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關羽之死,蜀漢君臣難辭其咎

2021-02-13 領導文萃

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對》中,為劉備集團未來的發展路線作了這樣一個規劃:「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後來的形勢真如諸葛亮的預測,劉備既佔領了益州,又佔領了部分荊州,兩路大軍形成了對曹魏集團的鉗形攻勢,局面一派大好。

接下來,形勢繼續朝著有利於劉備集團一方發展。在劉備和曹操長達兩年的漢中之戰中,曹操一方損兵折將,大將夏侯淵被黃忠陣斬,曹軍撤退,劉備佔領漢中全境,並乘勝攻取了東三郡(魏興、上庸、新城)。可以說,此戰以劉備完勝、曹操完敗而宣告結束。

為了策應劉備的漢中之戰,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也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計劃,發動了襄樊之戰,戰爭態勢更是良好。先是關羽圍困襄陽、樊城、水淹七軍,重創曹魏,接著在曹操的統治區內許都也發生了變亂,陸渾縣的孫狼等人殺縣主簿,歸附關羽。為了避開關羽的鋒銳,曹操甚至想遷徙都城。這表明當時曹魏在樊城、許都、關中都不佔優勢,而關羽卻威震華夏,意氣風發。

然而,隨後的劇情卻發生了驚天大逆轉,曹魏和孫吳成功聯手,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徐晃長驅直入,擊敗關羽。兵敗的關羽無路可逃,被擒遇害。

從建安二十四年(219)五月漢中戰役結束到十二月關羽被殺,歷時足足7個月。其間,蜀漢除派劉封等人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攻佔上庸諸郡外,居然未作任何策應關羽的軍事部署和行動。

那麼問題來了,關羽發動襄樊戰役,逼得曹操從漢中退兵,劉備為何不乘勝追擊,進攻長安,或者主動聯合孫權,支援關羽,反而主動退歸成都,讓關羽陷入孤軍奮戰、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呢?

事實是劉備在取得漢中戰役勝利後,既沒有派兵增援關羽,也不進攻長安減輕關羽的軍事壓力,而是率領文武百官回到成都集中精力建造宮殿館舍,「備於是起館舍,築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四百餘區」。原來,他們一門心思要稱王稱帝、封侯拜將,根本沒有心思去關注荊州戰局的變化。等到他們忙完——劉備稱「漢中王」、手下文官武將各有封賞後,這才騰出手來關心荊州戰事,可是為時已晚,大局已定:關羽死了,荊州丟了。

劉備一代梟雄、諸葛亮謀略過人,關鍵時刻怎麼會如此掉鏈子呢?這其實是利令智昏,都是功名思想給害的。

劉備一開始就有政治野心,在長期徵戰中始終做著帝王美夢,劉備過去之所以沒有表現出來,是因為一直被人追著打,沒有立足之地,心有餘而力不足。

成功奪取益州,特別是漢中之後,連曹操這樣的人都被自己打敗了,劉備更是覺得功德顯著,加上手下眾人的極力攛掇,稱王稱帝的念頭簡直不可遏制地竄到了嗓子眼。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文士費禕因反對他稱帝而遭貶官:「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羈旅萬裡,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及屠鹹陽,獲子嬰,猶懷推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誠不為殿下取也。」可惜費禕這樣的真知灼見卻被熱衷名利的劉備君臣當作了掃興話,半個字也聽不進。

劉備稱帝雖然在關羽身亡之後,但做帝王夢卻在關羽生前。《先主傳》記載關羽圍困樊城、襄陽時,襄陽人張嘉、王休獻上玉璽,關羽派人送往漢中,蜀漢君臣都以為是一種「異瑞」「符瑞」,因而儘管劉備有些扭捏作態,但在自稱漢中王一年之後就建號稱帝,圓了他的皇帝夢。

劉備沉迷於皇帝美夢,以諸葛亮為代表的文臣武將們則沉迷於開國功臣夢。《先主傳》載:漢中戰役結束後,諸葛亮等文臣武將120人聯名上書漢獻帝要求劉備自立為漢中王。《諸葛亮傳》記載的諸葛亮勸說劉備的一段話很有代表性:「今曹氏篡漢,天下無主,大王劉氏苗族,紹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隨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純言耳。」文臣武將們辛勤拼殺,不就是「欲望尺寸之功」、想早日揚名立身嗎?於是,劉備就順應人心,自立為漢中王,大封百官,過了一把官癮。不久,曹丕廢除漢獻帝,諸葛亮、許靖等文武百官又以圖讖、符瑞來迎合劉備心理,力勸其登基稱帝。

身處漢末三國亂世,英雄豪強有政治野心本不足為怪。但過早稱王稱帝,在政治和道義上極為不利。董卓、袁術、袁紹等人都做過皇帝夢,甚至急不可耐地建號稱尊,結果被天下人視為狼子野心之徒,遭到四方圍剿,弄得身敗名裂。

事實證明,蜀漢君臣過熱的帝王夢與功臣富貴夢所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建安二十四年(219)秋,當劉備在漢中忙於稱王稱尊和封賞功臣時,曹操在調兵遣將,下令援兵源源不斷地開向樊城,于禁龐德為第一路,徐晃率新軍為第二路,張遼從東線率兵救援為第三路。也正是張遼從魏吳邊境撤軍,孫權才敢放手緊鑼密鼓地部署奪取南郡,夾擊荊州之勢已然形成,關羽敗亡,已成定局。

三國形勢就是這樣,劉備集團一旦一枝獨秀,魏吳兩家必然攜手碾壓。同年年底,關羽殞命,荊州丟失。

而劉備君臣尚未覺悟,依然忙於建造宮殿館舍。至建安二十五年(220)秋冬,孟達率部投魏,徐晃進攻上庸,蜀漢又損失了上庸諸郡。同年十月,曹丕稱帝,劉備緊隨其後,亦於次年四月稱帝,改元章武。

從漢中戰役結束到劉備稱帝的足足兩年中,劉備君臣幾乎沒有任何軍事建樹,坐視關羽之敗和孟達之降,輕易損失了荊州和上庸諸郡兩大戰略要地。

歷史是無情的。劉備、諸葛亮等蜀漢決策者們在過了一把帝王將相癮之後才發現,好日子也到頭了,丟失了荊州,葬送了蜀漢將士辛勤開創的大好局面,亡國只是個時間問題。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關羽雖然不是劉備、諸葛亮故意害死的,但關羽之死,蜀漢君臣確實難辭其咎!

摘自 | 《領導文萃》2021年1月上

稿件來源 |《文史博覽·文史》

責任編輯 | 蕪影

微信編輯 | 又亦

相關焦點

  • 蜀漢滅亡時為何張飛子孫被善待,關羽後人被殺害,其實關羽有後人
    先來理一理張飛和關羽後人的情況:張飛有2個兒子和2個女兒,分別是:長子張苞,次子張紹,長女敬哀皇后,次女張皇后。長子張苞英年早逝,估計是20多歲時就去世了吧,張苞留下了一個兒子叫張遵,張遵在公元263年隨諸葛亮兒子諸葛瞻參與抵禦鄧艾的綿竹之戰時戰死沙場。
  • 三國人物之蜀漢風採
    黃巾起義爆發,劉備與關羽張飛招募鄉勇起兵討伐。縱觀其一生可以分為「伯豫君徐、假翼荊楚、翻飛梁益」三個階段。早年劉玄德顛沛流離,投奔過公孫瓚、陶謙、袁紹、曹操、劉表等群雄,兵不過數千,將不過關張。赤壁之戰促成孫劉聯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劉備得到劉琦、諸葛亮、龐統等荊州集團的幫助,先後攻取荊州、益州和漢中。尤其是漢中之戰,劉備軍第一次大破曹操大軍,達到人生軍事生涯巔峰。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劉諶:身死祭蜀漢 國破留丹心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蜀獻王朱椿來到成都,全面修繕武侯祠,並以「君臣宜為一體」為由,將惠陵、漢昭烈廟、武侯祠合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君臣合祀格局。
  • 蜀漢滅亡時,劉禪安然無恙,為何關羽家族會被滅門?
    儘管劉備出身草莽但很重視教育,特意請諸葛亮做劉禪的老師,希望他學習帝王之學以後好繼承衣缽。但劉禪生性頑劣,哪怕有諸葛亮這樣的逆天人物都教不了他,等諸葛亮撒手沒多久後蜀漢就滅亡了。劉禪、張飛的兒子等等蜀漢高官全部被遷到洛陽定居,還產生了樂不思蜀的笑料,可關羽的後人卻沒那麼好運了。
  • 關羽是怎麼死的?關羽怎麼死的揭秘
    ,其實關羽的死真的就是各種原因啊,所以具體是什麼樣的我們來仔細的分析分析看看吧!最後也是把關羽的逃跑路線等等問題算得一清二楚,在《三國志·吳範傳》中記載:「後羽在麥城,使使請降。權問範曰:『競當降否?』範曰:『彼有走氣,言降詐話耳。』權使潘璋邀其徑路,覘候者還,自羽已去。範曰:『雖去不免。』問其期,曰:『明日日中。』權立表下漏以待之。及中不至,權問其故,範曰:『時尚未正中也。』頃之,有風動帷,範拊手曰:『羽至矣。』須臾,外稱萬歲,傳言得羽。」
  • 關羽怎麼死的?解密關羽之死的歷史真相
    史料中,並沒有關羽死後,劉備哭關羽的記載。相反,龐統死後,「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法正死後,「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就是劉備對法正的死也傷心得不得了,居然痛哭了好幾天。而結拜兄弟死了之後,居然沒有劉備痛哭的記載,難道不奇怪嗎?劉備與關羽生死之交的關係雖然從來沒有人去懷疑,但那只是文學作品給大家留下的印象,事實並非如此。
  • 蜀漢有五位前將軍,首任關羽名震天下,第二任遭劉禪罷黜
    就前將軍而言,魏、蜀建國前,擔任這一職務的人一般都是軍中一號人物,如曹魏的夏侯惇、蜀漢的關羽等,都受到他們主公的極大關注。劉備作為韓室後裔,自然各方面都遵循韓製。蜀漢歷史上共有5名名將擔任前將軍職務,第一位前將軍關羽受到劉備的重視。關羽身後的這幾位繼任者也可以說都是暫時的俊傑。1、關羽。關羽,河東海良人。
  • 蜀漢滅亡後,關羽後人真的被龐德之子龐會滅門了麼?
    263年冬,後主劉禪向鄧艾投降,蜀漢宣告滅亡。而戰後的西川並不平靜,鍾會、鄧艾二士爭功,兩位滅蜀功臣雙雙殞命,成都陷入一片混亂。另據《蜀記》記載,一個名叫龐會之人隨軍參加了曹魏滅蜀之戰,並在蜀漢滅亡後,將關羽後人滅門。這個龐會和關羽有何深仇大恨呢?
  • 三國時期兩個馬忠:一個俘虜關羽名傳後世,一個則是蜀漢名將
    隨著"襄樊之戰"曹操集團的增援,關羽應該面臨漢末三國時期的全明星陣容。關羽到江陵後不敢強攻,又在陸遜控制的空隙,只能退守江陵。由於呂蒙對荊州人使用了濃重的心計,再加上關羽的軍隊面臨著不利的局面,關羽面對的只有十幾名騎兵的調動,該跑的都跑掉了。在這種情況下,潘璋手下的司馬部馬忠登場,活捉了關羽、關平、趙累等人。
  • 關羽之死真相大白,內容顛覆歷史:不是馬忠殺的,原本可以不死
    有關關羽之死,通常有兩點認識:關羽是被馬忠殺的,以及,關羽當時必須死。
  • 關羽之死真相大白,顛覆歷史,學者:不是馬忠殺的,原本可以不死
    有關關羽之死,通常有兩點認識:關羽是被馬忠殺的,以及,關羽當時必須死
  • 關羽究竟是不是死於陰謀(精闢好文)
    劉備與關羽的關係,用費詩給關羽舉行授官儀式的話說,是「譬猶一體,同休共戚,禍福共之」。但利益的一致,卻不能改變君臣之間的名分。所以費詩同時還說過,劉備和關羽,就好像劉邦與蕭何、曹參,是「少小親舊」關係。但蕭何、曹參和劉邦,不是君臣關係嗎?這種君臣關係,劉備認,關羽更認,而這種認是經過生死考驗的。當年關羽被曹操俘虜,馬上就給他一個偏將軍,等殺了顏良,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 蜀漢滅亡以後,關羽全家老小全被誅殺,與張飛結局完全相反
    在蜀漢這個王朝徹底滅亡以後,關羽那些生活在成都所有的家人們,都被龐德的兒子龐會殺掉了。
  • 三國十大元帥:關羽第十,張飛第八,另一位蜀漢名將排名第一
    關羽「威震華夏」,對三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只可惜,關羽有丟失荊州的大敗,嚴重拉低了他的排名,所以只能屈居第十位。論格鬥技能,張遼未必打得過關羽。論指揮能力,張遼在關羽之上。赤壁之戰以後,張遼獨當一面,率七千兵馬,以少勝多擊退孫權十萬大軍。張遼的指揮能力之強,由此可見一斑。
  • 關羽到底是怎麼死的
    劉備、關羽、張飛還在微末的時候相識,因為意氣相投,同樣想要幹出一番大事業,所以對天盟誓,舉酒結義,此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三兄弟一同打天下,逐步建立了蜀漢。發達了之後,劉備有沒有忘記兄弟恩情呢?  彰武元年,劉備為自己的兒子劉禪納張飛長女為太子妃。劉禪繼位之後,太子妃張氏被立為皇后,是為敬哀皇后。
  • 關羽之死到底是誰造成
    關於關羽之死,死在一個「驕」字上,驕者必敗,他看不起屢建功勳的老將黃忠,聲稱「不與老兵同列」。
  • 關馬之戰武功不是決定因素:關羽入川生命危險為零,馬超必死無疑
    關羽得知馬超受到劉備重用之後很是不滿:差點打傷我三弟,居然還成了座上賓,我要去成都跟他比劃比劃,讓他嘗嘗青龍偃月刀的滋味!一聽關羽要跟馬超搏命,可把劉備嚇壞了:「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如之奈何?」還是諸葛亮有辦法,他寫了一封信就把關羽擺平了:「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 此人武力與呂布相差無幾,投奔蜀漢卻得不到重用,關羽都為之惋惜
    黃忠是蜀漢「五虎將」裡年齡最大的一位,然而他能以60歲的高齡和關羽戰成平手,72歲時更是定軍山斬落夏侯淵。與戰國時期的廉頗相比,似乎也是不遑多讓。可是蜀漢還有一位武將,他的能力比黃忠、關羽、甚至呂布都相差無幾。只是在投奔蜀漢以後,並未得到重用。就連眼高於頂的關羽,都為之可惜,此人究竟是誰?能力是否有這麼誇張?
  • 關羽之死的真相
    關羽之死的真相發文者: kukumusic 最近看過許多帖子,大意都是揣測關羽是被劉備、諸葛亮謀害的,本人實在是看不下去,所以發這篇文表達一下自己 的看法。首先,持這種觀點人的最大一條依據就是,關羽在攻襄樊之戰的半年中,劉備與諸葛亮始終未派兵援助,那麼我用自 己的分折來告訴你,沒有援兵的真實原因。
  • 三國群英傳2,鬼神關羽,蜀漢集團的最強者
    三國群英傳2是很多喜歡三國群英系列玩家心中最經典的一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蜀漢的巔峰武將,四鬼之一的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