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餵飯,看似愛娃,實則「害」娃!現在改還來得及!

2021-03-01 育學園

崔玉濤的育學園 

常見的疾病問題這裡都有答案,點上方藍字關注。

眼瞅著2020年的下半年已經開啟了!

閨蜜說,她今年下半年的願望,就是能夠擁有一個「飯霸」寶寶!

「飯霸」寶寶真的太治癒了,可以緩解一切育兒焦慮。

而「飯渣」寶寶簡直就是焦慮製造機,這個不吃,那個不要,你咋吃零食的時候不說「不」呢!

不吃飯母慈子孝,一吃飯雞飛狗跳!

再加上家裡有個怕孩子餓的老人,天天追在孩子屁股後餵飯,每吃一頓,就好像打了一場「遊擊戰」,老人不嫌累,當媽的看著都累了.

其實我們也應該理解老人,他們心裡也不想給娃餵飯,但確實也是害怕孩子會有吃不飽、不長肉、長不高、營養不良的情況。

不過,話說回來,孩子獨立吃飯也有敏感期!咱還是得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

什麼是孩子自主吃飯敏感期?

一般來說,當孩子表現出自己吃飯的意願,這時,會伴隨一些「信號」,就是我們所說的敏感期了。

年齡上來說,一般8~12個月的孩子,正處於培養其自主吃飯的敏感期,但具體情況因人而異,不能一刀切;

信號」方面,家長可重點觀察這3點:

大人吃飯或者吃東西的時候,孩子盯著看,有時候還會動手要、搶。

不僅盯著看,大人吃東西咀嚼時,孩子可能會「吧唧吧唧」拌嘴,甚至把手,或者手裡拿的東西往嘴裡塞。有時候,大人給孩子餵飯,但孩子總是試圖自己拿勺子,或拿著食物往嘴裡放。

出現這些「信號」,說明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主進食、獨立吃飯的意識了。

這個階段不建議大家做「潔癖家長」,可不能因為孩子吃得慢、吃得髒,就「剝奪」他們自主吃飯的權利哦~

接下來,咱就得慢慢了解如何才能讓孩子學會、鞏固獨立吃飯的技能了。

在孩子一開始有抓握意識的時候,可以先讓他接觸一些簡單的食物,比如手指食物,幫助孩子建立信心。不然孩子很容易因為受挫,喪失自主進食的信心和興趣。

不同形狀的手指食物,既能鍛鍊孩子手指不同的精細動作;另外,手指食物的不同味道,還會提升孩子的興趣,讓他更願意去抓握、鍛鍊。

等孩子用手指抓食物練熟了,可以再訓練他使用勺子。

美國兒科學會(AAP)的指引是,讓孩子從玩勺子開始,慢慢過渡到用勺子進食。

在吃飯的時候,給孩子一個勺子玩,教他用勺子盛食物,餵到嘴裡。

一開始,孩子用勺子不夠熟練,很容易弄得到處都是,家長要耐心點,這是孩子學會自主吃飯的必經過程,一定不能放棄。

當孩子偶爾可以把食物用勺子送到嘴裡,一定要給予表揚,正面強化。

輔食的選擇也一定要遵循寶寶的生長發育規律。

一般從寶寶6月齡開始,逐步有規律、有步驟、有選擇地進行輔食添加。

不同種類輔食添加順序建議如下:

輔食添加的多少和性狀也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其實,寶寶也喜歡挑戰,不同月齡開啟新的輔食體驗,會對獨立進食幫助多多哦~

有一說一,連續幾天讓咱一日三餐吃同一種食物可受不了對吧?

所以,看著再有營養的東西,天天、頓頓給娃吃,他們也受不了。

所以,色香味咱也需要多多顧及一下嘛~

很多媽媽都抱怨說,費盡心力準備好的輔食,一巴掌糊的到處都是,還怎麼吃,不如我給餵快一點。

No~~

這種行為是典型的方便了自己,耽誤了孩子。

其實,家長可以準備兩類食物:

佔手的:手指食物啊,小塊的饅頭、花卷啊,等等之類的吧,佔著孩子的手,讓他有自己拿著的感覺即可;

真正用來吃的:這個由家長主導,目的就是讓孩子吃飽、吃好。

「飯霸」寶寶也不是天生的。

當然也有「有跡可循」,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就是基礎。

所以,咱不如試試這些方法:

到了吃飯的時間,放下玩具、洗手、系上圍兜……再小的孩子,也應該讓他知道:吃飯就應該有吃飯的亞子。

另外,就是餵飯的地點。

有的孩子吃輔食的地點是不固定的,比如床上、遊戲區、電視機旁等等,有的孩子還邊吃邊玩。

但實際上,這樣很容易讓孩子養成邊吃邊玩,或者等家長隨時追著餵飯的習慣。

建議家長固定在餐桌前引導寶寶吃飯,而且,最好能夠選擇餐椅,而不是抱著喂。

一方面是讓孩子漸漸將吃飯和這個地點聯繫起來,等孩子吃飯的時候,身處一個「該吃飯」的環境,他也就自然而然做「吃飯」這件事情了。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剛學會坐、站、走的孩子,脊柱還比較柔弱,孩子自己專屬的餐椅,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支撐孩子的作用,緩解孩子身體重量對脊柱的壓力。

有的大人看孩子某一次或者某一階段吃飯少,擔心餓著孩子,或者營養不好,就會不停地給孩子吃各種小餅乾、水果、小饅頭等等。

這樣很容易就會陷入「不好好吃飯——零食來補——不好好吃飯」的怪圈。

如果在就餐時間孩子拒絕在餐桌上好好吃飯,或者草草結束這一餐,那麼家長也不要再強迫他再多吃一點。

最好是果斷地收起飯菜,讓孩子離開,做他想做的事情。

注意,家長不用擔心孩子會餓壞,讓孩子體驗飢餓感,對今後進食有很大幫助。

小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很容易「有樣學樣」。

咱可不能自己邊吃飯邊玩手機、看電視,卻要求寶寶乖乖呆在餐椅裡安安靜靜吃飯。

我們大人得先改,吃飯的時候放下手頭的工作、關掉電視和手機。

其次,別在餐桌上因為孩子不吃飯就發脾氣和吼孩子,孩子心裡委屈,胃口也會大打折扣滴.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藉助一些外部幫手,例如選一個好看的餐椅、漂亮的餐盤、叉勺、可愛的圍兜,再配上家人開心的笑容,和其樂融融的餐桌氛圍,孩子自主進食的意願也絕對會加倍!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真的是希望「飯霸」寶寶每家一個鴨~

好好掌握這些實用方法,可別再追著寶寶餵飯啦!

對了,看完一定要記得來個「分享」「贊」「在看」三連發支持一下哦~

相關焦點

  • 「中國式餵飯」坑了媽害了娃,獨立吃飯的重要性,多數媽媽忽略了
    四歲的孩子還需要媽媽每天餵飯?媽媽的心軟是害娃毒藥 鄰居家的小磊今年4歲了,雖然已經上了半年的幼兒園,可是每到午飯時間點就接回家,起初我以為孩子不習慣幼兒園生活,後來才得知小磊每天中午回家是為了吃飯,吃完飯在送回幼兒園。
  • 餵飯寶寶走紅,一娃吃飯全家「伺候」,「小皇帝」是這樣煉成的
    久而久之,餵飯、哄吃,好像都成了理所當然,一家好幾口人,基本上都是圍著孩子轉。對於慣孩子這一點,爺爺奶奶有時比父母還沒有底線。 5歲餵飯寶寶走紅,一娃吃飯全家「伺候」 網上有一個小寶寶,因為餵飯的事徹底火了一把,可能有人會說,不就是給娃餵飯嗎,有什麼沒見過的?
  • 「中國式」餵飯會害了孩子,父母學會「1期3招」,讓娃乖乖吃飯
    於是他們追著娃,一口一口地喂,最後,飯涼了,孩子也吃不了幾口。但其實,這種「中國式」餵飯會害了孩子的,要想讓寶寶乖乖吃飯,家長還需「刨根問底」,對症下藥。「中國式」餵飯會害了孩子,三個原因讓家長轉變想法1)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會起到阻礙作用有專家提出:兒童的智力發展體現在手指上。
  • 婆婆來了,娃就病了?醫生哭笑不得:這樣餵飯不病才怪呢
    婆婆來了,娃就病了?醫生哭笑不得:這樣餵飯不病才怪呢。1.總餵湯泡飯老人特別喜歡給孩子熬一些大補的湯,比如肉湯、骨湯、魚湯等等,跟米飯一拌,餵給孩子吃,覺得特別有營養。2.做菜特別鹹老一輩節儉慣了,做菜喜歡放很多鹽,因為這樣可以少吃菜、多下飯,這種習慣很難改過來,帶孩子的時候不自覺就把菜做鹹了。小孩子脾胃嬌弱的很,鹽太多了,脾胃很受刺激,導致消化系統紊亂,容易出現嘔吐、腹瀉等問題。
  • 「我不追著娃餵飯」說這話的人,為啥最後都打臉了?很無奈的
    90後閨蜜,自詡新時代女性,每次看見有家長追尾孩子餵飯,都搖頭嘆氣,一臉恨鐵不成鋼地說:「這實在是太寵愛孩子了,等我有了孩子以後,一定要摒棄傳統落後的育兒方法,讓孩子自己吃飯」。但是,你能想像嗎?閨蜜有了孩子後,卻打臉了,每天追著孩子餵飯......追著給孩子餵飯,不利於成長健康中國父母追著孩子餵飯的場景,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
  • 孩子吃飯總要人餵,如何讓娃獨立進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橙子,我兒子兩歲了,一歲半的時候有練習自己吃飯,但奶奶總說他搞得到處都髒,導致現在兩歲了,大多數還是我在喂,自己吃飯就一點也不好好吃。看著別人家的小孩都自己吃飯了,我好著急啊。
  • 「中國式餵飯」對寶寶沒有好處,父母該早點停止,讓娃獨立吃飯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讓孩子安分吃飯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每次吃飯的時候寶寶永遠都不會聽話,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在旁邊反覆地哄著,或追在後面餵飯,這樣的一種方式雖然能夠讓孩子多吃一些飯,但是對於寶寶的成長來說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 知名央視女主持獨自帶娃顯心酸,素麵朝天美麗不再,餵飯還被嫌
    知名央視女主持獨自帶娃顯心酸,素麵朝天美麗不再,餵飯還被嫌2003年12月28日,中央少兒電視臺終於審核通過了電視節目《智慧樹只見視頻中她素麵朝天,蹲在地上給閨女餵飯。但是很顯然孩子有點鬧騰,不肯吃飯還有點嫌棄。有的網友直呼紅果果美麗不再,太心酸。但是大多數人還是非常祝福紅果果的。
  • 「娃都不餵就自己先吃飯,你太自私」,媽媽更愛自己,就有罪嗎?
    早上起來餓了,正好婆婆做好飯,小賴看著正在自己玩的寶寶,就想著自己先吃完飯再給孩子餵奶,結果婆婆看到她就滿臉不悅得問:「你給寶寶餵完奶了?」 娃都不餵就自己先吃飯,你太自私了,我孫子攤上你這麼個媽真是作孽啊!」 小賴完全傻眼,最後趕緊吃了幾口就回去給寶寶餵奶了。
  • 春季到,3種「養娃湯」別給娃喝,看似營養實則傷娃,積食不長個
    現在的家庭觀念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少生優生」代替了「多子多福」,尤其是當代年輕父母,都想著盡夫妻兩個最大的努力給予孩子最好的物質和精神養育,因為精力有限,所以基本上每個家庭一到兩個孩子,這樣孩子養育的比較精細,也比較金貴。
  • 小奶瓶惹大禍,寶寶拉肚子生病了,原來是媽媽這樣洗奶瓶害苦了娃
    老公心疼娃不假,可他卻拿寶媽當出氣筒。他指責寶媽「啥也不是」,斥責寶媽帶個娃,還把娃給「弄病了」!寶媽抱著娃去醫院檢查,心裡特別地委屈,一邊哭一邊哄娃打針。原來,發生這樣的不愉快,都是因為寶媽在晚上起夜餵奶時,習慣拿準備好的奶瓶餵寶寶。可是,由於寶媽疏忽,每次清洗奶瓶,奶嘴的接縫部位都沒洗乾淨。
  • 1歲半前讓娃脫掉紙尿褲?不是幫娃,而是害娃
    來源:梨視頻別說,寶寶尿床這事兒,還真成了不少寶爸媽的難題:娃晚上老尿床咋回事兒?紙尿褲到底脫不脫?啥時候進行如廁訓練?今天的話題,不多說大家也能猜到了,給寶寶如廁訓練的必備技能,趕快學起來啦!1娃1歲半前,能開始如廁訓練嗎?
  • 有種「愚昧帶娃」叫溼巾擦屁股,看似輕柔無害的行為,害了不少娃
    現在也是有不少的家長會選擇使用溼巾給孩子擦屁股,用這樣的方法寶媽一般都是感覺比較方便的,但是這種方法看似比較簡單,缺失有比較多的事項需要注意的,要是家長一直疏忽大意,是會導致孩子受傷的。有種「糊塗帶娃」叫溼巾擦屁股,看似輕柔無害的行為,害了不少娃!有一次些新手的寶媽會喜歡用溼巾給孩子擦屁屁,萍萍剛生完寶寶不久。
  • 為啥國外媽媽帶娃更輕鬆?一人帶多娃上街都不怕,原來差別這麼大
    不僅讓我對國外寶媽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更加意識到我們中國寶媽們有些地方確實需要改一改了……在國外的街頭,經常能見到這樣的場景:寶媽懷抱一個娃,手裡還再牽一個娃,要麼就是推車裡一個娃,邊上再跟個娃。換做是我,即使我家福林現在都6歲了,我也不敢一個人同時帶著他和果妹兒一起出門,我怕我看不住。可是為什麼國外寶媽一次帶好幾個娃這麼稀鬆平常呢?根據張踩鈴的介紹,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 寶寶流鼻血止不住,帶娃就醫遭醫生斥責:這種處置是害娃不是幫娃
    作為家長必然要知道孩子受傷後的應急處理措施,這樣才能讓其儘快脫離危險或是減輕傷痛。相反,如果家長用錯了方法,那就可能會讓孩子的傷勢更加嚴重,甚至會由於錯誤的應急處理方式導致其有生命危險。寶寶流鼻血止不住,帶娃就醫時遭醫生斥責:這種處置是害娃不是幫娃侄子今年5歲了,平時活潑好動是個好奇寶寶。前幾天表姐休假,帶孩子去公園玩的時候正好碰到自己的大學同學,於是和對方停下來聊了幾句。表姐與同學越聊越投入完全忘了看孩子這碼事,不一會兒就聽見侄子哇哇的哭聲。
  • 全職帶娃第3天,他決定去死……
    在外,一秒都不能放鬆警惕,還沒來得及阻止,她就磕碰了。▼帶娃最心酸的不是餵飯餵水陪玩陪睡,而是那永無休止不絕於耳的吵鬧聲。兄妹倆可能是上輩子的冤家叭,無時無刻不在爭吵。▼以前孩子打噴嚏,都要趕緊送往醫院;現在孩子即使腿斷了,告訴他用另一條腿走路就好。▼
  • 「中國式」餵飯影響孩子發育,父母快停手,學會三招讓娃乖乖吃飯
    但其實這種「中國式」餵飯的行為對孩子可以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案例:「中國式」餵飯對孩子影響大小張家有個兒子,由於夫妻倆工作忙碌,沒有太多時間管孩子,所以大多數時候,孩子的飲食起居都是奶奶在負責。在這種強烈的控制欲望下展現出的「餵」的確是中國人特有的方式。傳統的餵飯方式對孩子的成長發育不利,作為家長一定要立即停止,教會孩子主動吃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收穫更好的成長。學會這3招寶寶乖乖吃飯不是問題「想要身體好就好好吃飯」,這句話流傳至今,好好吃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害了很多孩子的"毒餃子",很多家長還在給娃"吃",如今毫無察覺
    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自然是想著辦法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到孩子的身上,一輩子忙忙碌碌就是為了給孩子打造一個美好的將來。特別是那些雙獨生結合的家庭,有了孩子之後,一家子六個大人圍繞著一個孩子,更是把娃寵上天。
  • 老公愛不愛老婆,人品如何,帶孩子時,吃個飯就能看出來
    有一陣子,我經常看到有人發生娃後的吃飯視頻。 帶娃的媽媽,做好飯菜端到桌子上,自己再去餵娃娃吃飯。 一次一個群友也曬過,她做好飯,去餵寶寶吃飯。 回桌子上時,雞肉魚肉都沒了,就幾片青菜葉。 老公還打著飽嗝說「媽,我吃多了,一起出去走走。」 群友看著他婆婆和他老公出門的背影,心幾乎都涼完了。
  • 我是怎麼做到一個人又帶娃又下廚的?
    看到這裡,一定有人會說,帶娃的媽媽時間和睡眠少得可憐,還要下得廚房,拍得美圖,別逗了!本文作者@聖瑤媽咪就是這樣一位同時享受著帶娃和下廚的幸福煮婦,能做到這些,她的經驗就是善用時間+食材儲備+家務利器。還有,從不追求時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