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 | 1900為何不肯下船?為何不肯換一條船?

2020-08-27 三十三又三分之一

就是不下船

太多的選擇我無所適從

——《海上鋼琴師》臺詞

《海上鋼琴師》原聲:丹尼的布魯斯

1900年,龐大的維吉尼亞號豪華遊輪,停靠在美國某個不知名的港口,也許就是妓女之城紐奧良,也許是芝加哥,也許是紐約。旅客們總喜歡在旅行中留下點什麼,所以船上的鍋爐工——黑人丹尼,趕緊趁客人下船的時候,來到上等艙碰碰運氣,希望能撿到點值錢的丟棄物,但他沒想到,這次撿到了一個剛出生的小男孩,就在上等艙大客廳的鋼琴上,他被人遺棄在裝檸檬用的紙盒子裡。善良的鍋爐工和船長布德曼撫養了男孩,隨意地給他起了一個名字——丹尼 · 布德曼 · 萊蒙(檸檬的英文) · 1900,簡稱1900。這與其說是名字,不如說是一個記號,一個被上帝遺棄的記號。

他沒有國籍,沒有生日,沒有家人,沒有任何城市、教區,或者棒球隊裡出現過他的名字,因為他是一個棄嬰,一段從天堂交響樂中不小心遺落出來的破碎旋律.....

時隔21年,託納多雷1998年的經典名片《海上鋼琴師》的4K修復版,終於正式在中國公映,當我們又一次重新回到影劇院昏暗的空間,仰望屏幕,不安地等待著音樂響起時,我不知道為何心中會有一種時光交錯的迷亂——1900至死也不肯下船,寧可葬身大海,在他消失的地方,多少人至今還在追問:1900為何不肯下船?或者換一條船?

《海上鋼琴師》原聲:再見了我的朋友們

《海上鋼琴師》經典海報

讓我們暫且將時光,穿越到1998年,世紀之交——全人類都在熱烈地回首與展望,總結與預言,名導名片紛紛出洞。那一年,史匹柏大氣磅礴地完成了對「大兵瑞恩」的世紀救援,迪士尼用中國古老的傳說《花木蘭》,為新時代女權主義吹響了號角,《楚門的世界》和《國家公敵》則切入現代制度的核心,探討了監控與自由的熱點政治話題,日本導演中田秀夫的《午夜兇鈴》用東方式的陰森試探了人類恐懼的極限,賈樟柯靜靜地講完了《小武》的故事,人心脆弱,時代洶湧,通向天堂的窄路上,好久不見人影......

面對眾多傑作,奧斯卡的評委們的確犯了嚴重的「選擇困難症」,最後只能讓英國導演哈維·韋恩斯坦瞎編亂造的商業片《莎翁情史》意外勝出。說實話,託納多雷的《海上鋼琴師》在那個巨片橫行的時代,就象是一隻拒絕靠岸的小船,只能在永恆的漂泊中消失於時代的驚濤駭浪。

1998年導演託納多雷在輪船片場

與1900的主演蒂姆 · 羅斯討論拍攝細節

除了義大利最著名的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為電影奉獻的精彩配樂,《海上鋼琴師》幾乎一無所獲。它不僅僅錯過了奧斯卡,還錯過了柏林的金熊獎、法國的凱撒獎、威尼斯的金獅,美國當時著名的影評人羅傑·艾伯特更是直言不諱:「這部電影裡充滿了託納多雷式的愚蠢和自戀」。

其實愚蠢和自戀本來就是人類的特色,《聖經》的寫著: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聖人教我們一日三省吾身,我卻仍然不知道:我們是誰?我們在哪?我們又要去向何方?21年過去了,地球上50多億顆被持續監控著的心靈依然在苦苦思考著,如何在數位化的世界中生存?思考著:1900為何不肯下船?為何不肯換一條船?當一條船在海上漂泊得太久,當一顆心在孤獨中飄流了太久,那麼,它究竟要去哪——就變得不再重要。

《海上鋼琴師》原聲:魔法華爾茲

船意味著什麼,岸又象徵著什麼,這是個很奇怪的問題,託納多雷在電影中至少已經回答了四遍。

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是無從下手的音樂,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我寧可捨棄我的生命,畢竟,我從來沒有為任何人存在過,不是麼?

——1900的回答

說到底,誰不是「愚蠢和自戀」的生物?

我們天天高喊著請世界尊重我們的個性,卻又深怕和別人不一樣,也深怕別人和我們不一樣。時代的輪船來來去去,我們深怕沒搭上去往新世界、新工作、新機會的輪船,我們痛恨被新一班的輪船扔在岸上,更痛恨那些不肯從船上下來的人。我們必須相信明天會更好——21年了,人心從未改變,1900木然地看著忙碌的我們,然後轉身返回他的船艙。這21年來的文藝大片你大都不會再看第二遍,但託納多雷的《海上鋼琴師》卻是個例外,因為這都已經2019年了——他就是不肯下船。

《海上鋼琴師》原聲:渴望(鬥琴一段選曲)

莫頓曲

託納多雷笑而不語。人海蒼茫,音樂響起,引領著已過不惑之年的我們,重新登上一艘名叫維吉尼亞號的豪華遊輪,在4K超高清的畫面上,苦苦搜尋著所有問題的答案。你不知道這麼多年來,是什麼安慰了我們的孤獨,是什麼化解了我們的尷尬,又是什麼拋棄了我們,拯救了我們?當我們又一次坐在影劇院昏暗的時光中,聽著1900在鋼琴邊自得其樂地演奏時,我們淚流滿面。

其實我們才是那位沒有國籍,沒有生日的1900,雖然我們努力在朋友圈裡刷新著我們存在,卻沒有人在乎你是誰?你在哪?你生於何年何月?你只是億萬流量中的一個字節,沒有任何特徵,你永遠也得到你愛慕追逐的明星寵愛!人活著必須對抗被邊緣、被拋棄的命運。我們都渴望著被接納,但遲早你要先學會如何拒絕;我們都渴望著活得熱鬧精彩一些,但遲早得學會適應孤獨。

學會獨自回到自己的船艙或者房間。

愛是一個難題

媽媽是一匹馬,一匹最好的馬

你賭她一定贏

——《海上鋼琴師》臺詞

愛,一直是一個難題。在還沒有準備好愛之前,那位不知名的媽媽,把1900偷偷地放進了檸檬盒——會有人撿起他嗎?會有人愛他嗎?我們每一個人都乘著愛的波濤而來,卻不知會漂向何方。1900從小就沒有見過遺棄他的爸爸和媽媽,所以他問收養他的黑人丹尼,媽媽是什麼?

丹尼告訴他:媽媽是一匹馬,一匹最好的馬,你賭她一定贏。

20年前,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橋段時,忍不住笑了:媽媽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它的發音全世界都一樣,但是把媽媽形容成馬,大約只有漢語比較容易想到。1900沒有下過船,所以也沒有賭過馬,他不知道什麼是媽媽,也許也沒有見過馬。但他知道什麼是溫暖?什麼是安全?這一切都在這艘船上,這艘命中注定的船,就是他的馬,就是他的媽媽,載著他所有的愛與孤獨,在人海漂泊。

《海上鋼琴師》原聲:鋼琴師的傳說

在他八歲的時候,鍋爐工丹尼被一個鐵鉤子敲了一下後頸,匆匆去見了上帝。可就在丹尼的遺體被拋進大海的時候,在愛沉沒之處,1900聽到了一首來自天上的鋼琴曲,這首曲子叫:鋼琴師的傳說(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黑與白,就象日與夜,就象爸爸與媽媽,就象1900和他的黑人養父,就象陸地與大海,就象鋼琴88個黑白鍵盤。1900在解釋為何不肯下船時,曾說:鋼琴只有88個鍵,但是外面的世界,卻是有著無數黑白鍵的巨大鋼琴。

著名的義大利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的旋律,就象奧林匹斯山上的清泉,如珠玉般滑落,又仿佛是愛琴海藍色的波濤,深情而婉。鋼琴的88個鍵構成了1900心靈的邊界,而鋼鐵的輪船正是他愛的國度。在海天之間,人類是渺小的,你無法探測大海的深度,也無法丈量天地的寬度,你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琴鍵上、有限的時光中、有限世界裡,去尋找無限的愛。人生總有太多的對錯與恩怨,拿起與放下,守候或者離開,一旦決定就無法改正,也無法彌補,時光好似馬兒飛奔不回,但是只要音樂沒有休止,愛就不會停息,最暗淡的生命也會綻放出光彩。1900在遊輪上出生,也在遊輪上長大,他無師自通地學會了鋼琴,他要用他一生唯一的語言,彈琴說愛。

長大的1900:蒂姆 · 羅斯主演

人們為何要搭乘輪船,因為在航線的這一頭舊的時光已經破碎,而在航線另一頭也許還有新的希望和機會。一位失意的農夫來到船上,在一個夜晚,與1900合奏了一曲。一曲之後兩人攀談了起來,攀談中農夫談到了自己,他的農田乾涸了,老婆跟牧師跑了,五個兒子都死於熱病,只剩下一個小女兒,他無法養活,他不得不背井離鄉,去新世界(美國),尋找翻身的機會。農夫還談到了大海,說:那是他一生中見過的最美的東西,因為聽到了大海的咆哮,壯烈而深沉。

那是農夫心中悲痛的海,交織著他的過去和未來,1900卻聽不到。他一直生活在海上,在大海的呼吸中入夢,他甚至不知道大海的聲音是什麼樣的,他是蒼海一滴,一滴海水又怎麼會知道大海是什麼,它甚至不關心這個問題。白天也不懂夜的黑,人心就象兩個孤獨的星球,你只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但你卻渴望著另一顆心的加入。

沒人知道登上新世界的農夫,是否重新找到了屬於他的、新的田野;也沒有人願意相信:其實太陽之下,沒有新鮮事。其實1900也不能肯定,到底岸上的世界更真實,還是船上的世界更真實,但至少船上有他的爸爸——丹尼和水手們,有他的媽媽——載著他漂泊的輪船就是他的馬,1900沒有賭過馬,所以他拒絕下船,因為下船本身就是一次賭博。當你有了一切,你什麼還要把你的一切去放在命運的賭桌上。對他而言,農夫描繪的舊世界與新世界都太大了,而太大的東西都是虛無的。一生有限,琴鍵也有限,再大的輪船,從船頭到船尾,你很容易知道它的邊界,一支曲子也是有限的,一曲終了,你也許留下,你也許會離開。

《海上鋼琴師》主題:愛的演奏(鋼琴小提琴改編)

若干年後,維吉尼亞遊輪上誕生了一個傳說,天才的鋼琴家,在蒼茫的大海之上為每一個搭乘輪船的旅客,演奏從天堂滑落到人間的美妙旋律。於是一位唱片商人慕名而來,想為1900錄一張唱片,就在錄製唱片的那一天,1900遇見了農夫的小女兒。當正在為新唱片彈琴的1900,見到舷窗外的女孩,他的手指突然不由自主地變得溫柔,他指下的音符也開始變得緩慢而抒情。這支曲子叫——《愛的演奏》(Playing Love),它是如此清新、悠然而甜美。她追隨著父親的愛而來,她尋找著生命的愛而來。

但是,愛是一個難題。

就如同一個音樂主題,它的構成如此簡單,男和女,我和你,幾個基本音符排列成主題樂句。然而,你又如何推進、展開、發展,最後完成你的愛的演奏呢?從某種角度看,其實與其說託納多雷在《海上鋼琴師》中講訴了一個傳奇故事,不如說他和莫裡康內用詩一般影像和配樂,演奏了一曲愛的輓歌。當一個音樂主題完全展開之後,再美好的旋律,也到了休止的時候。

船永遠留不住旅客的心。愛就是相隨,就是去一起創造一個新世界,一艘新的輪船,你不可能在你一個人的船上與你愛的人共度一生。在1900出生的時候,不知名的女孩把愛留在了船上,當電影故事發展到最後,1900決定要下船,決定要站在岸上聽聽大海的聲音,決定去尋找把愛留在船上的女孩。然而,他不能確信——當他登上陸地這艘更大的船時,他到底還能不能找到她,能不能找到他的馬。這是一場賭博,代價巨大。

細雨朦朧,天海蒼茫,那些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的,早已沉沒在我們的心中。無名的媽媽是否還記得自己遺棄在船上的男孩,而1900愛著的她是否又會將他們的愛情一起帶到了彼岸?對女孩而言,這一樣是一個賭博——旅途中的愛情,難道不應該在旅程中結束嗎?

站在輪船的甲板上,相愛的人,相顧無言。在一曲終了之前,他們都不知道答案。沒有人知道,導演到底在說什麼,他固執地讓1900站在船沿,把觀眾全部都趕到了岸上。美麗的女孩,甚至連1900唯一的好友、小號手邁克斯圖尼·康恩。為什麼,因為當我們每一個眺望著我們失去的時光時,我們都會心痛、都會難過、都會不舍、都會不解地追問。

Come hold me now,I am not gone

來,抱緊我!我仍未離開

I would not leave you here alone

我不會讓你孤身一人留在這裡

In this dead calm beneath the waves

在這波濤之下的死寂中

I can still hear those lost boys calling

我仍然可以聽到那些棄兒的呼喚

You could not speak,You were afraid

你說不出話來,你害怕

To take the risk of being left again

害怕被再次遺棄

And so you tipped your hat and waved and then

所以你摘下帽子,揮舞著,然後

You turned back up the gangway of that steel tomb again

你轉身,再次踏上了通往那鋼鐵墳墓的舷梯

And in Mott street in July

七月的莫特街上

When I hear those seabirds cry

當我聽到海鳥的悲鳴

I hold the child

我抱緊那個孩子

The child in the man

那個曾在鍋爐工懷裡的孩子

The child that we leave behind

那個被我們遺棄的孩子

《海上鋼琴師》主題歌:呼喊迷失的孩子

莫裡康內曲

羅傑 · 沃特斯演唱(Pink Floyd主演唱)

範 · 海倫吉它

最痛苦的其實不是1900,他拒絕用愛來賭博,拒絕用媽媽來賭博,他最後安靜地回到了自己的船艙,自己的鋼琴邊。最痛苦其實是那些把愛遺落在船上的人們——是那些無名的媽媽,無名的觀眾,她們的一生都註定了如孤獨的野馬,在時光的荒野裡馬不停蹄地飛奔,永遠地流著血和淚,尋找著她們失落的愛、尋找著失落的時光。

愛可以錯過,可以埋葬,可以放下,但悔恨會追隨你一生,無休無止,直到時光盡頭......

《海上鋼琴師》原聲:沉默的告別

照片:導演的背影

當深情的主題歌《呼喊迷失的孩子》響起時,你很難拒絕這悲傷,因為1900並不是一個虛構的傳說,他就是我們內心真實的寫照——試問人世間又有幾人歷盡滄桑,卻沒有一絲悔恨?!

他就是被我們遺棄的孩子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1900的爸爸和媽媽

他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失落的時光

他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無法彌補的錯誤

21年時光如電

再次照亮了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的孤獨

21年了,那麼多經典名片如過江之鯽。但唯有這一部依然能輕鬆地賺取我們的眼淚。為什麼?其實當年美國影評人羅傑·艾伯特才是愚蠢自戀的人類,他只看到了1900不肯下船的荒謬,卻不知道站在岸上等他下船的人們心中的脆弱與孤獨。1900就這麼轉身回去了,他仿佛要告訴每一個相愛的人——你可以放下你的愛,但請不要留下悔恨。

《海上鋼琴師》原聲:無月的夜曲

奇特的是,為託納多雷這部世紀名片配樂的義大利人——恩裡克·莫裡康內,一生為無數電影配樂,包括大量好萊塢的名片,但他從來沒有象電影中的女孩和她父親一樣,渡過重洋,去美國闖世界,也沒有真正見識過美國爵士樂與藍調,但他卻寫出了一張充滿藍調憂傷的電影原聲。他一直頑固地守在自己的家鄉,固守在自己的鋼琴邊,拒絕著這個精彩而無奈的世界,但他的音樂卻早已飛越了時空,鑽入人心。

它能在你悲傷的時候安慰你,在你快樂的時候追隨你,在你孤獨的時候找到你。

期 待

喜歡自由地暢聊音樂與藝術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微信群:黑膠叔叔的木屋,方法是,在微信通訊簿添加

ID:blacklakers為好友,之後我們會拉您入群。注意:請不要在群裡做生意喔。

歡迎留言,謝謝轉發

相關焦點

  • 影評|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你知道1900為何不下船?
    儘管已經算是一部名副其實的老電影,《海上鋼琴師》的影迷卻不斷增加。在很多影迷心裡,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神作。尤其是1900為何不下船,成了很多影迷心中永久的謎題。今年11月,21年來,從未在中國大陸上映過的神作《海上鋼琴師》,以4K修復版的全新版本登陸。國人終於可以去電影院欣賞這部全新畫質、音質的傑出電影。
  • 「海上鋼琴師1900為什麼不下船?」
    時隔二十一年,《海上鋼琴師》重映,作為文青聖經,文藝青年應該不止看了一遍,有人喜歡,被1900的恐懼、懦弱和孤獨感染。有人討厭,覺得電影做作,煽情,認為導演做作油滑。倒是也很想知道,當年被《海上鋼琴師》感動的少年,現在都怎麼樣了。聊起1900為什麼不下船,是不是有了別的看法。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還是在大學圖書館裡,看到Virginian號最終炸毀的瞬間,唏噓不已。這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完,忍不住要腦補如果1900下了船之後會怎麼樣?他應該會找到那個女孩,和女孩開始一段感情。
  • 《海上鋼琴師》:從哲學的三種關係探究1900終身不下船的原因
    《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沒有採取任何的特技效果,而是通過回憶敘事的方式,以平淡卻引人入勝的劇情,描述了在一艘名叫「維吉尼亞」並常年往返於歐洲和美國的超級油輪上,一個名叫1900的棄嬰在油輪頭等艙被苦力丹尼發現且收養,長大後的1900展現了超凡的鋼琴天賦,但始終以船為家、以大海為依託,從不追求名和利,哪怕遇到了怦然心動的愛情,也從改變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直至最後寧可與油輪一起火葬於大海,也不肯下船登陸的傳奇故事
  • 《海上鋼琴師》:深度解析1900為什麼不下船?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作者|楊麗萍《海上鋼琴師》是我眾多喜歡的電影之一,最近又三刷了一遍。還是很感動,1900高超的音樂天賦和琴藝讓世人驚嘆!只要他願意回到大陸生活,1900完全可以憑藉他的音樂天賦取得很高的名譽,地位和財富。可到最後為什麼1900寧願死都不下船呢?
  • 《海上鋼琴師》男主,為什麼一輩子不下船?
    《海上鋼琴師》:他為何寧願一輩子待在船上,不下船享受榮華佛祖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句話用來形容《海上鋼琴師》的主人翁1900再好不過了。對於1900而言,維吉尼亞號船和船上的鋼琴託載著他全部的世界,同時1900也代表著一種單純的生活方式。觀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有很深的感觸。
  • 1900到底為何不下船?《海上鋼琴師》你真的看懂了嗎?(一)
    前文接:我在前面的文章裡說過,我看了很多《海上鋼琴師》的影評,這些影評不但都沒能清楚地回答1900到底為什麼不下船的問題,而且紛紛試圖為1900不下船找一個高級理由:比如1900是為了守護音樂和自己精神家園的純潔;比如堅持自我,成就傳奇;還比如厭惡陸地上的等級、規章和世俗等等,我認為這些理由都是牽強附會。
  • 《海上鋼琴師》:1900一生未下船,寧願一生孤獨,也不願隨波逐流
    Hello大家好,之前推薦給大家的《楚門的世界》、《當幸福來敲門》以及《追風箏的人》都是很經典也很有內涵和啟發的影片,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也是同樣優秀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顧名思義,這部影片就是在講述一位海上的鋼琴師的故事,這位偉大的天才鋼琴師叫做1900,他是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遠洋客船的棄嬰,被在船底艙添煤的工人發現並收養起來,起名1900是因為這位養父在1900年的第一天發現的他。
  • 《海上鋼琴師》為何經典?
    沒錯,《海上鋼琴師》。我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是十年以前,在我初中的音樂課上。那時我的音樂老師先放出了整部電影最抓人的部分,也就是鬥琴之後,我第一次有幸看到了《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可那時的我還年輕,還看不懂。那時的我不知江湖深淺,不知人心險惡,滿腦子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1900,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由朱塞佩·託納託雷指導,蒂姆·羅斯、三十餘年的海上漂泊,一艘巨大的輪船上伴著美妙的鋼琴聲,便是1900的全部人生。透過舷窗,1900看見了一個女孩純真的面容。這個鏡頭在電影中前後僅僅幾分鐘,卻是他生命中的唯一一道彩虹。因這個女孩而動了要下船的念頭,最終還是止步不前,最終選擇的還是留在船上度過餘生。1900在有限的88個鋼琴鍵上彈奏著屬於自己的快樂。
  • 《海上鋼琴師》:1900的人生其實並不值得歌頌
    生在船死在船1998年的義大利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後首次在中國各大電影院公映。2008年為1900的故事哭溼紙巾的我,到2019年坐在大熒幕前唉聲嘆氣重溫這部影片的我,僅僅隔了11年。這種嘆氣並不來自於感動,而是來自於對1900這個人物的「反感」。
  • 《海上鋼琴師》:另一種視角,解讀1900為什麼不願下船
    《海上鋼琴師》豆瓣評分9.3分,好於97%的音樂片,好於99%的劇情片。無論是怎樣的一個數字,我想大家都是對這部電影很熟悉的,也是能夠成為心中的經典之作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瑪蓮娜那麼,回到《海上鋼琴師》,影片中也確實出現了一位女性,但她是在後半部分才出現的
  • 《海上鋼琴師》:21年了,還有人想知道1900為什麼不下船
    簡而言之,這部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海上鋼琴師》,就是影迷心中的「神作」。朱塞配.託納多雷是個不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而亞力山德羅.巴裡科的作品也有著極強的藝術性和童話感,兩者相結合後,便誕生了《海上鋼琴師》這部浪漫、虛幻甚至荒誕的作品。觀眾如同影片中的許多人一樣,一面陶醉於旋律的美好,一面質疑著故事的真實性,並追尋探問著一個問題「1900為什麼不下船?」
  • 「1900為什麼不下船?」《海上鋼琴師》的人生哲理,讓孩子來解答
    而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叫《海上的鋼琴師》,從這部電影當中能夠更加清楚明了的去認識人生的哲理,而這些人生的哲理往往恰恰就是小孩子看得比較透徹。在這部電影當中卻是留下了一個比較遵守廣義的一個問題,那就是1900為什麼不下船去過上陸地的生活。
  • 《海上鋼琴師》:也許你也是1900
    《海上鋼琴師》是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電影作品,講述了海上鋼琴師「1900」傳奇的一生。1900年,「維吉尼亞人」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長大,顯示出無師自通的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爵士樂鼻祖傑立·羅爾·莫頓聽說1900技藝高超,專門上船和他比賽,最後黯然離去。這一切都發生在海上,1900從來不願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想在陸地上看看大海,但最終依然沒有下船。後來郵輪被廢棄、引爆,1900不願離開生於斯長於斯的「維吉尼亞人」號,隨之而去。
  • 豆瓣9.3《海上鋼琴師》:我們和1900之間,隔著一條舷梯
    電影《海上鋼琴師》是導演朱塞佩·託納託雷「時空三部曲」作品之一,由蒂姆·羅斯主演,1998年10月28日在義大利上映,當時曾囊括了歐洲電影界多重獎項。時隔21年後,這部影史經典的4k高清修復版,於2019年11月15日在中國大銀幕上映,再次引發一波觀影熱潮,實現了從票房到口碑的雙豐收,共有百萬觀影人參評,給出了豆瓣評分9.3分的好成績。
  • 《海上鋼琴師》——永恆的1900
    反覆看過近10遍海上鋼琴師,在看過的電影中,這一部可以排得上top3。最開始看的時候,被其中1900和Jelly鬥琴的一段深深吸引,兩人的琴技讓人嘆為觀止,尤其是1900最後彈完,琴弦的熱度足以點燃香菸。隨著看的次數越來越多,對1900的理解也逐步加深,聽出他的曲子在動聽之下掩埋的是無盡的憂傷和孤獨。可能有些人感覺這部電影冗長乏味,但更多的還是有種心酸的共鳴。
  • 豆瓣評分9.2《海上鋼琴師》:從來不孤獨,從來不下船的1900
    1900也許是一組數字,也有可能是一個年代,最讓人意想不到的竟然是一個名字!這部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海上鋼琴師》1998年在歐美上映,時隔21年,這部曾經收穫無數大獎被稱為「神作」的影片終於在國內上映。《海上鋼琴師》改編自義大利作家亞力山德羅.巴裡科的同名小說。
  • 《海上鋼琴師》:一曲哀歌,兩種人生,每個人心中的1900
    影片《海上鋼琴師》是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劇情片。與《可可西裡的美麗傳說》,《天堂電影院》並稱為導演的經典三部曲。該片以9.3分的成績,超過120萬人的評分,在豆瓣電影上排行TOP11。經過4k修復,這部經典佳作去年11月份在電影院再次跟大家見面。
  • 《海上鋼琴師》:從心理學三個層面,分析1900選擇與船共沉的原因
    《海上鋼琴師》,這部上映於1998年的電影,如今雖然過去20多年,但依舊經典不衰。2019年11月15日在國內上映後依舊好評如潮。豆瓣在100萬人參與點評的情況下獲得9.3的高評分。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由維吉尼亞號遠洋客輪的船員撫養長大。
  • 《海上鋼琴師》說:自由,就是永不下船
    《海上鋼琴師》是一個讓我忍不住看了又看的影片,雖然不通音律但不影響我對美妙音樂的欣賞,然而,最讓我動容的依舊是1900為了自由,一次都沒有下船。然而,1900說,「陸地上的人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去問為什麼」,「所以你們永遠不厭煩旅行,總是追尋遙遠的地方,永遠是夏天的地方,我覺得這不適合我。」.1900總是那麼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對於他來說,在海上彈最喜歡的鋼琴,才是最自由、最美好的樣子。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