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革命時期】一二九運動中誕生的民先隊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1931年9月18日,根據不平等條約駐紮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向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和瀋陽城發動進攻。九一八事變爆發後 ,全國人民義憤填膺,堅決要求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逐漸上升到主要地位,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9月21日,團中央發表《告全國青年書》,號召全國青年罷工、罷課、罷市,抗議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要求國民黨政府出兵抗日。22日,中共中央作出決議,號召全國人民進行廣泛的反對帝國主義暴行的運動,並要求各級黨團組織加強學生工作。 

  然而,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蔣介石政府卻忙於調集軍隊「圍剿」中國工農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名曰「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禦侮」。 

  由於國民黨當局的不抵抗政策,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全部淪陷。在中共中央率領紅軍北上到達陝甘地區前後,日本侵略者又加緊了對華北的侵略,使平津上空戰雲密布,整個華北危在旦夕。面對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具有愛國主義傳統的北平學生悲憤地呼喊:「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正當人們對民族存亡憂心忡忡之時,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義,公開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即《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動員全國人力、物力、財力,實現對日抗戰。這使為救國救民苦苦求索的愛國青年看到了希望和方向。10月,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給了青年學生以極大的鼓舞。 

  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學校的愛國學生在共產黨和青年團的發動和領導下,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學生們沿途高唱救亡歌曲,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收復東北失地」「立即停止內戰」「武裝保衛華北」等口號。遊行隊伍遭到國民黨軍警鎮壓,30多人被捕,數百人受傷。 

  由此開始的一二九反帝愛國運動迅速發展到全國。許多大中城市先後爆發學生運動,各地工人在全國總工會的號召下,紛紛舉行罷工,支援學生鬥爭。上海和其他地方的愛國人士、愛國團體也紛紛成立各界救國會,要求停止內戰,出兵抗日。抗日救亡鬥爭發展成為全國規模的群眾運動。 

  對於方興未艾的學生運動,國民黨當局一方面繼續鎮壓,另一方面採取拉攏的手段分化瓦解。這樣,青年學生的抗日救亡運動面臨錯綜複雜的局勢。 

  此時的學生運動向何處去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2月20日,團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各校學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號召青年學生「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為了祖國領土的完整,為了四萬萬同胞的解放」,「把抗日救國運動擴大起來,到工人中去,到農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軍隊中去!喚起他們救國的覺悟,推動他們建立救國的組織,進一步建立各地各界救亡大會和全國救亡大會,實行全民抗日救國大聯合和實行各界同胞武裝抗日的共同戰鬥」。 

  平津學聯響應號召,決定利用寒假組成平津學生南下擴大宣傳團。南下擴大宣傳團設總指揮部,總指揮部下設四個分團,第一團以北京大學為首,第二團以東北大學為首,第三團以清華大學為首,第四團以天津北洋工學院為首。 

  1936年1月8日,由500多名學生組成的平津學生南下擴大宣傳團成員深入民間,走上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他們沿途宣傳抗日救亡道理,教唱救亡歌曲,演出《打回老家去》等抗日劇,還幫助當地學校組織抗日救亡團體。  

  國民黨當局下令宣傳團經過的各縣對南下學生進行限制,後來又派出大批軍警、特務,堵截、武裝押解。1月下旬,宣傳團成員陸續回到北平。 

  平津學生南下擴大宣傳團遭到國民黨的破壞,使大家深感團結起來的必要,一致認為只有建立一個永久性的戰鬥團體,才能把抗日救亡運動堅持下去。他們決定建立統一的組織——民族解放先鋒隊。 

  2月1日,民族解放先鋒隊在北平師範大學召開成立大會。大會通過了《鬥爭綱領》《工作綱要》《組織系統》《規約》,發表了《成立宣言》,宣布民先隊的鬥爭綱領是:動員全國武力,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境;成立各地民眾武裝自衛組織;成立各界救國會;剷除漢奸賣國賊;打倒傀儡政府;沒收日本帝國主義者在華財產及漢奸賣國賊的財產,充作抗日軍費;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抗日;聯合世界弱小民族及被壓迫民眾共謀解放。 

  大會選舉了民先隊的領導機關——總隊部。總隊部下設26個分隊。當時隊員約有300人。 

  最初,民先隊只是在平津兩地平穩發展,後來隨著各地愛國學生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迅速在全國各地甚至在國外發展起來,民先隊隊員的總數一度超過6000人。 

進行抗日宣傳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 

  1936年12月,根據當時抗日救亡形勢的要求,中共北方局決定把北平民先隊改造成為一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全國性的青年群眾組織,由北方局直接領導。 

  1937年2月,民先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出席會議的24名代表來自18個城市的民先隊組織。會議決定將民族解放先鋒隊建成一個全國性的青年組織,定名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會議選舉了總隊部。 

  大會確定民先隊的宗旨是:團結全國青年實現民族獨立、民權自由、民生幸福的三民主義,促成中華民族的徹底解放。大會確定民先隊的基本任務是:努力促成全民族抗日聯合戰線,促成國內和平統一和民主政治的實現。 

  在抗日救亡的旗幟下,民先隊隊員不斷增加,到全面抗戰爆發時已增加到兩萬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成為中國青年抗日救亡運動的核心和骨幹力量。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民先總隊部從北平撤至太原,太原失陷後撤至臨汾,之後撤至西安、武漢,並為保衛武漢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1938年8月,國民黨中央下令解散民先隊後,民先隊仍然積極開展工作。不久,根據黨中央的有關指示精神不再發展組織。後考慮到在當時的環境中,民先隊不僅不能廣泛地組織群眾,而且易遭國民黨當局的破壞,影響到黨的組織,1941年4月,中央城委發出《關於敵後大城市群眾工作的指示》,決定取消民先隊。至此,民先隊停止工作。 

相關焦點

  • 歷史回眸‖一二九運動的偉大意義
    在祝捷聲中,在十二月十日,一聽到北平一二九運動的消息,我們心裡好不歡喜!紅軍同志完成了這麼偉大的長徵,學生同志在北平發動了這樣偉大的救亡運動,兩者都是為解放民族和解放人民而鬥爭,其直接意義都是推動抗日戰爭。所以,一二九運動在歷史上講,是抗日戰爭準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 一二九運動:全民族抗戰的動員
    今年是一二九運動爆發85周年。85年前,即1935年12月爆發的一二九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青年學生愛國救亡運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
  • 「一二九運動」一起「穿越」回八十五年前!
    每到12月9日各地都會開展一系列紀念活動一二九紅歌賽、一二九演講、一二九知識競答......而你是否知道什麼是一二九嗎?知道為什麼要紀念一二九嗎?1933年1月,日本大舉進攻長城各隘口,佔領熱河省,接著將侵略矛頭指向整個華北。1935年6月,日本脅迫國民黨政府籤署《何梅協定》《秦土協定》,實際上控制了包括北平、天津在內的河北、察哈爾兩省的大部分主權。為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而「獨立」,日本侵略者大肆收買漢奸,鼓動「防共自治運動」,導演所謂「自治」醜劇。這就是華北事變。
  • 85年前的今天|一二九運動:全民族抗戰的動員
    今年是一二九運動爆發85周年。85年前,即1935年12月爆發的一二九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青年學生愛國救亡運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
  • 紀念一二九運動:歷史的啟示與學生的擔當
    當下的中國也早已走出了被侵略的陰霾,踏上了奔向社會主義美好未來的康莊大道,但一二九運動所表現出來的精神不應因此磨滅。在現代社會的大格局下,各國之間的較量已然由冷戰時期遺留下來的軍備競賽轉化為以國家軟實力競爭為主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在各國都在極力發展教育努力提升國家軟實力的今天,中國作為正在崛起的東方大國,更應著力發揮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 哈師大附中舉行紀念「一二九」運動系列活動
    為紀念「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85周年,加強我校青年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引導我校青年學生繼承革命傳統、弘揚民族精神、牢記歷史責任,展現我校學子的青春風採,激勵青年學生勇於擔當青春使命、增強民族自信、立志成才報國、助力學校發展,哈師大附中利用早間晨會開展了主題演講活動。
  • 一二九運動 | 勿忘國恥 吾輩當自強
    8日,彭濤、姚依林、郭明秋、黃敬、孫敬文等人開會研究,決定由黃敬任遊行隊伍總指揮,姚依林、郭明秋進行隊外指揮。事件過程走上街頭1935年12月9日凌晨,廣大愛國學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東北大學、中法進國大學、北平師範大學等校學生舉著大旗和標語,分別朝著新華門進發。
  • 趙德尊:22歲參與一二九運動,36歲主政黑龍江,晚年生活如何
    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我軍統帥曾如此評價此次運動:「一二九運動是抗戰動員的運動,是準備思想和幹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參與此次運動的青年學生,大都成為了抗日戰爭和建設新中國的中流砥柱,趙德尊就是其中之一。
  • 銘記「一二九」 共築中國夢
    在北京實驗學校走過百年歷史這個對北實具有特殊意義的歷史時刻,海澱區教育系統以「銘記一二九 ,共築中國夢」為主題的「紀念一二九運動85周年主題團日」活動在我校舉辦,我們深感榮幸,備受鼓舞。一二九運動85周年紀念日,是屬於青春的日子。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緬懷「一二九」先驅崇高的愛國精神和革命精神,這對發揚「一二九」精神,激勵新時代廣大青年的愛國熱情和擔當精神,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位青年朋友們、同學們!
  • 甘肅民族師範學院舉辦紀念一二九運動85周年文藝匯演
    12月10日晚,甘肅民族師範學院舉行紀念一二九運動85周年暨「喜迎黨代會青春跟黨走」文藝匯演。該校黨委副書記楊士鈺,副校長張宏,黨委委員、宣傳部長丁一清及相關部門院系負責人出席。文藝匯演在輕鬆歡快的器樂合奏《藍色幻想曲》中拉開帷幕,剛健有力、熱情奔放的男女藏族群舞《牧民新歌》反映了在黨的關懷下,牧區人民過上了和諧幸福美好生活的情景。深情演繹的《中國媽媽》展現了一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母親撫養日本遺孤的家恨悲痛與大愛故事。情感真摯的《再唱山歌給黨聽》、《踏歌起舞》《隱形紀念》等節目謳歌了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偉大祖國好的主旋律。
  • 攀枝花市中小學開展「一二九」運動紀念活動
    今年是「一二九」運動85周年,我市各學校紛紛開展紀念活動,讓廣大學生牢記歷史,傳承精神,爭做建設祖國有用人才。我市各中學團校開展紀念「一二九」主題團課,開展新團員培訓。舉行紀念「一二九」運動暨新團員入團宣誓儀式,儀式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新團員們高舉右拳,在國旗和團旗下莊嚴宣誓。各中小學在12月7日的升旗儀式上,舉行了以紀念「一二九」運動為主題的國旗下的講話,教育廣大學生銘記歷史,傳承精神,爭做新時代有為青少年。
  • 北京市古城中學紀念一二九運動 傳承紅色基因
    為紀念一二九運動,銘記先輩的熱血勇敢,彰顯青年愛國之志。北京市古城中學團委策劃並開展了「紀念一二九運動 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活動。活動一:主題黑板報85年前,在滾滾瀰漫的硝煙中,我們的先輩,為了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浴血奮戰,愛國的青年,為了炎黃血脈的傳承延續而前赴後繼。85年後的今天,古中學子沒有忘記愛國志士們的救國之舉,紛紛拿起手中的粉筆,在黑板上描繪和記錄那段不能忘卻的愛國運動。
  • 「一二九」運動爆發 蔣介石為何支持
    在79年前的今天,1935年12月9日 (農曆冬月十四),「一二九」運動爆發。1935年6 、7月間日本通過「秦土協定」控制察哈爾省,10月指使殷汝耕在河北省建立「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李守信與德王籌備蒙古軍政府。國民政府遭壓迫下準備設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知識界的反應1935年11月18日由胡適、蔣夢麟、梅貽琦等平津各大學校長教授,聯名公開發表宣言。
  • 一二九愛國運動手抄報素材合集,紀念一二·九運動,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本期直播課主題:聽奶奶講故事兒童插畫12月10號本周四晚6:30【手抄報模板圖片】1935年12月9日,一個令人痛心,但永遠值得我們紀念的日子在這一天,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在北平爆發了,當北平的愛國學生在聽到蔣介石下令「絕對不抵抗"後,他們像雄獅一樣怒吼起來,把「九一八"以來鬱積在心頭的仇恨和對國民黨蔣介石的憤懣都並發出來,開展了抗日救亡鬥爭,掀起了"一二九"運動。
  • 奏響青春華章,上財浙院舉辦紀念「一二九」運動85周年大合唱比賽
    為紀念「一二·九」愛國運動八十五周年,激發廣大青年團員愛黨、愛國情懷,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12月6日晚上6點,由金華市金東區團委和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團委聯合主辦的「傳播真善美,歌唱新時代」紀念「一二九」愛國運動85周年大合唱比賽在體育館舉辦。
  • 五四運動,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分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和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
  • 紀念一二九,表我愛國心
    為紀念「一二·九」運動,發揚民族文化,回顧歷史,激發廣大幼兒的愛國熱情,展現幼兒奮發激昂的精神風貌,12月8日,四川省廣安市嶽池縣新風路幼兒園開展了紀念「一二九」運動的主題活動。各班根據本班情況開展了不同形式的主題活動。
  • 紀念「一二九」運動!福外高中舉行高二高一年級班級合唱比賽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包力唱響青春 點亮夢想為紀念「一二九」運動,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園、熱愛祖國的情感,福田外國語高級中學於12月9日和12月12月9日,比賽在高二14班的一曲《保衛黃河》歌聲中拉開序幕,雄壯的歌聲再現了1935年12月9日,滿腔愛國情懷的北平大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街頭,遊行抗議,強烈要求國民黨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的歷史。今天,青年學生不再需要走上街頭,去為民族呼喊。但先輩們的行動,使我們懂得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青春的價值在於開拓!
  • 革命時期如何過緊日子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黨對蘇區接連不斷展開「圍剿」,蘇區的資源日漸枯竭,黨領導的紅色政權面臨生死存亡危機。為節省經費開支,集中財力保障軍需,蘇區開展了節省運動,在紅軍和黨政人員中廢除薪餉制,實行維持最低生活標準的供給制。井岡山根據地最初每人每月可發3元錢,後來逐漸減至1元甚至5角,最後實行了供給制。
  • 《綠豆花》甲午戰爭時期朝鮮經歷的東學革命
    而目前正出演《囚犯醫生》的崔元英,也出現在該部新作品中。由《六龍飛天》、《樹大根深》的申景秀導演與《鄭道傳》、《Assembly》的鄭賢珉作家合作打造,此劇講述1894年的東學農民革命浪潮中,有農民軍與討伐隊分為不同派系對立的同父異母兄弟,展開了起起伏伏的人生。