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乾隆最愛喝普洱、西湖龍井、武夷巖茶、鐵觀音、還是奶茶?

2020-12-25 關中琴茶非遺故事

歷代帝王裡不乏品茶高手,北宋有徽宗皇帝,一本大觀茶論奠定了其茶道皇帝的地位。另外還有一位宗師級的人物就是乾隆皇帝。如果說宋代盛行點茶法,茶葉種類還不夠健全的話,那麼清代基本上六大茶類就已經基本定型了。好了,問題來了,乾隆皇帝最愛喝什麼類型的茶葉呢?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宮中進單》表明,清宮用茶主要來自雲南、福建、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著名產茶地的70多個府縣。其中不乏普洱茶、武夷茶、碧螺春、陽羨茶、龍井雨前、雀舌茶、六安茶、廬山茶、磚茶等著名品種。而整個紫禁城每年消耗的茶葉量高達13900斤。

反正不要代言費,所以現在誰賣什麼茶就說乾隆愛喝什麼茶。賣龍井的說皇帝最愛龍井,賣鐵觀音的說皇帝最愛鐵觀音,賣巖茶的說皇帝最愛巖茶,甚至賣奶茶的說乾隆皇帝最愛喝奶茶。比起明星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代言費,乾隆皇帝代言茶葉,真是無本的生意。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一下幾個維度來看,首先故宮博物館1963年清理的兩噸多清宮遺存茶裡存量最多的是雲南普洱茶,當然不排除普洱可以長久存放,綠茶等就不宜存放的原因。其次看乾隆皇帝的兩百首茶詩裡,哪一類的茶描寫的最多,統計了一下,應該是龍井茶。為龍井茶寫有《坐龍井上烹茶偶成》、《再遊龍井作》、《於金山烹龍井雨前茶得句》、《雨前茶》等12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而且還有他親封的十八棵御茶。

但又有人說了,乾隆動不動就下江南,當然對龍井情有獨鍾了。另外有人說是武夷巖茶,有詩為證:

更深何物可澆書,不用香醅用苦茗。

建城雜進土貢茶,一一有味須自領。

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

葵花玉銙舊標名,接筍峰頭髮新穎。

燈前手擘小龍團,磊落更覺頭炯炯。

水遞無勞待六一,汲取階前清渠井。

阿童火候不深諳,自焚竹枝烹石鼎,

蟹眼魚眼次第過,松花欲作還有頃。

定州花瓷浸芳綠,細綴慢飲心自省。

清香至味本天然,咀嚼回甘趣逾永。

坡翁品題七字工,汲黯少戇寬饒猛。

飲罷長歌逸頭誼,舉首窗前月移影。

這無法證明一定是最愛,但的確說明乾隆皇帝是一個武夷巖茶的品鑑高手。一個骨鯁,把武夷巖韻的情狀說透,一個咀嚼回甘把巖茶品飲的精髓點明。非武夷巖茶老喝家而不可得。

也有人說乾隆皇帝最愛喝三清茶,因為清宮以「三清茶」宴於重華閣者凡43次。三清茶,產於江西玉山,乾隆自謂其以松實、梅英、佛手三種烹茶,故謂之「三清」。乾隆皇帝曾以太上皇身份於茶宴上與群臣賦詩聯句曰《三清茶聯句》,長達145句七言詩,內容不啻是古今茶學故實之集大成者,堪稱中國宮廷君臣柏梁體聯句之最。

還有人說,乾隆皇帝最愛鐵觀音,因為連鐵觀音的名字都是乾隆皇帝起的,乾隆六年,王士讓因奉召人京,謁見禮部侍郎方苞,並把這種茶葉(鐵觀音)送給方苞,方侍郎聞其味非凡,便轉呈內廷,皇上飲後大加讚譽,因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 鐵觀音 」。同時鐵觀音高揚的香氣與特有的音韻,和乾隆皇帝的審美情趣也頗為相合。

更有人說,乾隆皇帝是滿洲人,少數民族血統裡,離不開牛羊,因此一定愛喝奶茶。在《乾隆二年除夕大宴》裡也了解到一套進奶茶的禮儀,體現皇帝的尊貴,也是從側面說明了奶茶在皇帝心中有著極高的地位。法國的傳教士就曾經目睹乾隆皇帝喝奶茶的場景,在他給友人寫信的時候就說過乾隆的飲料就是茶,或者就是奶茶,晚年的時候,乾隆腸胃不好,奶茶就是他助消化的飲料。同時乾隆皇帝還將奶茶器皿多穆壺入畫,並為奶茶題詩的記錄。

酪漿煮牛乳,玉碗擬羊脂。

御殿威儀贊,賜茶恩惠施。

子雍曾有譽,鴻漸未容知。

論彼雖清矣,方斯不中之。

巨材實艱致,良匠命精追。

讀史浮大白,戒甘我弗為。

看來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其實關於乾隆皇帝還有這麼兩句詩:後宮佳麗三千人,不及劉妻一泡茶。其中劉妻指的就是劉羅鍋(劉墉)的大老婆黃氏,嘉興人。生的貌美,且心靈手巧泡的一壺好茶。如果其它茶還在就茶說茶,那麼劉妻茶已經上升到和後宮三千佳麗來比較,看來拋開地域性和照顧各地貢茶官員的心情,若論乾隆皇帝最喜歡的茶,那還得算是劉墉妻子親手泡的茶了。求劉羅鍋心理陰影面積!

相關焦點

  • 同樣是烏龍茶,武夷巖茶和鐵觀音,保存方法為什麼不一樣?
    時至今日,茶界裡的老班章、金駿眉、「牛肉」、龍井…… 都難以匹及當年鐵觀音的江湖地位,妥妥的穩坐頭把交椅。 並且,當時流行的鐵觀音。 還不是傳統香型的,那種發酵程度重一些的。 而是清香型的,改良版的,蘭花香悠悠的。
  • 黃賢庚:武夷巖茶「巖韻」之敘說
    經專家、文人上升為「巖韻」後,就出現了各種版本的詮釋。       「韻」字按辭典解釋,當是一種耐人尋味的好東西。如詩韻、文韻、風韻、氣韻、神韻、餘韻,等等。如今在不少名茶中,也嵌上了「韻」字,如安溪鐵觀音之「音韻」,普洱茶之「陳韻」,潮安鳳凰水仙之「山韻」,臺灣凍頂烏龍之「喉韻」,嶺頭單樅之「蜜韻」,黃山毛峰之「冷韻」,西湖龍井之「雅韻」,等等。
  • 那些被皇帝翻過牌子的茶,如今還剩多少?
    皇帝翻過牌子的茶,那當然是貢茶了。貢茶起源於西周,武王伐紂時期,巴蜀以茶等物品納貢。貢茶制度在唐宋以後直到清朝達到鼎盛。浙江:顧渚紫筍、西湖龍井、淳安鳩坑茶、日鑄茶大名鼎鼎的西湖龍井,它的忠粉還屬乾隆爺,為它題了數十首茶詩,還御封了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
  • 在喜歡「奶茶」的年紀,我喜歡上了「茶」
    當然,最開始的時候,我只知道大家常說的幾種茶的名字,比如,龍井、鐵觀音、大紅袍…以及隱約知道它們泡出來的茶水顏色是不同的,比如,龍井是綠的,鐵觀音顏色偏黃一些,而大紅則袍是深紅偏棕的顏色… 當我從親朋好友那裡搜刮來幾種茶葉,並且以拙劣又粗放的衝泡手法一一嘗試過後,好奇心使然,我去百度了茶葉的種類、不同茶葉的特點、各自的風味…就這樣,我知道了「原來大紅袍不是紅茶
  • 武夷巖茶入門知識:巖茶三十問,全面詳解,讓你徹底了解!
    大紅袍屬武夷巖茶最具代表的產品,同時由於大紅袍知名度高,往往很多人將武夷巖茶統稱為大紅袍,正如鐵觀音一樣,其實武夷巖茶中有三百多個品種,分為無性系灌木如肉桂,無性系小喬木如水仙,及名叢、優良名叢。 另外我們說的武夷巖茶多指武夷山產的烏龍茶。
  • 中國六大名茶,最好喝的還是西湖龍井!
    1、西湖龍井 詳細介紹:西湖龍井聽名字就知道它產自杭州,浙中茶業的外形扁平色澤鮮綠,泡出來的茶湯味道超級清香,同時還有很好的養生效果,可以起到降脂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 武夷水仙巖茶開湯,女性茶友的心頭好
    最近偶從友人那得來一款好茶,雖不是普洱,但還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它便是眾多茶人心目中的大哥大——海堤90年武夷水仙巖茶,目前很難在市場上買到了。諺語云:」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武夷水仙屬於晚生種,在樹上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物質,茶葉品質自然高,接下來我們開湯來看看這款茶究竟有多醇?海堤武夷水仙巖茶採用的是60g的鐵聽包裝,共計12包,每包5g,這次我們共泡兩包,即10g的茶葉。
  • 中國五大好喝的茶葉排行,西湖龍井居首,你贊同嗎
    在網絡上流傳著一個「茶友公認的五大好喝的茶葉排行」,其中的西湖龍井高居榜首!第五位:六安瓜片第四位:信陽毛尖第三位:福建鐵觀音第二位:江蘇碧螺春第一位:西湖龍井碧螺春茶葉具有特殊的花香味,傳說還是康熙皇帝南巡蘇州時親自為這款茶葉取名「碧螺春」的!碧螺春茶葉尤其是以洞庭碧螺春最為出名,洞庭碧螺春喝到口中很順口,有一種甘甜、清涼、味醇的感覺,有回味,主要是口味醇!
  • 什麼是武夷巖茶的「透」
    愛喝武夷巖茶的朋友,判斷一款茶經常用「透』這個字來形容茶葉的品質好今天就來聊聊"透"這個字。武夷巖茶的"透"要從兩方面來講。走水的程度,直接影響巖茶的整體品質,包括茶湯苦澀感、豐富度,香氣類型、耐泡度等等。在整個製作過程中,走水一直在進行。走水即指茶葉梗中的水分(內含物)向葉片輸送的過程。往往在初制加工的過程中,經常會用這茶做得"透"來體現這茶的品質尚好。武夷巖茶做得"透",在滋味上的體現是入口"乾淨、清楚、順滑"。
  • 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喝出來梅子酸,正常嗎?
    喝到帶酸味的巖茶,江浙一帶的茶友,能聯想到青梅子,青澀帶酸。而福州當地的茶友,則會更多聯想到永泰李幹上,又酸又開胃。然,當這樣的酸味,出現在武夷巖茶上,十有八九,不是好事!《2》帶梅子酸的巖茶,喝起來是什麼感覺?
  • 有的茶越喝越上火,是喝茶方式不對,還是白茶、巖茶、紅茶沒選對
    鮮醇甘爽,毫香四溢的茶湯泡出來後,那位從來只喝中足火以上巖茶的老友發表了意簡言賅的評價:「這茶挺好喝的,喝完喉嚨舒服多了。」奇怪了,為什麼有的茶能清火,而有的茶卻越喝越上火。這究竟是喝茶方式不對,還是茶葉沒選對?
  • 男人愛買龍井、普洱,女人愛買花果茶,這個春天你喝什麼茶?
    京東大數據顯示,在各類茗茶商品中成交額排名前五的茶類是花草茶、綠茶、普洱、紅茶、養生茶,同時龍井、綠茶、鐵觀音等茶類的成交額環比增幅較高,分別達到128%、108%和81%,花草茶、花果茶、白茶和烏龍茶的成交額環比增幅也都超過了60%。從人均消費金額來看,白茶、龍井、黑茶、普洱、烏龍茶成為人均消費排名前五的茶類。
  • 一年僅能喝一次的「春味」 | 乾隆爺欽點的頭茶明前西湖春龍井
    煙花三月的西湖淡妝濃抹總相宜。一入春,老茶客們都翹首盼著清明、穀雨,盼著那新採的、剛炒的、上好的頭茬明前茶,最鮮嫩的芽葉在水中綻放,清香的韻味在舌尖徜徉。今年青島早報依舊為大家帶來了「御」牌的頭茶明前龍井,產自西湖核心茶葉產區之一的梅塢。
  • 武夷巖茶究竟想不想走向世界?
    她泡了一碗水仙給我們喝。在今天看來,那就是一款輕火的,僅僅只是走水焙過的,保留下了大量的花香分子的巖茶。甚至可能都不是正巖,是外山,建甌建陽附近的茶。但是當時,我們兩個從來沒有正二八經喝過武夷巖茶的入門級小白,被這款水仙,驚豔到不行,那馥鬱的花香,那清新的湯水,令我們心神激蕩,不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