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事傑說】作為蜀漢集團創始人之一,糜芳為何在關鍵時刻背叛了關羽?

2021-02-23 e公司官微

1

歷史要串起來讀才好玩,如果按照《三國演義》那種線性結構去看三國故事,你就會被羅貫中老師欺騙,因為真相往往不止一個。

比如,我以前就寫過《劉備不是「白手起家」,而是「白手套起家」》,通過抽絲剝繭,我們發現,資助劉備打天下的「幕後金主」原來是徐州大土豪麋竺。這一回,我們要挖的這一位就是大土豪麋竺弟弟,二土豪糜芳。

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糜芳是糜夫人的哥哥,也就是劉備的小舅子,但他卻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從益州發兵,拿下漢中,關羽從荊州出發,圍襄樊擒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這下,蜀漢集團兩面包抄,曹魏集團四面楚歌。

就在這麼關鍵的時刻,東吳集團的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而坐鎮南郡的糜芳不但不救,反而背叛了關羽,投降了東吳。這又是為何?

羅貫中給出的解釋是,關羽出徵期間,糜芳和他的好基友傅仕仁供給軍糧不那麼上心,關羽揚言「還當治之」,兩人怕被關羽問罪,於是就投降了孫權。

還有人搬出了一套說法為羅貫中的說法站臺,說是關羽手上有個法寶叫「假節鉞」,武將持有「假節鉞」,可以隨意斬殺觸犯軍令的士卒,還可以代替君主出徵,並擁有斬殺節將的權力。之前,關羽礙於糜芳的「國舅」身份,頂多只是訓斥,現在有了這個「尚方寶劍」,回來完全可以斬殺糜芳。

然而,真相真的就這麼簡單嗎?

2

眾所周知,糜家很有錢,糜竺、糜芳兩兄弟在劉備最危難的時候資助劉備,並且拋棄了曹操給的高官厚祿而追隨劉備。

《三國志》上寫著,「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後曹公表竺領嬴郡太守,竺弟芳為彭城相,皆去官,隨先主周旋。」

就因為這份恩情,劉備一直都很重視糜氏兄弟,我以前寫的文章裡也提到,劉備稱帝之後,給糜竺的待遇很高,相當於是蜀漢集團的「二號人物」,地位比總經理諸葛亮還高。糜芳也一樣,史書上沒記載他打過什麼勝仗,但卻是南郡太守,這相當於是達康書記,在荊州地位也僅次於關羽。

所以,關羽的「還當治之」,應該不至於是要斬殺糜芳的,誰敢殺劉大大的小舅子啊。關羽最多會上表給劉備,讓劉備懲罰,而以劉備的性格以及他對糜氏兄弟的感激,應該不會在這個事情上為難糜芳。畢竟,在糜芳投降後,劉備也沒為難糜竺。

再說,當初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的時候,曹操也曾給糜氏兄弟伸出橄欖枝了,「表竺領嬴郡太守,竺弟芳為彭城相」,那時候劉備落難尚且堅定不移跟著劉備流亡,怎麼到了東吳來挖牆腳,糜芳就走人了呢?

糜竺、糜芳兩兄弟作為劉備天使投資人,眼光也不至於太短淺,曹操的一個彭城相就留的住糜芳?價碼太低。糜氏一族傾家蕩產投資劉備,最後就撈到一個彭城相?一個縣級的行政主管領導?就跟祁同偉被分配到了山區的鄉鎮司法所差不多,換你你會甘心?

小小的彭城相留不住,就是為了有更高的地位,傾家蕩產的豪賭,只為有更高的社會地位。所以,劉備平定益州的時候,糜芳的地位迎來了歷史的最高峰,南郡太守。

當時太守是行政、軍事一手抓,南郡又是重鎮,因為之前東吳的大都督周瑜也兼任過南郡太守,屯兵江陵。這個位置給了糜芳,說明不是輕視他。可為什麼明明如此厚待了糜芳,他還是要叛變呢?

3

究竟真相是什麼,這要從當時的情景來分析。

江陵城和公安城是關羽轄下荊州的兩個重要軍事據點,關羽親自督導修建的,城池堅固,但這個時候正是關羽北伐的關鍵時期,荊州的大部分兵力都抽調去打曹操了,不過也不是全部兵力。

在呂蒙白衣渡江的時候,史書上寫到「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說明關羽還是有所警惕的,而且傅仕仁所在的公安城也有「將軍士仁在公安拒守,蒙令虞翻說之」的記載,說明公安還有有一定兵力布防的,作為更重要的江陵,也就是糜芳管的軍事基地,不可能完全沒有防守兵力的。

但畢竟呂蒙是早有準備,是要一舉拿下整個荊州的,大兵壓境,已經被抽走部分的兵力的糜芳、傅仕仁兩人在東吳大軍面前自然顯得勢單力薄,而關羽在北方徵戰,能否回來救援還不好說,而且一直和糜芳共同行動的傅士仁也早就投降,公安已經被東吳拿走了。

史書上記載,呂蒙「遂將仁至南郡。南郡太守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遂降。」看到好基友傅仕仁已經投降在敵營,糜芳也投降了。

至此,呂蒙兵不血刃拿下了關羽在荊州地區的戰略重鎮公安和江陵。由於呂蒙周密的布置,將東吳軍隊進攻的消息完全封鎖,因此,遠在襄樊前線的關羽居然對於荊州地區發生的這一重大變故毫無察覺,完全被蒙在鼓裡。就這樣,關羽辛苦經營的荊州,被呂蒙兵不血刃的佔領,關羽實際上已經陷入了進退失據的窘境。

4

這就是糜芳背叛關羽的全部原因嗎?熟悉我的「套路」的讀者肯定知道,不會那麼簡單。

不要忘記了,糜芳可不是什麼名將,那都是職業經理人幹的髒活、累活,他本來就是一名投資人,作為早期投資劉備的「天使投資人」,眼光應該不至於差到哪裡去,現在蜀漢集團正蒸蒸日上,他也算是創業人之一。那麼又要說了,為什麼糜芳就非得叛變不可呢?

就跟上面分析的原因一樣了,這回他要投降,可是手握重鎮,帶兵投誠,待遇應該也要水漲船高了吧。

除了謀求自身發展以外,之前過窮苦日子的時候,他的直屬上司是劉備,而現在劉備跑去益州了,直屬上司變成了關羽。關羽這個人嘛,《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的很中肯,對手下士兵很好,就是看不起他的同僚,就連老將黃忠被封為五虎將,與之並列,他都要呸一聲,自然也是不會正眼看這個老大的「小舅子」糜芳的。換成是你,什麼感受?

我一向非常厭惡「毒雞湯」,但有一句被傳播甚廣的雞湯用在這裡挺合適的,就是「馬雲說,想辭職無非是兩個原因。第一,錢沒給夠 ,第二,心裡委屈了。」(我也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馬大師曰過,畢竟假冒馬雲名言的可不是。)

大概糜芳也是「寶寶心裡苦」吧。

說到這裡了,熟悉我的「套路」的讀者都知道,要回到「股事」上了。這周財經界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樂視賈躍亭和易到創始人周航開撕了。

周航說,賈老闆抽掉了易到的「兵力」。賈老闆怒斥周航誹謗。還有消息說,周航已經去了另一家租車公司了。甚至還有報導說,樂視入股易到之後,作為創始人的周航變成「掛名卻已經被邊緣化的CEO」。

嗯,這個故事和糜芳的故事有點像啊。

(編輯:劉駿)

相關焦點

  • 糜芳跟隨劉備二十餘年,為什麼在關鍵時刻卻背叛了劉備?
    ,為什麼在關鍵時刻卻背叛了劉備?    三國時,糜芳跟隨劉備二十餘年,經歷了劉備集團最困難的歲月,眼看劉備勢力已經逐漸開始膨脹,好日子就快要到了,為什麼在關鍵時刻卻背叛了劉備?    中國漫長的封建時代,其實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就是以唐代為分水嶺,唐朝以後可以稱之為「科舉封建時代」。那麼唐朝之前呢?
  • 糜芳跟隨劉備24年,為何投降呂蒙害死了關羽?叛徒糜芳下場如何?
    這兩個人,便是糜竺和糜芳。不過,作為弟弟的糜芳,在追隨劉備二十餘年後,還是在關鍵時刻成了叛徒,他的投降,也導致了關羽的慘敗和喪命。歷史上的糜竺和糜芳,比起《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角色更為傳奇。他們家境殷實,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適逢亂世,作為兄長的糜竺,因廣捨家財,經常濟貧拔苦,被陶謙所看中,令其在自己身邊為官。而弟弟糜芳,也一同追隨了陶謙。
  • 糜芳和傅士仁為何要背叛關羽?——關羽(七)
    於是在關羽圍樊城時,受到了曹魏的挑唆和利誘,孫權決定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而荊州在馬上面臨著江東偷襲時,其內部也一直在醞釀著重大的變故和危機。當初,關羽領兵出徵時,由糜芳(劉備的小舅子)、公安城守將傅士仁兩人負責供應糧草軍需,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兩人不願全力支援關羽。如果說是因為關羽心高氣傲,看不上這兩個人,因此二人與關羽處得不太好。
  • 如果糜芳死守荊州等待關羽回援,關羽還會被擒殺嗎?
    關羽忽視了糜芳投降的問題筆者認為,關羽在進攻襄樊的時候,就考慮到了東吳偷襲的問題,因此關羽才會把荊州將士的家眷都聚集到了江陵。關羽準備在吳軍偷襲荊州之後,只要糜芳能夠堅守江陵城,關羽就可以率領荊州軍回援,將東吳大軍擊退。
  • 劉備大舅子,叛徒糜芳害死關羽,兄長因他羞愧而死,他的下場呢?
    糜芳為南郡太守,鎮守江陵。 關羽當時是荊州太守,糜芳在他手下。此時糜芳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不平衡,畢竟自己也是劉備的患難之交,此時位居人下,對關羽有了不滿的心理。史書上的說法是「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認為關羽輕視自己,對關羽軍事行動也不予配合:「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
  • 糜芳是劉備小舅子,一向對劉備忠義耿耿,為什麼在關鍵時刻降吳?
    不過出身並不能限制他的成就,他自黃巾軍起義時,便興起義兵,開始了自己的逆襲之路,先後得到了關羽、張飛、趙雲等武藝的誓死追隨,並得到了頂尖謀士諸葛亮的輔佐,僅這一成就,就令很多人望塵莫及了。可是劉備終究是人,不是神,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一直效忠他,他的手下出過不少叛徒,例如孟達、糜芳等人。孟達,原本便是益州派,追隨劉備時間較短,與劉備的感情也不深,他們背叛還有情可原。
  • 長坂坡時張飛對趙雲喊了句話,趙雲聽懂了,從此低調在蜀漢集團
    二、張飛為何要殺趙雲?當時是張飛保護著劉備,暫時來到一安全地方休息,劉備 "正悽惶時,忽見糜芳面帶數箭,踉蹌而來,口言:"趙子龍反投曹操去了也!"玄德叱曰:"子龍是我故交,安肯反乎?"這是,張飛叫道:"他今見我等勢窮力盡,或者反投曹操,以圖富貴耳!"即,糜芳看到趙雲迎著曹操大軍殺回,便認定趙雲去投降曹操。
  • 劉禪兩任皇后均為張飛之女,為何不娶關羽女兒?原因說來令人感慨
    劉備登基稱帝建立蜀漢後,果然履行諾言,命令其子劉禪迎娶張飛長女為妻,即敬哀皇后張氏。張氏早逝,劉禪又立張飛次女為後,即張皇后,接連冊立張氏姐妹為後,可見劉禪是多麼喜愛張飛之女。不過在我們的印象中,張飛性格魯莽耿直,是一個大老粗,其女多半也繼承父親的部分性格,那麼生性懦弱的劉禪為何不迎娶關羽之女為妻,反而喜愛張氏姐妹呢?
  • 糜芳是劉備的大舅子,為什麼最後卻背叛了劉備,傻子才不背叛
    ,又是劉備的大舅子,卻在關羽發動襄樊戰役的時候,背後捅了劉備一刀,竟然在東吳進攻荊州的時候投降了孫權,最後導致關羽的北伐大軍無家可歸,關羽亦敗走麥城梟首異處。糜芳作為劉備的大舅子,劉備也沒有虧待,糜芳也是個有才能的人,劉備讓糜芳擔任南郡太守,南郡是荊州的奶瓶,多數物資由南郡供應,可見劉備對糜芳的重視,可即使這樣,糜芳為什麼最後還是背叛了劉備呢?
  • 襄樊之戰關羽屢戰屢勝,可糜芳卻選擇投降孫權,這是為什麼呢?
    他派去守荊州的糜芳選擇了投降。這下子,關羽軍隊的軍心士氣徹底崩潰,大家都覺得沒有了根據地,必輸無疑。因此都紛紛逃走了,關羽也就因此輸掉了戰爭。所以,許多人都覺得,糜芳太可恨了。如果糜芳沒有向孫權投降,關羽怎麼可能大意失荊州,進而敗走麥城兵敗被殺呢?所以,都怪糜芳,認為是糜芳不夠忠心。然而,糜芳其實真的很冤枉。因為糜芳和關羽一樣,都屬於劉備集團裡面的第一層級——中原派。
  • 三國有兩個「馬忠」:一個為蜀漢效力,另一個斬殺關羽!
    其中,第一位李豐袁術的部將,在東漢末年被曹操擊殺;第二位李豐是魏國大臣,在高平陵之變後,李豐參與了廢黜司馬師的謀劃,因為事情敗露,所以被司馬師除掉;第三位李豐是蜀漢大臣李嚴的兒子,也即為蜀漢效力。同時,就筆者今天要說的馬忠,也出現了重名的情況。在漢末三國時期,存在兩個名為馬忠的將領。其中,東吳的馬忠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因為他俘獲並斬殺了關羽、關平父子。
  • 讀史|關羽之死,蜀漢君臣難辭其咎
    可以說,此戰以劉備完勝、曹操完敗而宣告結束。為了策應劉備的漢中之戰,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也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計劃,發動了襄樊之戰,戰爭態勢更是良好。先是關羽圍困襄陽、樊城、水淹七軍,重創曹魏,接著在曹操的統治區內許都也發生了變亂,陸渾縣的孫狼等人殺縣主簿,歸附關羽。為了避開關羽的鋒銳,曹操甚至想遷徙都城。這表明當時曹魏在樊城、許都、關中都不佔優勢,而關羽卻威震華夏,意氣風發。
  • 關羽:殺顏良,斬龐德,威震華夏,但卻死於孤傲的性格!
    我們都知道關羽是蜀漢的五虎上將,他的知名度在三國中是最高的,他的形象比較偉岸,是忠義的象徵,到了現代社會的今天,關羽的廟宇是最多的一位,那麼作為一代名將的關羽,我們應該評價那?下面筆者就結合歷史來闡述分析這個問題。
  • 趙云為什麼是羅貫中筆下最完美的蜀漢名將!
    我們品讀《演義》,不難發現,劉備所領導的蜀漢集團,寄予著作者的社會理想即理想的君臣關係(明君賢相)、理想的君民關係(民本主義)、理想的良將(忠勇仁智)。前兩個理想筆者在此暫且不述,著重對其良將理想進行論析。理想的良將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具體的人物來「擔綱」的。在羅貫中看來,歷史上集忠勇仁智於一身的趙雲,正是他理想中的良將。
  • 關羽黃忠都奈何不了潘璋,為何關興輕而易舉將其斬殺
    演義中,關羽和黃忠是蜀漢五虎上將
  • 他背叛舊主,誣陷趙雲,坑死關羽,在《三國志》的結局卻不差
    前言在三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物,他身為蜀漢大將,卻誣陷張飛,坑死關羽,連劉備也因他而間接去世,堪稱「奸臣」代表,然而他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
  • 蜀漢君臣不敢提的話題:關羽出逃後,劉備兒子和糜夫人結局如何?
    劉備、關羽都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他們以及張飛這三人的桃園三結義十分有名,在《三國演義》裡這三人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不過今天所說的和《三國演義》
  • 襄陽之戰時,蜀漢第一謀士法正為何會失聲無策?
    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在事關蜀漢國祚的襄陽之戰中,貴為第一謀士的法正,卻在此關鍵時刻失聲無策,毫無蜀漢「謀主」的風採,最終也導致孤立無援的關羽兵敗被害。那麼問題來了,法正為何會在襄陽之戰的關鍵時刻失聲無策了呢?
  • 關羽遇害,諸葛亮私下說了11個字,劉備聽完當機立斷,賜死劉封
    關羽和劉封,都是三國時期蜀漢集團的核心人物。關羽自打和劉備桃園結義以來,忠肝義膽,誓死相隨,立下功勞無數,最後卻落得敗走麥城,含恨遇害。關羽之死波及了劉封,劉封沒有及時救援關羽,所以被劉備賜死。那麼劉封究竟死得冤不冤?
  • 關羽,「威震華夏」,那短促又頂天立地的輝煌
    重新還原一下歷史細節: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曹操派了徵南將軍曹仁,假節,鎮守荊北,對付關羽。那年十月,曹仁治下宛城守將侯音結連關羽謀反。曹仁回去平叛,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屠了宛城。關羽抓住時機,自江陵出發北伐。他出徵後,南郡太守糜芳留守江陵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