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威震華夏」,那短促又頂天立地的輝煌

2021-02-13 張佳瑋寫字的地方

當日諸葛亮《隆中對》道: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說穿了:到劉備取下漢中之後,諸葛亮構思的鉗形攻勢,眼看可以開展了。

於是:關羽帶領荊州之軍,向宛洛去了,而且打得很成功:把曹仁圍在了樊城,水淹七軍破了于禁,斬了龐德,逼得曹操要遷都了。當時的關羽,正所謂「威震華夏」,這是他個人,也是劉備政權的巔峰時刻。

然後就迎來了一系列故事:民間會簡單總結為「大意失荊州」,好像關羽丟荊州,就是一時大意似的。之後劉備政權江河日下,白帝城託孤,諸葛亮開始逆天而行的北伐,故事一路朝悲情走過去了——說來說去,似乎都在關羽的「大意」上了。

但實際上,並非這麼簡單。

重新還原一下歷史細節:

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曹操派了徵南將軍曹仁,假節,鎮守荊北,對付關羽。那年十月,曹仁治下宛城守將侯音結連關羽謀反。曹仁回去平叛,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屠了宛城。

關羽抓住時機,自江陵出發北伐。他出徵後,南郡太守糜芳留守江陵本部。按關羽出兵之前,南郡城中失火,燒了軍需,關羽本來要找糜芳的麻煩,問題是:

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糜夫人的兄弟,跟關羽算是平級,所以也沒法動他。

先前,孫權曾經想要跟關羽結親,被關羽罵回去了——你可以說,關羽不近人情;但反過來想想:一個地方守將和他國諸侯結親,這事兒劉備倘若知道,會怎麼想呢?所以,陰謀論一些:孫權這玩法很陰險,明擺著離間嘛。

關羽北伐,曹仁不敵,關羽自江陵突進五六百裡,圍了襄陽,又把曹仁圍在了樊城。曹操當時剛從漢中敗歸,只好先讓于禁、龐德出戰,是為七軍,再讓徐晃湊了支軍馬,去宛城接應。  

值得一提的是:

漢中一戰,曹操喪了夏侯淵、丟了漢中地,鏖戰近年,當然元氣大傷,但蜀中那邊,其實也「男子當戰,女子當運」,人民都得上戰場了,真是山窮水盡。所以,劉備稱漢中王后,派了費詩去關羽處,假節鉞。這意思很簡單:給關羽便宜行事的權力,等於默許他自行北伐。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大水暴漲,關羽於是水淹七軍。擒了于禁,斬了龐德。單是俘虜,關羽就活捉了三萬之眾。按關羽當時兵力,應當尚不足三萬之數,實在是驚人大捷。於是關羽「威震華夏」:

當時曹家大將,夏侯淵已死,曹仁被關羽圍住,于禁被擒,徐晃不敢當關羽鋒芒駐軍原地,張遼在東線合肥,眼看關羽兵鋒,離許昌不遠了。曹操終於緊張,打算遷都了:

要知道,官渡之戰,袁紹大軍壓境時,曹操也沒考慮過遷都這事兒。——實際上,以關羽當時軍力,並不能當真深入到曹魏心臟,所以關羽很聰明:遙寄些印信,讓周邊反曹勢力,一起鬧將起來,虛張聲勢。好在當時蔣濟和司馬懿不糊塗,勸曹操別動遷都這念頭。

但好好歹歹,當關羽開始威脅許昌,曹操開始害怕時,那實在是曹操漫長人生裡,魏國最接近動搖的一瞬間。

於是三國歷史最關鍵的轉折時刻之一到來了:孫權向曹操示意,願意倒戈一擊,背後攻擊關羽:

那是建安二十四年十月的事。

於是:

曹操大軍南下。與此同時,劉備整飭軍馬,進逼漢川。

曹魏方面,將孫權已經和自家私通的事,告知關羽,引發關羽的疑慮。

徐晃獲得十二營增援,已經形成兵力優勢,於是對關羽發動會戰,以著名的「長驅直入」,贏了一陣。

曹仁、滿寵、徐晃等合擊之下,關羽放棄樊城,退過漢水,但依然控制著襄陽。如果到此地步,曹魏諸將和關羽,還是個對峙之局。

然後:

孫權悄悄出動了。

按前述,關羽北伐前,糜芳和士仁已經捅過簍子,但糜芳是國舅爺,關羽也只能留他守江陵了事。關羽在樊城獲得了假節鉞的權威後,等於有了尚方寶劍,就告訴了一聲:「還當治之」——「回來收拾你們」。糜芳們當然怕他回來秋後算帳,於是就應了孫權的勸降。本來關羽在荊南,經營江陵、公安十年之久,堅固之極;如果糜芳和士仁死守,東吳雖然偷襲,未必能速取荊州。但糜芳一賣掉江陵,關羽失了根本,軍心離散:自然如垓下霸王,無力回天了。

所以,關羽走麥城,就是這麼回事:

他率軍北伐,留了國舅爺守後方,圍了曹仁、斬了龐德、捉了于禁,逼得曹操要遷都,形勢一片大好,威震華夏;結果盟友背後捅刀子,這或者還能料到;國舅爺糜芳居然倒戈,這就始料未及了。關羽就此被絞殺——算是大意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本來,盟友忽然翻臉,同事自家國舅爺都會倒戈,這兩件事兒同時發生,實在太小概率了。

當然了,關羽的錯誤很明顯:開始就不該跟國舅爺翻臉,掌了權也沒必要跟國舅爺說「還當治之」:兔子急了還咬人呢。這一點,陳壽看得很清:

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關羽善待士兵,可是對士大夫很驕傲;張飛愛敬君子,可是不體恤小人。於是關羽雖然有國士之風,但剛強自傲,結果就是吃這個大虧。

如果關羽對糜芳稍微溫柔點兒,不那麼傲直,情況會好些麼?歷史當然不容假設,但至少我們可以說:讓關羽吃虧的,也許並非大意和疏忽,而是他的傲。

在他的輝煌落幕的時候,關羽掌握半個荊州的兵力——當時天下,十三州一百二十七郡——在漢水邊上戰鬥著。他的對手陣容,華麗無比:

當時曹操麾下,夏侯淵與樂進已死,所剩下的看家法寶,除了已經不太打仗的夏侯惇(歷史上以清廉和內政著稱),就是曹仁、曹洪、張遼、于禁、徐晃、張郃這幾位了。而關羽的所作所為是:

圍困了曹仁、幹掉了于禁、對抗著徐晃,逼著曹操謀劃遷都,而在他背後,還有整個東吳在捅他的刀子。對付他的,除了孫權,還有呂蒙和陸遜這兩位大都督級的人物。

就像當日垓下,劉邦會合諸軍,韓信、英布、彭越等諸侯,以多勝少才幹掉項羽似的,當日魏吳兩國,真是把精銳一起派上陣來,正面強攻、援軍派遞、偷襲、勸降,於是幹掉了關羽。這時距離他「威震華夏」,也才兩個多月。

後世連黑社會都拜關二爺,可能跟民俗有關;但在當時,關羽的確是這麼個形象:所謂蜀漢「名將唯羽」,或者可以換種說法:當時,他是劉備之外,蜀漢的另一鎮諸侯:至少曹操和呂蒙,都是這麼看待他的。他是萬人敵的猛將;威震華夏的剛直漢子;喜好《春秋》的國士;以及「義」這個字。在那個時代,「義」是一種遊俠風範,是太史公《刺客列傳》、《遊俠列傳》裡那些剛正俠義的漢子們。在關羽之前,從未有一個武將,能在同一個時代,將個人勇武和俠義剛直,結合得如此完美,而且終於締造了他的輝煌(威震華夏)和倒下(剛直自負)。他是個剛而易折的武者,所以在亂世被人在背後捅刀子幹掉,再正常不過;但由此而獲得後世尊敬,也很正常——這個世界並不一定總是崇拜成功者的。

對了,「威震華夏」,整本《三國志》,也就關羽一個人,享受到了這個形容詞。這四個字雖然短促,但是輝煌明亮,令人不可逼視,配上曠世的勇武和頂天立地、甚至有些過分的剛直——這就是建安末年,世人眼裡,萬人之敵、剛直高傲的關羽。

至於之後的民間加工,那是另一回事了。

相關焦點

  • 關羽:殺顏良,斬龐德,威震華夏,但卻死於孤傲的性格!
    我們都知道關羽是蜀漢的五虎上將,他的知名度在三國中是最高的,他的形象比較偉岸,是忠義的象徵,到了現代社會的今天,關羽的廟宇是最多的一位,那麼作為一代名將的關羽,我們應該評價那?下面筆者就結合歷史來闡述分析這個問題。
  • 關羽為何獨享「威震華夏」之美譽?
    晉劇名家武凌雲飾演的關羽   三國時代,猛將如雲。呂布、張遼、孫策、馬超等,無不戰績彪炳、勇冠四方。論威名、武力、戰績,應該不遜於關羽。那麼,《三國志》為何僅稱關羽「威震華夏」呢?    「威震華夏」的評語,出自關羽的最後一場戰役——北伐襄樊。
  • 為什麼關羽打個樊城,降個于禁,殺個龐德就能威震華夏?
    相信關羽這個名字,大家都應該有所了解吧,關羽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著非常龐大影響力的人物,直到現在,依舊有很多人是關羽的鐵粉。而關羽又確實是忠肝義膽的象徵,關羽一生最輝煌的時候,可能就是襄樊之戰。在這場戰爭中,關羽基本上威震華夏就連,當時的曹操都曾經考慮過是否遷都來暫時躲避關羽的鋒芒。
  • 關羽打個樊城,降個于禁,殺了個龐德,為何就能威震華夏?
    關羽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用的是孤軍,憑的是膽量、勇氣和超人的武功,再加上早已成名,所以會威震華夏。這也是對關羽的總結論。曹操手下有戰將千員,竟無將可派,被關羽逼得想要遷都,可見關羽之勇。關羽襄樊一戰軍事上威震天下,但對政治與外交層面還沒有弄懂。
  • 關羽威震華夏的5點原因,他曾一度成為掌控著天下局勢走向的人
    但是關羽在襄樊之戰中,圍困曹仁,大破于禁,一度把曹操打的想把漢獻帝從許都遷走,歷史記載中用「羽威震華夏」來形容,那麼襄樊之戰為何會成為威震華夏的存在,可以這是在《三國志》中對於武將的最高評價了,當時關羽對於全局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個人認為的,關羽兵鋒之勝,的確有改變天下格局的態勢。
  • 關羽襄樊一戰,只不過擒于禁,憑什麼可以威震華夏
    關羽真實畫像關羽俘獲于禁,打擊曹魏在這種情況之下,關羽趁虛而入,俘獲了被困的眾多人,從而在當時的時期,對曹操所帶領的曹魏產生了非常大的打擊,並且當時的這一事件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力,因此大家都知道了關羽的名聲。
  • 一場襄樊戰役,捉于禁、斬龐德,為何能讓關羽威震華夏?
    持續了兩年的漢中之戰終於落下了帷幕,緊接著關羽揮師北上進攻襄樊,接下來又是水淹七軍,緊接著又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局面突然急轉直下,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被俘……毫無疑問,關羽正是這一年絕對的主角,悲情主角!不過他雖然身死,但是其個人的聲威卻得到了一個「威震華夏」的評價,使其地位遠高於同一期的趙雲、張飛、張遼等一流將領。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襄樊之戰是如何成就關羽的!
  • 老三國演員64歲再演關羽 新三國故事誰與爭鋒
    的扮演者陸樹銘,今年64歲的他演了一輩子關羽,也被關羽影響了一輩子。直到現在,他還在像關羽一樣留絡腮鬍,做人做事都用高標準&34;嚴格要求自己。在三國迷心中,不服老的陸樹銘就像是一個標誌,代表那過不去的三國情懷。
  • 五虎上將之首武聖關羽的生平介紹
    最近學業繁忙,所以很久沒有更新過文章了,那今天老雍就和大家聊一聊武聖---關羽關羽(161-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蜀國名將。他還是劉備的結義兄弟,五虎上將之首,那他的武力值是不是蜀國最高的呢?
  • 《全面戰爭競技場》逐鹿三國全新指揮官關羽怎麼樣 關羽介紹
    如何有效使用關羽的將領技能指揮部隊,將決定了你能否重現武聖關羽威震華夏的卓越成就。 關羽作為義氣二字的表率... 隨著《全面戰爭:競技場》新版本「三國」即將上線,漢壽亭侯關羽將作為指揮官供玩家選用出戰。如何有效使用關羽的將領技能指揮部隊,將決定了你能否重現武聖關羽威震華夏的卓越成就。
  • 鑑史百戰:威震華夏(路)
    那就是鼠目寸光,以及因鼠目寸光而引發的貪腐。在說糜竺和傅士仁這兩位二五仔之前,咱還得釐清幾件事情。第一,江陵城是可以堅守的。江陵城的城防堅固,這個小可在前文已經有詳細介紹,因此不再贅述。不僅如此,江陵城裡也並不存在守備力量不足的問題。在《三國志·吳書·虞陸張駱陸吾朱傳》中,有這麼一段記載:後蒙舉軍西上,南郡太守麋芳開城出降。
  • 武聖關羽身高九尺,相當於現在多高?一把東漢出土的尺子給出答案
    我們常說「七尺男兒」,意為男子漢大丈夫,應當有所作為,頂天立地。
  • 關羽生平義薄雲天,為何最終滿門被屠,而張飛全家卻無人敢動?
    關羽和張飛在三國中,如說起當世名將,那必有關羽、張飛二人一席。
  • 為何關羽所有的雕像,雙眼都是閉著的?老木匠:他睜開眼就麻煩了
    文拜孔夫子,武拜關二爺,關羽是中國民間和文聖孔子齊名的「武聖」。中國百姓非常崇敬關羽的勇武忠義,把他看作古代武將的代表,和關羽有關的民間傳說更是數不勝數。如今不僅是內地民眾和海外僑胞,其他包括像日本、馬來西亞這些同屬於東亞文化圈的國家,也都非常信奉關羽。
  • 關羽從沒拜師學藝,那麼他為何那麼厲害?
    三國時代,天下名將不少,其中以呂布、關羽、趙雲、典韋、太史慈等人非常著名。在羅貫中老師的《三國演義》裡,關羽關雲長似乎非常受作者的偏愛,因為忠義無雙的關二爺幾乎達到了「武聖」的境界。就演義來說,關羽的武力值的確沒有值得挑剔的地方:他刀劈顏良、文丑,力敵徐晃、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 歷史上唯一不準修關帝廟的地方:更是不能祭拜關羽,只因關羽殺了...
    在三國歷史中,關羽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常以綠袍紅臉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眼中,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便是「白馬斬顏良、襄樊擒于禁、殺龐德」等等,也是因為這些事跡而威震華夏。在關羽去世之後,民間百姓更是逐漸將他神化,到了清朝,統治者還將關羽封為武聖。因此,民間一直都有修關帝廟、祭拜關大爺的習俗。
  • 張遼和關羽誰厲害
    關羽,字雲長,早期跟隨劉備,後與劉備一起投奔過曹操。歷史上兩位前將軍張遼、關羽做比較也是常有的事,那麼張遼和關羽是什麼關係?還有他們兩人究竟誰厲害?張遼和關羽的關係不管是正史上還是小說裡面,我們看到張遼與關羽出場,總會感嘆二人陣營不同,但是交流和諧,曹操也曾讓張遼招降關羽。
  • 關羽敗走麥城,這兩人任選一個,都可以救出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北攻樊城,曹仁堅守,不敢出戰,曹操派于禁督七軍救援樊城,遇到秋雨,漢水暴漲,平地水深數丈,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于禁被擒,龐德被殺。 隨即,曹操採用司馬懿和蔣濟的建議,勾結孫權,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隨即兵敗。
  • 《鴻圖之下》關羽怎麼樣 武聖關羽桃園隊強度分析
    導 讀 鴻圖之下這款遊戲受到了很多玩家們喜歡,不少玩家們都想在遊戲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宏圖霸業,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一方繁榮富強,不過很多玩家們都不知道關羽這個人物強度怎麼樣
  • 關羽襄樊戰役節節勝利,怎麼突然劇情反轉,被殺了?
    關羽此舉可謂是驚動了曹魏政權的朝野,曹操看到漢獻帝的都城在許,距離關羽發動的襄樊戰役區是近在咫尺,十分害怕,打算遷都,一時間關羽可謂震驚華夏。如果不是司馬懿及時阻止,三國的歷史可能要在這裡重新書寫。當時實力最強大的曹魏政權,為何被關羽率領的區區不足3萬大軍發動的襄樊戰役就能夠威脅整個曹魏政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