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月的晴天
情感大師張愛玲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
竟是如此正確。
記得多年前看的電視劇《匆匆那年》,到現在都心有芥蒂。
一個「渣男」愛上「純潔姑娘」,最後又毀掉她的愛情期待。
著實殘忍,也著實遺憾。
電視劇版豆瓣評分8.1,個人覺得比電影版好看太多。
最後的結局,女主方茴遠走,不知所蹤,男主陳尋開始反悔,無奈等待。
倒是也遺憾,更多的是「自作自受」。
沈曉棠的介入,是他們愛情破碎的主要原因,也是直接原因。
但是如果沒有沈曉棠,他們就一定可以幸福永遠嗎?
我想不是的。
01 陳尋三心二意的本質——躁動不安的心
與其說陳尋愛上了沈曉棠,不如說陳尋愛上了「新鮮感」。
方茴沉穩純淨,不善言辭,在愛情當中是被動的角色。
而沈曉棠大方膽大,主動搭訕,在愛情裡,更像一個主動進攻者。
做慣了主動的角色,偶然被動地「追擊」,想必陳尋是享受這個感覺的。
覺得陳尋和沈曉棠初次見面的時候,陳尋對這個大大咧咧的女孩並沒有好感,只覺得吵鬧。
但是沒嘗過的味道,終歸是具有吸引力的,一開始難以接受,慢慢便收入囊中。
所以與其說,沈曉棠是破壞他們愛情的最大殺手。
不如說,是陳尋埋在心底的三心二意。
陳尋表面專情,實則最三心二意。
就算沒有沈曉棠,在感情疲倦之後,稍微遇到不同風格的女孩,陳尋照樣心動。
一邊說著捨不得,一邊又做著對不起方茴的事。
陳尋的內心是躁動的,也是不安的,他可以為了和方茴上同一所大學,理綜三道大題不做,他同樣也可以為了別的新鮮感,放棄方茴。
就算沒有沈曉棠,也會有李曉棠,張曉棠,所有新鮮的事物和人,都能打亂他內心對愛情的「堅定」,因為本身就沒那麼牢固,稍微一觸動,便分崩離析。
02 方茴靦腆敏感的性格——長時間會無趣
至今還對劇版的方茴念念不忘。
水汪汪的大眼睛,敏感多疑的眼神,讓人憐愛又心疼。
方茴總是一副無公害的模樣,遇事只會哭,把所有的情緒埋在自己心裡,內心千瘡百孔,也用極其溫順的語句表達之所想。
說實話,之前看時,對方茴的處事態度真的著急,也只能說何泓姍把方茴的隱忍,傷痛,糾結,敏感,加以表面的穩重,演繹得太過真實。
正如一句話說的那般:「女生是有貓性的,極度敏感細膩。」
方茴是一個不愛說話,但是內心極其堅強的女孩,對愛情也有屬於自己的一套純淨態度。
拒絕喬燃,接受陳尋,選擇自己之所愛,雖然半推半就,但害羞的深處藏著執拗的情感觀。
方茴是個好姑娘,對待愛情也始終如一。
但是對於陳尋這樣的多情人來說,長久的敏感不語性格,只會加速疲倦的狀態。
如果方茴第一次懷疑陳尋和沈曉棠曖昧之時,拿出潑辣的一面,對陳尋施以原則控制,倒也會有好轉,但偏偏方茴不聞不問,只懂默默承受。
長久的被動狀態,已然讓陳尋失去了探索控制的欲望。
再遇上沈曉棠這般火辣主動的女孩兒,更是快速就鑽入曖昧的圈套,無法自拔,全然忘記當初的承諾。
03 三觀不合的底層邏輯——遲早分道揚鑣
方茴在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真的很愛過,也真的很恨過,可是那些愛啊恨啊就那麼匆匆過去了,現在想想我其實並不後悔,如果再讓我選擇,我還會這麼來一遍……」
即使抱憾,即使痛苦,也還是會再來一遍。
這就是方茴,丁香花純淨外表下,潛藏著執拗。
對於愛情,她一往無前,也堅守忠誠。
可是陳尋不是。
愛的時候他可以付出,不愛之後,便不顧曾經愛人的傷痛或開心。
方茴純淨如丁香,陳尋漂泊如秋風。
方茴的所有驚豔和美好,全被陳尋一手撕碎。
說到底,陳尋和方茴就不是一類人。
陳尋得過且過,心安理得地尋求新鮮感。
而方茴愛一次,便終生難忘。
陳尋想要婚前試愛,把握當前的快樂。
方茴堅守陣地,只為等待終生的承諾。
在慢慢成長之後,兩個人的性格和觀念差距便慢慢顯露。
三觀不合的人,主動走不長遠。
就像一句話所說:「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已經不合適的,將來也不會合適了。」
已經不合適的,將來也會分散,只不過是時間早晚問題罷了。
總結
方茴還有一句臺詞,我個人甚是喜歡:「不要道歉,因為一旦說了對不起,就代表一定有所虧欠。」
這句話也隱藏著所有純淨女孩的愛情觀:要麼愛到底,要麼別開始,一次不忠,終生不用,還會長久難以忘記。
「方茴」不止是方茴,更代表一眾為愛奔赴的青春女孩。
因為相信愛,所以期待愛,一旦被摧毀,便萬劫不復。
陳尋也有一句話:「沒什麼如果當初。不管重來多少次,人生都肯定會有遺憾。」
世間如陳尋這般三心二意的男人,總會「忍不住」地犯錯,彼此傷害之後,才望天長嘆大聲說著遺憾。
如若可以,何不早點拒絕發生。
他們不會,也不可能。
--end--
五月的晴天:專注於兩性情感觀點,書評影評,成長勵志類文章創作,最大的願望是希望所有人都幸福。
《匆匆那年》系列:
重溫劇版《匆匆那年》:純淨女孩方茴,是怎麼一步步「變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