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賽現場
辯手巧接機鋒
辯手間電光火石的智慧碰撞
臺下爭搶發難
臺下反響熱烈、掌聲陣陣、讚嘆不絕
佛教在線河南訊 2013年8月18日下午14時,萬眾矚目的第八屆少林問禪之機鋒辨禪決賽正式開始。經過初賽、複賽的激烈角逐,最終有六位辯手晉級決賽,他們是: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悟果法師、重慶佛學院能崆法師、中國佛學院佛慧法師、重慶佛學院能戒法師、深圳弘法寺佛學院頓慧法師和中國佛學院常學法師。這屆決賽與以往七屆最大的不同便是決賽不設辯題,由辯手們自由發揮,主辯手與副辯手都將面臨新挑戰。
六大辯手的辯題分別為悟果法師「狗子有無佛性?」、能崆法師「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慧法師「祖師禪下,誰的煩惱,誰的菩提,誰在金剛座上仰望明星。(煩惱即菩提)」、能戒法師「如何安心?」、常學法師「世尊拈花,迦葉微笑,向何處會意?」、頓慧法師「何為不二法門?」六大辯手根據不同的辯題展開激烈的辯論,辯手間電光火石的智慧碰撞,淋漓盡致的無礙辯才,以及現場各位法師高賢的精彩互動,將整個比賽推向了高潮。臺上機鋒相鬥,唇槍舌劍,毫不相讓,刀光劍影,步步緊逼,臺下爭搶發難、反響熱烈、掌聲轟鳴、讚嘆不絕。
辯手們用盡渾身解數,劍指禪心,印證佛心,機鋒接引,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智慧碰撞,決賽在陣陣掌聲中圓滿落幕。
最後,評委本如法師針對辯手們辯題進行了點評,並向與會大眾提出了希望,願在座的所有人都能夠從這裡到感受到一點禪機,感受到一點法意,真正對自己的身心有所受用。大家的佛性猶如摩尼寶珠,掉落到了灰塵裡面了,你不要擔心沒有摩尼寶珠,你只要把這些灰塵除掉。同時希望大家領悟。
評委清遠法師作總結髮言,他希望與會大眾要非常的友好、包容、慈悲、隨緣的度眾生。有了這次的經驗,相信大家以後在自己的修行道路上會越走越平坦,有一句話叫開悟容易,成佛很難。大家要抓住機會,要聚集自己的福德因緣,祝大家共成佛道。(佛教在線記者 曉嵐 現場報導)
精彩片段再現:
【1】
佛慧法師:趙州禪師在回答猴子有無佛性的時候,為了破除執著只能回答有無,本質上猴子有佛性嗎?
悟果法師:是有佛性的,大地眾生皆有佛性。
能戒法師:坐墊有佛性嗎?
悟果法師:有佛性。
能戒法師:可以顯示一下坐墊的佛性嗎?
悟果法師:......
能戒法師:可以顯現八萬四千法佛性嗎?
悟果法師:我沒有說,是法師說的。
頓慧法師:狗子和您的佛性有沒有差別?
悟果法師:無二無別。
頓慧法師:有佛性為什麼要加上無?
悟果法師:是破除我們的執著。
常學法師:狗子的佛性哪裡?
悟果法師:無形無相。
常學法師:感謝法師。
【2】
頓慧法師:請問如何將煩惱轉化為菩提?
佛慧法師:煩惱不可能一下子轉為菩提,但是煩惱可以漸次的轉化為菩提。但是煩惱本身並不是直接轉為菩提的,因為我們是去除了煩惱,使得菩提可以顯現,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為清淨與染汙不能混在一起,但是現在為什麼只看到了煩惱,沒有清靜心呢?因為被烏雲障礙了自己,我看到了眼前那麼些人,我很害怕,不能表達自己的觀點,當真正淨下來心的時候,都是對往日的一個回顧,都是向我心中一個疑問,我在想我是不是應該繼續下去?你的提問,讓我感覺到我應該堅持,我應該HOLD。
頓慧法師:我很欽佩你在唯識學上的深入學習,如何將維識學和禪學結合起來的?互補和共進呢?
佛慧法師:早在達摩禪師二入四行觀講,通常情況下唯識宗的止觀方法通過觀察內心的細微煩惱去改正它,這是對初入的。當我們在做止觀的時候,如何去做?這個必須要結合到我們具體的煩惱,在入行論,有非常詳細的記載,我們可以去詳細的參考一下。阿彌陀佛。
頓慧法師:感謝法師慈悲開示。
【3】
頓慧法師:您是先安肉團心?還是先安真如心?
能戒法師:真如心何須安?妄心可以安。
頓慧法師:既然真心和妄心都不安,安你肉團心有何用呢?
能戒法師:我說妄心可以安。肉團心的妙用,要藉助肉團心的安來安住我們的煩惱心。
頓慧法師:我和我們有很大的區別嗎?
能戒法師:當然區別很大。
頓慧法師:都是眾生,佛性一體的。
能戒法師:所以我說我能。
頓慧法師:心光互相照射,
能戒法師:陽光照在我頭上,佛光也在我頭上。
【4】
常學法師:眾生的心何時最不安?
能戒法師:在有貪嗔痴慢的時候最不安,有妄心的時候不安。
常學法師:何以去除貪嗔痴?
能戒法師:以妄治妄,以念治念,這是一個方法,具體的每個人都有各種的修行方法。
常學法師:感恩法師。
【5】
能崆法師:法師慈悲,一和二有什麼區別?
頓慧法師:不二法門,非一非二。所以不著空也不著有,即空即有,是名真空妙有,但無言說也。
能崆法師:一和二…
頓慧法師:法師我已放下,你為什麼不放,你不覺得你拿這麼多很辛苦嗎?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