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潛伏者」朱楓,從海上歸來

2021-02-13 CCTV國家記憶
2010年12月9日12點45分,從臺灣抵達北京的殯葬公司劉董事長,胸前捧著一個白色圓桶狀旅行袋,緩緩走進機場貴賓廳一個房間,說:「我們來把老奶奶安置好。」在場只有家人和幾位民政官員、學者朋友,大家站起來,悄無聲息。徐雲初眼圈紅了,用幾乎耳語似的微弱聲音說「外婆,回家了」。她雙手扶住旅行袋,丈夫李揚扶住她。一會兒兩人才慢慢打開,取出一個淡黃色的小骨灰罈。蓋子邊緣已經破損,罈子上面寫著「朱諶之」三個字。


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臺灣大學教授朱浤源,這位儒雅、耿直的臺灣漢子,最值得稱道的是在臺灣找到去向不明60多年的「紅色特工」、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朱楓烈士的骨灰。

  

 2000年,臺灣一名老照片收藏愛好者徐宗懋在臺北舉行圖片展,首次公布了大量白色恐怖時期的老照片,其中就有當時震驚兩岸的「吳石案」。46歲的朱楓就是在該案件中,暴露身份而被槍殺的。

 

朱楓出身鎮海名門,抗戰爆發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49年10月,中共臺灣省工委書記蔡孝乾被逮捕,供出大批地下黨同志,朱楓就是其中之一。當時,她的名字叫朱諶之。蔡孝乾的轉向,不僅使得朱諶之被捕,也牽連出時任臺灣「國防部」副部長的吳石和在國民黨部隊中擔任要職的陳寶倉、聶曦等高級軍官。1950年7月,朱諶之、吳石、陳寶倉、聶曦等四人在臺北馬場町刑場遭公開槍殺。

 

徐宗懋首次展出的馬場町照片中,就有朱楓雙手被反綁、押赴刑場英勇就義的照片。該組老照片後在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中刊發,引起社會極大關注。朱楓的家人看到後,想辦法聯繫上徐宗懋,希望代為尋找朱楓骨灰的下落。徐宗懋四處奔走,找了六七年未果,後求助於朱浤源。


(圖:朱楓英勇就義)

 

「徐宗懋是我20多年的朋友,他打來電話,我不能不幫忙。」朱浤源通過關係,拿到了當年被槍斃在馬場町的所有「政治犯」名單。曲折的尋覓經歷踏出了關鍵的一步。

 

原以為拿到名單就好辦,誰知翻來覆去找了好幾遍,都沒有朱諶之的名字,只有一個「朱湛文」。「朱湛文」是不是就是「朱諶之」呢?在查看了相關資料後,朱浤源大膽推測,朱湛文就是朱諶之。理由是,以前的資料都是油印、手寫的,寫得快一點,「諶」的簡體字很容易看成「湛」,「之」又很容易看成「文」。

 

確定了名字,編號的麻煩接踵而至。原來,每個名單上都有兩個編號,人名上方一個編號,人名的照片下方又有一個編號。朱諶之的兩個編號不統一,名字上方的編號是「77」,照片下方的編號是「233」。究竟哪個才是朱諶之的真實編號呢?朱浤源糾結了好一會兒,認為應該是「77」。

 

這次可沒那麼幸運了。朱浤源打聽到迫於社會各界的壓力,臺北市第二殯儀館建了一座靈骨塔,用於安放臺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受難人員無人認領的骨灰。朱浤源開著車子,找到靈骨塔。

「靈骨塔就是骨灰塔,層層疊疊擺放的都是骨灰。」一名姓劉的管理人員陪同引導上山,進入靈骨塔焚香祭拜後,匆匆找了找,就不耐煩了。當天,朱浤源無功而返。


(圖:朱楓)

「開車回來的路上,我的頭很漲,暈乎乎的。」一連三天,朱浤源的身體很不舒服,別人開玩笑說「中邪了」。朱浤源沒有退卻,第二次又去,還特地找了一名退休的上校壯膽。這次,陪同的管理人員姓雷,他很熱心。

 

「我們來到一個防空洞,裡面放了好幾百個無人認領的骨灰罈。」朱浤源回憶,防空洞的鐵門很小,一開門,一大堆又扁又大的蟑螂就衝了出來。朱浤源看到,防空洞內的骨灰塔分兩層擺放,每個都用麻袋包著,上面標有號碼。

 

「我和退休上校都不敢碰,姓雷的敢碰。」朱浤源說,雷姓管理人員幾乎把骨灰罈翻了個遍,還沒找到「77」。眼看只剩下三四個骨灰罈了,朱浤源心想肯定沒戲了。就在這時,聽到雷姓工作人員大喊一聲:「找到了!」朱浤源興奮地跑過去,果然麻袋上寫著「77」的編號。

 

幾天後,朱浤源陪同徐宗懋第三次上山。徐宗懋在找到骨灰罈的地方,給朱浤源拍了好幾張照片。朱楓遠在北京的家屬得知消息後非常高興。當年,朱浤源到大陸進行學術交流時,朱楓的外孫女婿特地請他吃飯表達謝意。

 

 

2010年5月,朱浤源第四次來到第二殯儀館。上次由於太高興了,看到麻袋上的編號對了,就沒有打開細看,朱浤源心裡不踏實,想再次確認一下。誰料一打開麻袋,朱浤源就傻眼了,骨灰罈上寫的竟然是他人的名字。

 

「慘了!慘了!」朱浤源暗暗叫道。他找到管理處負責人,副處長是個女的,聽說事情的經過後,認為是「做善事」,表示一定配合尋找。一個星期後,按照照片下的編號「233」,終於在一大堆骨灰罈中找到了「233」,打開袋子,骨罐上赫然寫著「朱諶之」三個紅字。

 

至此,朱浤源一波三折尋找朱楓骨灰的經歷終於畫上了圓滿句號。

 

今年清明節,朱浤源應邀出席了在寧波舉行的朱楓烈士紀念碑揭幕儀式。看到朱楓青春洋溢的雕塑,朱浤源感慨道:「朱楓被押赴刑場就義前的照片讓人過目不忘,她的臉色蒼白,但非常鎮靜。她很美,很有氣質。」


(圖:朱楓烈士銅像揭幕)

 

無巧不成書。朱楓的女兒朱曉楓也應邀出席了臺灣義勇隊撤離金華70周年的紀念活動。朱浤源和她相聚金華,格外親切。已是第三次來金華的朱曉楓今年81歲高齡,氣色很好,頗為健談。她深情地說:「媽媽把我託付給臺灣義勇隊少年團時,我才9歲。我是多麼捨不得離開家啊,可媽媽為了她的革命事業,還是狠心離開了我。」

 

雖從小和母親聚少離多,但朱曉楓對母親的感情特別深。朱楓就義後,骨灰一直下落不明,60多年來,朱曉楓從沒有停止過對母親骨灰下落的尋找。朱曉楓動情地說:「謝謝朱浤源、徐宗懋等熱心的臺灣同胞,沒有他們,母親的骨灰不可能在下落不明半個多世紀後還能回到祖國和親人的懷抱。兩岸一家親啊!」


(圖:朱楓家屬將烈士骨灰送至陵園墓地)

本文改編自:金華日報,作者:李豔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長按二維碼,關注《國家記憶》,精彩節目早知道!)

相關焦點

  • 朱楓烈士:喋血寶島載史冊
    兩個多月時間一晃而過,朱楓圓滿地完成了來臺灣的任務。根據上級指示,她準備返回香港。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正當她準備動身時,1950年2月2日,吳石派副官聶曦上校緊急約見她,帶來了中共臺灣省工委多處分會已被國民黨當局破獲、多名負責人被捕及蔡孝乾叛變的消息。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朱楓猝不及防,但她迅速鎮定了下來,馬上給女兒、女婿留下字條,去了阿里山大酒店暫避風頭。
  • 【烈士事跡】追憶朱楓——最生動的愛國主義
    陳修良隨後被校方開除,不久便開始了革命之旅。朱楓目送她離去,很是羨慕,卻恨自己還沒有擺脫大家庭的勇氣。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她無奈回到了憩園小樓。  陳修良離開鎮海後,在上海參加革命,她不斷地給朱楓寫信,告訴她上海學生如何革命。終於,1926年,朱楓又一次鼓起勇氣,離家來到上海,做起了家庭教師,並努力學習英語。
  • 朱楓:犧牲在臺灣的女情報員
    朱楓所收到的這封信,正是一個非常合理的赴臺理由。而朱楓本人的履歷,也足以讓萬景光放心。朱楓是浙江鎮海一個大戶人家的四小姐,雖然受過新式教育,思想卻並不前衛。在父母之命下,早早便嫁了一個比自己大將近20歲的工程師陳綬卿做繼室。幾年後,陳綬卿染病離世,年紀輕輕的朱楓成了寡婦。
  • 朱楓 :中共臺灣地下黨的「江姐」
    朱楓之死,死的悲壯;朱楓之死,死的光榮!(英勇就義的共產黨員朱楓烈士) 朱楓,女,1905年生,原名桂鳳,改名湛之,浙江鎮海城關朱家花園人。出身富裕家庭,父親朱雲水是鎮海、舟山一帶漁業界名人,管船隊、開漁行,有萬貫家財。朱楓「不僅字寫得清秀,還能畫畫,繡花、做女紅,更是一把好手。
  • 迪斯科皇后 -- 朱楓
    八十年代的上海流行歌壇,絕對算是中國流行歌曲陣地的之一,那時很多人非常認可中唱上海公司以及上海聲像所製作的磁帶,那時的上海推出了張行、朱楓、肖雅、孫青、吳越菲、莊魯迅、鄒軍等一大批在國內叫響的青年流行歌手。而在這一批當年的上海流行歌手中,朱楓的演唱讓人難以忘記。
  • 【紅色特工】朱楓:國民黨口中的「當代特大間諜案」要角
    於我們今天的故事主人公朱楓而言,母愛,是其母親交予她的琴棋詩畫;母愛,是她予繼女阿菊的細微照拂;母愛,是她虧欠女兒朱曉楓的存在。為家國大義,朱楓和家人聚少離多,女兒朱曉楓更是小小年紀就被送往別處。她就是女共產黨員、中共華東局情報部派遣的「秘密特派員」朱楓。(被押往刑場的朱楓)朱楓,原名朱啟英、朱貽蔭,1905年出生於浙江省鎮海縣的一戶富裕人家。她的父親朱雲水曾是鎮海漁業公會會長,家境殷實。朱楓受過非常好的舊式教育,精通琴棋書畫、手工刺繡與醫藥護理。
  • 朱諶之:潛伏者歸來,被捕後曾吞金,60年後,英魂終歸故裡
    讓我們從頭說起,朱諶之原名朱楓,1905年出生於浙江鎮海的一個富裕的家庭。家裡做生意,生活優渥,她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最後讀的是師範學校。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學校裡,朱諶之接受了新思想,她和一大批有志向的年輕人一起為自由,為新思想而奔走吶喊。
  • 「潛伏」者紅色女特工朱楓烈士,犧牲60年後魂歸故裡
    朱楓當時叫朱桂鳳,她師從沙孟海學習書畫。應她的請求,沙孟海給她取名諶之,寓意忠厚老實,字彌明,意指擁抱光明,這個名字,朱楓很喜歡,一直沿用到犧牲。朱楓一直不遺餘力地支持革命工作。七七事變後,她毅然離開家庭,參加浙東的抗日救亡工作。先在家鄉組織抗日宣傳隊、醫療救護隊,並出資開辦鎮海工藝傳習所,救濟戰火中流離失所的難民。
  • 潛伏者、無間和宏途,76號、軍統和日本人,三部精彩諜戰劇備案
    《潛伏者》《潛伏者》講述我黨地下情報工作者方嘉樹,潛伏者汪偽特權76號特務機關,同時他還是軍統特工,多種身份使得他必須時刻小心,才能不被暴露。《潛伏者》編劇餘飛也第一時間在個人社交平臺發布了這一消息:本人獨立編劇的諜戰電視劇《潛伏者》完成公示
  • 電影《潛伏者》劇情片段視頻合輯
    潛伏者:退休老頭的情誼與背叛,戲耍黑幫,結局太現實!影片講述了臥底聯邦探員喬裝成一位商人,設法與銀行家們搭上線,獨自調查這些人參與洗黑錢,建立起了一個數十億美元規模潛伏者:臥底演技太精湛,毒梟把他當自己人,被捕時仍不敢相信
  • 影評 I 深度解讀《海上鋼琴師》的音樂元素
    電影《海上鋼琴師》是由導演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以音樂為主題線索的震撼人心的人物傳記電影,以鋼琴為背景,講述的是鋼琴家「1900」從他一開始生長在船上到最後死於船上的奇特的人生經歷,演繹了他從輝煌燦爛到孤單悽苦的人生歷程。音樂是電影中塑造人物形象、描畫時代氛圍、推動故事發展的重要元素。不僅出色地完成了音樂配樂的基本功能,更成為影片不分割的一部分。
  • 《秋蟬》三大潛伏者結局,香江犧牲,最幸福的是他
    雖然在劇中會存在不少的瑕疵,但是總體而言還是值得一看的好作品,這部劇播出了也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如今的劇情也慢慢走向了尾聲,對於劇中人物的結局,自然也是備受觀眾的期待和關注,尤其是對於潛伏者的歸屬而言香江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物,他成為潛伏者不僅是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也是為了自己妻女的安全,他的身份是很神秘的,基本上沒有人知道這個代號背後的人物
  • 「紅色女特工」朱楓,潛伏在臺灣被叛徒告密,犧牲60年後終回故鄉
    可惜的是,最終她卻沒能平安與家人團聚,犧牲後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能榮歸故裡,此人的名叫朱楓。 朱楓出生於1905年,浙江鎮海人,出生於一個富裕之家,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這也讓她有機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為她以後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礎。
  • 《潛伏者》《宏途》和《無間》將開拍,諜戰劇的春天來了嗎?
    根據官方消息,類似劇名的3部諜戰劇《潛伏者與過去很多諜戰劇類似的是,《潛伏者》將時代背景置於1941年的上海,這個時期正是各方諜戰勢力雲集上海灘的時代。可以想像,由這樣一位重量級編劇擔綱,《潛伏者》的底子應該不錯,下一步就是角色挑選,冷絲也相信,編導一定會挑選出最為適合的明星來出任重要角色。
  • 《九州·海上牧雲記》今日上線 今何在解讀電視劇
    記者在日前滬上的一次小型看片會上,提前觀看了該劇的部分劇集和長片花,原著作者今何在與主演周一圍也來到現場解讀,電視劇版《九州·海上牧雲記》還達不到《權力的遊戲》的高度,但它或許代表了未來中國奇幻史詩作品的新方向。
  • 深度解讀《海上鋼琴師》:誰是強者,誰才是懦夫
    這句話來自《海上鋼琴師》的主人公1900。但他是一個自出生就生活在海上,從未踏入過陸地的人。所有人都勸他下船去爭取自己應得的財富、美人、別墅,可他到死都沒離開過這艘船。所以《海上鋼琴師》並不是 一部失敗者的獨白,恰恰相反,它就是告訴我們,出世不是懦夫,入世,也不見得是強者。一切皆為心中堅信的自由,心至堅,則人至強。
  • 往事並不如煙.....歸來兮
    終於,2011年7月12日,他們共同尋找的1950年轟動臺灣、被稱之為「當代特大間諜案四要角」之一的紅色女特工朱楓(原名朱諶之),坐上了國家安全部專門為其包下的專機,從北京八寶山移送到寧波。筆者作為記者,因為較早報導這位血灑在寶島的潛伏者的傳奇人生,因此被有關部門特批為護送朱楓烈士遺骸回家的隨行人員。
  • 美版《潛伏者》 「絕命毒師」變身臥底查洗錢案
    「絕命毒師」在《潛伏者》中變身臥底查洗錢案   搜狐娛樂訊(小麥/文) 作臥底特工的生活是怎樣的?由《絕命毒師》(Breaking Bad )男主角布萊恩-科蘭斯頓(Bryan Cranston)主演的 犯罪片《潛伏者》(The Infiltrator)將於7月13日在北美上映 ,講述一個真實美國臥底特工潛入販毒集團和銀行財團調查洗錢案的始末,展示出令人膽戰心驚的臥底人生。
  • 直播回顧|諶洪果深度解讀卡夫卡《變形記》
    諶老師昨晚在CCtalk第四次直播,同時也是深度解讀系列的最後一次,帶領大家進入卡夫卡的迷宮,以卡夫卡的方式講述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