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民種地主要還是依靠人力,那個年代也沒辦法,生產力十分落後,各種農具基本還是手工製作,如割麥子的鐮刀、挑麥子的叉子、耕地的犁耙、運輸用的平板車等等,農民除了吃飯睡覺在家裡,其他時間全在地裡,但是還有一種『神器』,是當時多少農民夢寐以求的,那就是手扶拖拉機,耕地犁地運輸貨物省時省力,可如今它們被遺棄在農家院落,這是咋回事呢?
作為一位八十年代初期的農民,很小的時候也曾幻想過家裡能擁有一臺,這樣農忙季節就不用求人借用了,可是直到90年代才買了一輛二手的,手扶拖拉機是燃燒柴油的,後面掛上犁耙就能耕地耙地,掛上石滾就能打場,掛上平板車就能運輸貨物,而且在那個年代就像現在擁有豪車一樣耍酷,那如今為何遭農民不待見了?
一、農村田地摞荒
以往農民靠地吃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家鄉,換一句話說是老婆孩子熱炕頭,不種地就沒法生活,而且種地可以變成萬元戶,所以迫切需要手扶拖拉機,可如今農民基本都外出打工,農村田地摞荒嚴重,都不種莊稼,手扶拖拉機也就無用武之地了。
二、有更先進的設備代替
以往那個年代,科技不發達,割麥子都是用鐮刀一把一把的割,耕地犁地老黃牛,實在借不到老黃牛,人頂上,所以手扶拖拉機搶手,可如今什麼播種機、聯合收割機等等,完全把手扶拖拉機碾壓的體無完膚,自然它也就退居二線了。
三、汽車三輪車下鄉
以前農民的確窮,家裡有個百十元都是富裕的,大部分農民都購買不起手扶拖拉機,就是買得起也不一定用得起,平時拉貨運輸還是人力平板車,可如今農民都富裕了,電動三輪車、小汽車幾乎家家都有,開著更快更舒適,誰還會開手扶拖拉機運輸拉貨呢?
綜上,七八十年代的『神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即是社會進步淘汰的產物,也是農民生活水平提升的見證,手扶拖拉機僅是上個世紀的印記了,現在偶爾在農家院落還能瞅見它的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