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地底的穹頂》是一部講述兩位天才間深沉而熾烈的愛情故事,給白鵝君帶來過非同一般的震顫。今天分享的這篇漫評不僅僅是對漫畫的介紹,還包含著作者對「漫畫」本身的感觸,和對自己初心的再度確認。
Silhouette of a Breeze - 《英國戀物語》OP
身為一個讀者和觀眾,在媒體和資訊都日趨發達的時代,能夠接觸到的作品幾乎可說是按照幾何倍率增長。這雖然應該是件好事,但很多時候,讀者也會在這些海一樣的作品數量面前迷失;換在童年時代,如果有人問我最愛是什麼,我一定會不假思索地列出自己看過的為數不多的漫畫之中的幾本。即便是少年時代,也可以立刻報上自己最喜歡的動畫和電影。 然而成年之後,隨著漫畫越看越多,越看越雜,一個非常原始的問題又漸漸回到我眼前:
我究竟最喜歡什麼樣的作品?
本著「客觀而不加偏見地對待每一個剛接觸的作品」的原則,我度過了十幾年的閱讀期,也因此見識到了無數風格特異,有時幾乎難尋同好的逸品。然而不斷地在為自己的這份「客觀」自鳴得意的時候,卻在「忠實於自我」相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當別人問起自己最喜歡什麼作品來,竟然會有一下答不上來的情況。
不過前些天我突然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因為看到了這部《地の底の天上》。
作者竹良実估計對一些人來說已經不陌生,因為他2013年起在小學館月刊!スピリッツ上連載的《辺獄のシュヴェスタ/在地獄邊緣吶喊》已經有漢化,這部作品刊出以後不僅在2ch和twitter上經常被提到,第二卷出刊的時候,也獲得了荒川弘、結成正美、伊藤悠、幸村誠等幾位實力派作者的一致好評。作品中對宗教的本質和相應的歷史時代之中的人性都有有所探討,在中文圈也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而這部《地の底の天上》是在他連載之前在第265回スピリッツ賞的獲獎作,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才想起找出這作短篇來體會一下這個新人的處女座。
即便日文很水沒有完全看懂,我當時也深深被這「新人的第一個公開發表作」震撼了。這部60多頁的短篇情節完滿,濃度極高的故事引人入勝,角色的形象刻畫得深刻入骨,歷史背景運用的精當有力,分鏡構圖對於閱讀情緒的烘託堪稱一流水準,第一遍看完可以用「目瞪口呆」來形容:這種水平很多現役的作者都根本達不到,更何況一個新人。只看這一作,《辺獄》的反響可說是理所應當。
故事從銅板雕版師基諾的個人身世開始,按照後面的革命劇情推斷,此時的時代應該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前。此時的金屬雕版技術被用於紙幣製造的製版環節中,由於金屬雕版的極高難度,優秀的製版師本身就是一種天才匠人一般的存在。
就在基諾打算以150萬的高價出售自己製作的精良的假幣原版的時候,投機商人給他展示了更加精緻的新紙幣,技術高超的基諾也為之驚訝,於是他和這位從未見過面的宮廷雕版師的較量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之後鏡頭一轉,這位對手也上場了,令我多少有點意外的是,在那個男權至上的時代,這位統領全國紙幣印刷的製版師耶爾瑪,居然是一位有著王族血統的女性。
然而看到這個小意外時我還並未察覺這是作者準備好的最大伏線:實際上這正是一個傳奇戀愛故事的開端,這位因病殘疾的女雕版師正是這個戀愛劇的女主角。
兩人無形的較量就這樣開始了;你在同一個很難寬度上刻下八條線,我就刻下更不可思議的九條,然後你再刻上難以置信的第十條。 較量的內容也從單純的技術層面上升到了美學層級。 作者用簡練但是細緻的鏡頭向讀者傳達了緻密的信息;雖然完全不能確認出自對方之手,然而卻對此確信無疑,高超的技術只能為彼此所擁有。
在此之前,兩個活在雕版中的天才只能體味那份天才特有的孤獨,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改變,都仿佛與他們無關,只有手中的銅板和刻刀才是自己的世界。而從看到對方的原版印出的紙幣的那一刻起,兩個純粹而又孤傲的靈魂變得興奮而躁動,從此不再寂寞。
就像最高超的武術,既是格鬥也是舞蹈,也像最完美的戰爭戰略,既殘酷卻也是藝術。在最高境界上相互對抗的人本來就亦敵亦友。
「不知其顏,不知其名,看不見的敵人,卻也是理解同種語言的唯一朋友」
在向著更深的地方前進的時候,我知道,「你 就在那裡」
看到這裡時,不論是因為優秀的劇情臺詞還是表現完美的分鏡,我已然被作者的才情深深的打動。每個人對完美的戀愛的嚮往都不盡相同,然而這個作品已經將我心中對完美愛情的理解分毫不差地表現了出來。
這是建立在純粹的敬佩之上的欣賞,也是建立在純粹的平等之上的傾慕,即便連對方的樣貌也無從知曉,但自己的情感早已被對方打動,自己的靈魂早已和對方一起共舞。在孤獨求道的路上,有一位靈魂的知己攜手前行,若是同性,必是一生的摯友,若是異性,必是永遠的戀人。
較量的最後,耶爾瑪制出了幾近完美的一萬元紙幣,而過了很久,也沒有見到基諾超過於此的作品。就在耶爾瑪以為他已經因故無法再製版的時候,發現了和她的作品完全一樣的偽鈔。不用說,這自然是基諾的作品,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沒有了更勝一籌的較量,而是將她的作品完美地複製了出來。
「經常超前於我的你,將我刻下的線條一條一條,如同謄寫聖經文句一般,忠實地刻下 」
「非常感謝你 這至高的禮讚」
這場持久的競賽以一個完美的結局收尾;勝負已無關緊要,基諾用完美的複製品向耶爾瑪送上了最高的讚譽,這是一個天才向另一個天才表達敬意的最好方式,也是一個男人對一位女性無上的讚美,就像畫面中描繪的一樣,他拉起她的手,在屬於兩個人的世界中共舞。
最後的最後,兩人並未能圓滿地在一起,被時代的大潮推入不同陣營的戀人,也許至死都只見過匆匆的這一面。 然而他們的故事卻被無形地寫進了歷史,他們愛情的見證永遠地放在了博物館的展示臺裡。就像真正的歷史遺物,也許它背後有著堪比最偉大的文學作品的故事,但也只會靜靜地躺在那裡,等待後人去發現。
第一次看到這裡我已經深深地被這個作品吸引,也是那時我開始在心中對篇首的那個問題有了一個逐漸明確的答案。 固然一個作品中出現的元素是吸引某個讀者的重要原因,就拿這篇對我來說,假想歷史背景中寫實的職業題材,天才求道者的故事,作品中厚重的回味歷史的滄桑感,遺憾而沒有結局的戀情等等這些都是我喜歡的要素。
但對我來說,和其它有著同樣元素的作品最根本的不同之處是作者從畫面上透露出的那股強烈的世界觀和愛情觀認識。這些可以說是需要一個人一生都在建立的東西,也是能夠影響一個人一生命運的東西。每個人對世界的看法都不盡相同,而在這些觀念和認識上有所共鳴的人,若是同輩和後輩,我會無限的喜愛,若是長輩,我會無比的尊敬,若是作品,我會永久珍藏,若是作者,我會永記於心。
客觀地來看,一部好的作品有時就像一面鏡子,能夠從中認識到也許以前都不曾注意的自己, 無論世事變遷還是年華已去,有些東西始終不會改變。對於作品的認同實際上也經常是對自己的肯定,對於作者的讚賞也同樣是因為對方的意志觸動了你的靈魂。
每個人面對娛樂和藝術作品的態度都不盡相同,然而就像這個故事中講的一樣,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改變,都與我無關。我會依舊執拗地用自己的方式面對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正因為如此,任何時候我都可以自豪滿滿地說:
「我,喜歡漫畫」
iwanami
2016 Feb 21
-
一個戰鬥力高達5.01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