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根據不平等條約駐紮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向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和瀋陽城發動進攻。九一八事變爆發後 ,全國人民義憤填膺,堅決要求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逐漸上升到主要地位,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9月21日,團中央發表《告全國青年書》,號召全國青年罷工、罷課、罷市,抗議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要求國民黨政府出兵抗日。22日,中共中央作出決議,號召全國人民進行廣泛的反對帝國主義暴行的運動,並要求各級黨團組織加強學生工作。
然而,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蔣介石政府卻忙於調集軍隊「圍剿」中國工農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名曰「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禦侮」。
由於國民黨當局的不抵抗政策,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全部淪陷。在中共中央率領紅軍北上到達陝甘地區前後,日本侵略者又加緊了對華北的侵略,使平津上空戰雲密布,整個華北危在旦夕。面對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具有愛國主義傳統的北平學生悲憤地呼喊:「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正當人們對民族存亡憂心忡忡之時,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義,公開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即《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動員全國人力、物力、財力,實現對日抗戰。這使為救國救民苦苦求索的愛國青年看到了希望和方向。10月,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給了青年學生以極大的鼓舞。
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學校的愛國學生在共產黨和青年團的發動和領導下,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學生們沿途高唱救亡歌曲,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收復東北失地」「立即停止內戰」「武裝保衛華北」等口號。遊行隊伍遭到國民黨軍警鎮壓,30多人被捕,數百人受傷。
由此開始的一二九反帝愛國運動迅速發展到全國。許多大中城市先後爆發學生運動,各地工人在全國總工會的號召下,紛紛舉行罷工,支援學生鬥爭。上海和其他地方的愛國人士、愛國團體也紛紛成立各界救國會,要求停止內戰,出兵抗日。抗日救亡鬥爭發展成為全國規模的群眾運動。
對於方興未艾的學生運動,國民黨當局一方面繼續鎮壓,另一方面採取拉攏的手段分化瓦解。這樣,青年學生的抗日救亡運動面臨錯綜複雜的局勢。
此時的學生運動向何處去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2月20日,團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各校學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號召青年學生「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為了祖國領土的完整,為了四萬萬同胞的解放」,「把抗日救國運動擴大起來,到工人中去,到農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軍隊中去!喚起他們救國的覺悟,推動他們建立救國的組織,進一步建立各地各界救亡大會和全國救亡大會,實行全民抗日救國大聯合和實行各界同胞武裝抗日的共同戰鬥」。
平津學聯響應號召,決定利用寒假組成平津學生南下擴大宣傳團。南下擴大宣傳團設總指揮部,總指揮部下設四個分團,第一團以北京大學為首,第二團以東北大學為首,第三團以清華大學為首,第四團以天津北洋工學院為首。
1936年1月8日,由500多名學生組成的平津學生南下擴大宣傳團成員深入民間,走上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他們沿途宣傳抗日救亡道理,教唱救亡歌曲,演出《打回老家去》等抗日劇,還幫助當地學校組織抗日救亡團體。
國民黨當局下令宣傳團經過的各縣對南下學生進行限制,後來又派出大批軍警、特務,堵截、武裝押解。1月下旬,宣傳團成員陸續回到北平。
平津學生南下擴大宣傳團遭到國民黨的破壞,使大家深感團結起來的必要,一致認為只有建立一個永久性的戰鬥團體,才能把抗日救亡運動堅持下去。他們決定建立統一的組織——民族解放先鋒隊。
2月1日,民族解放先鋒隊在北平師範大學召開成立大會。大會通過了《鬥爭綱領》《工作綱要》《組織系統》《規約》,發表了《成立宣言》,宣布民先隊的鬥爭綱領是:動員全國武力,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境;成立各地民眾武裝自衛組織;成立各界救國會;剷除漢奸賣國賊;打倒傀儡政府;沒收日本帝國主義者在華財產及漢奸賣國賊的財產,充作抗日軍費;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抗日;聯合世界弱小民族及被壓迫民眾共謀解放。
大會選舉了民先隊的領導機關——總隊部。總隊部下設26個分隊。當時隊員約有300人。
最初,民先隊只是在平津兩地平穩發展,後來隨著各地愛國學生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迅速在全國各地甚至在國外發展起來,民先隊隊員的總數一度超過6000人。
進行抗日宣傳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
1936年12月,根據當時抗日救亡形勢的要求,中共北方局決定把北平民先隊改造成為一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全國性的青年群眾組織,由北方局直接領導。
1937年2月,民先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出席會議的24名代表來自18個城市的民先隊組織。會議決定將民族解放先鋒隊建成一個全國性的青年組織,定名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會議選舉了總隊部。
大會確定民先隊的宗旨是:團結全國青年實現民族獨立、民權自由、民生幸福的三民主義,促成中華民族的徹底解放。大會確定民先隊的基本任務是:努力促成全民族抗日聯合戰線,促成國內和平統一和民主政治的實現。
在抗日救亡的旗幟下,民先隊隊員不斷增加,到全面抗戰爆發時已增加到兩萬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成為中國青年抗日救亡運動的核心和骨幹力量。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民先總隊部從北平撤至太原,太原失陷後撤至臨汾,之後撤至西安、武漢,並為保衛武漢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1938年8月,國民黨中央下令解散民先隊後,民先隊仍然積極開展工作。不久,根據黨中央的有關指示精神不再發展組織。後考慮到在當時的環境中,民先隊不僅不能廣泛地組織群眾,而且易遭國民黨當局的破壞,影響到黨的組織,1941年4月,中央城委發出《關於敵後大城市群眾工作的指示》,決定取消民先隊。至此,民先隊停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