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世紀,世界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封建王朝在世界各地的沒落彰顯出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如今,還擁有著君主制的國家已經很少了。比較著名的如英國,還保留著他們傳統王室,但權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再比如日本,雖有天皇卻無實權,更多的是作為國家的象徵而存在。
只有一個國家,他們國家國王權力似乎和中國古代封建時期的皇帝相差無幾,這個國家就是泰國。如今的泰國國王是「拉瑪十世」瑪哈·哇集拉隆功,他統治泰國的時候,這個國家已經相對安定了,王位也是較為穩固的,而在他登基前的半個多世紀,泰國局勢可不是如此。
1925年9月20日,一位叫做阿南塔·瑪希敦的男孩出生了,有著泰國的王室血統,他早年在歐洲定居,從小接受的也是完全歐洲式的教育。1932年,時任國王拉瑪七世的統治已經難以為繼了,不僅是國內民眾和宮廷內部人員都明裡暗裡的轟他下臺,在這樣複雜的局勢下,他選擇了妥協,讓出了王位。
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阿南塔·瑪希敦稱為了泰國新的國王,是為拉瑪八世,彼時的他不過是一個年僅13歲,而且身體瘦弱的少年罷了。但這個少年的內心並不像外表那樣孱弱,他內心堅定,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結束泰國混亂的國勢。
可惜的是,國家未定,在1946年6月9日瑪希敦卻猝然離世了,死因更是撲朔迷離。官方給出的死因是擦拭槍時不甚扳動了扳機而導致自己中彈而亡,這樣的說法實在是難以服眾。因為走火的槍並不是人們所認為的小手槍,而是一挺重機槍,瘦小的瑪希敦連使用這把重機槍的力氣都沒有,就更不用說擦槍走火了。
當然,也有人對這點給出了一定解釋,稱瑪希敦是在精神方面出了問題,飲彈自殺的。但這種說法也是說不過去的,無論是瑪希敦身邊的人,還是公眾所看到的樣子,他都不像是一個精神有問題的人。由此可見,最大的可能是他是被謀殺的。
大臣比裡·帕儂榮擁有最大的嫌疑,一個是因為在瑪希敦死後,是他扶持瑪希敦的弟弟,也就是後來的拉瑪九世即位的,人們往往認為他覺得瑪希敦的弟弟年紀尚小,容易被控制,才幫助其即位的。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拉瑪九世將會是泰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國王,幾乎以一己之力結束了國家混亂的局面。除了這一點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事件,那就是在瑪希敦死亡六年後,也就是1955年,比裡·帕儂榮處死了三名宮廷嫌犯,稱是他們殺害了瑪希敦,這在泰國民眾看來,不過是欲蓋彌彰之舉罷了。
關於瑪希敦之死的解釋,眾說紛紜,筆者也不過給出了人們的多種看法。實際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件事情已經無法被證實了,註定成為泰國歷史上的一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