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8月4日)下午,由電視劇鷹眼(ID:TV-insight)主辦,恆星引力、完美世界影視劉寧工作室、金色傳媒、鯤池影業聯合主辦的「鷹眼論壇·2020上海電視節特別場」,於上海新錦江大酒店順利舉行。
針對目前行業現狀,本次鷹眼論壇邀請到著名導演、監製毛衛寧,騰訊影業副總裁陳英傑,耀客傳媒副總裁、總編審孫昊,完美世界影視副總裁、劉寧工作室總經理劉寧,《愛情公寓》系列導演韋正,閒工夫文化傳媒創始人、總經理常犇,夏逸文化創始人黃偉,恆星引力創始人、CEO王一栩,新湃傳媒首席內容官楊夏,金色傳媒總裁、貓片創始人王裕仁,鯤池影業創始人兼CEO李鯤,與鷹眼創始人蔣雲峰一起,分別就「現實主義劇集的新探索」、「劇集系列化的新走向」、「IP運營新時代」三個議題展開深入的探討。本次活動吸引了眾多知名影視公司、視頻平臺、電視臺及權威媒體等到場,並有數千名觀眾線上觀看直播。鷹眼總顧問李志恆先生也攜團隊參會。
以下為三場論壇的實錄:
百花齊放,現實主義劇集打開新局面
現實主義題材一直是影視創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廣電總局大力提倡的劇集類型。在談到對現實主義的理解上,著名導演、監製毛衛寧表示「衡量一個作品的價值不在於創作的方法,而在於開掘人類生活經驗和心靈的高度廣度和深度。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現實主義是反映人民現實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現實主義題材在不同的時代也必然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趨勢。具體到近兩年來說,則表現在劇集體量和題材兩方面的變化。
從劇集體量上來說,12集到24集的短劇成為了現實主義題材青睞的模式,這一方面是由於網際網路時代興起,觀眾的觀劇習慣正在逐漸從衛視頻道向移動端的視頻平臺轉移;另一方面則是視頻平臺不斷加碼的自製劇解放了以往衛視頻道排播在單集時常和集數上的限制,由此誕生了如《隱秘的角落》這樣無論是在劇集內容還是單集時常上都有所突破的作品。騰訊影業副總裁陳英傑提到,大量的自製劇出現,或將成為短劇時代興起的契機,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短劇將和長劇共同存在於市場中。
從題材上來看,深受年輕人喜歡的現實主義題材往往都深耕於當下年輕人的日常生活。隨著當下年輕人生活的日趨豐富,作為映照的現實主義劇集也極大的拓寬的了題材的類型和外延,出現了諸如講述「畢婚族」的《第二次也很美》,表達年輕人電競夢想的《穿越火線》等等,與此同時,如《安家》這樣深刻切中普通人痛點的行業劇也在悄悄崛起。針對行業劇應該如何打磨,耀客傳媒副總裁孫昊為我們分享了他的方法論:「耀客在現實題材的打造上一般有以下四要素:一是以話題為牽引;二是行業為切入;三是以情緒為推手;最終以情感為歸宿。我們想要倡導的是溫暖而明亮的現實主義,也希望通過劇集給觀眾帶去更多的鼓勵和正能量。」
在內容創作的層面,儘管當下的已經湧現出了一批優質的現實主義短劇,但毛衛寧導演強調,劇集的長短並不能決定一部劇的質量,關鍵是要看故事本身要講什麼,用怎樣的方式去講。國外盛行的短劇模式有其長期排播方式的成因,而對於國內的創作者而言,在面對一個故事時,更重要的是去考慮應該用多長的體量來講述它,而不是盲目追求集數的減少,僅僅依靠劇集的變短,很難帶來質的變化。陳英傑對這一觀點表示了認同。他提到,長劇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表現方式,比如《慶餘年》這樣400萬字的長篇巨製,其本身體量就決定了它更適合以長劇的方式娓娓道來。「當前的劇集在時長和內容上都體現出了一個百花齊放的狀態,甚至每一集的長度都不相同,前一集90分鐘,後一集可以60分鐘,而觀眾對此也大多能夠欣然接受,讓我覺得很驚喜。作為創作者,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因為觀眾對我們很寬容。」
同時,孫昊也表達了他對於短劇前景的擔憂:「如果目前短劇集的探索,在視頻網站內部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能夠獲得利潤的模式,那麼像我們這樣的內容公司就很難會主動選擇做短劇集。成本如何控制?利潤怎麼體現?平臺會不會買單?這些都是我們要去承擔的風險。短劇熱潮的持續需要形成一個成熟的獲利機制,來使創作者和平臺願意為它買單。目前來看,24或30集的體量,是我們比較能接受的方式。當然也不排除我們會跟平臺在創作前期就合作,去嘗試一些十來集體量的劇集,這個要看各方面的條件成熟了,才能夠做這個決定。」
隨著現實主義題材的再度成為焦點,劇中情節所引發的爭議也成為了爆款的「標配」,作為創作者和管理者如何處理話題和爭議之間的矛盾?
毛衛寧表示,單純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說,不應該考慮這個問題。當你真的對這個社會和時代有表達的時候,你就要按照你的藝術良心去創作和表達,唯有這樣你的作品才能夠純粹。如果束縛太多,就會干擾創作。孫昊對這一觀點表示的贊同。「現實主義的魅力就在於直擊心靈,會有話題是因為打到了人們的痛點。我們之所以選擇這個題材,就是希望把對社會的理解反應在作品中。觀眾認為的社會真實和戲劇作品中的社會真實是有距離的,創作者要做的就是直面社會生活痛點,在還原真實的情況下儘可能地追求美和藝術。」
陳英傑則從管理者的角度給出了他的處理方法:「在創作的初期,我們會讓編劇盡情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寫,不做太多幹預,這樣才能發現這個作品的精華所在。但作為管理者,我們做的畢竟是產品,需要得到市場和觀眾的認可,所以我們在創作後期會和導演、編劇一起研究怎樣在適應市場規律的範圍內把作品的優勢放大。內容為王,播出為大,該妥協時還是要做適當的妥協。」
冰火兩重天,系列劇如何走得更好更遠?
自2020年以來,《冰糖燉雪梨》《愛情公寓5》《河神2》《重生》《龍嶺迷窟》等劇集先後熱播,而這些收穫熱度和口碑的作品有著一個共通點——都屬於系列化劇集。事實上,系列化劇集的開發已經成為行業常態,多部系列劇的成功也證明了這一市場蘊藏的巨大潛力,系列劇如何走得更好更遠呢?
完美世界影視副總裁、劉寧工作室總經理、「蜜糖三部曲」的總製片人劉寧首先分享道,「『蜜糖三部曲』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系列劇,而是採用同樣的製作班底去做幾部內容風格和品控標準一致的作品。事實上,在國內目前的情況下,讓同一個製作團隊連續打造幾部作品並不容易,第一部作品做得不好,團隊不會再合作,做得好,演員,包括其他主創的身價也隨之提升,檔期也隨之被填滿,再合作是一件挺困難的事情。」
《愛情公寓》系列導演韋正對此表示認同,「國產劇的製作流程、行業構架都不是特別支持一部系列劇的誕生,我們整部劇的創作過程很難,可以說是一個一直掉坑然後爬坑的過程,真的很痛。但仍然有快樂在,一是我們確實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改變了一些行業現狀;二是我們收到很多觀眾的支持和鼓勵,讓我們得以堅持下來。」
閒工夫文化傳媒創始人、總經理、《河神》系列製片人常犇也深有感觸,「坦率地說,我們剛開始並沒有想拍《河神2》,後來是團隊的同事都說『拍』,那就『拍』吧,大家才又重新聚到一起,連助理都是《河神1》的。」他還透露,「我們在準備《河神2》的劇本時萌發了一些新思路,未來我們希望把東方神秘的傳統文化作為抓手,在基於《河神》IP的基礎上,去塑造新的人物、去發展新的故事,打造一系列的作品。」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成功系列劇的幕後主創,幾位嘉賓也談到了自身關於劇集系列化開發的心得。劉寧認為,「國內系列劇之所以推進困難,一部分是受到市場變動、媒體環境變化、主創更換等因素的影響,但從根源上來看,其實是因為缺乏最初的規劃。大家做系列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降低風險,但現實情況是,國內一個IP的授權基本是6年,而一個項目從拿到授權到策劃、開發劇本、拍攝、播出,快點的話也要至少三年,這意味著第二部還沒拍IP授權就到期了,如若繼續拿版權,可能就得拿出更高的價格。系列劇一定要從源頭做好規劃,儘量自己去搭建一個IP的體系。就比如說《香蜜沉沉燼如霜》,如果真的拍第二部,但是沒有楊紫、鄧倫,觀眾其實不一定願意看。」
在韋正看來,「對於系列劇而言,市場變動、媒體環境變化、主創更換等是結果,而不是原因。系列劇就像一艘要跨越太平洋的船,在遠航的過程,會遇到各種未知的風浪,只有構架足夠靈活、堅固,才有抗壓的能力,即便遇到各種變動,也能繼續推進下去。」常犇補充道,「制度的完善、市場環境變好都是遲早的事情,一部系列劇能走『多遠』,最主要的還是取決於創作的內功修煉到什麼水平。」
夏逸文化創始人黃偉則圍繞產品和品牌發展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孫子·計篇》:『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一家出品方也好,一部劇也好,一定要爭取品類定位的機會,才能吃到紅利,吃到流量,形成長尾效應。系列劇更是如此,在給《宸汐緣》做定位時,我們就提出了『品類』的概念,為他們打造了『東方極美愛情故事』的品類,令《宸汐緣》同《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相互共振,創作立體、持續的價值。」
近幾年,劇集市場集數縮短、單集利潤下降,外界普遍認為「做系列劇容易獲得更高的利潤」才使得影視公司和平臺趨之如鶩,對此,幾位嘉賓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劉寧坦言,」作為一名做電視人,我選擇項目的思路有兩點,首先是追求安全,其次才是追求利潤。系列劇確實有優勢,但僅限於承受著觀眾更多的關注和期待。」韋正也強調稱,「我選擇一部劇的首要原因肯定是喜歡它,想把它做好。身為創作者,不能衝著什麼最掙錢,就去做什麼,尤其是做系列劇,其實是跟觀眾交朋友的過程,所以一定不能讓觀眾感覺到你在傷害他。再說,系列劇也不一定就能保證更高的利潤。」常犇則表示,「從議價能力來看,系列劇的利潤確實更高。首先,相較於單部劇,觀眾、投資方對系列劇的預期更高,這也是系列劇利潤高於單部劇的最大原因;其次,目前國內雖然對系列劇的認知還不完整,尚未形成成熟的創作體系,但這畢竟是一個商業化的東西,未來一定會有非常正向的回報。」
長線開發,IP運營的「產品經理」思維
於影視產業而言,IP一直被視作「雙刃劍」,相較於前兩年如「過山車」般的處境,如今的IP生產因為更具前瞻性的創作理念、更有全局觀的打造思維而迎來新的生機。細究其背後原因,既歸結於市場環境的巨變,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從業者對在IP生產中扮演的角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們不再是IP的買家,而是IP的運營者,甚至是IP反向輸出的推手。
作為一家新銳的影視公司,恆星引力IP改編佳作備出,前段時間熱播的現實主義行業劇《怪你過分美麗》就以「寫實、專業」深入人心,受到廣泛觀眾的一致認可,熱度、口碑雙雙收入囊中。雖成立不久,但恆星引力深知,「人才」是打通任何深耕領域的最強武器,由其創始人兼CEO王一栩發起的「恆星計劃」匯聚了IP原著作者,影視策劃、編劇、導演等創作核心人才,採用「內外兼修」的方式,打造出獨具色彩的IP運作模式。
「恆星引力旗下的IP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我們公司自己的影視製作業務外,包括各類創作者經紀業務,另一種就是外部合作的IP,我們有專門的團隊去挖掘IP項目,並根據其風格特點制定相應的開發計劃,最後尋找更專業的團隊一起合作。」王一栩如此分享道。
而作為去年最成功的IP改編劇之一——《陳情令》開發出了頗具創新性的商業模式:打通C向市場、拓寬變現渠道、拉長生命周期。
鷹眼曾統計,《陳情令》收官一個多月後,其單月僅衍生商品收益就已超過1200萬,而這一數字還是一個相對保守的估值。作為該劇總製片人、藝術總監、總編劇,楊夏將IP的孵化設定為「量身打造」,「我們會根據IP內容的不同,人設的不同,量身設計運營方式」,同時,她將新湃傳媒定位為「一家具有IP思維的網際網路公司」,影視創作並非其主業,IP運營才是,而IP的生命力在於「內容」,「我們非常注重不同領域的C端賽道上的觀眾判斷,但對於我們自身而言,還是更專注於內容端。」
作為該議題資歷最深的老牌影視公司,金色傳媒被業內認作轉型作為成功的公司之一,而IP就是他們轉型路上的「敲門磚」。其首部IP改編劇《將夜》不僅實現了網播量和口碑的雙豐收,更在男頻式微的種種質疑聲中逆風翻盤,而「男頻IP專業戶」也成為這家公司的標籤,更是其總裁、貓片創始人王裕仁對公司明確的定位。 「男頻有很多可以創新的點。我們看好的是後期具有強大的世界觀的作品,不光在內容上,包括開發的多元化,包括製作上面都會有很好的回饋。」
與金色傳媒不同,鯤池影業在女頻IP市場闖出了一番天地,《香蜜沉沉燼如霜》《冰糖燉雪梨》等都取得了不俗的市場反響。鯤池影業創始人兼CEO李鯤認為「合理開發」、「高效開發」、「長線思維」是IP運營的三大殺手鐧,在市場競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時,聚焦「點」遠遠不夠,必須把IP的前端、後端,包括系列化全都規劃好。「拿IP講故事的階段已經過去了。現在要落到實處,一個項目要真正開發在劇集端,即IP的轉化端。」
面對日新月異的影視市場,IP頂層的搭建成為每一位運營者需要深思熟慮的話題。「以作者為中心,由接觸讀者反饋最多的人主導項目開發,並輔以專業團隊」是恆星引力的IP加固器。新湃傳媒則將自己定義為「IP的設計者」,通過為每一個優質IP設置「產品經理」,挖掘出了IP獨特的品牌價值和審美風格。
「一部優秀的作品會把某種屬性人群的熱情給激活,對IP的開發運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吃準用戶群的喜好。」王裕仁認為,IP運營開發思路都要圍繞用戶展開,這也是金色傳媒開發IP的重要方向。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有海外求學的背景的鯤池影業無論在組織架構還是運營上,都尋求更加扁平化,「我們會在作品的海外發行、以及海外IP的篩選上提供更多視角,倒逼我們進行內容的變革」,李鯤如此說道。
論壇上,四位「IP舵手」、影視從業者,就「現實主義題材在IP領域中難出彩,卻又是大眾剛需」的矛盾處境,進行了集中探討。
王一栩認為「找到相互信任,且具有豐富經驗的合作者」是矛盾突破的關鍵。以《怪你過分美麗》為例,行業劇並非恆星引力擅長的題材打造範圍,卻因其作者未再的親身經歷,完成了大部分的劇本改編以及策劃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這部劇的品質。
長久深耕於現實主義原創作品的金色傳媒則將「反其道而行之」,對於好的編劇和導演,先把他們的作品出版,而後再進行開發,王裕仁表示,無論IP改編還是原創,創作思路是一致的——用高於生活的創作手法去表現來源於生活的情緒,「都是為了推出優質的作品,殊途同歸。」
李鯤則認為,是否選擇IP作為影視作品的「地基」,要依託IP的內容是否紮實,,對於現實主義的理解是否恰當,以及表達的內容是否符合當下審查環境的要求。「為了IP而IP」的思路儼然是一種「本末倒置」。
商務合作
17621406188
18701886537
喜歡鷹眼的文章,就點【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