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今天去朋友家,她的兒子快4歲了,吃飯時孩子說沒玩兒夠,朋友就端著碗跟著孩子後面,一口一口的邊餵邊玩兒,Ada看到小弟弟玩兒,也有點坐不住了,朋友說道:
你可別學小弟弟啊,小弟弟吃飯習慣不好,阿姨如果不餵他就不吃。
然後,朋友跟我感嘆,孩子在家吃飯從來都得喂,要不就不肯好好吃。
接著我們聊起了Ada大概2歲半的時候,我們一起參加一個婚宴,吃飯時全程我沒有管過,大快朵頤之後,她自己就下地玩兒了。最後上麵條的時候,我又把她喊上桌,吃了半碗麵條。
那個桌上基本都是當姥姥、奶奶的人,都對Ada喜歡的不得了,說這孩子吃飯也太省心了,一點都不用管,如果我家孫子/外甥也這樣,就知足了......
閨蜜問我,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有沒有什麼訣竅,我想想還真的有,就是早早鍛鍊孩子獨立吃飯,不要破壞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和感覺。
其實讓孩子愛上吃飯,真不是什麼難事兒,吃飯是所有動物的天性,現在的很多父母認為把孩子的這份天性給抹殺了。
包 麻麻為大家總結了5個妙招,讓孩子吃飯不再困難。
第一、手抓吃東西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各種敏感期,在6、7個月時,就可以鍛鍊用手抓食物吃了,千萬不怕麻煩,如果因為怕孩子弄髒衣服和地面,而不讓孩子經歷這個過程,將來想讓孩子自己吃飯就不那麼容易了。
這個階段可以準備各種食物,讓孩子鍛鍊用手拿著吃,比如溶豆、煮熟的水果丁、磨牙餅幹之類的,這個過程不僅培養孩子對食物的興趣,還會鍛鍊手指的精細動作、以及手眼協調能力。
第二、技能再上新臺階:把勺子還給寶寶
當寶寶能夠嫻熟的用手抓東西吃時,接下來就是用勺子舀起食物送到嘴裡了,大概是在10個月到1歲左右。
其實這時候特別考驗家長的耐心和毅力,畢竟孩子有可能需要練習好久,才能做到把勺子送進嘴裡,他可能會弄得滿身都是,也可能會把飯碗打翻在地。
但是這個階段對寶寶而言非常重要,建議給孩子準備個專門的寶寶餐椅,可以準備個吸盤碗,戴上防水圍兜,然後讓孩子可勁兒「霍霍」吧。
等孩子吃飯香香的時候,將來的你會感謝現在辛苦忍耐的你。
第三、讓孩子獨立進食
1歲到2歲的孩子,是培養獨立吃飯的最佳時機,尤其是前面基礎打牢了,父母就該放手了,這個時期孩子也慢慢開始發展出自我意識,喜歡探索、獨立完成一些事情。
如果不儘早讓孩子獨立吃飯,等到3歲上幼兒園前,才想起來訓練孩子,已經晚了,孩子已經習慣了被父母喂,幹嗎還自己動手呢?多少孩子上幼兒園的開始階段,都需要老師餵飯,還有的每頓飯都能吃到飯涼了才完事兒。
第四、放下你的焦慮,不要讓孩子討厭吃飯
當精心製作了一頓營養全面的輔食,孩子卻不愛吃,這時候你會是什麼反應呢?是不是會苦口婆心,甚至威逼利誘讓孩子把飯吃了?
這時候不妨想想:
你做飯的時候會做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嗎?你愛吃的東西一定有營養嗎?你的味覺是不是更喜愛垃圾食物?你會每頓飯都有胃口嗎?是不是也有不愛吃飯的時候?當自己回答完這些問題,你所焦慮、憂心的孩子吃飯的種種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了。
當孩子不想吃飯時由他去,孩子不喜歡吃某種食物,不要以有營養為藉口逼孩子吃,把孩子吃飯當作一件平常事,不要過多的關注。
總之,吃飯是人的本能,如果一個人連吃飯的自主性都沒有,那麼一定是這種感覺被人為破壞掉了。
第五、切記:不要給可以獨立進食的孩子餵飯
現在有多少家長,孩子都五六歲了,甚至更大,還在追著餵飯?
吃飯既然是本能,有誰餓了會不知道吃飯呢?天天被餵飯的孩子,說白了,家長從來沒有把他當作獨立的人。
還有的孩子哪怕餓幾頓,也對食物提不起興趣,那就是平時餵養孩子過程中,把脾給傷著了,脾負責運化食物,輸送水谷精微給身體各個部分,脾不足的孩子就會不愛吃飯。
父母強制餵飯,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更吸收不了,形成惡性循環,這種情況不妨找專業的醫生調理一下。
孩子被動餵飯,就會失去對食物的興趣,還會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
孩子變得不聽話,餵飯也會是深層次的原因之一。因為餵飯是在生活中最常見的,破壞孩子感覺的行為,大人打著愛的名義,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孩子感覺不到被尊重。
久而久之,他也很難學會尊重他人的感覺,難以形成同理心,教育起來就會有困難。
當有權威監督時,孩子或許會因為懼怕守規則,但是由於沒有完成自我的整合,沒有外在壓力時,很容易放飛自我、破壞規則。
如果愛自己的孩子,請從小教會他獨自吃飯。
我是包麻麻,關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