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家長們可以看看這5個小妙招

2020-12-28 吳阿靜1

責任感,是一個人日後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與家庭幸福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那麼,作為爸爸媽媽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

1. 適當地鍛鍊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

適當地交給孩子一些任務,鍛鍊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們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勵孩子認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在語言上給予指導,但是不要包辦代替,儘量讓孩子有機會把事情獨立做完。

2. 督促孩子做事

鼓勵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孩子好奇心強,什麼都想去摸摸、去試試,但是隨意性很強,做事總是虎頭蛇尾。所以交給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媽媽也要有檢查、督促以及對結果的評價,以便培養孩子持之以恆,認真負責的好習慣。

3. 讓孩子明確自己的責任

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應該從小就讓孩子逐漸認識到,哪些是他自己應該盡做的,哪些是他不應該做的,不要輕易地麻煩別人,並逐漸培養他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行為。

4. 給孩子一定的話語權與選擇權

生活中,家長要注意給孩子一定的發言權和選擇權。只有通過大量的機會讓孩子自己作出決定,才能使他從大量的行為結果的反饋中認識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只有當孩子真正地對自己作出的決定負責任,他才可能變得有責任感。

5. 養成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要求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應該從小就教育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要推卸自己的責任。

父母的教養態度和行為對孩子責任心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對孩子採取民主的態度,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有利於孩子形成責任感。讓孩子絕對服從的教育方式只能培養出唯命是從、毫無主見、不敢負責的人。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可以幫助你去培養孩子,僅僅需要39元,你就可以得到這本書,可以幫助你許多!何樂而不為呢?

想要了解怎樣去培養好孩子的可以點擊下方連結! ! !

相關焦點

  • 怎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其實很簡單,看看這兩點!
    只有真正具有責任感的人,才是值得信賴的人,才能被身邊的人真正認可,而責任感也不是短期的產物,是要從小培養才能得到的。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厚積才能薄發,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1.這個細節讓我發現,所謂的責任感,其實是源自於愛。愛會讓人生出關切、責任和力量。但對於這麼小的孩子而言,他對媽媽的愛仍屬於潛意識層面,自己並未察覺。
  • 如何培養你的孩子學會自立?家長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長不大的孩子是你最失敗的教育,家長看看這篇文章,讓你的孩子學會自立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苦惱,「為什麼孩子這麼不獨立?離了我們什麼都做不了,都三年級了,還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調查顯示,獨生子女家長中有52.5%的人「為孩子安排課餘學習內容」;26.1%的家長「經常檢查孩子的日記或通信」;37.1%的家長「總是照料孩子的洗澡、整理床鋪或收拾書包等」;34.6%的家長「經常陪著孩子做功課」;62.0%的家長「比其他家長管教孩子嚴厲」等等。在家長如此「周到」的服務,如此「嚴密」的保護中,孩子的自主行為大大減少,對家長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 孩子愛推卸責任,如何培養孩子敢作敢當品質?教你4個小妙招
    當遇到自己闖下的的小禍時,小傢伙百般抵賴,推卸責任,相信這會讓父母感到棘手吧.那如何才能培養出孩子敢做敢當的好品質呢?4招讓孩子有擔當,我們來看看吧。自己的事,自己負責當要孩子記住做某事時,與其讓大人經常提醒,還不如讓孩子自己記下要做的事情,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地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只有當孩子明白了這點,才能逐步地發展為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
  • 如何培養孩子做家務?試試這5個方法,別讓孩子成為「小邋遢」
    原來別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懂事的孩子還會主動幫老師收納玩具,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只有小明一個人,什麼都做不好,吃個飯也能把自己弄得髒兮兮,同學們因此給他取了一個「小邋遢」的外號,每天看見小明就大聲齊唱這首兒歌。小明因此十分難過,好幾次都哭著回到家中,甚至產生了不去幼兒園的想法。小明的爺爺奶奶這才意識到,自己對孫子的百般照顧,反而是害了孫子,因此十分自責。
  • 話題丨都想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父母做到了嗎?
    文丨團媽如果問父母們一個問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希望培養的品質是什麼呢?」很多父母會回答:「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那麼責任感是什麼呢?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或許孩子年紀尚小的時候不能直接明白什麼是責任感,但卻能在平時和父母的相處中感知到有責任感的人是什麼樣的。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將來會有所作為的孩子一般從小表現就很明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就曾坦言:有這三個特徵的孩子,將來多半都有出息,建議家長好好培養。所以家長們如果發現孩子有拖延症的習慣,一定要及時改正了,讓孩子從小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凡事都做好規劃,培養自己的自制力,這樣孩子才能更優秀。
  • 疫情假期太長,5個小妙招讓孩子輕鬆快樂入園……
    孩子們也不得不長期宅在家中從好奇到恐懼到勇敢從期待開學到習慣如今的生活節奏他們的身心都經歷了一個如過山車般的起起伏伏但最近,多個省市都已發布了各級學校具體的開學節點隨著這個假期句點的即將畫下孩子們的收心計劃也急需提上日程圖片來源:師樂匯|幼兒教師網長長的假期過後用這樣5個小妙招讓孩子輕鬆快樂入園
  • 孩子有嚴重拖延症怎麼辦?5個小妙招
    十個家長裡估計有八個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明明一分鐘就能做好的事情總是要墨跡上半個小時,或是一邊玩這個一邊弄這個,最後什麼都做不好!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要想讓孩子做事不拖拉,就要從小注重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該去做什麼事情,而不是凡事都等待人來催促才開始做。可以試著給孩子制定每日計劃,讓孩子根據計劃做事,等到孩子適應了以後,就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決定好每日要做的事情。
  • 家長可以試試用生活小遊戲去培養孩子收納整理的好習慣
    在宅家的這段時間裡,寶貝們能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相信你們會越來越棒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兒童應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4歲能將玩具和圖書放回原處,4-5歲能整理自己的物品,5-6歲能按類別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 假期延長,這5個室內活動建議家長跟孩子一起做,趕緊行動起來
    推薦爸媽們和孩子一起做下面這5件事,尤其是最後的「科學運動」部分強烈建議父母和孩子一起堅持做。雖然近日的疫情讓這個假期蒙上了一層陰影,但這個假期最難得的是,爸媽可以在家裡陪孩子的時間多了很多。第一步:家長可以教孩子怎樣使用燃氣灶、電飯煲、微波爐、菜刀等廚房器具,同時告訴他們該怎樣防範這些用具使用時會出現的危險。第二步,可以讓孩子學習買菜、洗菜、切菜這些前期的準備工作。家長做菜時讓孩子在旁邊看著,做菜時先放哪個佐料、加多少水,煮多長時間……看幾次之後,孩子對做菜的基本程序有了直觀的了解。
  • 人民日報公布30個培養孩子的細節,老師家長請收好
    孩子受挫時,該怎樣引導…… 人民日報公布了30個培養孩子的細節,一起來看看吧。 1. 避免「破壞性」的批評 孩子童年時期的心靈是極度敞開的,父母如果用諷刺挖苦的語言批評孩子,容易使他(她)產生消極自我暗示,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 5個讓臥蠶變大變飽滿的小妙招,你知道幾個?
    臥蠶是很多愛美的仙女們渴求的東西,如果你有一對臥蠶眼,給美貌帶來的增幅是相當大的,誰不想談笑間輕鬆電到男神呢。而臥蠶的維護是很重要的,有的寶寶覺得自己的臥蠶太小了,想要更飽滿以更美觀,而有些寶寶只是笑起來有臥蠶,還想不笑也有的。那麼怎樣讓臥蠶變大變飽滿呢?有哪些讓臥蠶變大的小妙招呢?
  • 孩子「懶散」可能是天生的?家長若在3點用心培養,依然未來可期
    這類人屬於「低盡責型人格」,而且具有遺傳性,最令人頭疼的是,很難通過後天的監督、激勵等方式徹底改變。如果孩子從很小就有懶散、責任感低的表現,家長不必太焦慮,每一個孩子不可能完美遺傳所有優點。這種遺傳來的「懶散」,並不意味著孩子一定會成為上面提到的三種成年人,家長在培養時要注意幾個關鍵點。如何培養「天生懶散」的孩子?懶散和慢性子不一樣,他們的性格特點會阻礙學習、工作,甚至搭上自己的未來,無論是天生的懶散還是後天有表現,都可以有所改善。
  • 總結10種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法,簡單有效,家長們可以嘗試一下
    第7點:聽覺刺激,會讓孩子更專注在全腦教育中,有一種可以培養孩子專注力和想像力的方法,非常值得家長們借鑑。即為孩子朗誦或播放一段情景故事,讓孩子閉上眼睛去聽,然後讓大腦去判斷,並且進行畫面構想。與其打斷孩子遊戲,不如耐心等待,當孩子完成遊戲後,可以要求孩子和自己一起收拾起玩具,然後擺放到原位。這樣不僅不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也能培養孩子的規矩性。
  • 劉詩詩、黃磊、宋一國,明星們都是怎樣培養自己孩子的?
    近日,劉詩詩在接受採訪時罕見談及兒子,稱其是個「很熱情很會表達愛的小朋友」,這是吳奇隆、劉詩詩夫婦誕子以來,為數不多地主動在媒體面前提及兒子,瞬間就登上微博熱搜榜。劉詩詩表示:「有時候在商場裡面,他就特別熱情地叫媽媽!滿商場的人都會看過來,當時我的表情就是,這是答應好還是不答應好?」
  • 怎樣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這3點教會你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人格健康,不僅關係到兒童身體的正確發育,而且,決定著兒童今後的人生走向。如何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證其人格健康發展呢?父母之間的互相愛護、關心、體諒;父母對長輩的體貼、尊重、照顧;父母對孩子嚴愛適度,有要求,有疼愛,能夠使孩子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親切、責任感等積極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滿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如家庭成員關係不和,經常吵架,不關心孩子。在這種環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對人不信任,有的甚至會有攻擊性行為或暴力傾向。
  • 還在給孩子餵飯的家長看過來:教你5個妙招,讓娃從此愛上吃飯
    其實讓孩子愛上吃飯,真不是什麼難事兒,吃飯是所有動物的天性,現在的很多父母認為把孩子的這份天性給抹殺了。包 麻麻為大家總結了5個妙招,讓孩子吃飯不再困難。第一、手抓吃東西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各種敏感期,在6、7個月時,就可以鍛鍊用手抓食物吃了,千萬不怕麻煩,如果因為怕孩子弄髒衣服和地面,而不讓孩子經歷這個過程,將來想讓孩子自己吃飯就不那麼容易了。
  • 孩子亂扔玩具,提醒也沒用?4個妙招培養整理習慣,父母告別催促
    在這個敏感期內孩子往往樂意維護乾淨整潔的局面,我們可以趁此機會引導他們自己收拾玩具,讓孩子形成整潔有序的好習慣。讓孩子養成整理習慣的3大好處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會讓一個人終身受益。一個好的習慣,其實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需要開始注重培養了。
  • 孩子半夜發燒怎麼辦?兒科醫生說這2個小妙招,見效快還省事
    到了之後,值班醫生一看又是我們兩口子,而且還都衣著單薄,一直咳嗽、打噴嚏,就說:「你們家孩子總是低燒,沒必要次次半夜來醫院,在家做物理退燒就行了,我看你們倆這感冒的症狀比孩子發燒還要嚴重。」那次,醫生或許是覺得我們這樣半夜就醫太折騰,就給我說了2個退燒小妙招。後來我試了一下,沒想到見效挺快還省事。其實,孩子小的時候,很多新手爸媽都害怕孩子半夜發燒。
  • 怎樣才能培養出懂規矩的孩子?3個方法輕鬆讓你教會孩子
    孩子從小不能不懂規矩,不能讓孩子為所欲為。這樣的孩子如果長大以後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未來也有很大的影響。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長大後就懂了",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我們要從孩子小時候就要培養孩子懂規矩。那怎樣培養出懂規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