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ig Toy
雖然北歐神話是法芙娜的其中一個原型,但只憑神話本身卻難以解讀。二期的標題EXODUS公布後,也有不少人去翻《出埃及記》,希望從摩西身上預測出故事的走向,然而卻也收穫寥寥。上一回的標題是《存在與無》,但希望不要有人去翻薩特的著作。EXODUS最終話後,也有日本網友分析臺詞、細節,發表了非常認真的解析。衝方說他也看了一些,然後感嘆道:原來還有這樣的故事線,有意思。
對細節的逐字逐句解讀傾向,基本屬於EVA時代的考據風格。然而神話背景和哲學命題只是障眼法的一種,連上回介紹的《黑洞戰爭》也是一樣。所以,沒有人想跟觀眾在動畫裡討論「虛無是什麼」。衝方曰,你要我形容物質產生前的狀態?
當年,製作人中西豪與衝方丁在新宿的中華料理店第一次見面。和動畫素來無緣的衝方,以及從學生時代就在KING RECORD打工、做動畫行業起來的中西——毫無交集的兩人,最後在宮崎駿監督的《天空之城》上達成了一致。
「做那樣的作品吧!」這也是官方承認的另一個故事原型。龍宮島甚至在EXODUS的結尾沉入了海底,而拉普達最後飄向了天空盡頭。兩者的意境似乎真的有一絲重合。
衝方的本意就是想寫《天空之城》那樣的「少年少女的大冒險」,但最後還是變成了戰鬥的故事,還得加入機器人要素。兜兜轉轉之下,變成了TV一期的樣子。
進入二期後,「島·機器人·群像」的舊有三根支柱裡,「島」這個因素被拿掉了,不僅如此還乾脆地讓它沉了。其實筆者個人也有疑問,為什麼在EXODUS前半花不少篇幅交待設定,還繼續描寫島上的新人物關係?衝方在EXODUS第10卷的座談會裡表示,他的本意是寫已有的角色。前情回顧這種東西寫了就萎了,他也是知道的。因此,可以琢磨一下衝方說的「從第6話起才是真正的EXODUS」的含義。
在衝方眼裡,如果不從原有位置上移動、一直不變化的話,就會死在原地。對於有些人來說,拒絕思考可能更容易,不長大其實也不會怎樣,「人的自由意志已經足夠發達,要阻止自己的成長其實一點兒也不難。在偶然發生的變故中,隨波逐流活下去,覺得這樣不錯的也有人在。」
如angela所唱,隨波逐流,終有一天也會成為大人。衝方覺得「角色無法成長」已經變成了一個現代的問題。「角色中心的故事,在出現的瞬間,就知道結局是怎樣的了。但這樣就不會發生事件,人也不會長大。即使去冒險,身邊的人際關係也不會變化。故事應該是講人的變化的。」
你們有什麼樣的想法,想怎麼活下去?衝方在《法芙娜》小說後記裡寫道:我沒特別做什麼,只是去詢問一騎他們而已。然後將得到的答案,儘量正確地寫出來。
談及主角真壁一騎,都會對他在故事初期異常的 自我否定 傾向產生興趣。衝方說,自我否定並不是自我厭惡,而是感到沒有容身之所。兩者的差異非常微妙,以至於常被誤解為是同一種東西。
自我封閉。或者轉而意識到——容身之地可能在別處。總士會變成這樣、大家會變成這樣、龍宮島會變成這樣,一定有著什麼原因。只是那個原因在別處,還等著自己去尋找。
黃花的種子飛舞的季節,蒲公英乘風旅行。如果對自己的生存意義抱有興趣的話,原地思考是不會有結果的。這種興趣驅使著我們離開了樂園,然後帶著答案再回到故鄉,就像無數神話裡講述的冒險一樣。
衝方把這種外出尋找答案的成長過程,按照「英雄歷險」的神話模式進行了模擬
如果某個問題現在還不能解釋,一定是因為答案在別處。人們有時稱它為好奇心,有時叫它求知慾。就像時過境遷,可能也會漸漸有人想知道911發生的原因,而不滿足於只沉浸在恐懼、憤怒和不解裡。
因為對世界的這份興趣,人們抵達未曾得見的大地,植根、生生不息。
我在哪裡?生死的意義是什麼?《法芙娜》被認為哲學味重,但卻在避免直接回答這種相當困難的問題。哲學(philosophy)一詞來源於希臘語的Philosophia,意思是「愛智慧」。要成長的話,也需要合理思考。在世界上的某處,存在著問題的答案。就像直覺上我們都希望這個世界是可解的,而所有痛苦都能有它的歸宿。
所以,皆城總士是否也對自己抱有興趣?遠見真矢是否也對自己抱有興趣?
真矢大概是所有角色裡最難對自己產生興趣的,因為她幾乎什麼都能馬上想通,是最堅定、最冷靜地能宣稱「自己在這裡」的人。然而在EXODUS裡,衝方也推著她往普通人的方向走了一小步。
意識到了成長必須用 「外出(EXODUS)」 這個特殊的構造去表現時,就會發現一期的不完整之處,或者說是故事的潛在可能性:它只描寫了真壁一騎的成長過程。當然,若把他當作唯一想要塑造的主角的話,描寫到這裡也該結束了。
但中西豪說,他一直覺得《法芙娜》系列是總士和他的妹妹乙姬的故事。雖然後者可能是因為他強烈的個人愛好。
「他們兩人向FESTUM傳達的東西,是故事的根幹。」 中西說,「在OVA結束約2年後,我將『想讓總士的故事完結』這種心情,表達給了那兩位(能戶、衝方)。三個人將各自想描繪的東西合併到一起,就變成了越來越多的內容。等這些都成熟了的時候,就變成了做『後日談』這個議題。」(《月刊少年シリウス》2015年3月號)
那就是《HEAVEN AND EARTH》。企劃當初並不是劇場版,而是TV特別篇。腳本二十二易其稿,長度也從最初的60分鐘追加為90分。在結尾,總士從別處歸來。他完成了和一騎相似的軌跡,帶回了用這個世界的語言都無法言說的新經驗。
「怎樣把另一世界的,無法用語言表現的見解,翻譯成現實世界的語言呢?怎樣向那些只堅信自己的感官的人,傳達萬物自空虛中產生的信息呢?這就是英雄的最終艱巨任務。」衝方非常喜歡的神話學者約瑟夫·坎貝爾在他的代表作《千面英雄》裡寫道。
於是,只能付諸行動。這也為總士在EXODUS裡的改變提供了原因。不過,他在虛無裡是如何思考、發現新經驗的,整個過程只能存在於想像中。
為何自己會出生,為何自己曾嚮往虛無,而虛無又對自己表示出了興趣?如果不明白的話,說明答案並不在這裡。它埋藏得太深,甚至不在「有」的世界中,而潛藏於「無」之中。一期的結尾,也可以理解為是將總士投入冒險的裝置。是不是明白到自己歸來後必須要做的事情呢?這一刻的總士意外地平靜。
如果要繼續成長,去了解關於自己的更深層次的意義,這樣的冒險就必須不斷循環,不斷出發。然後,從新的未知領域獲得新的經驗,再回到故鄉。有觀眾在一期完結後,寫郵件問衝方「尼採的『永恆輪迴』是不是法芙娜的主題」,他肯定了這一點:「同樣的人生無論重複多少次,都有勇氣。」(《蒼穹之法芙娜 完全視覺書》p.86)
至於EXODUS的結局,形式上回到了「再次出發」這一幕,但有續篇恐怕也得進入更高層次的玄理。衝方說,現在的一騎是已經完成了生死循環的賢者,摸到了終極的真相,雖然還保持著人的心,但接下來如果不思考「爭鬥背後是不是有什麼理由?」這種層次問題,就會很奇怪了。他還設想了一下,如果有新故事的話,應該由新主人公來打倒這樣一個監視者的角色。(《蒼穹之法芙娜EXODUS》Vol.10 特典CD座談會)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