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秦賦》中呂不韋終於知道了秦王的目的,他可能早就有所懷疑了,雖然秦王沒有實權,但是在朝堂之上,明顯秦王是偏袒於嫪毐的。
雖然嬴傒舉止過於衝動,但只要他沒有殺了嫪毐,罪責就不大,遠遠不至於到秦王要親手砍下自己大伯一隻手臂的地步,秦王明顯有自己的謀劃,這一點呂不韋是知曉的。
一直到他得知,當初刺殺嫪毐的行動,是鄭貨指使的,呂不韋開始察覺到不對了,畢竟嫪毐害死了三條人命,秦國已是朝臣宗室處於憤怒的狀態了,一場腥風血雨即將到來,而呂不韋知道,自己因為和嫪毐以及太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自己想要安全脫身已經不可能了。
可能從嬴傒的身上,他看到自己的結局,不丟掉一隻「臂膀」,是難以從亂局中抽身了。
而更讓《大秦賦》中呂不韋吃驚的是,鄭貨告訴他,嬴虞和嫪毐勾結,意圖謀反,這個信息瞬間讓呂不韋明白了一切,當初呂不韋想要誅殺嬴虞,但是關鍵時刻被秦王派人救下,秦王為何知道嬴虞自己的府中?同時嬴虞曾經大喊,自己是大王的人,這一切雖然並未引起呂不韋足夠的注意,但是現在呂不韋想通了。
嬴虞雖然是有自己打算,但是他的確是幫助秦王,一步步將嫪毐引向了死局,引到嫪毐謀反,那麼秦王可以通過謀反清除掉多少人,尤其是呂不韋意識到,秦王的目標實際上是自己,嫪毐只不過是一個由頭而已,秦王要除掉的人只有自己。
《大秦賦》中呂不韋在得知真相後,他的反應再次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劇中的設定,呂不韋不單純是一個權臣,更談不上是一個奸臣,他得知真相後,第一反應不是惶恐,狡詐,狠毒,而是落淚,這幾滴眼淚,倒是顯得呂不韋是一個為大秦鞠躬盡瘁之人了。
可以說呂不韋得知秦王的真實目標後,他表現得極為傷心,大有世人皆不懂我之意,也有大王不懂自己的意味,可以說呂不韋表現出來的是,自己並不是真心擅權,抓住權力不撒手。
畢竟如果劇中呂不韋是奸臣或者權臣的設定,此時的反應應該是謀劃如何反殺秦王,而不是獨自落淚傷心,等著被收拾啊。
就像當初他對李斯說出的話一樣,他希望自己成為大秦的相邦,成為大秦一統天下的一塊基石,他對待秦王,的確有一定的父愛情節,畢竟秦王從少年開始,就接受他的教導,他認為自己為秦王做的已經夠多了,而且都是出自真心,他無意戀棧權位,甚至自立為王,他只是想讓嬴政更順利地接管大秦,一個穩定強大的大秦。
這也就是為何他得知真相後,會落淚,由此可見,他並未有謀反之心,所以他算是在等著秦王的計劃實施,時局如此,嫪毐已經是一顆毒瘤了,已經不是他是否支持秦王親政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了,一切都是箭在弦上,他呂不韋也無能為力了。
《大秦賦》中呂不韋所落的淚,主要可以歸結為一句話,那就是秦王不懂我啊,自己的苦心,連自己最在意的人都不曉得,這找誰說理去。
但問題是呂不韋完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他怎麼就認為秦王親政就一定是時機不成熟,那麼什麼時候成熟?完全是呂不韋自己的感覺,而且他若支持秦王親政,主動歸權,秦王是昏庸之主嗎?不是啊,秦王會直接罷免呂不韋嗎?也不會啊。
畢竟按照劇中的設定,秦王和呂不韋之間的情感變為敵對,那是呂不韋堅持不讓秦王親政的結果啊,所以說,如果他主動歸權,秦王是不會虧待他的,只不過是削弱了他的權力而已。
所以這一切主要是呂不韋自己造成的,為感到被誤解而落淚,大可不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