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用「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來形容美女,「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指的是古代最為著名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人都有傾國傾城的美貌,但都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結局都不太美好。
沉魚:西施,被沉江淹死
西施位居四大美女之首,據說她在河邊洗衣服的時候,河裡的魚兒都被她的美貌所吸引,看得太入迷以至於沉入水底,所以用「沉魚」來形容西施。這樣的形容很誇張啊,誰能證明魚的審美和我們人類相同呢?
西施是越王勾踐戰敗之後,被迫向吳國求和,利用吳王好色的弱點,送給吳王的禮物,西施進入吳國之後,一直生活在姑蘇城中,被吳王寵幸,對於她來講,可能是一生最好的時光。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攻破吳國,有一種說法是西施被越王勾踐處死。按照歷史上勾踐的性格,只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而西施作為政治工具,已經完成了她的使命,沒有了利用價值,所以,被處死也是符合邏輯的,「狡兔死走狗烹」嗎。
還有一種說法是,西施與越國大夫範蠡一同歸隱江湖,這在東漢袁康的《越絕書》中有記載:「西施復歸範蠡,同泛五湖而去。」範蠡離開越國之後,數次創業經商,成為一方巨富,相比前面的結局,我們更願意相信西施是跟範蠡幸福地度過了後半生。
落雁:王昭君,30多歲死在塞外
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
這是《後漢書》關於王昭君的記載,她是湖北人,在漢元帝被選入宮,相傳沒有賄賂畫師,所以畫師把她畫得很醜,所以進宮數年都沒有見過皇上,心中漸生積怨。這時匈奴單于來求親,王昭君主動請求去匈奴,因為不甘心在後宮孤獨終老,這樣就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出塞之後給她的丈夫生了兩個兒子,不過僅僅三年之後,老單于就離世了。按照匈奴的風俗,老單于逝世之後,老單于的財產盡歸他的兒子所有,在匈奴草原部落,女人也被視為財產。就這樣,王昭君又嫁給了她丈夫的兒子。
其後,史書就沒有了關於王昭君的記載了,有一種說法是老單于的兒子死後,他的弟弟繼位,所以王昭君又嫁給了她的小叔子。還有另一種說法,王昭君在第二任丈夫死後,一直在塞外草原上過著寡居的生活。
閉月:貂蟬,死因不明
貂蟬是《三國演義》中虛構的人物,在正史中並未記載。小說中王允設連環計,先後把貂蟬許給董卓和呂布,使二人反目,從而除掉了董卓。這裡貂蟬是作為政治工具使用的,完成任務後貂蟬嫁給了呂布,而呂布兵敗,在白門樓被斬。
呂布死後,羅貫中並未交代貂蟬的去向,這個大家就只能猜了。第一種可能是被曹操殺了,因為是呂布的家人,很可能一起斬首了,《三國演義》中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第二種可能是被曹操收了,畢竟孟德有一特殊癖好「好人妻」,而貂蟬既是「人妻」,又是絕代佳人,所以也可能被曹操收了;第三種可能是被放了,畢竟貂蟬在扳倒董卓的戰役中立下了大功勞,可能曹操念起功勞,把她放了也是有可能的。
羞花:楊玉環,被當作政治犧牲品獻祭
據說唐朝以肥為美,如果按照今天我們的審美標準,楊貴妃可能不能算是個美女,不過在唐朝,楊貴妃可是不折不扣的大美女。
起先,她嫁給了唐玄宗的兒子李瑁,但是被唐玄宗李隆基看上了,輾轉之後被納為唐玄宗的妃子,併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安史之亂之後,在馬崽坡,將士逼迫唐玄宗「清君側」,把王朝衰敗的罪責推到了楊貴妃身上,唐玄宗為求自保,賜死了楊貴妃,這就是著名的「馬崽坡之變」。
不過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在馬崽坡,死掉的根本不是楊貴妃,唐玄宗用調包計,把楊貴妃偷偷換了出來,送到了日本,一直終老,據傳日本現在還有楊貴妃的墓地,不過這都是民間傳說,我覺得楊貴妃應該就是當作政治犧牲品死在了馬崽坡,畢竟那些逼宮的將士也都不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