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襄樊一戰,只不過擒于禁,憑什麼可以威震華夏

2020-12-23 曉子該往

東漢末年,由關於本人發動了三國時期最著名的襄樊之戰。這場戰爭由於是因為關羽本人發動,也被大家稱為關於北伐之戰。這場戰爭主要講的是在公務員200多年前劉備的部下,關於率領了大量的軍隊從荊州起兵,從而對曹魏的襄陽發起攻擊,另外在樊城地區進行了一次比較重要的戰役,因此流傳資金。在此次的戰爭當中關於背襄陽樊城進行圍困,晉都七軍幾萬人營救樊城,卻遭遇了當時的自然災害,汗水的泛濫,以至於大水將軍隊都給淹了。

關羽真實畫像

關羽俘獲于禁,打擊曹魏

在這種情況之下,關羽趁虛而入,俘獲了被困的眾多人,從而在當時的時期,對曹操所帶領的曹魏產生了非常大的打擊,並且當時的這一事件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力,因此大家都知道了關羽的名聲。但是在很多人的眼裡,也有很多的疑惑認為關羽只是抓住了龐德,但是卻讓自己的名聲這麼響亮,的確是讓人難以理解。如果光是斬殺了龐德就能夠獲得那麼厲害的威名,那麼黃忠還將夏侯淵給進行了斬殺,那麼為什麼在這場戰爭當中關羽威名在外?

關羽真實畫像

關羽,威震華夏

在公元前200多年,曹操平定漢中,並且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王朝,很多人在當時都投奔曹操。其中龐德也不例外,曹操早在之前就已經聽說過龐德的實力,於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就讓龐德成功加入自己的軍隊,並且給了龐德官職。雖然龐德在當時官職並不高,但是已經小有名氣。

關羽真實畫像

曹魏出現多方勢力,和關羽裡應外合

與龐德相對應的是曹操軍隊當中的武將于禁。他作為曹操軍隊當中的五子良將,所以一些比比較大的戰役都是由于禁代替曹魏出徵,在這種情況下,於晉和關羽進行交手。在戰場上真正做到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於此,在雙方二人的交鋒當中,關羽俘獲了于禁。

關羽真實畫像

《三國志》:詠群豪之高軌,嘉關張之飄傑。誓報曹而歸劉,何義勇之超出。據斷橋而橫矛,亦雄姿之壯發。

總結:

另外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前,很多人也進行了反叛,想要和關羽於統一戰線,並且在當時的時期,發動了曹魏多方勢力叛亂,這也為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奠定了基礎。在這種情況之下,曹魏就面臨多方勢力的打擊,肯定會將勢力分散。當時的形勢特別的明顯,曹魏都城許昌的周邊地區馬上就要和關羽統一陣營線。關羽大軍馬上突破襄樊這道防線,再加上多方勢力的響應,那麼想要攻破許昌就是特別容易的事情了。所以在襄樊之戰中,關羽真正對許昌都城造成了威脅。

參考文獻:《三國志》、 《蜀書》、 《花關索傳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由筱筱念念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一場襄樊戰役,捉于禁、斬龐德,為何能讓關羽威震華夏?
    持續了兩年的漢中之戰終於落下了帷幕,緊接著關羽揮師北上進攻襄樊,接下來又是水淹七軍,緊接著又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局面突然急轉直下,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被俘……毫無疑問,關羽正是這一年絕對的主角,悲情主角!不過他雖然身死,但是其個人的聲威卻得到了一個「威震華夏」的評價,使其地位遠高於同一期的趙雲、張飛、張遼等一流將領。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襄樊之戰是如何成就關羽的!
  • 關羽打個樊城,降個于禁,殺了個龐德,為何就能威震華夏?
    關羽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用的是孤軍,憑的是膽量、勇氣和超人的武功,再加上早已成名,所以會威震華夏。這也是對關羽的總結論。曹操手下有戰將千員,竟無將可派,被關羽逼得想要遷都,可見關羽之勇。關羽襄樊一戰軍事上威震天下,但對政治與外交層面還沒有弄懂。
  • 關羽為何獨享「威震華夏」之美譽?
    晉劇名家武凌雲飾演的關羽   三國時代,猛將如雲。呂布、張遼、孫策、馬超等,無不戰績彪炳、勇冠四方。論威名、武力、戰績,應該不遜於關羽。那麼,《三國志》為何僅稱關羽「威震華夏」呢?    「威震華夏」的評語,出自關羽的最後一場戰役——北伐襄樊。
  • 關羽,「威震華夏」,那短促又頂天立地的輝煌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說穿了:到劉備取下漢中之後,諸葛亮構思的鉗形攻勢,眼看可以開展了。於是:關羽帶領荊州之軍,向宛洛去了,而且打得很成功:把曹仁圍在了樊城,水淹七軍破了于禁,斬了龐德,逼得曹操要遷都了。當時的關羽,正所謂「威震華夏」,這是他個人,也是劉備政權的巔峰時刻。
  • 關羽威震華夏的5點原因,他曾一度成為掌控著天下局勢走向的人
    但是關羽在襄樊之戰中,圍困曹仁,大破于禁,一度把曹操打的想把漢獻帝從許都遷走,歷史記載中用「羽威震華夏」來形容,那麼襄樊之戰為何會成為威震華夏的存在,可以這是在《三國志》中對於武將的最高評價了,當時關羽對於全局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個人認為的,關羽兵鋒之勝,的確有改變天下格局的態勢。
  • 為什麼關羽打個樊城,降個于禁,殺個龐德就能威震華夏?
    相信關羽這個名字,大家都應該有所了解吧,關羽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著非常龐大影響力的人物,直到現在,依舊有很多人是關羽的鐵粉。而關羽又確實是忠肝義膽的象徵,關羽一生最輝煌的時候,可能就是襄樊之戰。在這場戰爭中,關羽基本上威震華夏就連,當時的曹操都曾經考慮過是否遷都來暫時躲避關羽的鋒芒。
  • 襄樊之戰,如果司馬懿代替于禁出戰,他能擊敗關羽嗎?
    三國中,有一場大戰,將關羽的聲望直接推向了頂端,自此以後沒人再敢說關羽的軍事能力不行。這場大戰便是襄樊之戰中的水淹七軍,此戰關羽擊敗了曹魏名將于禁,俘虜三萬精銳曹軍,震驚華夏,連曹操都被嚇得差點遷都。那麼,假如此戰是司馬懿出戰,他能夠成功的擊敗關羽嗎?
  • 關羽襄樊戰役節節勝利,怎麼突然劇情反轉,被殺了?
    ,關羽發動這一戰役,對曹操打擊相當大,在早期和中期可以說取得相當大的成功,水淹樊城,逼降曹操五子良將之一于禁,曹操另一大將龐德奮戰到底也終被關羽俘虜,最終拒不投降而被殺,曹仁也是身陷包圍,隨時可能被攻破,隨後再度前來救援的徐晃也沒有足夠的力量解除曹仁的包圍。
  • 龐德鬥關羽:若于禁不鳴金收兵,關羽也許被龐德所殺
    後人對關羽的評價也是非常高的。關羽在蜀漢中,地位是舉足輕重的,整個蜀漢沒有人是關羽的對手。關羽與劉備的感情非常好,雖然正史中沒有桃園三結義,但是正史中劉關張三人的感情是非常好的。關羽一生為蜀漢南徵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因此劉備對關羽是極為重視的。即使是現如今,人們仍然認為劉備缺少關羽是不可能成就大業的。
  • 當關羽遇到張遼、樂進、于禁與徐晃
    關羽vs曹仁+于禁。公元218年十月,曹魏的宛城守將侯音反了。曹仁回來討平,繼續鎮著樊城。之後的記載,就很皮裡陽秋了。按《三國志》曹仁傳:「關羽攻樊,時漢水暴溢,于禁等七軍皆沒,禁降羽。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城不沒者數板。羽乘船臨城,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慾盡,救兵不至。
  • 圖解襄樊之戰:關羽北伐取得多大戰果,為何能嚇得曹操要遷都
    同年,為響應西線攻勢,關羽率荊州兵傾巢而出,向襄樊發動進攻。只要拿下襄樊,從荊州方向出宛、洛,劉備從秦嶺出關中,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關羽以廖化為先鋒,關平為副將,馬良、伊籍為參謀,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親率三萬荊州兵北伐。關羽不愧為劉備手下頭號大將,很快就攻下了襄陽,曹仁、滿寵退守樊城負隅頑抗。曹操聽說樊城告急,於是派于禁、龐德率七軍前來支援。
  • 鎮守荊州的關羽為何要發動襄樊之戰?
    現在劉備據有漢中,「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是沒有問題了,但是「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的關鍵點就在襄樊(今襄陽)。拿下襄樊(今襄陽),就可以打通漢水通道,隨時兵發宛洛,這就是關羽發起襄樊之戰的主要動因。「待天下有變」,說的是時機問題,時機到了嗎?
  • 關羽敗走麥城,這兩人任選一個,都可以救出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北攻樊城,曹仁堅守,不敢出戰,曹操派于禁督七軍救援樊城,遇到秋雨,漢水暴漲,平地水深數丈,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于禁被擒,龐德被殺。 隨即,曹操採用司馬懿和蔣濟的建議,勾結孫權,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隨即兵敗。
  • 三國正史記載:關羽被動應戰,于禁也沒瞎指揮,是誰害死了龐德?
    一提起襄樊之戰,人們就會想起關羽大意失荊州,還產生了很多陰謀論。這些陰謀論中居然還有「劉備諸葛亮借刀殺關羽」、「于禁怕龐德立功而背後使壞」。且不說劉備跟關羽的關係有多好、荊州有多重要,就是「于禁瞎指揮坑死龐德」也只是演義小說中的說法,我們細看三國正史就知道:襄樊之戰不是關羽發動,于禁沒有瞎指揮,指揮失當讓龐德戰敗被擒斬的另有其人。
  • 關羽:殺顏良,斬龐德,威震華夏,但卻死於孤傲的性格!
    如何評價關羽?第一,關羽戰功赫赫,威震華夏!關羽一生中有兩場戰役奠定了他的威名,第一場是官渡大戰的白馬之戰,當時,關羽為曹操效力,他在戰場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斬殺了袁紹的首席大將顏良。第二場戰役是樊城之戰,這個時候是建安24年,劉備已經稱王,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為了能夠奪取漢中地區,劉備向駐守在漢中的曹操人馬發動了攻勢,而關羽作為先鋒官參與了這場戰役,關羽在這場戰役中俘獲了曹軍大將于禁,又在白刃戰中擊敗了龐德,使得樊城係數落入到了蜀漢之手,而這場戰役讓關羽走向了人生頂峰,從為了繼呂奉行之後的首席戰將。
  • 歷史上唯一不準修關帝廟的地方:更是不能祭拜關羽,只因關羽殺了...
    在三國歷史中,關羽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常以綠袍紅臉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眼中,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便是「白馬斬顏良、襄樊擒于禁、殺龐德」等等,也是因為這些事跡而威震華夏。在關羽去世之後,民間百姓更是逐漸將他神化,到了清朝,統治者還將關羽封為武聖。因此,民間一直都有修關帝廟、祭拜關大爺的習俗。
  • 關羽若投靠曹操,在曹營能排第幾,看郭嘉程昱是如何評價的
    評價是一回事,有沒有真本事又是一回事,關羽因為他的本事才會被評價如此之高,關羽一生有兩大超級戰績:一是白馬之戰在千軍萬馬中斬顏良,二是襄樊之戰威震華夏。顏良是袁軍前鋒主將,作為主將,在陣前被斬殺,這是戰爭史上都是少見的,這可不是演義,這是真實發生的,關羽就在戰場上憑藉勇猛,直衝入敵軍中軍麾蓋,斬殺顏良,這是一員武將的最高榮耀。
  • 曹操為何派遣于禁前往抵擋關羽,救援曹仁?曹操堅信于禁不會反叛
    而談到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相信大家都會想起一個人,那就是于禁,他奉命前往救援曹仁,結果被關羽水淹七軍,自己也是投降於關羽,成為他一生的一個汙點,晚年也是被曹丕羞辱了一翻,羞愧而死。可以說在于禁和關羽的對決中,于禁完全沒有展現出應有的軍事指揮能力,堪稱是被關羽輕鬆擊敗的,在當時曹操為何會選擇讓于禁去統軍徵討關羽呢?首先在局勢上,曹操用人已經不敢再那麼大膽了,也就是在曹仁困守樊城之時,他需要派遣一位值得信賴的將領,而環顧之下,只有于禁最合適了。
  • 關羽真正的封神之戰,水淹七軍也不能相提並論,一己之力攔下曹魏
    在大多數三國愛好者眼中,武聖關羽的生平無外乎兩個被人熟知的經典戰役:一是在官渡之戰斬顏良、誅文丑,二是在襄樊之戰中擒于禁、斬龐德,俘虜三萬曹軍,這份戰績在三國史上足夠輝煌了。實際上關羽在前期還有一個戰績,只不過並未作為主將出戰的他,沒有被三國的史官寫進正史中。但在後世的不少三國愛好者眼中,這似乎並不起眼的一戰,卻恰恰成了關羽體現出自己高超的軍事素養,名動三國的最佳證據!而這次作戰,便是在周瑜攻打南郡時,關羽負責斷絕北道的軍事行動。
  • 于禁跪下的那一刻就死了
    這一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總領各路軍馬。同年,關羽發動了襄樊戰爭,率兵攻打曹仁。遠在許都的曹操急派于禁統七軍重兵,龐德為先鋒,前往樊城救援。誰也沒料到這一場戰役,異常慘烈,又異常具有戲劇性。時值秋天,襄樊地區連降大雨數天,漢水泛濫,關羽藉助氣候條件水淹七軍,曹軍被洪水圍困,淹死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