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海上鋼琴師》是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劇情片。與《可可西裡的美麗傳說》,《天堂電影院》並稱為導演的經典三部曲。該片以9.3分的成績,超過120萬人的評分,在豆瓣電影上排行TOP11。經過4k修復,這部經典佳作去年11月份在電影院再次跟大家見面。
《海上鋼琴師》是一部浪漫而又悲情的人物回憶錄。講述的是在豪華郵輪上,男主角1900從被人遺棄到被人撫養長大,憑藉自己與生俱來的音樂天賦,以鋼琴師的身份在郵輪上生活。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昔日金碧輝煌的郵輪也不得不面臨爆破炸毀的命運,就在船體即將爆破之際,男主角1900依然堅守自己信念不肯下船,最後隨著爆破的轟鳴聲響起,跟隨著船體一起消沉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中。
電影的劇情較為簡單,沒有太多的劇情衝突和複雜的人物關係,但這並不影響成為一代人心目中的經典,它的驚豔之處在於敘事手法,人物塑造和表現主題上,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去剖析去解讀才能品味該影片的經典之處。
電影運用人物傳記式的敘述和第三人稱的視角,將男主角1900和第三人稱麥克斯這兩個人物形象靈活地結合起來,通過蒙太奇手法呈現一個追求藝術的人物形象,將男主角1900短暫而又悲情的一生展現在觀眾面前,令人唏噓感嘆,引發我們對於人生的思考。接下來我將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和主題呈現三個維度來為大家解讀這部影片以及所帶給我們的人生感悟。
顛倒蒙太奇是指根據劇情需要,打破動作和情節發展的時間順序,從現在轉到過去,從過去回到現在,在時間上作必要的顛倒。它常常通過人物的回憶,展示事情的原委,加上大敘述的容量,造成敘述的跌宕,便於設置懸念,避免平鋪直敘。
導演在風格上推陳出新,避免了用平鋪直敘的俗套,採用顛倒式蒙太奇的手法,用第三人稱的敘述,漸漸還原人物的過去,引起觀影者興趣,將平常的劇情講得精彩而又動人。
影片運用多處顛倒蒙太奇的手法,通過顛倒蒙太奇的手法,把麥克斯和男主角1900兩個不同人生的境遇完美結合,渲染人物情緒,一步步引向高潮。片中作用的顛倒蒙太奇有3個地方尤為關鍵,第一處是麥克斯跟樂器店老闆講講述1900的童年經歷,第二處是麥克斯回憶與1900的相伴時光,第三處是麥克斯最後與1900的告別對話。下面圍繞這三處關鍵的顛倒蒙太奇手法,講一講在這三處手法運用下所表現出來的情緒。
第一處:
從1900的成長經歷開始講述,他是一個在船上的棄嬰, 直到被工人丹尼發現並撫養他長大。然而好景不長,某一天丹尼突發意外不幸去世,使得1900又變成了孤兒。在這艘船上,1900既沒有國籍也沒有身份更沒有家,他的特殊身份引來船長注意,要把他趕下船,遊客並不待見他,他只是一個流浪的小孩。他在船上東躲西藏,餓了就在晚上溜進廚房找吃,累了就睡在煤炭上面。
通過坎坷的生活向我們呈現一個悲情的令人同情的1900幼年經歷,令觀眾代入情緒,更加好奇1900接下來的命運會是怎樣。
第二處:
麥克斯因為出色的吹奏小號技巧而登上了這艘郵輪,在一次偶然中遇到了1900,因為音樂他們結識為朋友。他們在船上經歷了前來鬥琴的傑瑞的挑釁,也經歷了1900遇到一個女孩並為他心動的過程,在船上一起經歷的時光加深了他們的友誼。
通過麥克斯和1900的友誼深厚,也為觀眾帶來了與童年不一樣的1900,1900的童年是沒有色彩的黯淡的,而現在的1900因為鋼琴天賦,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也側面反映出1900現在無憂無慮的美好生活。同時也為後面1900不肯離船的悲傷埋下鋪墊。
第三處:
船體即將被炸毀,麥克斯登上了船尋找1900,可是無論怎麼勸導,1900還是不肯下船。勸導無果的情況下,麥克斯只能含淚跟1900告別,在他下船後,隨著轟鳴聲的綻放,麥克斯也在不得不接受的結果中感動痛心和無奈,失落得離開。
通過麥克斯與1900告別的情景,再次把悲傷的基調渲染,升華了情感,令觀眾在嘆息中對1900的結局感到惋惜。
導演熟練地運用顛倒蒙太奇的手法,將故事講得精彩有條理,同時又能帶動觀眾,代入到影片當中的情緒。通過1900坎坷童年的刻畫,1900之後的精彩生活,到最後與大海共生的悲壯。一環扣一環,令觀眾在悲——喜——悲的情緒變化中加深對人物的情感,從而升華主題,引發共鳴。
影片圍繞麥克斯的口述講訴了1900傳奇的一生,通過他們之間的交集和不同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的性格對比,也正因為他們之間兩種性格的不同,造就了他們不一樣的人生。
1、麥克斯:時代的追隨者,命運轉折中的落魄者
麥克斯是一個隨大流的人,他鼓勵1900下船去陸地發展,是因為他的音樂才華可以讓他名利雙收。他在1900跟傑瑞鬥琴時,因為1900的漫不經心而著急懊惱,指責他為什麼不趕快拿出實力贏對方。麥克斯始終在意跟自己利益相關的事物,這也導致到最後,他不得不為生計而變賣那把陪伴自己許久的小號。
而導演也透過一個真實的麥克斯人生軌跡,在向觀眾說明,這才是現實生活經歷的我們,我們不得不面對各種壓力和誘惑,我們要謀生計,為事業打拼,為夢想追逐。我們沒辦法置身在這個世界之外高談闊論,我們只是這個時代緩慢前進的個體。
2、1900:時代的理想主義者,命運起伏中的勇敢者
相對於麥克斯的隨大流者,1900就像是與世獨立的那個人,他的心中只有鋼琴,在這個只有88個琴鍵的鋼琴上,他可以恣意演奏屬於自己的曲子,表達自己的心情。面對前來挑戰的傑瑞,他完全不把比賽的輸贏放在眼裡,只是當作一場平時的演奏。面對前來談合作的商人,他堅決拒絕,因為他心中,鋼琴不能被利益汙名化。哪怕到最後要炸船的時候,他也仍然選擇與鋼琴一起。
而導演卻通過1900這個悲情而有完美的理想形象,向我們揭示了,理想狀態的遙不可及,我們不可能像1900富有天賦而拒絕一切世俗活動,一心在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對於我們來說,理想狀態最終就像1900一樣,消失在這個時代當中。
導演通過麥克斯與1900兩種不同人生的對比,帶領觀眾對於理想和現實之間的思考。1900身上有著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執著,對名利的拒絕,對藝術商業化的拒絕,讓觀影者很難體會到這是一個在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我們同情他的遭遇,對他最後的選擇感到悲壯,但這份同情和悲憫反而讓我們更能引發1900所存在的理想主義的思考。
影片通過顛倒蒙太奇的手法,回溯了1900短暫而又悲情的一生。通過麥克斯的口述,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理想的完美主義者,麥克斯和1900兩個人物形象所帶給我們現實意義的思考:我們既要保持空杯心態去學習,又要用強者心態去面對困境,這樣才能接近理想最大化。
1、空杯心態:喚醒自我意識,不斷強化學習
在現實中有這樣的人,他們就像麥克斯一樣,看到別人的好,不想著去跟優秀的人學習,而是想著怎麼通過對方為自己帶來好處,最後的結果肯定也是一事無成,失敗告終。所以我們要保持好空杯心態,去跟這個領域的優秀者學習,去接觸他們,走進他們,思考為什麼人家會做到現在的成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往理想的方向邁進。
空杯心態是指告別先入為主,倒掉杯中的水。指的是我們在學習過程要有迭代思維,時刻保持謙卑的心情,去接受新事物,而不是固步自封
演員胡歌在大學生時期,就拍攝了一部仙俠劇的巔峰之作《仙劍奇俠傳》,那時候的他名利加深,周圍人對他也是褒貶不一。可是胡歌自己清楚,自己的道路還很長,自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於是他毅然停下自己的演藝事業,保持著空杯心態,轉向自己並不熟悉的話劇表演。在話劇的磨練之下,成就了胡歌精湛的演技。如果胡歌就此滿足仙俠劇所帶來的榮譽和名利,沒有保持空杯心態,繼續學習磨鍊自己,那還會有後面我們看到的那個胡歌麼?
空杯心態能喚醒自我意識,保持不斷學習的態度,讓我們能在時代和環境的變化中做到隨機應變。
2、強者心態:不畏懼艱難曲折,也要勇往直前
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阻礙。然而,弱者選擇逃避,強者選擇面對。只有擁有強者心態的人,才能打破荊棘,不斷向前。
周星馳就是一個擁有強者心態的人,在他出名之前,很少有人知道他經歷了什麼,他就是這樣依靠自己的堅持和努力,在經歷了十年的龍套之後,才迎來屬於自己的角色,如果沒有堅持下來,遇到挫折就放棄下來,那我們現在也看不到喜劇之王了。
易卜生說過:不因幸運而固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
《海上鋼琴師》運用顛倒蒙太奇敘事手法,塑造了1900短暫而又悲壯的一生,又通過麥克斯與1900兩個不同人物形象的對比,寄託了導演對於現實與理想的哀思,從而呈現主題,引發觀影者的思考。
導演用巧妙的電影手法,營造了一個美好當中的理想境界,我們嚮往這種境界又感嘆現實的殘酷,我們憧憬著能像1900義無反顧一生只追尋自己的夢想卻不得不面對現實的阻礙躊躇不前。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藏有一個1900的靈魂,那是我們的夢想,熱愛,追求和渴望。
讓我們帶著影片的思考,去迎接我們的生活,哪怕驚濤駭浪,也要勇往直前。總有一天,我們每個人都將會演奏出,屬於自己的鋼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