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過得兵荒馬亂,若是說還有什麼開心的事值得回憶,那應該就是去年聖誕節前去古巴的一次旅行,真是能回憶三天三夜不停歇。
先奉上一小段視頻
下面我們細細道來……
初入古巴的時候,是在夜晚。加勒比海的風,老爺車的汽油味和潮溼溫暖的空氣是對古巴的第一印象。雖然彼時已經十二月份,但古巴依舊是盛夏時節,夜晚的天空還有閃亮亮的星星。到達民宿,匆匆放置好行李,和只會說西班牙語的老闆亂比劃了一番後,終於勉強明白了吃飯的方向。走出民宿,在海邊的一家漢堡店坐下,拿著餐單,以中文思維看日語的方式用英文思維看西班牙語,點了份漢堡和一杯奶昔,意外好吃到尖叫(沒有圖,請自行想像,就是比肯德基和麥當勞好吃一萬倍)!付錢看到帳單時候,已在美國生活了四個月的我們四個人不禁感嘆,社會主義就是好,一人十塊吃到飽!
值得提及的是,古巴有一套很獨特的貨幣體系,古巴本地人使用的是CUP,而遊客只能使用CUC,他們之間和美元的換算是1CUC=1USD=25CUP。據說這是卡斯楚規定的,因為他覺得古巴並不比美國差,所以必須和美國的匯率一致,但由於古巴經濟水平的限制,古巴人民負擔不起這麼高的物價,只能另發行一套貨幣。即使在這種限制下,我們依然用在美國一頓飯的錢吃了三頓,而且還是在條件比較好的餐廳。
古巴的兩套貨幣,左邊人頭的是古巴人自己用的,右邊建築的是給外國人用的
作為世界上僅存的五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朝鮮、古巴、越南和寮國)之一,古巴還處在計劃經濟時期,在古巴的街頭巷尾還能看到一些只能用糧票的麵包店和國營餐廳。由於長期被美國經濟封鎖,這座加勒比海上的小島物資並不豐富,蔬菜和雞蛋都及其缺乏。一般來說,古巴的民宿老闆都會提供早餐,每人一頓大概5CUC,但是如果你想吃煎雞蛋的話,則需要另加1CUC。老實說,古巴並沒有什麼具有特色的美食,當地的餐廳主要供應黑豆米飯,雞肉,豬肉和海鮮,味道都不差,但是和舌尖上的中國比起來還是有點距離。
古巴當地人的早餐,水果很甜,香蕉右上方那盤就是非常昂貴的煎雞蛋
古巴飯店裡最常見的菜,一塊炸的雞肉或豬肉和兩片黃瓜
相比食物來說,古巴的飲品可能更為出名。那杯讓海明威神魂顛倒的莫吉託絕對值得你去嘗嘗,一口上頭,兩口入魂。不喜歡酒精的人則可以買杯用菠蘿汁和牛奶混合的一種飲品,這種飲品遍布古巴的大街小巷,如何形容它有多好喝?我們3個人一頓飯也就喝了7杯而已,好喝到我忘記了它叫啥……(見下圖)而喜歡喝酒的人則可以在機場買瓶Havana Club,回家加入檸檬汁和薄荷葉,放首卡妹的《Havana》,即使不去那家「五分錢小酒館」,也可以再飄回那座讓人夢繞的城市。
Havana Club在古巴就好比茅臺在中國的地位,這杯是混了紅酒的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即將進入5G的時代,古巴還是一個沒有網絡的「世外桃源」。這麼說可能不太準確,古巴的網絡目前還在普及中,想要上網的人必須購買上網卡,到固定的「上網點」登錄上網。而這些「上網點」並不是什麼豪華會所,而是一些街頭巷尾。在古巴經常可以看到某個公園裡或是某個街頭上,一群年輕人在低頭摳手機,有種聚眾「吸毒」的感覺。奇妙的是,在一次夜晚「吸毒」的行動中,坐在我身邊的古巴小哥哥玩的不亦樂乎,我湊近一看,他竟然在刷抖音……不得不說,古巴人非常喜歡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打招呼時,古巴人民脫口而出的就是:「We are friends.」 更有趣的是,在同一個上網點上網時,同伴的iPhone怎麼都連不上WiFi,而我的華為卻快到飛起。
古巴的上網卡,封面似乎在告訴人們在網絡上要心平氣和……
由於沒有網絡,古巴人民的娛樂活動很簡單,就是唱歌跳舞。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在古巴隨處可見開Party的景象。拍著鼓,搖著沙錘,哼著民間小調,高興了就跳一段,跳累了就接著唱,似乎這才是生活的本來面貌。
而對於我們這種外侵者來說,過慣了隨時隨地WiFi的日子,突然來到這一方桃源,真是渾身不自在。在出發之前,我一個追星的小夥伴曾對沒有網絡的生活陷入深深的焦慮。可是去到那裡幾天後,我們開始無比enjoy這種生活。不用管論文答辯有沒有過,不用為社交而誠惶誠恐,不用在朋友圈裡體味喜怒哀樂。我們開始關注「騾子到底是母馬和公驢,還是公馬和母驢的產物」的問題並為之尋求答案;開始學習和別人交流,即使語言不通,也絲毫不影響交流的效果;開始探索身邊的風景,即使暴走了十公裡,還是樂此不疲……旅行結束後,那位小夥伴在回程轉機的機場裡連上WiFi十分鐘後,嘆了口氣,「手機真無聊。」
想知道騾子問題的答案嗎?
想知道在古巴暴走十公裡後的奇遇嗎?
想知道如何騎馬看瀑布嗎?
想知道在古巴丟錢包後如何報警並向中國大使館求助嗎?
敬請期待去古巴旅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中)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