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海上鋼琴師》:誰是強者,誰才是懦夫

2020-09-03 何小爆憶影視

文/何小爆

「陸地上的人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去問為什麼。

冬天來了,你們渴望夏天。

夏天來了你們又害怕冬天再來。

所以你們永遠不厭倦旅行,總是追尋遙遠的,永遠有夏天的地方。」


這句話來自《海上鋼琴師》的主人公1900。

影片講述的就是這個遭人遺棄在船上的嬰兒被鍋爐工收養,起名1900,後成為了無師自通的天才鋼琴師,受到各地人的追捧。

但他是一個自出生就生活在海上,從未踏入過陸地的人。所有人都勸他下船去爭取自己應得的財富、美人、別墅,可他到死都沒離開過這艘船。

有人說這就是一個懦夫,連船都不敢下,有什麼值得追捧?

那我們就細細來看,1900到底是懦夫還是強者。

敢於挑戰規則的三處罵人話「去他的」

第一處,來自1900的養父

1900雖然是個被「最底層人」收養的孩子,但是他也得到了他們所有人的愛。在他去廚房偷蛋糕的時候,廚師們看見了,卻沒有揭穿他,反而是寵溺的笑。

但卻被嚴厲的船長看見,去找他的養父告狀,還搬出法律來教育這對父子。

養父大聲的罵道:「去他的法律」,來維護兒子。

這給了1900今後與不公說「不」的勇氣。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亞於一顆原子彈的威力。

「紅燈區」的女孩因為媽媽是妓女,所以她們也逃不開宿命。一個攝影師為了改變她們的命運,於是教一個願意學習的女孩攝影。

這個女孩不負眾望,攝影拿了國際大獎,看似逃離了命運的枷鎖,可最終卻被母親召回。

回到媽媽工作的地方,她成了「頭牌」,因為人人都想和這個獲過大獎的女人睡一覺。

反觀1900的黑人養父丹尼。

準備收養1900時,所有人都笑話他,但他堅信,裝嬰兒的盒子上那兩個字母T、D就是:感謝丹尼收養。

當孩童時期的1900問他:「什麼是孤兒院?」

丹尼說:「就是專門關那些沒有孩子的大人的地方。」

1900:「幸虧你有我,不然你就要被抓走了。」

1900雖然沒有被富人收養,卻被一個樂觀、自尊並勇敢和規則抗爭的人收養,所以他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

這也讓他學會了和所謂的規則說「不」的勇氣。

第二處,來自幼年的他

當所有人都在沉睡時,突然聽見了美妙的鋼琴聲,大家紛紛被吸引來,結果看到的是小小的1900在熟練的演奏。

驚呆眾人,因為從來沒人教過這個孩子彈琴,他是無師自通。

但最後船長卻告訴他:「這不合規定。」

臨走,小1900學著養父的口氣對船長說:「去他的規定。」

這時候的他已經開始建立自己心中的世界。

第三處,在「鬥琴」獲勝後

因為1900的琴技出眾,很多人慕名而來,其中就來了一個不速之客傑利,人稱爵士樂發明者。

看他出場就很浮誇,帶著巨大的戒指,咧著可以看到嗓子眼的嘴,展示著自己鑲了鑽的大門牙。

這是一種強烈的對比,一個靠音樂賺得盆滿缽滿的爵士樂手,一個才華橫溢卻依然樸實無華的鋼琴師。

同樣擅長音樂,在社會上的地位卻截然不同。

挑戰者傑利第一首鋼琴曲還算紳士的表現,第二首更是讓被迫接受挑戰的1900動情地留下淚水。

他認為對方是懂音樂的人,令他感動。

可急功近利的傑利求勝心切,第三首曲子暴露出他的戾氣。

他褻瀆了音樂,只能算是音樂的表演者。

因此,1900拿出了自己真實的水平,用相當於兩個人彈奏的速度,徹底碾壓了傑利。

尤其最後的那根煙,傑利用煙顯示著自己音樂的輕柔和速度,而1900卻用鋼琴點燃了那支煙,速度之快不言而喻,這也是對傑利褻瀆音樂的憤怒。

最後,失敗者下船時,1900對著他的背影說了句:「去他的爵士樂。」

三次「去他的」都是1900這一類人對規則乃至「高層」人制定的法律的對抗,他們心中的世界,本就與這個真實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不屑一顧。

來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唯有現在可掌控

什麼是有限?什麼是無限?

「音樂,是在有限的鋼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

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掌控無限的欲望。

1900的有限,是從船頭到船尾;從2000人到另一個2000人;從鋼琴的第一個鍵到第88個鍵。

1900的無限,是高樓林立的陸地;是數以萬計的人口;是錯坐了鋼琴凳彈不出一首曲子的鋼琴師。

更是人類毫無節制又無法控制的貪念。

未來是什麼樣?會不會富有?會不會快樂?沒人知道,也不可預測。

過往被誰遺棄,為什麼偏偏是最愛自己的養父死於事故,這些不可追憶。

只有現在,1900自己當下的人生,他可以自己做主。

所以1900總是跟隨自己的內心,他可以選擇給上流社會的人彈琴,也享受給末等倉的勞苦大眾彈琴。

他能給「出逃」的貴婦,厭世的舞女,偷穿別人衣服的男人,一見傾心的少女,甚至任何他想的人一首專屬曲子。

因為這是他所能掌控的,隨心而發的。

面對高樓林立、成千上百條的街道,1900感受到了壓力。

那不是屬於他的「鋼琴」,那是上帝的「鋼琴」。

「阻止我的不是能看見的東西,而是看不見的東西,城市不斷蔓延,包含一切除了盡頭。」

最後,他的朋友麥克斯也沒有把他勸說下船,那種無力感,相信任何人都有。

如果我是他的朋友,那我會五花大綁的把他抬下船。

但誰能保證,1900不會像《肖申克的救贖》裡上吊的老布?

那個刑滿釋放,被監獄「抬」出去的老人。

所以,並不是舒適區限制了1900下船的腳步,而是掌控感,他需要擁有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

「萬年難題」為什麼1900不下船?心自由,哪裡都是陸地

影片的開始,第一個看見美國陸地的人,這絕不是偶然,是命運。

也暗示了1900的命運,他的第一眼就是這艘船,船就是他的命運,所以最後的結局是1900選擇了和這艘船一起沉入海底。

整部影片的背景正是經歷世界大戰的歐洲大蕭條的時期,而此時的美國卻是蓬勃發展的時候,令多少人趨之若鶩。

歐洲無論富人、窮人,都選擇背井離鄉,移民美國。

鏡頭照到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她象徵著人們心中嚮往的自由地,當人們看到時,全都歡呼雀躍。

因為貪戀自由,也無法控制欲望,所以大多數人一生都在尋找自己想要的「棲息地」,而一生卻無所得。

大概他們不知道,心若自由,腳下就是陸地,不必追,不必趕。

這也是為什麼1900不下船的原因,他的心是自由的。

其實1900有過下船的衝動,就是為那「金錢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中的愛情。

第一次有人來找1900錄唱片時,他遇見了一見傾心的姑娘,也彈奏出人生最絢爛的音樂。

他甚至為了女孩,決定下船去找她,但最後也沒能去成。

因為那句話的最後半句「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為了他心中的自由,他最終選擇了承載他命運的那艘船。

生活在陸地的我們局限於陸地,認為1900是個「怪物」。

但生活在船上的1900同樣也覺得我們是「怪物」。

通過1900的好朋友小號手麥克斯講述的故事是不是真實的不得而知。

但它卻能讓我們每個人看到自己的影子,細想一下,麥克斯和1900不就是一個人嗎?

一個是入世的麥克斯,一個是出世的1900,正是我們內心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博弈。

誰才是強者?誰才是懦夫?

能說從未踏入陸地的1900是懦夫嗎?那入世的麥克斯為了餬口,把最心愛的小號,也是自己一生的理想都賣掉的時候,他就是強者嗎?

所以《海上鋼琴師》並不是 一部失敗者的獨白,恰恰相反,它就是告訴我們,出世不是懦夫,入世,也不見得是強者。一切皆為心中堅信的自由,心至堅,則人至強。

(圖片源於網絡)

~END~

相關焦點

  • 福利 |《海上鋼琴師》背後的演奏者究竟是誰?
    ——《海上鋼琴師》1998-2018,電影《海上鋼琴師》已經是20年前的記憶了。但是,從影片上映到如今,它的魅力不減反增。1998年在義大利上映的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講述一個孤兒1900年被遺棄在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
  • 影評 I 深度解讀《海上鋼琴師》的音樂元素
    電影《海上鋼琴師》是由導演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以音樂為主題線索的震撼人心的人物傳記電影,以鋼琴為背景,講述的是鋼琴家「1900」從他一開始生長在船上到最後死於船上的奇特的人生經歷,演繹了他從輝煌燦爛到孤單悽苦的人生歷程。音樂是電影中塑造人物形象、描畫時代氛圍、推動故事發展的重要元素。不僅出色地完成了音樂配樂的基本功能,更成為影片不分割的一部分。
  • 《海上鋼琴師》:"這個世界沒有誰知道我",孤獨者永遠孤獨
    海上鋼琴師海報一《海上鋼琴師》(原名The Legend海上鋼琴師是一個傳奇式人物,獵人格拉胡是一個傳奇式靈魂。海上鋼琴師名叫1900,那是他出生的年份,他是一個棄兒,他生在船上,長在船上,一生從未離開那艘維尼吉亞號,只是守著一架鋼琴,往返於從歐洲到美國的大海之間。
  • 《海上鋼琴師》:深度解析1900為什麼不下船?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作者|楊麗萍《海上鋼琴師》是我眾多喜歡的電影之一,最近又三刷了一遍。還是很感動,1900高超的音樂天賦和琴藝讓世人驚嘆!只要他願意回到大陸生活,1900完全可以憑藉他的音樂天賦取得很高的名譽,地位和財富。可到最後為什麼1900寧願死都不下船呢?
  • 《海上鋼琴師》表達了什麼?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廣受大家的喜愛,其中主角與黑人鋼琴師的對決更是讓人拍案叫絕,而今天小影就給大家解讀一下《海上鋼琴師》到底表達了什麼?這首曲子是斯科特·喬普林所創的曲子,而他也被尊稱為「拉格泰姆之王」就是這一天,受到鋼琴啟蒙的1900開始了他的自學之旅,成年之後他的鋼琴技藝更是爐火純青.即興的曲子讓無數人感到歡快,從而他也成為了遊輪上的鋼琴師
  • 《海上鋼琴師》一部給尼採的獻禮
    僅僅是因為大概半月前在中央六套看完《海上鋼琴師》之後乍現了靈光,然後才開始動「筆」的,如此說來,也是夠拖拉了。那麼進入正題為什麼說《海上鋼琴師》是一部對尼採致敬、給尼採獻禮的電影呢?筆者無法去考據朱塞佩·託那多雷導演的個人成長經歷及讀書目錄,但是在《海上鋼琴師》這個電影本身世界中所講述的、所表達展現的內容中,卻處處有著尼採的身影。
  • 《海上鋼琴師》
    --至死方休---海上鋼琴師影評)我們無處安放的孤獨《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一半是在初中音樂課上看的一半是回了家看的,音樂老師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感受1900在那個鬥琴的經典片段的完美演奏,而我卻被這部電影還有1900吸引了。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環境那就去適應環境。
  • 《海上鋼琴師》:與世界的有聲抗爭之路
    關於文藝青年一族,有一部電影是值得每一個人一刷再刷的,那就是今天我推薦給大家的《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在我讀大一的時候就看了,那個時候並沒有多少感動,也沒有多少心得,這可能跟我那時候的閱歷有很大的關係,那個時候的我對於閱讀,對於寫作,還沒有非常深的熱愛,更多的只是一種習慣,因此也並不明白電影中1900最後會選擇走上那樣一條路的做法。
  • 聽徐老師談《海上鋼琴師》
    作為學鋼琴的人,不能說沒看過《海上鋼琴師》,那多不好意思呀!有人說《海上鋼琴師》是鋼琴系的教科書,一點不誇張,作品中有些片斷對於鋼琴音樂的解讀肯定是登峰造極。《海上鋼琴師》的悲劇性體現在他人生的荒誕性上,它是受存在主義文學影響的一個典型的荒誕派劇作。存在主義誕生於20世紀30年代的法國,二戰後達到發展的頂峰。
  • 談談《海上鋼琴師》
    在那王座上,一定會有他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和《天堂電影院》。在輾轉流離的人生裡,碟片山消失了又重建,重建了又消失,在山巔上不變的是託納多雷。他和他的作品不單聯繫著遙遠的過去,消逝的青春,無以名狀但早已不再提及的情感,而且對應著一扇通往美的大門,如同秘密的路標,一次次指引自己重複抵達。
  • 本周熱映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昨天晚上熬夜看《The legend of 1900》,中文譯作《海上鋼琴師》——導致今天工作注意力不夠集中。一位天才鋼琴師1900,他的名字就叫1900——Nineteen Hundred,在駛往美國這個新大陸的輪船維吉尼亞號被遺棄,九歲無師自通成為船上樂隊的鋼琴師,一輩子呆在船上,直到1933年在拆解這艘船時沉沒於大海。
  • 深度解析為什麼《海上鋼琴師》能夠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
    如果要列一個榜單,評選有哪些電影會讓你在看完之後,心頭思緒湧動卻不知如何整理、感慨萬千卻不知從何說起,那麼《海上鋼琴師》一定會榜上有名。《海上鋼琴師》的故事很簡單,講的甚至是一個不知是否真的存在過的人一生都不肯下船的,傳奇故事。1998年上映,義大利電影,與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另外兩部電影《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並稱為「時空三部曲」,這單部電影還有另外三個唯美的名字,分別叫聲光伴我飛、星光伴我心、真愛伴我行。三部電影都是難得的佳作,但《海上鋼琴師》是三部曲裡面口碑最好、人氣最旺的一部。
  • 《海上鋼琴師》天才鋼琴師的傳奇一生
    生於大海終歸浩渺《海上鋼琴師》講述了在海上出生的一名棄嬰T·D·lemon被一位水手撫養長大,一生與大海相伴,在維吉尼亞號上無師自通演奏鋼琴最終魂歸大海的故事。影片以馬克斯·康恩賣掉小號,吹奏最後一次告別音樂來展開劇情,現實與回憶交錯進行,回憶了海上鋼琴師1900的傳奇一生。
  • 《海上鋼琴師》特輯海報雙發 幕後製作首度曝光
    海上鋼琴師「風雨同奏」版海報1905電影網訊 日前,電影《海上鋼琴師》發布了「風雨同奏」版海報及「回溯經典」版幕後珍貴特輯,向觀眾全方位分解了1900的「海上之旅」。1900初次登場幕後特輯再現了主創團隊21年前拍攝的點滴過程,大到影片特效小到船隻設計以及分鏡手稿,主創們都精益求精,才讓《海上鋼琴師》最終成為一部經典的曠世佳作。
  • 《海上鋼琴師》為何經典?
    沒錯,《海上鋼琴師》。我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是十年以前,在我初中的音樂課上。那時我的音樂老師先放出了整部電影最抓人的部分,也就是鬥琴之後,我第一次有幸看到了《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可那時的我還年輕,還看不懂。那時的我不知江湖深淺,不知人心險惡,滿腦子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海上鋼琴師》:一曲哀歌,兩種人生,每個人心中的1900
    影片《海上鋼琴師》是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劇情片。與《可可西裡的美麗傳說》,《天堂電影院》並稱為導演的經典三部曲。該片以9.3分的成績,超過120萬人的評分,在豆瓣電影上排行TOP11。經過4k修復,這部經典佳作去年11月份在電影院再次跟大家見面。
  • 《海上鋼琴師》究竟在講述什麼
    《海上鋼琴師》於2019年在中國大陸上映,某瓣評分9.4,是無數人眼中的神級影片。但是如果你以為它只是在講述一位虛構藝術家(1900)的一生,那你就錯了。當初我第一次看完這個片子的時候,內心感慨萬千,對「你明白麼?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裡,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 評《海上鋼琴師》:比起已知的苦難,未知的選擇才是最恐怖的
    這部豆瓣評分9.2分的電影,改編自亞歷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劇場文本,講述了一個在大海上出生,並且有著卓越音樂天賦的孩子樂觀的黑人養父一直護著主人公,直到他受傷離世,被葬在廣闊的大海之中的時候,才徹底放手。再次成為孤兒的1900突然無師自通地成了一名鋼琴師——一位只有坐在大海上,才能彈奏的鋼琴師。1900坐在鋼琴前彈奏天籟之音,只有唯一的朋友馬克斯見證了這神奇的一幕。
  • 被刪減的院線版《海上鋼琴師》,仍具有3大看點
    1900不受塵世汙染的心境,是《海上鋼琴師》的重點主旨。自由不應該是無限的嗎?為什麼他會覺得無限蔓延的城市會沒有自由了呢?因為不受控制的因素變多了,人就會在不知不覺當中被操控。每看一遍《海上鋼琴師》,就能安靜地探索,關於1900的精神世界。也許從他小小的世界中,我們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自由」。二、不同的視角很多經典電影之所以百看不厭,是因為解讀的角度可以有很多種。
  • 重溫《海上鋼琴師》,你看出多少梗?
    1998年上映的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風靡全球,斬獲各類大獎22項。21年後終於以4K修復版首次登上內地大銀幕。 作為一部IMDB評分8.1分、豆瓣評分9.2的電影,《海上鋼琴師》自然誕生了不少經典場面。比如海上旋轉鋼琴、隔著舷窗的一見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