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詳情第三屆《中國當代散文精選》300篇徵稿大賽 歡迎投稿!
☆陳強倫(山東省)
我的母親不是醫生,我姥爺家那頭也沒有幹醫生的根兒,可我母親卻有很多偏方,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正是母親這些偏方把我們從小到大一個個平安地帶了過來。很小的時候手碰痛了,嘰嘰哇哇哭著找母親,母親問「哪裡痛?」「這裡。」「媽給吹吹就好了。」「噗噗」兩口氣一吹,果然不痛了。稍大一點,玩的強度大了,碰的也重了,痛得也厲害了,吹也不管用了,哭而難止。母親就問「磕在哪了?」「這裡。」母親對著磕過自己桌子角、鍋臺角、窗臺狠狠地拍兩巴掌,口中還念到:「你!再碰孩子!」「好了,不哭啦,我打它了。」也怪,經母親這一打還真的就不痛了,心滿意足地跑出去玩了。四肢碰痛好解決,如果遇上頭痛、肚子痛怎麼辦?我母親也有方,頭痛、肚子疼找不到發洩的對象,但要找到根源。「是誰讓我家孩子不舒服了?是不是過世的老爺、老太因喜歡這孩子過來摸了一下,打災啦?我來試驗試驗,是的話,就趕快走開。」我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母親的言語吸引住了。如果頭痛母親就讓我們躺在炕上頭朝外,母親站在炕前,從桌上拿來一面鏡子,柜子裡取出一個雞蛋,大頭朝下放在照人的一面慢慢控制使雞蛋立住,口中念念有詞「是你你就立著。」還真有那種時候雞蛋果然就立住了。肚子痛的測試方法與頭痛的測試方法大同小異,只是道具不一樣。母親同樣是讓我躺在炕上頭朝外看著她操作。這時母親端來半碗水,拿來一把筷子,將筷子在碗裡沾一下水,這次是小頭朝下立在有水的碗中央,慢慢鬆開手,這組筷子還真的站住了。這時母親會說「你在這好好看著,筷子什麼時候倒了,什麼時候叫我,我手裡還有大堆活呢。」母親離開了現場,我就目不轉睛地看著筷子,直到某一刻筷子稀裡譁啦散了,就大聲向母親報告。此時母親不管在哪幹活,都會趕快跑過來,對著窗外大聲說幾句什麼,再小聲念叨幾句,然後對我說「筷子倒了你也好啦,沒事啦。」我就一個激靈翻身下炕,一溜煙跑得無影無蹤了。有人說這是迷信,現在想來母親這樣做是非常有道理的。正在成長中的小孩,不會有什麼大毛病,頭痛腦熱也許是風吹的,肚子痛一般是生的、爛的、涼的吃了不舒服,或許是肚子裡的蟲子鬧的。在外面跑早忘了,一回家就喊這裡痛哪裡痛。好,既然回來了那就將其軟禁在熱炕上躺一躺,再變個小戲法給你看看,身體暖和了,注意力分散了,走時再加件衣服,等再次從外面回來早好了。如果說這些小伎倆有點心理作用的話,接下來的方法就是心理和治療的雙重作用。小時候很窮,農村的孩子夏天一般都不穿鞋子,赤著腳丫子滿街跑,腳趾蓋常常被露出地面的石頭尖趨掉,每到這時腳趾蓋被石頭掀開,鮮血從趾甲兩邊古噶古噶往外流,鑽心的痛,汗水和著淚水一起流下來。腳跟著地,腳尖翹著,一步一拐地走到院子,放聲大哭。母親見狀痛心不已,好言勸慰也沒有用,只顧嚎啕。「別哭,我替你報仇!」「報仇?」一聽能替我報仇,哭聲漸小,母親找出小錘,讓我指認是哪塊石頭趨了孩子的腳。我馬上覺得身後像有了千軍萬馬似的,早忘了疼痛,晃著膀子,領著母親就向外走,可一邁步又哇的一聲。母親背著我,找到傷害我那個石頭尖,用小錘使勁砸,我心裡那個解氣啊,奪過小錘也幫著砸,像一個復仇的小戰士。走時母親順手撿起砸下來的幾個小石塊裝進兜裡。回家後母親抱草燒水,把兜裡的小石塊放進鍋裡,再從鹽罈子抓一把鹹鹽,看著我滿臉疑惑,母親說:「我們不但要用錘砸它,還要用鍋煮它,叫它再敢趨孩子的腳。」待水涼個差不多了,母親就給我洗創口,再次觸碰被掀起的趾甲,加上是鹽水又是一陣鑽心地痛,不過我忍住了沒有哭,因為這是復仇之水,裡面還煮著兇手呢!洗淨擦乾用布條包好,等稍有不痛之感又一瘸一拐地出去了。在農村,與我有同樣遭遇的小夥伴有許多,他們中有很多後來腳感染了、化膿了,導致連學都不能上,嚴重的從此再沒有長出腳趾蓋。而我們家兄弟幾個從未因此事感染過。隨著年齡的增大,在外面玩的強度就更大了。跳土臺,跳糞堆,跳地堰子,比賽誰跳得高,跳得遠是最開心。最逞能的遊戲,也是最危險的遊戲,常有創壞腳脖子,跳崴腳的時候,每到此時我母親就從柜子裡找出一塊我熟悉的樟木,或到鄰家剪幾個花椒枝子燒水洗給我燙洗,還別說,不用洗幾次還真的就好了。有的孩子由於得不到及時調治天天拖著瘸腿上學,甚至落下殘疾。上了初中,在村裡就是個半勞力,每年的麥假、秋假就得跟著包括母親在內的生產隊裡的大人們上山割麥、割草。由於技術不熟練鐮刀砍在手上是常有的事,一鐮下去就是一道深深地血口子,鮮血啪嗒啪嗒向下滴個不停。此時母親趕緊到地邊拔幾棵名叫「戚戚菜」的植物,擠出葉子汁滴在傷口上,再用「戚戚菜」葉子渣糊住傷口,從衣服上撕下一塊破布條包住,繼續投入戰鬥。幹了不大一會布條掉了,「戚戚菜」也掉了,傷口還真的就不出血了,只剩下綠綠的菜汁水的顏色仍保留在手指上。從此我也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和同伴的傷口。「戚戚菜」不是每個季節都有,可農活每個季節都得幹,受傷是每個季節都會出現的。因此我母親就有常備的刀創藥。我家有時會到供銷社買點些小雜魚熬著吃,裡面一般會有幾個烏賊魚,我母親就將烏賊魚身上的硬蓋兒(俗稱烏魚板兒)抽出來放窗臺上晾乾,將裡面的白粉刮下來裝在瓶子裡,一旦我家或鄰家有受刀創傷的,就拿出來倒點創口上按住,不一會就好了,止血又消炎。大半個疃的人都到我家來討要過,別人家不是沒吃過烏賊魚,只是他們不注意保留。被霜打過的絲瓜葉也是我母親搜集的對象,曬乾搓成面,對於創傷止血也很有效果。外傷好治,只要不感染就沒事,怕就怕生瘡生癤子。那個年代的人不知怎麼,無論大人小孩誰都生過瘡,鼓過大膿包。肚子上,頭上,腰上,腚上,頸後都是膿瘡的多發地帶,每到此時瘡癤從肉體裡面蹦著向外痛。先是出現一個大紅地盤,然後再鼓個又紅又亮的尖形大包,慢慢出現個白頂,白頂一破裡面就擠出許多膿液。少則十幾天,多則幾十天,疼痛難忍,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每當我們有這種情況的時候,母親一般在瘡癤初起時就把它控制住了。我家裡永遠都有長蟲(蛇)皮,那是母親上山幹活時隨手撿回來的,有一個抽屜專門放長蟲皮。母親用剪刀把長蟲皮剪得碎碎,與雞蛋攪在一起炒給我們吃,一般吃兩次瘡癤就回縮了,免去了生瘡的全過程痛苦,還不至於留疤痕。同樣和著雞蛋炒著吃還能治病的另一種藥材就是「老婆子花」。「老婆子花」書名白頭翁,我們那一帶山上隨處可見,但別人一般視而不理,我母親則視為珍寶。上山幹活時只要見到它,必然摳出來帶回家放窗臺上曬乾備用。若遇感冒發燒,內火外寒、跑肚拉稀等狀況,先將「老婆子花」根(新鮮的可帶葉)切碎,再打個雞蛋拌入,上鍋拖個雞蛋餅,趁熱吃後熱炕頭上一躺,蒙上被子出一身汗,一到兩次基本痊癒。治療一般的拉肚子用「老婆子花」,或燒個大蒜吃一吃,對付惡性癩痢我母親還有一招。如果拉肚子幾天不好,我母親就找出珍貴的小米,挖一點出來泡一泡,用手握成一個橢圓形溼球,用玉米棒子葉卷實,將兩端用細線紮緊,燒飯時埋在草灰裡烘焦,用燒火棍掏出,待涼後慢慢剔除外面的玉米葉糊層,裡面就露出一個黑不溜秋的糊球,母親將糊球放在板上用小擀麵杖擀碎,用開水在碗裡一衝,空腹趁熱一口氣喝下去。喝進肚裡便感到裡面翻騰攪動,咕咕作響,「糊面」在裡面左衝右突奮力搏殺,不長時間便覺風平浪靜,疼痛漸輕,明顯不用跑廁所了,我母親用這種方法治好了周圍鄰居好多孩子。疃西頭春增爺家的小兒子華柱,就是因為拉肚子時間太長沒有及時治療,最後拉得眼珠子像兩個尖頭朝外的鵪鶉蛋,常年向外鼓鼓著,造成終身殘疾而難以成家。如果離我們家近,或者知道我母親有此妙方,也許會是另一種結局。在那個貧困落後的年代,農村孩子有病是上不起醫院的,也沒有上醫院的意識,一般都是抗著,扛過去就自然好了,抗不過去輕則殘疾重則死亡。在我村,小孩因長時間高燒不退而燒壞了的就有好幾個,好多與我父母年齡相仿的家庭,大多生有八九成十個孩子,但活過來的也只不過五六個,這些家庭的孩子都在三至六歲的時候夭折了,可我們家子女一個也沒損失,這與母親的偏方有直接關係。我母親常對鄰居說,孩子只要生下來就要把他們養活、養好、培養好,不能生而不養,養而不管。天一變冷,母親就將早已縫好的棉衣給我們穿上,天一熱,母親就給我們把單衣換上,這在那個整天忙農活,穿衣靠縫補年代,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同樣都是受窮,我們都穿得飽飽暖暖、身上乾乾淨淨的,鄰居誰見了誰誇。老天爺不會偏向哪一個家庭,也不會與那個家庭過不去,重要的是這個家庭的主婦母親如何打理,古人說「一個好的母親能富三代」此話不假。那個時候的冬天特別寒冷,取暖除了熱炕頭,再就是棉褲棉襖,又缺吃、又缺穿、又缺燒的,孩子們感冒的特別多。在流感的多發季節,我母親晚上就用白菜根、蘿蔔根、香菜根、蔥須子、薑片燒一大鍋水給我們喝,喝完了不準出去跑,老老實實在熱炕頭待著,這些一分錢也不用花的破東西,卻在不知不覺中讓我們躲過了一場場流行性感冒。母親有五花八門的小偏方,蚊子叮了起紅疙瘩,抹點肥皂;薄刺毛蜇了起個大紅皰,抹點小蘇打;有燒燙傷,抹點大醬;如果燒燙傷破皮了就不能抹大醬,要抹香油。這些招數都有意想不到的奇效。儘管母親用偏方為別人治好了各種病,但自己卻落下了兩樣無法癒合的病根。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我小妹才一歲多點,父親在縣城忙於「四清運動」,整個秋收大忙季節沒有回家。我母親白天上生產隊幹活,晚上收拾自留地的莊稼,還要澆園、推磨、挑水、照顧一窩孩子。貧累交加,一口火攻到眼上,右眼生了個大疔,腫得像個大琉琉泡一樣,痛苦不堪。即使這樣母親仍像一個上足了發條的機器人踏踏踏地轉個不停。到了初冬,母親的右眼就睜不開了,近乎失明,自愈後這隻眼睛就永遠剩下一條縫,年輕漂亮的母親自此留下一大一小兩隻不對稱眼睛。在我的記憶裡,母親從來就沒有閒著的時候,不管家裡還是家外。我十歲那年的夏天,連綿雨下來好幾天,家中的糞便已滿罐,天稍晴,母親便挑著一擔糞便往地裡送。在邁地堰邊的水溝時被擔子晃了回來,腳底一滑不幸摔傷了腿。由於不捨得花錢也沒有時間到大醫院診治,在村裡找了個民間庸醫捏了捏,在家慢慢躺著養護,堅持著下炕餵豬、餵雞、為孩子們做飯,結果留下後遺症,左腿膝蓋不會拿彎,平坐時只能右腿彎曲,左腿永遠得伸著,膝蓋下面還要墊個東西。這兩樣毛病一直伴隨我母親終生,但終生也沒有耽誤母親少幹一點活。嗚呼,母親的偏方解除了無數人的病痛,卻沒有照料好自己。陳強倫,大專文化。業餘擅寫作、攝影。寫作以散文、報告文學見長。多有散文發表於省、市、區報刊、雜誌,部分作品被省及國家級刊物登載。現為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威海市作家協會會員、威海作協會員,威海市黨外藝術家聯誼會理事,文登區作家協會秘書長,文登區攝影家協會付秘書長。第三屆《中國當代散文精選》300篇徵稿大賽
隨著中國散文的繁榮與發展,新秀不斷地湧現,為全面反映當代散文在繁榮社會主義文學事業方面作出的努力及貢獻,集中展示當代散文家及散文創作的整體陣營和整體水平,繼續推出新人、新作,壯大散文創作隊伍,進一步推進當代散文的研討、交流和發展,並用與時俱進的眼光去洞察和認識社會,激發廣大散文作者用智慧和才華去肩負使命和重任。基於此,我們組織名人、名家,投入巨大的物力、財力,編纂《中國當代散文精選》300篇2020卷一書。
投稿郵箱:gjscxhzg@sina.com (原創首發,多投無效,投稿標題註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電子投稿後,請不要再寄來紙稿。投稿請註明詳細聯繫地址、郵編、電話,微信號、投稿後請關注國際詩歌網公眾號:bhsx272580736和國際詩歌網:www.gjsgshxh.com 每天將發表部分入圍作品)。
截稿日期:2020年5月30日(以當地郵戳為準)
來稿請寄:北京朝陽區100024-18信箱 《中國當代散文精選300篇》組委會 (100024)
聯 系 人: 丁紅梅
聯繫電話:(010) 56140133 13691058281
主辦單位:
國際詩詞協會
國際詩歌網
上海散文雜誌社
協辦單位:
華夏散文
承 辦:
國際詩詞協會散文委員會
——感謝閱讀——
國際詩詞協會 |中國旅遊文學 | 國際詩歌網
國際詩歌網:http://www.gjsgxh.com
學術顧問:丁芒 丁一 冰耘 易傳寶 韓 英
會 長:沈裕慎
副 會 長:袁仲權 曹 平 潘頌德
秘 書 長:戴三星 李 平
編委會成員: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義
張 藝 丁紅梅 何蘭青 林從龍
蒲公英 黃會容 陳立琛 陳錦綿
韓 江 陳典鋒 買 超 曹 平
龔明仁 周嘉琪 塗作武 侰麗恰母(泰國)
王中海 馬夢瑤(美國) 陳湃(法國)
國際詩歌網總編:丁紅梅
國際詩詞協會詞賦主任:東方武鳴
國際詩詞協會美國分會會長 馬夢瑤
國際詩詞協會泰國曼谷分會會長 侰麗恰母
國際詩詞協會桂林分會會長 何蘭青
國際詩詞協會九江分會會長 柳守猛
執行編輯:丁紅梅 何蘭青 胡耀輝 周已雄 馬夢瑤(美國)
法律顧問:戴 斌
聯繫電話:010—56140133
歡迎 投稿
小說、散文、詩歌、書畫、攝影等
投稿郵箱:bhsx08@sina.com
微信掃一掃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