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你知道1900為何不下船?

2020-08-21 喝茶慢



美國電影《海上鋼琴師》是世界電影史上的殿堂級傑作,與另外兩部義大利題材的電影——《天堂電影院》《西西里傳說》一同被稱為不得不看的電影。1998年甫一上映就風靡全球,21年來,持續在各國推薦的電影榜單上居高不下,口碑也始終維持在高位。

儘管已經算是一部名副其實的老電影,《海上鋼琴師》的影迷卻不斷增加。在很多影迷心裡,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神作。尤其是1900為何不下船,成了很多影迷心中永久的謎題。

今年11月,21年來,從未在中國大陸上映過的神作《海上鋼琴師》,以4K修復版的全新版本登陸。國人終於可以去電影院欣賞這部全新畫質、音質的傑出電影。

此前,已經在網站看過兩次《海上鋼琴師》,每次都看得心潮膨湃。

你知道不朽是什麼?就是每一次看都會有新的發現,有新的讓你動容的點。而且,它會觸動你思考人生的意義,思考自己活在人世間的坐標點。

1900並不是一個純粹虛構的理想化人物,在現實世界一定能找到N個1900。 在你心中,1900堅持不下船或許是個永久的謎題。但在與他相似甚至重合的人那裡,他的行為就是合理的、清醒的、正確的。



1900是否有原型?

看過《海上鋼琴師》的很多影迷,心裡對電影的第一個謎題就是:1900有原型嗎?

電影《海上鋼琴師》改編自義大利小說家阿利桑德羅•巴裡科的小說《20世紀》,1900是這篇小說中的人物。

阿利桑德羅•巴裡科生於1958年,義大利都靈人,1991年出版首部小說《憤怒的城堡》,1993年推出第二部小說《海洋,海》。他最著名的小說應該就是這部《20世紀》。他的小說風格清新,亦真亦幻,頗受年輕人歡迎。

阿利桑德羅•巴裡科自己將《20世紀》改編為名叫《海上鋼琴師》劇作,導演朱塞佩•託納託雷看中了他的這部神作,將其改編為電影,使1900聞名全球。

中國大陸曾經在2005年出版過這部劇作,除了《海上鋼琴師》,還包括他最重要的三部小說《蠶絲》《不要流血》《憤怒的城堡》。這些作品都具有音樂般的特質,它們只重視表達,而不是去解釋這個世界。

這其實是《海上鋼琴師》的基礎。阿利桑德羅•巴裡科只是寫了1900這個人,他沒有想描述1900存在的意義。而導演朱塞佩•託納拖雷也沒有要解釋1900存在的意義,他也只是用影像講述了1900的人生。



阿利桑德羅•巴裡科在劇作《海上鋼琴師》裡這樣描述1900:

「1900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你對他說『有一次,我去了巴黎』,他會問你是否看了這個或是那個花園,有沒有在某個地方吃了飯,他全都知道,他會告訴你:『在那裡,我最喜歡的是在納福橋上等待落日的沉浮。當駁船經過時,可以從上面駐足觀望,揮手致意。』

——1900,你去過巴黎嗎?

——沒有。

——那……

——其實,去過。

——去過什麼?

——巴黎。

你可以認為他是瘋了,但並不是那麼簡單。當有人能準確地向你描繪出伯明罕街夏雨初停後的氣息時,你就無法武斷地說他瘋了,只是因他從未去過伯明罕街。在別人眼裡,在別人的話語中,他,的確呼吸過那裡的空氣。用他自己的方式,但很真實。也許,這世界,他從來就沒有看過。但這世界卻在這艘船上度過了27年,而他也正好在這艘船上待27年。他一直窺視著世界。世界偷走了他的靈魂。」

所以,1900是否有原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讓我們體驗到了另外一種人生。



1900出生成長工作的那艘郵輪有原型嗎?

《海上鋼琴師》中的那條船被譯為維珍尼亞號或維吉尼亞號。在電影裡,是1900度過了一生的一條船。

有影迷好奇,這艘船有原型嗎?有人猜測,它應該是按照盧西塔尼亞號的造型建造的,但故事和人都是虛構的。

盧西坦尼亞號建於1907年,長239.8米,寬26.9米,載客2165人,隸屬於英國卡納德航運公司(CunardLine),是一艘英國豪華客船,1915年5月7日在愛爾蘭外海被德國潛艇U-20擊沉,共造成1198人死亡。由於傷亡者中包括大量美國人,盧西塔尼亞號的沉沒同齊默曼電報事件一道成為美國參加一戰的導火索。該船與其姐妹艦茅利塔尼亞號(RMSMauritania)和安古塔尼亞號(RMSAquitania)因裝備了當時革命性的新式渦輪動力而得以保持25節的航速。另外,還裝備了無線電,電梯和其他的現代設備。和別的船相比,盧西塔尼亞號有超過50%的更多乘客搭載量。

而對電影中最後的爆破處理,有人分析說,德國的不萊梅號這樣處理過。



1900挑戰的那個黑人鋼琴家是否有原型?

《海上鋼琴師》中最動人的片斷之一,是在他的鋼琴演奏巔峰時期,曾經挑戰過一個當時世界知名的黑人鋼琴家,兩人之間激烈的挑戰氣氛讓人驚心動魄。因為太熱愛這部電影,連帶1900挑戰的這位鋼琴家是否有原型,也成為影迷關注的焦點。

有人說,這位黑人鋼琴家的原型應該是傑利·羅爾·莫頓(Jelly Roll Morton,1890年10月20日-1941年7月10日),是美國爵士樂作曲家、鋼琴家。原名費迪南德·約瑟夫·萊蒙特(FerdinandJoseph Lemott)。出生於紐奧良,是爵士樂歷史上最早的巨人之一。由於他喜歡誇大自己對於爵士樂的貢獻,常產生負面效果。他甚至曾誇口說自己在1902年時發明了爵士樂,謊言給樂迷留下了極壞的印象,這也是他長期為人所不齒的重要原因。

傑利·羅爾·莫頓一生跌宕起伏。他做過賭徒,做過賭注式撞球手,做過雜耍歌舞團的喜劇演員,甚至做過男伎。直到成為鋼琴師,他的人生才變得輝煌起來。但他是個愛撒謊的人,這使他人緣不佳,很快事業就低到低谷。最終窮困潦倒,不到50歲便離世。



1900為何堅持不下船?

很多喜歡《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的人,都無法理解1900在維珍尼亞號面臨被炸的命運時,為何拒絕下船?還有,當他面對人生當中唯一一次愛情,並且所有人都鼓勵他應該勇敢去追求真愛的時候,為何又去而復返?他那麼熱愛鋼琴,當有機會讓更多人,尤其是陸地上的人聽到他的琴聲時,為何不願嘗試?

他究竟在害怕什麼?他為何寧願在船上的窗子裡望著陸地上的一切,而不願下船去追求新生?

事實上,阿利桑德羅·巴裡科在小說《20世紀》中設定1900這個人物時,就把他設定為一個註定要一生活在海上的人。他的家就是船,船就是家,船是他的精神家園,是他的精神領地,他一刻也無法遠離。他寧願葬身大海,寧願被炸得粉身碎錄,也不願失去自己的領地。

與1900相同的人物是卡爾維諾所寫的小說《樹上的男爵》中的男爵,他寧願住在樹上,也不願意接觸陸地。

這位男爵與1900一樣,有著異於常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他們似乎活在人間,精神上卻生活在異境。他們誓死要捍衛的始終是自己的精神家園。

事實上,在阿利桑德羅·巴裡科的小說與劇作中,1900都未曾有過紅顏知己或暗戀的女孩兒。他一門心思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況且,就算1900從未下船接觸過陸地,維珍尼亞號也足以讓他見到來來往往的各色旅客,讀到各種各樣的書籍,領略到世上最美的風景,踏遍每一寸他想要去到的角落。

1900為何要下船?他喜歡去三等艙演奏,是因為那裡的人們激發了他全部的創作熱情,他願意為他們創作新的曲子,願意看他們在自己的演奏下跳舞、狂歡,他們給予了他的演奏最好的回應。

只有在陸地上生活過的人才會為1900感到遺憾。他從未離開維珍尼亞號,陸地的生活對他而言不僅是未知的,甚至可能代表著恐懼。在他的生命中,音樂最重要。他已經擁有了摯愛,為何要去擁有其它?

當1900與船同歸於盡之前的某一瞬間,或許曾經有過恐懼。但與音樂同在的決心徵服了他的恐懼,所以他才會坦然地說:「別以為我不幸福,我不會再那樣了。」

他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音樂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只不過,絕大多數人不能理解而已。



最後,要向這部《海上鋼琴師》致以最高敬禮,它真是一部神作。太贊了,喜歡1900!





花雕暮雪作品,純屬原創首發,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海上鋼琴師 | 1900為何不肯下船?為何不肯換一條船?
    時隔21年,託納多雷1998年的經典名片《海上鋼琴師》的4K修復版,終於正式在中國公映,當我們又一次重新回到影劇院昏暗的空間,仰望屏幕,不安地等待著音樂響起時,我不知道為何心中會有一種時光交錯的迷亂——1900至死也不肯下船
  • 《海上鋼琴師》:深度解析1900為什麼不下船?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作者|楊麗萍《海上鋼琴師》是我眾多喜歡的電影之一,最近又三刷了一遍。還是很感動,1900高超的音樂天賦和琴藝讓世人驚嘆!只要他願意回到大陸生活,1900完全可以憑藉他的音樂天賦取得很高的名譽,地位和財富。可到最後為什麼1900寧願死都不下船呢?
  • 「海上鋼琴師1900為什麼不下船?」
    時隔二十一年,《海上鋼琴師》重映,作為文青聖經,文藝青年應該不止看了一遍,有人喜歡,被1900的恐懼、懦弱和孤獨感染。有人討厭,覺得電影做作,煽情,認為導演做作油滑。倒是也很想知道,當年被《海上鋼琴師》感動的少年,現在都怎麼樣了。聊起1900為什麼不下船,是不是有了別的看法。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還是在大學圖書館裡,看到Virginian號最終炸毀的瞬間,唏噓不已。這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完,忍不住要腦補如果1900下了船之後會怎麼樣?他應該會找到那個女孩,和女孩開始一段感情。
  • 1900到底為何不下船?《海上鋼琴師》你真的看懂了嗎?(一)
    》的影評,這些影評不但都沒能清楚地回答1900到底為什麼不下船的問題,而且紛紛試圖為1900不下船找一個高級理由:比如1900是為了守護音樂和自己精神家園的純潔;比如堅持自我,成就傳奇;還比如厭惡陸地上的等級、規章和世俗等等,我認為這些理由都是牽強附會。
  • 《海上鋼琴師》:從哲學的三種關係探究1900終身不下船的原因
    三部電影都是難得的佳作,但《海上鋼琴師》是三部曲裡面口碑最好、人氣最旺的一部,以致它在豆瓣上一共有近120萬人參與評價,給出了9.3的高分,是豆瓣電影TOP250的第11名。《海上鋼琴師》不愧是經典電影之中的經典,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神作。一個世界級的鋼琴天才,寧可與船同毀也不肯下船的結局,讓無數影友感到痛惜,並引發心中無數個「Why」?《海上鋼琴師》就像一杯帶著橙黃湯汁的茶,只有仔細品嘗才能體會到遊走於唇齒間的那種芳香和甘甜,讓人回甘無窮。
  • 《海上鋼琴師》:21年了,還有人想知道1900為什麼不下船
    簡而言之,這部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海上鋼琴師》,就是影迷心中的「神作」。朱塞配.託納多雷是個不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而亞力山德羅.巴裡科的作品也有著極強的藝術性和童話感,兩者相結合後,便誕生了《海上鋼琴師》這部浪漫、虛幻甚至荒誕的作品。觀眾如同影片中的許多人一樣,一面陶醉於旋律的美好,一面質疑著故事的真實性,並追尋探問著一個問題「1900為什麼不下船?」
  • 《海上鋼琴師》為何經典?
    我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是十年以前,在我初中的音樂課上。那時我的音樂老師先放出了整部電影最抓人的部分,也就是鬥琴之後,我第一次有幸看到了《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可那時的我還年輕,還看不懂。那時的我不知江湖深淺,不知人心險惡,滿腦子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海上鋼琴師》男主,為什麼一輩子不下船?
    《海上鋼琴師》:他為何寧願一輩子待在船上,不下船享受榮華佛祖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句話用來形容《海上鋼琴師》的主人翁1900再好不過了。對於1900而言,維吉尼亞號船和船上的鋼琴託載著他全部的世界,同時1900也代表著一種單純的生活方式。觀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有很深的感觸。
  • 《海上鋼琴師》:1900一生未下船,寧願一生孤獨,也不願隨波逐流
    Hello大家好,之前推薦給大家的《楚門的世界》、《當幸福來敲門》以及《追風箏的人》都是很經典也很有內涵和啟發的影片,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也是同樣優秀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顧名思義,這部影片就是在講述一位海上的鋼琴師的故事,這位偉大的天才鋼琴師叫做1900,他是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遠洋客船的棄嬰,被在船底艙添煤的工人發現並收養起來,起名1900是因為這位養父在1900年的第一天發現的他。
  • 1900,海上鋼琴師
    整部電影低調的空間展現,精緻而唯美的畫面,與柔美的古典音樂完美結合,靜靜地貌似不起一絲波瀾,卻猶如一席流動的盛宴,帶來一場感官上的絕佳視聽享受。有的時候,完全不用考證他是否真的存在,只需要去接受這個傳奇,去聆聽一個故事,這就足夠了。三十餘年的海上漂泊,一艘巨大的輪船上伴著美妙的鋼琴聲,便是1900的全部人生。
  • 「1900為什麼不下船?」《海上鋼琴師》的人生哲理,讓孩子來解答
    而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叫《海上的鋼琴師》,從這部電影當中能夠更加清楚明了的去認識人生的哲理,而這些人生的哲理往往恰恰就是小孩子看得比較透徹。在這部電影當中卻是留下了一個比較遵守廣義的一個問題,那就是1900為什麼不下船去過上陸地的生活。
  • 豆瓣評分9.2《海上鋼琴師》:從來不孤獨,從來不下船的1900
    1900也許是一組數字,也有可能是一個年代,最讓人意想不到的竟然是一個名字!這部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海上鋼琴師》1998年在歐美上映,時隔21年,這部曾經收穫無數大獎被稱為「神作」的影片終於在國內上映。《海上鋼琴師》改編自義大利作家亞力山德羅.巴裡科的同名小說。
  • 《海上鋼琴師》:也許你也是1900
    《海上鋼琴師》是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電影作品,講述了海上鋼琴師「1900」傳奇的一生。1900年,「維吉尼亞人」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長大,顯示出無師自通的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爵士樂鼻祖傑立·羅爾·莫頓聽說1900技藝高超,專門上船和他比賽,最後黯然離去。這一切都發生在海上,1900從來不願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想在陸地上看看大海,但最終依然沒有下船。後來郵輪被廢棄、引爆,1900不願離開生於斯長於斯的「維吉尼亞人」號,隨之而去。
  • 《海上鋼琴師》
    --至死方休---海上鋼琴師影評)我們無處安放的孤獨《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一半是在初中音樂課上看的一半是回了家看的,音樂老師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感受1900在那個鬥琴的經典片段的完美演奏,而我卻被這部電影還有1900吸引了。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環境那就去適應環境。
  • 《海上鋼琴師》:1900的人生其實並不值得歌頌
    生在船死在船1998年的義大利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後首次在中國各大電影院公映。2008年為1900的故事哭溼紙巾的我,到2019年坐在大熒幕前唉聲嘆氣重溫這部影片的我,僅僅隔了11年。這種嘆氣並不來自於感動,而是來自於對1900這個人物的「反感」。
  •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
    在生活中,一定會有那麼幾部電影,讓你欲言又止,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海上鋼琴師》就是其中一部。這一部義大利電影《海上鋼琴師》,毫無疑問,她是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它不像《肖申克的救贖》一樣震撼,直衝人的心底、不像《阿甘自傳》一樣勵志,讓人熱血沸騰,它更多的時候像一杯酒,甘醇苦澀、回味無窮,你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這種感覺,感慨萬千卻不知從何說起,可就是忍不住會去想。
  •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致1900,致每個人心中的維吉尼亞號
    喜怒哀樂,人生百態,光影記錄斑斕的聲色,情懷將歲月娓娓道來,那些鐫刻在內心深處的經典,我想和你一起分享。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海上鋼琴師》《海上鋼琴師》是它是義大利的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作品。
  • 經典《海上鋼琴師》,1900是人們精神上的寄寓,精神追求的象徵
    《海上鋼琴師》是1998年上映的一部電影,時隔21年後,通過4K修復技術再次歸來,11月在我國上映。《海上鋼琴師》一直被稱為經典,在豆瓣上評分也高達9.1,評論者不知凡幾。每個人把自己的想法印射在這部電影裡,解析再解析。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
  • 聽電影 | 我叫1900——電影《海上鋼琴師》音樂
    居然是無師自通的1900在鋼琴前忘我的演奏著,動人的旋律打動了眾人。從此,1900展開了在海上彈奏鋼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旅客。馬克斯(普路特·泰勒·文斯飾)在因緣際會下來到Virginian號加入樂隊伴奏,也因此見識到這位傳說中的海上鋼琴師1900,兩人因此結為好友。
  • 《海上鋼琴師》:另一種視角,解讀1900為什麼不願下船
    《海上鋼琴師》豆瓣評分9.3分,好於97%的音樂片,好於99%的劇情片。無論是怎樣的一個數字,我想大家都是對這部電影很熟悉的,也是能夠成為心中的經典之作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瑪蓮娜那麼,回到《海上鋼琴師》,影片中也確實出現了一位女性,但她是在後半部分才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