》中嘗試扮演了一個有悖宗法倫理的士大夫。哭戲時,葛優向陳凱歌提議,應當背著鏡頭拍。
「生活中的哭都是有掩飾的,只要死和悲傷的哭,全部都是避著人的。你看父母為我們擔心的時候,不也是偷偷抹眼淚嗎?」
可能就是這種認真琢磨,不斷尋求突破的勁兒,讓葛優在隨後與姜文,周潤發這樣的實力派演員飆戲時氣勢上不輸分毫,並且還能表現出自身特有的喜感。
《讓子彈飛》獲「金像」、「金馬」兩項大獎的最佳男主提名,並獲得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和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的三項大獎。
之後的《私人定製》與《一步之遙》雖然備受爭議,但戲中的葛優已經遊刃有餘,當年的「二混子」形象早已蕩然無存。
2016年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中,葛優迎來徹徹底底的突破,戲中扮演上世紀30年代上海灘叱吒風雲的黑幫老大陸先生。
都說中國沒有貴族,恰好民國時期是文青心中最後一個有腔調有幻想的時代,而陸先生就是當時中國的貴族。
影片慢節奏,優雅地展示著民國時期的「羅曼蒂克」。陸先生含蓄而克制,舉手投足都是優雅與端莊;砍人前作為禮節的茶不能少;槍戰中面對死傷也不能跑,只得撩起風衣一角快走。
有趣的是,這位上海灘老大說的卻是葛優一貫以來的標準北京話,這樣的組合居然別有一種貴氣。
至此,葛優演痛快了,完全顛覆了先前的所謂戲路。
熒幕前的我們或許很難察覺到葛優的努力,只知道他演了很多電影,有的大紅大紫,也有「爛片」。
大眾對葛優的關注基本都停留在了螢屏之上,並不太在意這位低調影帝作品之外的事情。
但葛優的付出是肉眼可見的,從出道之時頭髮茂密的瘦削青年,到現在的光頭葛大爺。
「我變禿了,也變強了。」
糟糕的睡眠或許是脫髮的癥結所在,節目中葛優也曾坦言,睡眠最差的時候,50天裡有45天要靠吃安眠藥入睡。
而失眠是因為葛優太操心思去琢磨戲了。
父親最滿意的作品
父親葛存壯是北影廠赫赫有名的演員,對葛優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葛優曾說:
「老爺子教我八個字————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成名之後的葛優接受採訪時也說,自己運氣好,人生裡該有的機會都趕上了。
曾坦言希望把作品送到觀眾面前,而讓世間淡忘自己這張臉的葛優,在生活中確實一直保持著親和,又躲避著媒體的觀眾。
同當下喜歡炒人設的風氣不同,與妻子作為國內第一批「丁克」,用這種話題性十足的方式和諧生活了三十年。
媒體曾拿葛優對戲過的女星包括鞏俐、關之琳到章子怡、舒淇這樣的國民女神與他妻子作比較。
葛優答道:
「我們是在沒名的時候就同甘共苦的。我幹不出再婚換人的那種事」。
他拒絕上綜藝,稱自己不配當嘉賓,沒有資格評價後生的才華。
遇到粉絲要籤名,合影總是很有耐心,激動的粉絲因握不上手而把他的光頭拍得生疼時,他說:
「可能人家也是高興,『啪』給你一巴掌,他那就很有幸福感了」。
被作家史航提問看自己電影會不會笑,他回答道:
「會,真的會。但多數是不笑的,我會琢磨自己的表演」。
有人說,葛優就像豐收的麥穗,
在麥田裡謙卑地低下頭,
紮根於土地,洞察人世間的酸甜苦辣,
才能塑造出一個個感情豐沛的角色。
而葛優卻說:
「我呢,給自己定一個標準,就是戲子。當有人說我是藝術家的時候,我也別暈了。這很重要,我是一個戲子,就是為了取悅觀眾。」
寫在最後
不知是演繹的角色太傳神,還是因為葛優太刻意隱藏個人生活,我們難免會把葛優本人與葛優塑造的人物混淆。
都說最高明的謊言是七分真三分假,全真的事物反而惹人生疑。我想葛優可能是這樣的「真」人吧,演戲歸演戲,生活歸生活,才會讓人覺得捉摸不透。
回顧葛大爺的演藝生涯,
龍套多年,輝煌中也不斷遭遇挫折,
平淡、榮耀、辛酸都體驗過的人生
又怎能不真呢?
至真的生活又怎能不素樸謙卑呢?
你最喜歡葛優的哪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