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跟隨劉備24年,為何投降呂蒙害死了關羽?叛徒糜芳下場如何?

2021-02-13 史記匯

在劉備集團中,有一對兄弟曾經十分耀眼,他們一文一武,深受重用。呂布擄走劉備家眷時,他們二人還將自己妹妹嫁給了劉備,作為次妻。這兩個人,便是糜竺和糜芳。不過,作為弟弟的糜芳,在追隨劉備二十餘年後,還是在關鍵時刻成了叛徒,他的投降,也導致了關羽的慘敗和喪命。

歷史上的糜竺和糜芳,比起《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角色更為傳奇。他們家境殷實,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適逢亂世,作為兄長的糜竺,因廣捨家財,經常濟貧拔苦,被陶謙所看中,令其在自己身邊為官。而弟弟糜芳,也一同追隨了陶謙。陶謙死後,劉備佔據了徐州,糜氏兄弟又轉而輔佐劉備。

歸附了劉備之後,糜竺為文官,糜芳為武將。後來,呂布偷襲徐州,糜氏兄弟還將妹妹嫁給了劉備,算是與主公結成了政治聯姻。因為有了這層關係,劉備也對他們二人更為信任,如遇戰事,常命糜竺和糜芳保護家小。比如,在《三國演義》中趙雲大戰長坂坡的情節中,負責保護劉備夫人與阿鬥的,原本就是他們。

可是,曾經在劉備最為難的時候都不離不棄的糜芳,最後卻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投降東吳,甚至間接害死了關羽。

如果僅僅從往日的情誼與姻親關係來分析,糜芳的投降行為無疑是難以理解的。不過,如果將問題放到特殊的歷史背景中去分析,糜芳似乎也著實值得同情。

可以肯定的講,哪怕是把《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翻爛了,也很難找出第二個像關羽一樣忠義無雙的人物。在魏蜀吳三家中,易主的謀士和武將不勝枚舉。亂世中,叛、附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後漢三國時,文臣易主、武將投降,也並非就是那麼可恥,而且不少人到了對方陣營,還能被量才受用。

赤壁之戰後,劉備趁機得到了喘息,並領精兵奪取西川。在與劉璋撕破臉後,劉備又調集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前去參戰。此時,糜芳則奉命留在荊州,協助關羽戍守。

荊南四郡,乃是經過千辛萬苦才得到的,更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談及的一塊戰略要地。所以,劉備自然對其頗為重視。經過深思熟慮,奉命戍守荊州的主將為關羽,而糜芳等一些心腹,也一併留守輔佐。

在劉備奪取西川,傭兵自立後,關羽利用手中的假節之權,發動了聲勢浩大的襄樊戰爭。在戰爭前期,關羽接連獲勝。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水淹七軍、生擒于禁、刀斬龐德,令曹軍大亂,被史家評價為「威震華夏」。然而,僅憑荊州一地之錢糧兵馬,欲與兵強馬壯的曹軍對壘,無疑會顯得捉襟見肘。

打起仗來,前線領兵廝殺固然充滿兇險,但在後方負責籌措糧草的差事,也著實不太好做。當時,糜芳、傅士仁,便因此飽受責難:

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三國志·關羽傳》

這次見於史書的責難和威脅,或許成了糜芳和傅士仁投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除此之外,糜芳和傅士仁,此前也因失職遭到了處分。據《吳錄》一書記載,此前南郡城中失火,有不少軍用物質遭到焚燒:

南郡城中失火,頗焚燒軍器。羽以責芳,芳內畏懼。——《吳錄》

這次大火的原因,被羅貫中稱為是糜芳和傅士仁在軍中飲酒所致。但不管《三國演義》所言是否為真,南郡發生火災,造成損失,糜芳終究是難逃罪責的。

關羽身為一代名將,向來治軍嚴明,即便糜芳是劉備集團的功臣,還是「皇親國戚」,可以關羽的身份和地位,要處置糜芳,還真就是易如反掌。

關羽的苛責,終究還是在糜芳內心深處留下了陰影。不過,若不是呂蒙白衣渡江,令關羽軍心大亂,糜芳或許也不會像傅士仁一樣,那麼快就反水。

公元219年,呂蒙被孫權委任為大都督,趁關羽同曹軍鏖戰時,將戰船裝扮成商船,領精兵偷襲江陵。吳軍抵達公安後,傅士仁望風而降,同時勸糜芳投降。結果,公安、江陵兩座城池輕易落入孫權手中。此後,呂蒙命人善待關羽部將們的家屬,致使許多士卒逃散,關羽無奈敗走麥城。

關羽在前線鏖戰,被呂蒙在背後捅了刀子,而傅士仁和糜芳的不戰而降,無疑加速了關羽的慘敗。然而,此時傅士仁投降在先,面對白衣渡江的呂蒙,糜芳自己也深知,在此誓死抵抗,也根本無法堅持太久。

投降還是死戰?在危難之際,糜芳選擇了自保,沒有以死效忠劉備的舉動,同時也未搭救關羽,而是投降了孫權。就這樣,一位追隨劉備二十餘年的武將,成了沒有氣節的軟骨頭。

當然,或許在投降的那一刻,糜芳內心深處甚至也有有種慶幸:關羽慘敗,身首異處,自己也算出了一口惡氣。也正因如此,糜芳才獻城投降,加速了關羽的潰敗。此時的糜芳,已經將他與劉備的政治聯姻拋之腦後,成了徹頭徹尾的牆頭草。

投降後的糜芳,雖然依舊做著將軍,但他的處境有時也很尷尬。在東吳集團中,文人虞翻對糜芳非常鄙視,甚至經常羞辱這位降將。《三國志·虞翻傳》中曾記載,虞翻有一次遇到糜芳,厲聲說道:「失去了忠心和誠信,還靠什麼來侍奉君主呢?丟掉了駐守的兩座城,還自稱將軍,這樣的將軍配稱將軍嗎?!」面對虞翻的責難,糜芳羞愧的避而不答。

不過,後來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卻給糜芳安排了一個悲慘的下場:

關羽死後,劉備以復仇為藉口,調集精兵東徵。夷陵之戰前期,蜀軍也算是一路凱歌。這一次,糜芳與傅士仁,卻再次做出了反叛的舉動:他們望風使舵,殺了東吳將領馬忠,前去投奔劉備,妄圖獲得寬宥。結果,劉備大怒,將其二人給剮了祭奠關羽。

當然,歷史小說中的情節,終究是一種藝術加工。從《三國志》的零星記載來看,糜芳投降後,也算得到了重用。比如,在孫權派兵攻打蘄春時,所派主將為賀齊,而糜芳也在出徵之列。由此來看,糜芳雖不顯達,倒也不至於太過沒落。只是,這樣的叛徒,終究還是為後人所瞧不起的。

【圖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如果趙雲替代關羽守荊州,能守住嗎?易中天:那三國大勢將改變!

武廟供奉的72位名將中,三國武將一共八位,沒有呂布更沒有趙雲

長坂坡趙雲殺曹營50位名將,他們叫什麼?武藝屬於幾流?

諸葛瞻七萬雄兵以逸待勞,為何不敵鄧艾長途跋涉的兩千殘兵?

石達開被凌遲,受刑時一聲沒吭,理論上可能?史料記錄下當時慘景

相關焦點

  • 劉備大舅子,叛徒糜芳害死關羽,兄長因他羞愧而死,他的下場呢?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病重,臨死前將州牧的印信交給劉備,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的「陶謙讓徐州」。 關羽當時是荊州太守,糜芳在他手下。此時糜芳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不平衡,畢竟自己也是劉備的患難之交,此時位居人下,對關羽有了不滿的心理。史書上的說法是「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認為關羽輕視自己,對關羽軍事行動也不予配合:「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
  • 三國最讓人痛恨的叛徒:糜芳最後是什麼下場?
    既然關羽對東吳有所提防,呂蒙為什麼會如此順利地奪取關羽的大本營江陵城呢?這當中有一個重要人物,就是南郡太守糜芳,是他的叛變投降,導致了呂蒙的輕易得手和關羽的全軍覆沒。糜芳為什麼要投降東吳呢?大致說來有三個原因。一是關羽看不起糜芳,言語行為方面自然會對他有些輕慢。
  • 糜芳跟隨劉備二十餘年,為什麼在關鍵時刻卻背叛了劉備?
    摘要:三國時,糜芳跟隨劉備二十餘年,經歷了劉備集團最困難的歲月,眼看劉備勢力已經逐漸開始膨脹,好日子就快要到了
  • 【股事傑說】作為蜀漢集團創始人之一,糜芳為何在關鍵時刻背叛了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從益州發兵,拿下漢中,關羽從荊州出發,圍襄樊擒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這下,蜀漢集團兩面包抄,曹魏集團四面楚歌。就在這麼關鍵的時刻,東吳集團的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而坐鎮南郡的糜芳不但不救,反而背叛了關羽,投降了東吳。這又是為何?
  • 糜芳是劉備小舅子,一向對劉備忠義耿耿,為什麼在關鍵時刻降吳?
    ——卡爾·貝克 劉備,字玄德,雖身漢室後裔,卻出身微末,曾以織席販履為生。不過出身並不能限制他的成就,他自黃巾軍起義時,便興起義兵,開始了自己的逆襲之路,先後得到了關羽、張飛、趙雲等武藝的誓死追隨,並得到了頂尖謀士諸葛亮的輔佐,僅這一成就,就令很多人望塵莫及了。可是劉備終究是人,不是神,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一直效忠他,他的手下出過不少叛徒,例如孟達、糜芳等人。
  • 如果糜芳死守荊州等待關羽回援,關羽還會被擒殺嗎?
    糜芳在江陵開城投降,是關羽輸掉襄樊之戰的主要原因。荊州軍的家眷都居住在江陵城中,假如糜芳能夠堅守江陵,等待關羽率軍支援。關羽的將士們想要營救家人,肯定會以一當十,將吳軍趕出江陵城。然而糜芳在南郡開城投降後,荊州軍的家眷都落到了呂蒙手裡,關羽的將士們思念家人,紛紛放棄武器逃走,關羽也被迫敗走麥城。關羽的實力有多強關羽水淹七軍之後,荊州軍的勢力達到了巔峰狀態,關羽在襄樊前線部署了數萬兵馬,中原地區的豪傑都依附關羽,打著關羽旗號造反的人數不勝數。
  • 糜芳和傅士仁為何要背叛關羽?——關羽(七)
    於是在關羽圍樊城時,受到了曹魏的挑唆和利誘,孫權決定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而荊州在馬上面臨著江東偷襲時,其內部也一直在醞釀著重大的變故和危機。當初,關羽領兵出徵時,由糜芳(劉備的小舅子)、公安城守將傅士仁兩人負責供應糧草軍需,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兩人不願全力支援關羽。如果說是因為關羽心高氣傲,看不上這兩個人,因此二人與關羽處得不太好。
  • 襄樊之戰關羽屢戰屢勝,可糜芳卻選擇投降孫權,這是為什麼呢?
    ID:shuosanguo襄樊之戰關羽屢戰屢勝,可糜芳卻選擇投降孫權,這是為什麼呢?因此都紛紛逃走了,關羽也就因此輸掉了戰爭。所以,許多人都覺得,糜芳太可恨了。如果糜芳沒有向孫權投降,關羽怎麼可能大意失荊州,進而敗走麥城兵敗被殺呢?所以,都怪糜芳,認為是糜芳不夠忠心。然而,糜芳其實真的很冤枉。因為糜芳和關羽一樣,都屬於劉備集團裡面的第一層級——中原派。
  • 徐晃解圍樊城,呂蒙白衣渡江,糜芳、傅士仁獻城投降——關羽(八)
    其實當時關羽的營寨,外圍備有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礙設施極為嚴密,如果是純粹的正面進攻,從營外強攻,想要攻入取勝那是極為困難。如今乘關羽軍兵敗陷於混亂之機,徐晃率軍追擊,跟隨關羽軍殺入營寨,進行突襲,一舉大破關羽的營寨,殺掉了投降蜀軍的胡修、傅方等人。營寨被端,關羽無奈,只好撤圍退走,樊城之圍隨解。然而關羽的船隻仍然據守沔水,去襄陽的路依然是隔絕不通。
  • 投降孫吳,導致關羽敗走麥城的麋芳,最後是怎樣的結局
    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大勝曹軍。此時東吳趁機謀劃,襲取荊州。荊州失守,關羽敗走麥城。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南郡太守糜芳的叛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關羽向來和糜芳不和,對其有些輕慢。不僅如此,關羽北伐,負責供應後勤軍糧的傅士仁,與關羽也不和。由於北伐前線軍情甚緊,後勤供應很緊張,關羽治軍很嚴,傅士仁經常遭到斥責。因此到呂蒙渡江後包圍駐紮在公安的傅士仁,稍微勸說引誘,傅士仁便投降了。呂蒙帶著傅士仁來到江陵城下,勸說糜芳投降。糜芳一來恐懼關羽回來找他算帳,二來膽小怕死,儘管全城將士沒人願意投降,糜芳最終還是投降了孫吳。關羽的北伐大軍家屬大都在江陵城。
  • 此人深得劉備信任,卻害死了蜀漢三位猛將,最終被劉備下處死
    因為糜家在劉備成大業的路上,出力不少,再加上糜夫人的緣故,劉備對糜氏兄弟一向不薄,他入川之後,隨關羽守荊州的糜芳,便擔任了南郡太守一職,地位很高。可是,在演義中,他不但誣陷過趙雲投敵,還間接害死了三員五虎將。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誣陷趙雲降敵此事發生於長坂坡之戰期間。當初劉備被曹軍擊潰,僅率少量人馬逃亡。
  • 糜芳是劉備的大舅子,為什麼最後卻背叛了劉備,傻子才不背叛
    ,又是劉備的大舅子,卻在關羽發動襄樊戰役的時候,背後捅了劉備一刀,竟然在東吳進攻荊州的時候投降了孫權,最後導致關羽的北伐大軍無家可歸,關羽亦敗走麥城梟首異處。糜芳作為劉備的大舅子,劉備也沒有虧待,糜芳也是個有才能的人,劉備讓糜芳擔任南郡太守,南郡是荊州的奶瓶,多數物資由南郡供應,可見劉備對糜芳的重視,可即使這樣,糜芳為什麼最後還是背叛了劉備呢?
  • 《三國演義》中他深得劉備信任,卻害死了蜀漢三位猛將,他是誰?
    糜芳,字子方,是糜夫人的兄長,也是推舉劉備成為徐州牧的糜竺之弟。因為糜家在劉備成大業的路上,出力不少,再加上糜夫人的緣故,劉備對糜氏兄弟一向不薄,他入川之後,隨關羽守荊州的糜芳,便擔任了南郡太守一職,地位很高。可是,在演義中,他不但誣陷過趙雲投敵,還間接害死了三員五虎將。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誣陷趙雲降敵此事發生於長坂坡之戰期間。
  • 劉備有一親戚,曾陷害關羽趙雲張飛,後來叛變投敵,活得逍遙自在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前夕的陽長坂坡一戰,劉備輸得非常慘,不過其麾下的趙雲、張飛卻憑這次戰役一戰封神。尤其在《三國演義》裡,趙雲在百萬曹兵之中7進7出,而張飛更牛,直接一嗓子就把敵人嚇跑了。然而,糜芳卻在此役中誣陷趙雲,忽悠劉備,欺騙張飛。
  • 關羽算不算名將,為何孫權偷襲荊州之後,數萬精兵一鬨而散?
    作為鎮守蜀國兩大戰略要地之一荊州的關羽,深得劉備信任,統帥兵馬至少數萬,然而在東吳偷襲荊州之後,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本來統帥數萬兵馬的關羽,最後身邊只剩十餘騎,數萬精兵盡沒,部將無人跟隨,簡直不可思議匪夷所思,古今名將都不可能慘敗到這種程度。因此,不由得讓人疑問:關羽有何用兵之過,做人有何之錯?
  • 關羽手下數萬精兵,為何敗走麥城之時,身邊只剩十餘騎?
    作為鎮守蜀國兩大戰略要地之一荊州的關羽,深得劉備信任,統帥兵馬至少數萬,然而在東吳偷襲荊州之後,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本來統帥數萬兵馬的關羽,最後身邊只剩十餘騎,數萬精兵盡沒,部將無人跟隨,簡直不可思議匪夷所思,古今名將都不可能慘敗到這種程度。因此,不由得讓人疑問:關羽有何用兵之過,做人有何之錯?
  • 關羽被殺後,諸葛亮冷冷說了7個字,劉備聽後為何立斬劉封?
    那時劉備手下的將帥和謀士都是個頂個的出挑,都是足智多謀、英勇無敵。劉備結拜的三兄弟關羽、張飛二人更是有名的英勇無畏,我們今天來說下關羽之死。  可就在劉備已經有佔據著蜀國這一角時,關羽卻在荊州失守命喪黃泉真是可惜。  就在關羽的死訊傳來後,劉備是痛心疾首,這讓劉備一時之間很難接受。關羽的死不僅僅是對劉備來說損失個兄弟手足,對蜀國來說也是一個天大的損失。就在關羽死後,劉備非常傷心並且憤怒,殺了劉封也算是對死去的關羽一個交代。可是關羽大家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關羽是被東吳的呂蒙給逼到絕境自殺而亡,難道另有隱情?
  • 關羽一生戰功赫赫死後卻被滅族,歷史解讀關羽真正的死亡原因?
    曹操真的是對關羽又愛又恨。他非常欣賞關羽這個人。多次想要勸降關羽,但是關羽對劉備是忠心耿耿,絲毫不理睬曹操。但之前關羽被曹操俘虜過,曹操選擇直接將他放走。
  • 2016年,關羽墓被打開,專家發現了兩具女屍,她們是誰?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分類|古今歷史字數|854,閱讀約2分鐘關羽,今山西運城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中國"武聖"。他早年跟隨劉備東奔西走,輾轉各地。劉備、張飛、關羽兄弟情同,才有了後來《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